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看谁耗得起

  前期仁义社的群众工作产生了效果,民众已看清了这些人的嘴脸,跟他们跑的人少之又少,他们成了孤家寡人,以前被他们胁迫加入他们1伙的情景再也看不见了。
  看起是4处烽火,来势汹汹,但其实规模都不大。
  清匪反霸运动正式开始。
  经过1个多月的战斗,长江北岸仁控区的地主暴乱被扑灭。
  杀得地主袍哥各种会道门人头滾滾,甚至殃及1些没有参与叛乱的地主。
  只要你拥有大量土地,又不愿接受赎买政策的,找个由头就把人镇压把土地没收了。
  反正拥有那么多土地的人,屁股多半也不干净。
  地主们被杀怕了,就连中小地主也连忙把手里的土地赎卖给仁义社以求得安全保障。
  仁义社也不亏他们,给的价格也是市场价,当然不是现金,以后用粮税来抵扣。
  仁义社收回大量土地,凭着丰富的土改经验,土改工作加速进行。
  仁义社的重心。已转到仁控区的土地改革上面。
  又经过1个多月的土改,土地下了户,土改赢得了民心,仁义社威望空前高涨。
  长江南岸,仁义社利用长江沿岸的县城和城外的有利地形形成防御体系,阻止滇军饮马长江。
  滇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但是他们的补给线太长,而且山区道路极是难行,贵州云南又是穷省,哪来那么多战争物质供他们消耗。
  补给线太长,由仁义军和当地民兵组成的游击队不时袭击骚扰其补给线。
  滇军的后勤出现了极大问题,现在不仅是无力发动攻击,甚至连生存都困难。
  反观仁义军,由于长江水道补给方便,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线。经过3个月的战斗,滇军不仅无法突破到长江边,反而仁义军不时发动了小规模的攻势。
  攻守渐渐易势。
  随着地主暴乱被镇压,土改完成。仁义社再无后顾之忧。
  要求反击滇军的呼声日益高涨,但仁义社依然按兵不动,只在双方的接触线进行小规模的战斗。
  苏稽的姜成东现在是军事评论大家,今天为大家讲解的就是川南的仁滇之战。
  姜成东现在名气很大,水涨船高,这茶馆的茶居然卖到1块钱1碗,粮食都能买5十多斤了。
  但即使如此,依然坐无虚席。
  现在仁控区百业兴旺,挣钱的机会很多,呈现1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因此,有钱人有很多,1块钱的茶钱他们还不在乎。
  姜成东在台上打趣和熟客开着玩笑。小助理正忙着挂着1张川南的大地图。
  结合地图讲解更加清楚明白。
  “姜兄,我就不明白,以我们仁义军的实力,怎么不把滇军打回去,难道我们打不过他们?”
  “刘兄,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相信这个问题是今天在座的朋友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其实仁义军到底能不能打?这根本就不是1个问题。我们仁义军打过的强敌还少了吗?”
  “但仁义军为什么不打,而是与对方处于相持状态呢?”
  “因为仁义军不打也赢定了。他们占领的土地会乖乖的还给我们。”
  “此话怎讲?”
  “滇军吃进去的会吐出来?怎么可能?”
  茶客们觉得不可思议。
  姜成东知道就是这种反应:“大家看地图,这里是云贵高原,这里是西川盆地,这1代就是长江沿岸,这里是双方的接触线。"
  姜成东已用上了现在学生课本里的词语。
  "我们的地势低,他们的地势高。大家说是高处往低处打容易呢还是低处往高处打容易?”
  “那还用说。当然是高处往低处打容易。”茶客门回答。
  "对呀,这就是他们占据了地利,以前那里很多土匪,没钱没粮了,就往西川抢1抢,你拿他真没办法。"
  “我们仁义军如果从低处往高处打,那滇军在高处节节设置阵地。我们攻下1个高地又要面临下1个高地。大家说这种仗你们愿意打吗?”
  有茶客道:“当然不愿意,那要死好多人呢,而且还见不到多大的效果。随便1个山口被堵着,你就要拿人去堆,你稍有不慎,他们居高临下又反扑过来。”
  “而且滇军极少的人就可以守住高处的阵地,你要攻下阵地,需要派很多的士兵,那压十又怎么办?总之仰攻非常麻烦。”
  “那不是我们就任其占领,不打了吗?那我们又怎么能收回被他占领的几个县呢?”
  "这就是仁义社中枢的高明之处。打仗讲究的是以己之长,攻敌所短。既然敌人在地势上占有优势,是敌人的长处。我们就不能在这上面与他纠缠。″
  “那么我们的长处是什么呢?敌人的短处又是什么呢?”
  “敌人的短处就是补给线太长。他要把弹药粮草从这里运到这里。运输路线有几百里,而且全是山区。东线就算经过赤水河那也是十分艰难。而西线同样如此。”
  1番分析,说的茶客连连点头。
  "而我方最大的优势就是得民心,大家也看了报纸上的报道。仁义军和当地群众组建的小股游击队。正在这片区域打击敌人的运输队。而敌人对这样的游击队毫无办法。"
  "还有重要的1点。云南和贵州都是穷地方,他们经不起这场消耗战。
  “反观我方,由于我方靠近长江,运输成本极低,调动速度又快,人员的调配,物资的补充都十分容易。"
  接触线的区域都属于低平地区,敌人没有了地理优势,我们攻出去不容易,但是要说防守那完全没有问题。”
  城东的1番分析讲解,茶客们犹如醍醐灌顶,仁义社的战略1下清晰起来。
  他们不得不佩服这姜成东是真有两把刷子,这1块钱的茶钱值。
  “现在我们和滇军打的就是消耗战,看谁消耗得起。大家说说是我们消耗得起还是他们消耗得起?”
  茶馆里响起1阵笑声,“这还用说,要说拼消耗,他们怎么拼得过我们?”
  茶客们为仁义军担心的心松了下来。
  “大家看到现在所有通往云贵的道路已经断了,我们4川无所谓,最多少赚点,现在还有那么多生意可做。"
  "可云贵呢?他们还要不要我们的川盐?没有川盐他们又到哪里去找盐巴?"
  "还有沿路许多靠川盐入滇、川盐入黔讨生活的人,他们怎么办?没了生活,会不会屁股上给他们来1火?。”
  “哈哈哈,肯定会。”茶馆里响起欢快的笑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