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猛将如云

  朱重八的转变,在李烨的意料之中。
  他当初为什么要加入黄巾军?不就是因为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对百姓的生活看不下去。
  大隋两次三番得到大夏援助,共抗外族,却屡屡背叛。
  之前国内城的围攻可以说是争夺高句丽引发的小争端,易城的见死不救也可以说是各方都会有的心思,可如今大夏刚帮忙大隋打跑了大元,扭头就被大隋背刺,还在大夏国境内制造了一场屠城案。
  这已经超越了底线。
  随着战报的传递,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悲愤之色。
  “恶贼安敢如此!”
  曹操看完,只觉触目惊心,到底被屠杀的是自己国家的城池,他很自然愤慨起来。
  不说曹操,就是涵养较好的几人如于谦,刘基,也是面色难看。
  李烨轻咳一声,将众人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安排已然妥当。”李烨面色沉凝扫过众人,缓缓下拜:“在外战事,便劳烦诸位将军了。”
  “臣等遵旨!”
  满堂武将散了个干净,就连无需出征的于谦,也随着黄盖去了工部造船厂。
  一番安排之下,东路入海,由黄盖领兵,周瑜为辅,朱重八带着徐达同往,率兵二十万由海上叩关。
  西路则是曹操主帅,刘基配合,麾下有张辽典韦两员猛将,因为叩西关,需要对上大隋西路军,率军足有四十万之多,其中二十万京营,十万雁门关抽调兵卒,余下一路抽调郡兵。
  中路则是朱棣亲自率军前往,会同国内城岳飞,辽城卫青。
  三人麾下都是猛将如云,算是主攻一路。
  分派过后,李烨也总算松了口气。
  “杨广啊杨广,这一次是真的不能留你了……”
  他轻声自语。
  在李烨的心中,是不太愿意动大隋的。
  即便对方几番挑衅,却都没有踩在他的底线上,为了共同抗元的大计,他也是屡屡让步。
  但这一次不行了,他不会再跟杨广玩小儿游戏,也不会再在乎什么投降输一半,哪怕灭掉大隋,会让其余中原大国忌惮,也会让大元更加重视,倾注更多目光,他也不会再留情。
  “只希望,不要耽误那项计划。”
  一夜过去,京营调度,大夏这台国家机器,快速转动起来。
  一路路兵马在各方将领的指挥下快速迁移,户部下拨粮草,准备军饷以备军功,工部筹备车马,就连底层的百姓,也隐约感觉到了什么,将还未缓过劲来的大战余兴快速抚平。
  当然,紧张是没有的,只是不少人对于家国战事的关注,更上了一层楼,猜测着要对何处用兵。
  反正发兵不会加税,还能带来一次次商店促销,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户部员外郎杨玄感求见。”
  宫内,有侍卫快速来到李烨面前,开口禀报。
  李烨笔触一顿,又继续书写。
  “有没有说是什么事?”
  “杨大人他说是有要事,在宫外跪着要见陛下,见不着陛下就不走。”
  杨玄感挂着员外郎的头衔,但不论是杨玄感还是出手办理此事的和珅,都不会真让他进户部干活,到底是有着前科的叛国之人,这要是出点啥事,面子就丢大了。
  好在杨玄感也识相。
  能够离开白山城入京述职,他已经十分庆幸,不敢奢求前途。
  正在李烨犹豫之时,门外急匆匆传来脚步声。
  李烨抬头一看,乐了。
  皮肤白净的和珅正站在拱门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站在门槛外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挥手屏退侍卫,李烨看向和珅。
  “和尚书,朕不知道你在这两日,竟然也能抽空来看朕,看来还是很悠闲的嘛。”
  和珅心道苦也。
  “进来吧。”
  李烨冷哼一声,开口道。
  一进门,和珅噗通就跪在了地上。
  跪拜礼在李烨当朝的当下,几乎已经被摒弃了,除却受大功之时,亦或者第一次求见不知规矩,通常都不必跪,要么拱手要么弯腰,至多单膝跪地,哪怕大朝会也多换成了躬身礼。
  和珅却是一个例外,他膝盖软,知道何时该跪,何时该硬。
  “罪臣拜见陛下。”
  和珅声音凄楚,好似有无尽委屈,听得李烨头皮发麻,方才的玩心也瞬间收敛。
  “尚书大人何罪之有?”李烨问道。
  “罪臣已经许久没跟杨玄感那厮厮混了,他这处跪宫门,罪臣此前是半分不知啊!”
  和珅看着地面,头上有冷汗不断冒出,已经滴出一小滩,身上更是早就汗流浃背。
  现在是什么时期?是伐隋时期!
  京城百姓大多不知此事,是为了掩盖风声,但如何能瞒得过朝臣。
  这种敏感时刻,所有人都在埋头做事,唯独杨玄感玩了一出跪宫门,再搭配上对方隋人身份……
  和珅打了个寒颤,只觉得又惊又恼又惧。
  他在得到此事消息的时候,本是准备去拱门外堵住杨玄感的嘴,防止后者说些牵连他和大人的话,转念一想,堵不如疏,反正杨玄感入京,是陛下安排他做的,总不能过河拆桥,索性直接来李烨面前甩锅,省得牵连自个。
  “这都是什么事啊……”
  李烨盯着和珅半晌,已经猜出对方来意。
  “既然尚书大人惶恐至此。”他叹息一声道:“来人,去将杨玄感给朕带来!”
  “是!”
  宫门外。
  杨玄感跪在昨夜落雨形成的滩中,双膝麻木刺骨。
  他已经在这里跪了一个多时辰,起初宫卫知道他身份后,也没有理会。
  直到有百姓出现在街面上,远远的围观讨论,他们才上前驱赶,想要把杨玄感赶走,几番尝试无果,才无奈入宫禀报。
  杨玄感为什么跪在此处呢?
  原因很简单。
  白山城。
  他此前是白山城守,虽说一直很嫌弃白山的贫穷和偏僻,到底是在那边住了许久。
  在他担任城守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故事,酸甜苦辣尽有。
  最后的离开,他有不舍,更多的却是兴奋,直至今日,他从一名相熟的户部朋友那里,得知了白山城被屠之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