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李广利的毒计,天子叩门?

  就靠着这么一句话。
  李烨直接打发走了喋喋不休的李慜等人。
  在这群烦人的宗正府之人走后。
  李烨也屏退了朝臣,结束了今日朝会。
  唯独留下了曹操,司马懿,卫青,于谦这群真正心腹之人。
  其余人等都是离开了。
  原本气氛严肃的朝堂到了此刻,倒是没那么多讲究了。
  此刻。
  曹操等人的目光,都是毫不避讳的望着李烨,紧紧皱眉。
  脸上依旧满是疑惑不解的神色。
  很明显。
  对于李烨方才的话。
  众人直到现在,都依旧是没有想通。
  相对于忧心忡忡的众人。
  李烨神色却是一脸的轻松。
  整个人躺坐在龙椅上,笑着望向众人,微微摆手:“诸位有什么想问的,只管问便是。”
  “大可不必如此忸怩。”
  见得李烨这幅似乎事不关己的模样。
  本就是疑惑的众人。
  此刻是更加不解了。
  相视一眼。
  司马懿眯着眼睛,不住的打量着面前的李烨。
  深呼一口气,是沉声道:“陛下当真决定,要迎回正统皇帝吗?”
  这一句之后。
  众人都是抬头,直勾勾的盯着面前的李烨。
  在场众人莫不是人精。
  不管李烨回答什么。
  光是从李烨的表情中,他们便足以得到答案。
  所以,李烨是真心要迎回李镇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在众人的注视下。
  李烨没有任何犹豫,自顾的笑着点头。
  众人瞳孔皆是猛缩,脸上满是疑惑和不解。
  看着这个样子。
  李烨还真是铁了心了要把李镇给接回京城来!?
  司马懿一对狭长的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
  因为皱眉,脸上起了些许褶皱。
  整个人不管是脸色亦或者语气,都已极为郑重:“陛下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吗?”
  李烨颔首。
  到了这个时候。
  即便是曹操也忍不住了。
  缓缓抬头,目光紧紧的盯着面前的李烨。
  犹豫再三。
  还是一咬牙,直接沉声道:“陛下,我曹孟德说一句大不敬的话!”
  “如果正统皇帝回来了,陛下你觉得,他会甘心放弃这原本属于他的皇位吗?”
  司马懿也是微微摇头,叹声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若他当真回来了,陛下和吾等当何以自处?”
  面对众人的询问。
  李烨却依旧是一脸惬意的笑容:“我知道,以慈禧和李镇的性子,自然是不可能放弃皇位的。”
  曹操和司马懿依旧眉头深皱,满脸不解:“那陛下这是为何?”
  李烨笑了笑,目光透过众人,缓缓望向北方:“真要除了李镇,朕现在可以有千千万万个办法,神不知鬼不觉的除去他。”
  正说着。
  李烨话音却是一转:“但真有除去了李镇,诸位可曾想过,如此做的后果?”
  这突然的一句。
  让在场众人都是不由得为之一愣。
  还没等他们细想。
  这边李镇便是眯着眼睛,突然询问道:“若李镇死了,不管是朕动手,还是匈奴人所为。你们觉得,慈禧当会如何?”
  询问的同时。
  李烨将目光静静的放在曹操和司马懿身上。
  却见得二者皆是皱眉。
  像是一眼。
  司马懿才是缓声道:“如此一来,不管正统皇帝之死乃是何人所为,慈禧必然疯狂。会不顾一切的和我们,拼一个鱼死网破。”
  李烨笑着点了点头:“那真到了那个时候,董卓,朱棣,赵匡胤等人将会如何?”
  这么一说。
  在场众人只是仔细一思索,便已经是头冒冷汗。
  在李烨的提点之下,终于是想通了一切。
  李烨注视着他们,脸色平静。
  对于这个,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因为这所有一切可能。
  他在推演系统中,都已经是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在之前的推演中。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
  只要是在慈禧和李镇的秘密公之于众之前。
  李镇提前死了。
  便是给了董卓,朱棣他们反叛的理由。
  趁着慈禧和李镇相争。
  几人渔翁得利,齐齐进攻之下,李烨根本没有丝毫缓和的余地。
  所以。
  李烨知道。
  在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大义解开慈禧和李镇的机密之前,这两个人都还不能死。
  此时此刻。
  想明白的曹操等人缓缓点了点头,只是目光中依旧带着些许的犹豫。
  这边。
  曹操定了定神,又是缓缓拱手;“既然陛下决定迎回正统皇帝,可曾想过,待到那时,该如何应对他们?”
  “吾等忠于陛下自不必多言。然而朝中诸公,待到他回来,又当如何?天有两日,他们到底会奉何人为帝?”
  面对曹操的询问,李烨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天有两日?这可不一定。”
  众人愣神之际。
  却见得李烨眯着眼睛,一字一句道:“待到李镇归来之时,还是不是皇帝,可就说不定了。”
  众人眉头皆是紧皱,满脸疑惑:“陛下,你这是何意?”
  等李镇归来,便不是皇帝了?
  对于李烨所说之言。
  众人实在是费解。
  却见得李烨眯着眼睛,一字一句的笑道:“毕竟,即便是天子,若德行有亏,不修仁德,干出了人神共愤,伤天害理之事。罢黜其帝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就在此时。
  匈奴大营。
  经过三日的调养。
  冒顿的身体,总算是好了一些。
  在浑邪王的搀扶下,躺在了虎皮大位之上。
  脸色虽然难看,但总算是比此前要好上不少。
  “眼下,大军情况如何?”
  随着冒顿的一句询问。
  在场的匈奴首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是目光躲闪,神色难堪,没有一人敢出面发言。
  “说啊!”
  冒顿咬着牙,狠狠一拍桌案。
  如此一来,一旁的浑邪王才是叹息一声,沉声道:“以单于之言,吾等眼下对九门围而不攻,并不发动攻势。”
  “然而这三天,九门守军不时出击,对我军发动突袭,伤亡不小……而且士气,也更加低落……”
  这一句之后。
  冒顿的神色,便已经是极为难看。
  不过此刻的场面。
  自数日前,两次空城计之后,他便已经是料想到了。
  在他们匈奴大军士气低落的时候。
  大夏怎么会放弃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冒顿咬着牙,攥着拳头,望向德胜门的方向目光已满是狠厉之色:“虎落平阳被犬欺……”
  而还不等他继续说些什么。
  这边浑邪王咬了咬牙,便是继续道:“单于,有一句话,小王不知当讲不当讲!”
  冒顿皱眉。
  犹豫片刻之后,缓缓点头;“说!”
  浑邪王抿着嘴,在冒顿锐利的目光之下,终于是一字一句道:“现在的匈奴大军,请单于去看一看吧!看看士气究竟低落到了何等地步!”
  “说句不该说的,再这么下去,还等不到河套的三十万大军赶到,吾等大军便已然士气降至冰点,直接崩溃了!”
  一句之后。
  这边冒顿本就是难看的神色,此刻更是黑得如同锅底一般。
  目光惊疑不定,径直的望向了浑邪王:“竟然已经到了这等地步!?”
  这几日。
  因为病重的关系。
  所以麾下大军,冒顿根本是无暇顾及。
  直到今日病情稍微好转。
  却未曾想。
  不过三日的工夫。
  军心便已经糜烂至此?
  足足一个多时辰之后。
  当冒顿和浑邪王等人一道,巡视完了军营。
  整个人脸色已经是彻底阴沉了下去。
  因为目前,匈奴大军的情况。
  正和浑邪王所说一般无二。
  哪怕他们已经是在竭力的维持着军心。
  但连番的惨败之后。
  整个匈奴大军,早已经是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了。
  “单于,此刻已经不是援军不援军的问题了。”
  浑邪王咬着牙,是沉声道:“再这么下去的话,我大军崩溃,将士哗变之日,恐怕不会远了!”
  “眼下,务必得想一个办法,挽救我大军军心!”
  一句之后。
  在场所有的人皆是面露难色。
  原因无他。
  这所谓的士气,因为何而低落?
  自然是因为这几天的工夫,他们匈奴连番的惨败了。
  所以。
  要想振奋士气。
  办法也很简单。
  和大夏再打一仗。
  赢了,士气自然就上来了。
  于是乎。
  问题又来了。
  之前士气高涨的时候,他们都打不过大夏。
  那现在士气低落了,还能打得过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
  要是再输了。
  这后果,他们已经是不敢想象了。
  此刻的冒顿等人,可谓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之中。
  想要提升士气,得打仗。
  一打仗,士气低落,打不赢……
  患得患失之下。
  众人皆是愁眉不展。
  整个大帐的气氛,已经是降至了冰点。
  而就在这个时候。
  “单于,诸位首领。末将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兵不血刃,不但可以振奋我匈奴士气。”
  “还可彻底的打击大夏军心民心!”
  一语之后。
  在场所有人皆是将目光望了过去,满脸皆是兴奋之色。
  但只是片刻。
  却是神色一厉。
  因为这说话的不是别人。
  却是此前在攻城的时候,提了馊主意。
  害得他们重兵去攻打了卫青,岳飞这几个硬茬子的城门,大军伤亡惨重的罪魁祸首——李广利!
  “上次没能杀了你,这次你还敢说话!?”
  当是时。
  浑邪王怒目而视,一言不合,便已经是以手按住腰间兵刃。
  还没能有所行动。
  却是被冒顿直接拦了下来。
  转头望向面前的李广利。
  冒顿无论语气和面色皆是冷峻:“李广利,你还有何计策?”
  很明显。
  对于李广利此人,冒顿也根本没有抱任何的希望。
  却见得这边李广利眯着眼睛,满脸皆是自信的笑意:“单于,诸位首领!”
  “既然正面作战我军不利,那以末将之见,便不打仗就是了。”
  “你们说,我们把李镇这个大夏正统皇帝绑在杆子上,让他前往九门去劝降叩门,当会如何啊?”
  一句之后。
  在场匈奴众人皆是脸色一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