第五百九十四章;说上几句

  单凭一家的实力已经无法同南疆抗衡,若是东洲和北楚再起站端,更是会让南疆有机可乘。
  后面一个弄不好,只怕两国都会彻底被南疆击败什么灭亡。
  在场众人几乎都想到了这一点。
  “东洲皇帝陛下,现如今西戎已经没落,面对南疆更是无任何威胁。”
  “您也不希望看到这片天下落入南疆蛮族手里吧?”
  众人再次神色一沉,面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确实啊,原本的四国鼎力状态,随着北楚攻伐西戎之后,已经出现了不平衡。
  西戎已经属于半残,北楚现在内部也出了问题,自顾不暇。
  而东洲这边也才整合完毕,还需要一段时间完全掌控,最重要东洲现在还完全不是南疆的对手,一旦开战,东洲的国力也会技术下降。
  难怪南疆这次会蠢蠢欲动,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个能继前朝帝国之后,又一个一统天下的机会。
  天下一统,对于每个帝王来说,那可都是充满了诱惑的。
  虽然明白和解能带来的好处,但是刚才文嵩韬所说的那些话,弘文帝也不得不考虑。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还是百姓的心,若是连百姓的心都丢了,这国家就距离崩溃不远了。
  和北楚和解,虽有好处,但也有坏处,尤其是这北楚也是狼子野心之辈,谁也不知道后续,他们会不会出尔反尔做出点什么来。
  还有西戎那边,他们和北楚可有血仇,如果东洲这个时候和北楚联合成为一个阵营,西戎会如何?
  原本还对着和解一事,充满期待的弘文帝,此时此刻,竟然有些犹豫了。
  和解只能得到一个不算稳定的利益联盟,却会丢失掉许多东西,有些不怎么划算啊。
  但是不和解联合到一起,南疆那边又虎视眈眈,不得不防。
  鬼知道,南疆会不会来个逐一击破。
  他可不会认为,若是南疆攻打东洲,北楚会出兵协助,相反,北楚甚至还有可能会一同进攻东洲,借此机会疯狂掠夺增强自身实力。
  当然,如果南疆先攻击北楚,他同样也会这样做,能增强一点是一点,也能增加最后和南疆对碰的机会。
  大殿一下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又是好一会过去,刚才最先站起来说话的那位吴侍郎再次拱手开口道;“陛下,这次的事,关系东洲命运,臣以为,和解必然要进行。”
  “至于文相所提之事,到也不是不可解决,只需派遣官员下去给百姓做做工作,想必也不是不可以。”
  和解是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一旦东洲和北楚和解,并且还联姻的消息传出去,南疆毕竟就得掂量掂量了。
  毕竟,以一国之力对上三国,南疆就算实力强上一些,也不得不慎重。
  听到吴侍郎的话,文嵩韬没在言语,他也不是好战分子,不开启站端自然最好,这样东洲凭借着陆杳杳弄出来的那些东西,能迅速的发展。
  只需要个两三年,东洲的国力就会提升不少,届时就算不与北楚联合,南疆也很难对他们下手。
  但是这和解,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他一时间也有些难以取舍。
  “陛下,现如今南疆锋芒毕露,实在没必要与之硬碰硬,臣也赞成吴侍郎所言。”
  又一位大臣站了起来。
  “臣附议...”
  “附议...”
  越来越多的文臣都站了起来,到最后没有开口的也就只有文嵩韬和董相了。
  至于那些武将,可是一个都没有开口附议。
  毕竟,他们各自手底下,都有不少对北楚有血仇的心腹。
  这要是他们也赞成,这些心腹如何看待他们?
  见到这么多大臣支持和解,东洲使臣那边脸上露出了一抹轻松,边上的楚知意眼底也闪烁着高兴。
  “晋王,你觉得如何?”
  面对这么多文臣的附议,弘文帝也没有表态,反倒是将目光看向了晋王。
  “和解是好事,但是代价不小,尚需考虑斟酌。”
  晋王一开口,弘文帝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他也觉得这和解的代价不小。
  “那件事就先这样,朕需要好好考虑一二...”
  “陛下,不可啊,此事关系着东洲未来,万不可拖延。”
  “是啊陛下,这是当早做决定才是,免得夜长梦多。”
  那些文臣再次开口。
  刚才北楚使臣给的书信,他们都已经看过了,里面所言南疆已经调集了大批人马到边境,粮草物资什么也在陆陆续续的运送到前线。
  一旦准备充足,南疆就会立马发动战争。
  届时他们就算和解联盟了,段时间内也怕是难以建立起有效的防线,危险和损失都不会小。
  看着下面的文臣纷纷出言,弘文帝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要如何说了。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发现了原本坐着的陆杳杳已经站了起来。
  “万福郡主可是有话说?”
  他立马出声询问。
  这一下,就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刚才还不断进言的文官们也都看向了陆杳杳,为首的几位,眉头紧皱起来。
  本来这种场合,万福郡主就不应该出现,毕竟这商议的都是国家大事,自古就有女子不得掺和政的说法。
  但是弘文帝恩宠她,加上万福郡主也确实为东洲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而且为人也低调,来了也就来了。
  犯不着因为这事,去惹陛下不高兴,同时还得罪万福郡主。
  所以陆杳杳过来这边入席,他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看她这样子,还要掺和政事,这就让这些个读书人文臣心里有些不满了。
  “臣女一介女流,不太适合掺和国家大事。”
  “不过,臣女听着刚才的事,关系到整个东洲,臣女也算是东洲子民,不知可否就这个身份,说几句?”
  她这话一出,刚才那些还皱眉心有不满的文臣,眉头微微有些舒展。
  她是女子不假,不能掺和政事也不假,但她却也是东洲子民,有权利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嗯,那你说说吧。”
  弘文帝点头应允。
  “首先,臣女虽然挂着郡主封号,但实际上,就是个生意人,大家伙也都知晓。”
  “国家大事,我不懂,所以我就以生意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说上几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