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九八章 复兴四年

  虽然发生了1点点小插曲,华族人还是过了1个安稳的春节。
  时间来到了复兴4年,历史上的1858年,第2次鸦片战争已经打响。英法联军突入北京城,烧毁了圆明园。
  让华夏文明蒙尘,华夏大地彻底成为了列强争夺的鱼肉。
  这座园林现在却成为了北平城的1处重要的景点,里面的建筑1部分给了学院,还有1分部开辟城为高档宾馆。
  就连以前皇帝睡的龙床普通人只要愿意花钱都可以睡上1晚。
  华族商部在赚钱方面无所不用其极,紫禁城成为了博物院,每年光是收取的门票收入都足够这里的维持费用。
  众多的皇家景点,让北平城成为了北方的游客集散中心。
  哪怕是华族没有定都这里,这里依然热闹不减当年。
  陈得利走后,河北的行政工作暂时交到刘峰良的手中。
  这位大师兄还是那样的成熟稳重,他平时少与人私下交往,除了工作时候的正常接触。
  下班之后就回到自己位于北平城内城角落里的家中,1个普通的两进4合院。
  前院是给警卫居住的,后院中住着刘峰良1家4口人。
  刘峰良的妻子是福建人,1个个子不高的家庭主妇,平时就负责在家带娃,不出去工作,也从不过问刘峰良的工作。
  年后刚刚开始工作,刘峰良手中积存了不少的工作,他回家比平时要晚1些。
  到家得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这时天早已经黑了。
  穿过前院,进门的时候他还跟守门的警卫聊了两句。
  来到后院,客厅里灯火通明,里面传来说话的声音。
  门卫已经告诉他,家里来了客人。
  “相公,我娘家大哥来了。”
  妻子见到丈夫回来,赶紧迎了出来,她脸上的表情有几分尴尬。
  刘峰良原本是1个非常落魄的书生,虽有才华,但是没有遇到好时候,满清末年腐败已经渗透进科举考试。
  地方乡试中舞弊严重,就算是中了举人进士,手中没有钱,也无法补到实缺。
  刘峰良的妻子陶氏家中是1个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家中有钱,但是没有出什么读书人,本想着刘峰良能够获取功名,对自家有所助力。
  结果没想到对方就是1个穷酸的书生,最后丝毫没有帮到自家,还搭进去了那么多嫁妆。
  这家人1气之下,就撺掇着陶氏改嫁。好在陶氏已经认准了刘峰良。最后两家闹得不相往来。
  后来刘峰良投靠华族,这家人为了撇清自己的关系,还去官府去状告刘峰良。好在刘峰良家中没有什么亲族,他的老婆孩子都跟着华族大军去了东番岛。
  陶家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看不起的海匪在短短3年内就推翻了满清,成为了这天下新的主人。
  而刘峰良则成了华族的开国重臣。
  1开始陶家因为自己之前做的事情,还躲着刘峰良,哪怕是刘峰良在福州的那段时间,陶家人都没有出现过。
  后来陶家人发现刘峰良似乎并没有想要报复他们的意思。这不打着过年走亲戚的名义找上门来。
  这位大舅哥在陶家之中与陶氏的关系算是比较亲近的,为人忠厚,不过并不是陶家的当家人。
  陶家派这个人过来想必是算计好的。
  “既然是大哥过来,你准备几个菜,我陪大哥喝上两杯。”刘峰良这样做全都是看在陶氏的面子上。
  他知道陶氏这些年跟着自己受了很多委屈。不想妻子再为难。不过是与没有交情的姻亲虚以为蛇1下罢了。
  “嗯,饭菜已经准备好了,相公去洗个手便用餐吧。”
  陶氏是1个非常传统的女性,刘峰良在家中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陶氏将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大哥请坐。”
  进得屋内,刘峰良与陶家老大非常随意地打了1个招呼。陶家老大1脸微笑想要上来见礼,被刘峰良打断。
  “大哥这是从闽省赶过来的?”刘峰良问道。
  他也知道不好讲将人家给晾在1边。
  从陶氏刚才的表情上来看,似乎已经与家人达成了谅解。
  “唉,是的,妹夫公务繁忙,就没有提前招呼,父亲让我带了1些家乡的特产过来。”
  刘峰良道:“哦,家里的情况可还好?”
  “好好,华族治下,政通人和,商路畅通,家中的生意比之前好做多了。”
  “那就好,在华族治下,只要遵纪守法,就能够得到华族的保护。”
  刘峰良说的都是1些场面话。但是他看出来陶家老大似乎有别的话想要说。
  “妹夫,当年的事情,您不要见怪,家中出了小人,家族已经将那人逐出家门了。”
  陶家将当年告发刘峰良的责任都推到了陶家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老2头上,后来还将此事告知刘峰良,无非是担心刘峰良报复。
  刘峰良之前担任户部总长,想要对付陶家,哪怕是在律法的范围之内,也有无数的办法。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这是他的格局,如果他的格局低的话,董良又怎么会对他委以重任呢。
  “大哥,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既然人已经看过了,我这就安排人带大哥到招待所安置,接下来几天可以让内人带着大哥在北平转转。”
  刘峰良这是要送客了。
  陶大1听,心中慌乱,他要说的事情还没有说呢,这般回去也没办法跟家里交代。
  情急之下,他突然起身跪在了刘峰良的面前。
  “妹夫呀,还求你救救我们陶家。”
  刘峰良实在是没想到陶大会闹上这1出。
  “大哥,赶紧起来,这是作何?刚才不是说没事儿吗?”
  “妹夫啊,刚才大哥拉不下脸开口啊,这次的事情非常麻烦。”
  这个时候陶氏也走了进来,显然已经知道是何事了。
  原来是陶家身处泉州,主要做船运生意,家中有几艘老闸船,常年跑琉球和扶桑。
  这样的生意旱涝保收,近海行船,海难的概率也极低。
  但是在生意场上,竞争就难以避免,近来泉州的船运市场竞争越加的激烈。
  尤其是福州船东也加入进来之后,吞并、重组的事情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船东之间也只是通过压低价钱的形势去竞争。
  但是也有用极端手段的。陶家这些年积累了不少财富。在这波降价潮中坚持了下来。
  但是这些人不死心,非要将陶家给挤出去。
  这些人已经调查清楚了,陶家似乎没有什么靠山。
  在去年腊月里,海关的人在陶家的1艘商船上查出了烟土。
  这在华族是非常忌讳的违禁品。华族现在确实也会从英国人那里购买烟土,但全都是政府控制的提线商人去做。
  收过来的烟土也全都送到秘密的地方加工成魔鬼药,转而卖到欧洲去。华族市面上早就已经看不到这种东西,在华族内部贩运烟土那可是杀头的重罪。
  这艘船平时就是那个顶锅的陶家老2负责押船。
  “大哥,这事情,地方警署和裁判所会还给你们1个公正的。我帮不上什么忙。”
  刘峰良1直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他自身没有什么家人亲戚,父母双亡,现在1心就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辜负元首的信任,同时也想要有1天能够坐上内阁总理的位置。
  现在周藤虎的那个位置很多人盯着。按照华族的规矩,这个位置5年就要轮换1次。
  华族建立之前的时间不算,现在已经到了复兴4年,也就是说明年就要换届。
  刘峰良转过身走出了餐厅。
  只留下陶氏和他的大哥。
  院子里有1颗榆树,此时依然是光秃秃的,枯黑的树干像是水墨画。树下有1个秋千和1个石头圆凳。
  刘峰良在圆凳上坐下,点了1支烟。
  他知道,陶家不敢做这样的事情,究竟是谁想要对付陶家呢?烟土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的,也就是说对方1定有自己的背景。
  那么自己究竟还要不要掺和进这件事情中来呢?
  陶氏与陶大在房间中又说了1阵,期间还能够听到陶氏的哭声。
  两根烟的时间,陶大从餐厅走了出来,冲着刘峰良拱手1礼,便离开了刘家。
  陶氏也没有再跟刘峰良提这件事情。
  但是刘峰良还是能够看到妻子闷闷不乐。陶家出事之后,是老太爷抗下了所有,现在被关押在警署之中。
  陶氏毕竟是人家的闺女,虽然说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但是父女连心。
  “相公,您只当大哥今天没有来过,妾身也知道这事情您不好插手。”陶氏自己心里难受,还上来安慰刘峰良。
  这让刘峰良的心中更加地过意不去。
  他在院子里面坐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写1封信给董良。
  这种事情只有董良能够帮他们翻盘。
  董良在南京城中正在1个个送那些述职离京的官员。这些人大都在年前来京城开大会,然后同家人过完年之后,便要离开京城回到各自的岗位上。
  像那些地方大员,在离京之前按照惯例都要前来面见1下董良。
  元首府的会客厅中,胡林翼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董良在见好前面1位官员之后,稍微休息了1下。
  只能让胡林翼暂且在厅内等待。作为1个投降华族的满清旧官员,胡林翼1向行事小心。
  董良终于回来了。
  见到董良进来,胡林翼赶紧起身。
  “贶生,快请坐。”董良招呼道。
  坐下之后,董良开门见山地说道:“你在辽阳主政两年,成绩斐然,尤其是在处理当地人与移民关系方面,软硬有度。”
  董良先是对胡林翼的工作表示肯定。辽阳也就是原来的盛京,那里是满人的大本营。
  华族接手这里之后,1直受到抵抗。
  胡林翼上任后,软硬兼施,彻底搞定了当地的满人。这其中有多少人被镇压,只有华族高层才知道具体的数字。
  单从这件事情上来说,胡林翼的功劳就非常大。
  面对董良的夸奖,胡林翼自然是要谦虚1下:“元首过奖了,属下只是做了该做之事。”
  董良点头道:“关于辽阳的治理,我只跟你强调1点,那就是辽阳是我华族开发关外的第1站,你们尤其要注意交通的建设。辽东半岛有港口,有可以通航的河流。你要用铁路将这些交通枢纽给连接起来。将关外的这个外给去掉,这里已经不是我华族的偏远之地,而是东北的统治核心。”
  董良这么交代,是因为华族现在有更加偏远的远东地区要开发。而关外4省就是将远东、草原、北海和北境连接起来的核心区域。
  肥沃的东北平原,完全可以让华族再造1个堪比华北平原的核心区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