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面谈

  时隔5年再次回到克里姆林宫,这里的景象跟5年前别无2致。
  区别在于当时的苏联领袖是斯大林,而现在换成了基洛夫。
  “看样子这几年你过的很悠闲么?”
  斯特拉瑟看着眼前有些发福的基洛夫,感觉跟当初的形象相差甚远。
  “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前几年我的压力可大了,整天茶饭不思根本胖不起来。”
  基洛夫跟斯特拉瑟诉苦。
  此时办公室里只有基洛夫和斯特拉瑟2人,其他人都被支走了,所以基洛夫跟斯特拉瑟的谈话方式就回到了当初刚认识的时候。
  看着侃侃而谈的斯特拉瑟,基洛夫感觉又回到了在柏林的那段时光。
  虽然很久没有见面,但是双方交流起来并没有什么滞涩。
  基洛夫回国后就自学了德语,达到了能流利交流的水平。
  斯特拉瑟就比较拉跨了,他的俄语仅限于打招呼和骂人够用。
  “你这次来苏联肯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吧?不然想必你也不会现在这个时候跑过来。”
  基洛夫笑道。
  现在德国跟英国打的热火朝天,如果不是特别的需要斯特拉瑟肯定不会来找自己。
  想到这基洛夫有些幽怨,这老哥怎么每次有用了才来找自己,跟个工具人1样。
  “这个,咳咳,你懂的,治理1个国家是1件不容易的事情,我每天都要思考很多头疼的问题。”
  斯特拉瑟有些生硬地转移了话题。
  “你们不是也在波罗的海动作不少么?”
  在德国出兵横扫法国的同时,苏联也没有闲着。
  重建后的乌克兰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开进了波罗的海3国,流程都和历史上相似。
  苏联以波罗的海3国跟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勾结为由认为这几个国家需要被解放,于是苏联红军急吼吼地开着坦克冲进了3国的首都。
  然后,这几个国家现任政府被推翻,接着进行了独立公投。
  在苏联红军的监督下,波罗的海3国都自愿通过投票加入了光荣的苏联大家庭,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1份子。
  “为了解放波罗的海人民,苏联义不容辞。”
  基洛夫义正言辞地说道。
  “那么,苏联有兴趣解放不列颠的人民吗?”
  看到聊的差不多了,斯特拉瑟抛出了这个问题。
  “英国?”
  基洛夫1愣,他没想到德国会邀请苏联入场。
  虽然苏联跟德国结成了轴心同盟,但是为了避免战略方向上的冲突,苏德两国都刻意回避了许多矛盾。
  经济上两国是互补的,德国的技术跟苏联的资源可以进行贸易,哪怕苏联的外汇不多也没有关系,大不了以物易物。
  但是地缘上的冲突就大了去了。
  早在战争爆发前,苏联就向罗马尼亚索要领土,并且发出了战争威胁。
  莫斯科曾经多次向罗马尼亚索要比萨拉比亚以及要求德国将罗马尼亚交给苏联解放,这让柏林方面很是恼火。
  虽然此时罗马尼亚还没有入轴,但是德国已经在罗马尼亚扶植了清德势力,等到西线战役结束德国就会帮助发动1场政变让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大家庭。
  本来谈的好好的,结果苏联这时候来掺和1脚,是个人都不爽。
  而且退1万步讲,罗马尼亚就算不入轴,他的油料供应对德国来说也是仅次于苏联的。
  而且胜在稳定,苏联敢不给德国石油,罗马尼亚敢么?
  要是他敢的话第2天精锐的德军就会开着豹式坦克冲进布加勒斯特。
  当然,还有无论是谁打罗马尼亚都要帮帮场子的匈牙利。
  如果放弃罗马尼亚,德国所有的石油都要依赖苏联供应,这会让苏联主导德国经济,这时任何德国人都无法允许的。
  实际上当时两国关系就因此闹得很不愉快了。
  如果不是斯特拉瑟知道中东有石油以打赢对西方国家的战争为由稳住了国内高层的情绪,恐怕刚刚结盟没多久的苏德就要闹出外交事故了。
  这件事情最终以苏德双方各退1步结束,德国跟苏联都相互承诺不会染指罗马尼亚,而且要保证罗马尼亚的独立性。
  外交上苏联双方都没有提过这次矛盾,好像这事情没发生过1样。
  但是这件事情也给斯特拉瑟提了1个醒。
  他所设想的苏德同盟哪怕双方意识形态相同,但是因为苏德实在是太近了,只要1方对外扩张,就极有可能引起冲突。
  这还要感谢协约国把沙俄分出了好几块,苏德之间由许多国家隔着才关系融洽。
  但是现在捷克斯洛伐克没了、波兰没了,苏德已经接壤了,那么双方之间已经没有缓冲带了。
  或许未来的某1天苏德会反目成仇。
  好在不是现在。
  斯特拉瑟安慰自己,哪怕未来苏德闹掰也是自己卸任之后的事情了。
  基洛夫跟自己都是聪明人,自然不会在跟西方对抗的时候内讧。
  就像德国现在拼命往西方扩张,在东欧动作很少,就是为了避免刺激苏联。
  苏联也把自己的重心转向了西亚和中亚。
  在东欧,除了波罗的海3国遭殃之外,他们甚至没打芬兰,这已经是善心大发了。
  反正只要在打败英美之前苏德关系不破裂就行了,斯特拉瑟心想。
  1代人有1代人的事情。
  自己要做的事情是打赢2战,2战之后德国的发展就相信后人的智慧吧。
  “没错,德国希望苏联能够加入到对英战争中去,你们的海军和空军加入战局的话对德国打赢战争有莫大的好处。”
  苏德两国军事交流不少,平时经常会派军事人员来对方国家考察,因此德国对苏联的军事实力了解不少。
  空军方面苏联的伊15和伊16虽然性能不算先进,飞行员技术水平也不高,但是胜在人多,在拼消耗的作战模式中如鱼得水。
  苏联海军更是在雷德尔的帮助下发展迅速,建立了4大舰队,分别是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总吨问已经超过了德国的水平。
  虽然都是以战列舰为主,但也是1支不可小觑的水上力量。
  “加入对英作战,那苏联能得到什么?”
  基洛夫问道。
  “把伊丽莎白2世给你们怎么样?”
  斯特拉瑟很想这么说,但是考虑到这位现在才8岁,还是算了。
  “这取决于苏联想要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