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竖子不足与谋

  “母后,大哥崩了,快快让儿臣登基吧。”
  速速折返入宫的俞铎在宁寿宫哀求贾太后。
  “母后,我登基后立刻下诏召集兵马镇压反贼俞铮。”
  俞铎仍坚持自己的谋划,并试图说服贾太后。
  见小儿子想法如此单纯,气的贾太后不知如何是好。
  她拍着腿说:“老七,你若登基,俞铮的大军立刻会以清剿反贼的名目杀进京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手里有大行皇帝的遗诏,还有两朝老臣的王昕为他作证,王家世代忠良……”
  俞铎根本听不进去贾太后的忠告,他一心要集结兵马跟俞铮大战一场。
  “母后是怕了?还是卓相怕了?”
  俞铎气愤的起身,负手而立。
  “难道等四哥进京就不登基了么。”
  “我们如此畏畏缩缩必败无疑。”
  贾太后觉得大势已去了一半,心里暗暗地懊悔他们怎么就忽视了俞铠。
  忽视了内个终日病怏怏被当作傀儡的皇帝,他拖着残躯竟有如此的胆识和城府。
  “哀家已经派了几批刺客去刺杀俞铮。”
  贾太后还在安抚焦躁的俞铎。
  “有用么,前头去的三批不仅刺杀不成,还都被斩首悬于城上,四哥所率部众如铜墙铁桶般策反不得,就算是派去十批也成不了事。”
  “所以让他入京,我们再刺杀他,母后再帮你顺利继位。”
  听罢,俞铎突然脸色一变,盯着上首位的贾太后。
  “母亲已经打算让四哥继位了?”
  贾太后目露凶光,老谋深算地说:“哀家与卓相在朝中经营数十年,让他继位又能怎样,你作为掌禁军的王,定会让他如坐针毡。”
  俞铎才不同意。
  他怎么可能看着自己经营十多年的帝位一夜间成了俞铮的囊中物,还被名正言顺的纳入囊中。
  他不甘心,也不能接受这个计谋。
  俞铎手扶住腰刀,刀柄末端铸成猛虎头颅正在怒吼的形状,他不止一次跟自己的谋士说‘何时自己登基,就能将这虎头换成龙头。’
  “老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你不要妄动。”
  贾太后见小儿子面有决然之色担心不已。
  她太了解俞铎了,冲动妄为,任性易怒,比不了俞铮隐忍多谋,谨慎小心。
  “母后,且等儿臣的好消息吧!”
  俞铎朝贾太后一拜,兴冲冲的起身向外去了。
  贾太后想拦住他,起身踉跄的由刘嬷嬷扶着追了几步,立马吩咐身边的小内监快去拦住七王爷,将他拉回宁寿宫关起来。
  “太后别急,他们已经去拦七王爷了。”
  刘嬷嬷安抚心急如焚的贾太后,直摩挲她的背,生怕她一口气上不来就撅过去。
  “竖子!竖子!”
  贾太后又跌坐进椅子里,握紧拳砸在几案上骂俞铎。
  只是贾宜卿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母子最后一面,终成诀别。
  ……
  俞铎自生下来长到今日,已然养成不可一世的脾气,连贾太后都拦不住他,何况几个内官。
  他拔出腰刀来,指着那群拦住他去路的人,吼道:“滚开!谁敢挡本王的路!”
  怕死不敢往刀口上撞的人纷纷躲开来。
  俞铎就这样乘快马出宫,回王府召集平日里效忠自己的党羽武官,调动京中两万多禁军,要和东进的安王大战一场。
  “七王爷,禁军左营尉官赵澜拒不接诏。”
  这个赵澜是王昕的女婿,兵部侍郎王勇的妹夫,自然要效忠安王。
  他怕是已经得到了风声,故有胆量按兵不动。
  “本王现在无暇处置他们,缴下左营将士所有的兵械、马匹,圈禁在营地,妄动者杀。”
  “好在左营不过两千余众,对我们影响不大。”
  俞铎还未曾见识过在凉州浴血而战过的戍边兵将的勇猛,此时还抱着能大获全胜的信心。
  “将本王的手书八百里加急分别送去清河郡、云中府两地刺史手中,让他二人集结兵马在两地中间,趁反贼俞铮过境伏击之!”
  俞铎在众亲信前拔刀怒喝。
  “尔等随本王出兵阻反贼,一战功成,本王登基后自有封赏!”
  这些人本就是俞铎经营数十年的亲信,早就盼着拥俞铎登基,凭借潜邸功臣的名头坐享荣华富贵。
  故俞铎一呼,他们则百应。
  俞铎点兵准备迎战,已如覆水不可收。
  贾太后也只能期盼俞铎真有天子的命数,劣势下仍能功成,击退俞铮东进的大军。
  “罗通,你去贾琰那里传哀家懿旨,征召京中十五以上男子,操戈编队,协助荣王讨伐反贼俞铮。”
  贾太后抱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心,盼着能助俞铎一臂之力。
  哪怕这力量微不足道,也比没有的好。
  “俞铮和他部下将领的家眷呢?有没有控制起来?”
  贾太后早就派了八百里加急送手谕去朔州,让朔州贾家的信臣挟持相关家眷相要挟。
  卓淇面无表情摇了下头。
  贾宜卿最怕他这个不喜不怒的神色,那代表着卓淇心中既无谋划也无计策。
  “俞铮早有准备,一个婢女都没有落下的全部悄无声息地转移走了,尚不知转移去了哪里。”
  “而且贾敦已死,驿使来报,一进城就看见一个人头悬在城门口两人高的木桩上,隋大安说那就是贾敦,已经悬首三个月了,被鸟兽啄食,腐烂地只剩下一个骷髅,尸身他已经悄悄的埋了。”
  贾太后听罢心中一恸,贾敦可是最会讨她欢心的孩子。
  他从前进献入宫的金丝雀还都养在宁寿宫廊下悬着的鸟笼里。
  本以为他讨了朔州刺史的官能够替七王爷效力,谁想刚去就被杀了,还如此残忍的悬首示众。
  “孽障!他为何如此狠心,竟丝毫不顾念贾敦也是他的亲戚。”
  贾太后咒骂着俞铮。
  “太后,您得早做打算。”
  卓淇无悲无喜的脸上突然有了凌厉之色。
  “卓相所言何意?”
  “太后要早作七王爷兵败后的打算。”
  卓淇笃定俞铎赢不了。
  别看俞铎一幅背水一战的架势,可他必输无疑。
  无法识清时局且又听不进去良言的人是不可能成事的。
  纵然是西楚霸王项羽,也终落得垓下之围的结果。
  “他会……对老七下杀手吗?”
  贾太后以为不过是成王败寇,难道俞铮还敢杀自己的亲弟弟不成。
  为了皇位弑掉胞弟,让天下人如何看他,让史官如何写他,就算俞铮手握传位遗诏,也不敢轻易这样做。
  “太后觉得贾敦是安王亲自动的手吗?”
  四目对视,贾太后脊背生冷。
  “安王的手下各个都是马踏凉州,威震西域的猛将,他们能杀贾敦,也能背负骂名杀了七王爷,难道安王殿下会为了与自己对立的七王爷惩处手下功臣?”
  兵乱中死于非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快去将他带回来!”
  贾太后忙唤一旁待命的侄儿贾璜,他武艺高强,赶快去军中将七王爷带回来还来得及。
  俞铎死了,她就彻底没有盼头了。
  “太后还是想想如何修复与安王殿下的母子之情吧。”
  卓淇看的明白是因为俞铎毕竟不是他的儿子,他可以理智的、无情的取舍。
  所以卓淇拦住了欲走的贾璜。
  “他不是!”
  贾宜卿突然大声呵斥了卓淇一句,连贾璜都被太后的怒气吓了一跳。
  但贾璜没听懂,什么不是,谁不是什么?
  卓淇听得懂,贾太后在说俞铮不是她的儿子,对俞铮她只有恨没有情。
  “太后三思。”
  卓淇平静的跪下拜道,他凌厉的双目盯着愤怒到极点的贾宜卿。
  “老臣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合璧能受常人之不能受,如今轮到太后了。”
  贾太后颓然地靠在椅子里,心想‘这就是报应吗?这就是合璧说的业障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