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章 这眼神真是……热辣滚烫

  第2054章这眼神真是……热辣滚烫
  就在女子比赛前夕。
  一个消息传过来。
  卡塔尔选手巴西姆在国际挑战赛男子跳高比赛中跃过2米40的横杆,打破了种花家选手朱建化保持了29年之久的亚洲纪录。
  这也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第二次跃过2米40。
  当时比赛杀到2米33时场上还剩三人,分别是卡塔尔的巴西姆,米国的凯纳德和加拿大的德罗因。结果三人都过了2米36!
  同时创造赛会纪录和今年世界最好成绩,德罗因还破了加拿大全国纪录。
  接下去高度升到2米39,如果巴姆能跃过,他将追平朱建化在1984年创造的2米39的亚洲纪录。
  这显然难度巨大,三人前两次都没有跳过,最后一跳先出场的凯纳德和德罗因再告失手,由于今天只有巴西姆在所有高度上一次过,此时他已经拿到冠军。艺高人胆大的巴西姆干脆放弃2米39,直接攻击2米40,结果卡塔尔天才一跃而过横杆,新的亚洲纪录就此诞生。
  这是人类第25个2米40及以上成绩,而在进入21世纪后,此前只有俄罗斯选手沃洛宁在2000年跳到过2米40。
  1984年,时年21岁的种花家男子跳高选手朱建化在德国创造了2米39的惊人成绩,直到29年后,这一亚洲男子跳高纪录才被超越。
  而且这次这不是超风速了。
  也不是持平。
  这次是正儿八经超过去。
  朱建化2米39的个人最佳成绩曾是世界纪录,虽然后来被他人超越,但29年来这一成绩始终是亚洲纪录和种花家纪录,朱建化还是当之无愧的亚洲跳高第一人。
  此前所有高度均为一次过杆的巴西姆提前获得了冠军,还剩一次试跳机会的他选择了冲击2米40的高度,经过几近完美的助跑、起跳和过杆动作后,巴西姆成功跃过2米40的横杆,夺得冠军的同时也打破了亚洲纪录和赛会纪录,并创造了今年世界最好成绩。非常兴奋的巴西姆在过杆后高声怒吼,把跳高垫子当做了肆意庆祝的小型舞台。
  据统计,巴西姆的这一跳是人类史上第25次跳过2米40及以上高度,他也成为21世纪以来第二位达到2米40高度的跳高选手,此前只有俄罗斯选手沃洛宁在2000年成功跃过2米40。而目前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是古巴名将索托马约尔保持的2米45。
  1991年出生的巴西姆近年来蹿升势头迅猛,羊城亚运会他就战胜张国伟夺冠。在去年杭州站以2米37打破了亚洲室内赛纪录后,巴西姆就挑战过2米40的高度。当时种花家队的领队邹真先对巴西姆有高度评价:“比再破亚洲纪录更重要的是其比赛气质和勇于追求、超越自我的精神,这十分值得种花家田径的后生们学习。”
  打开亚洲田径纪录表可发现,一些纪录已尘封20多年,如女子铅球、男子标枪,头号“胡子纪录”当属朱建化于1984年6月创造的2米39,这是当时的世界纪录。
  朱建化的世界纪录被前苏联选手波瓦尔尼岑打破,此后几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不断攀升,直至1993年古巴名将索托马约尔跳过2米45横竿,那股破纪录狂潮才画上句号。
  而在亚洲,朱建化的传人多年难寻,一直无人有能力挑战2米39,巴希姆出道前,近20多年亚洲男子跳高最好成绩仅是种花家选手周忠革在北亣京亚运会跳出的2米33。
  巴希姆的脱颖而出,使亚洲田径界有了挑战2米40的勇气和信心。
  2010年,巴希姆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以2.30米摘取金牌,一年后他的室外成绩提高到2.35米,成为亚洲男子跳高界仅次于朱建化的历史第二人。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的一次国际比赛,巴希姆出人意料地跃过2.39米横竿,平了朱建化保持38年之久的亚洲纪录。而在室内赛事,巴希姆已在一年前成为亚洲第一人,去年2月19日,他在杭州举行的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上跃过2.37米,将朱建化的2米31室内纪录远远甩在身后。今年2月初,巴希姆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室内比赛再次征服2米37高度。
  由此可见,巴希姆越过2米40横竿,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卡塔尔也大肆宣传,就好像亚洲的下一个超级星人取代刘祥,持平苏神,就要诞生。
  你还别说。
  还真别觉得离谱。
  历史上还就是这样宣传的。
  现在这个节点上就更加要宣传欧美媒体,跟着煽风点火。现在只要有运动员,能够超过种花家,那就必须宣传。
  不宣传都不行。
  只要宣传了,上面就会批经费。
  只是现在国人还不太搞得清楚。
  不太明白这些外国媒体每年在这种事情上到底有多少专项经费。
  刚刚才步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很多人还没有筛选信息分辨信息的能力。
  很多人甚至把自媒体还当做是传统媒体时代。
  人家报什么就信什么,完全没有想过现在的自媒体时代已经是越来越不讲究信息的真实性。甚至就算是传统媒体,有时候也因为各种因素报道扭曲事实。
  不像是10来年后人们对于任何的报道。
  都会有先停下来想想。
  先不发声。
  也先不站队的习惯。
  ……
  杨剑他们也收到了消息。
  相互对视一眼,立刻说道:“我们在这里首先恭喜卡塔尔选手巴希姆,超越我国选手朱建化,成为亚洲跳高历史的第一人。”
  “但时代不同,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的跳高天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历史上打破过好几次跳高的世界纪录,持有过好几次跳高的世界纪录。”
  “比如倪志亲就是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我国男子田径选手,这位来自闽省的好手于1970年11月8日在星城以俯卧式的姿势越过了2.29米横杆,创世界男子跳高世界新纪录。”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倪志钦的实力一直位居世界前2位,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倪志钦和其他国内优秀运动员一样无缘世界赛场。”
  “10年后,国内男子跳高又涌现出一位奇才——朱建化。1981年,年仅18岁的朱建华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跳过2.30米,一举打破倪志钦保持了11年之久的亚洲纪录,此成绩在当年世界排名榜上列第5位。翌年,朱建华先后跳出2.31米、2.32米和2.33米,三创亚洲纪录,并成为当年世界上跳得最高的选手。1983年,朱建华在全国第五届运动会预赛、决赛中分别跳过2.37米、2.38米的成绩,两次刷新世界纪录。1984年奥运会前夕,朱建华在联邦德国埃伯斯塔特国际跳高比赛中击败默根堡、特伦哈特等强将,并以2.39米的成绩第三次打破世界纪录。这一成绩至今仍是全国纪录。值得一提的是,朱建华先后获得1983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和1984年奥运会第3名,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男子跳高的最好成绩。”
  “希望……后续的运动员们可以记住前辈们的荣光。”
  “将这份优良传统发扬下去。”
  “请大家记住,时间长了,也许大家有些人就忘了,我们在跳高上也多次拿过世界纪录。”
  “我们的田径项目从来就不比别人差。”
  “刘祥和苏神的话,我觉得现在可以说给所有人听——”
  “我们可以。”
  “我们不比任何人差。”
  “我们的历史同样如此。”
  ……
  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小插曲。
  陈娟看着大屏幕甚至开始播放一些我国跳高运动员的老视频以及名场面。
  她知道这是又一个记录,被超了过去。
  别觉得好像只是一个记录被超了,作为和平时代的国与国竞争,很多时候这些方面会影响到全国人民对于自己种族能力的判断。
  比如时间长了,你问问后来更年轻一些的人。
  他们肯定不知道,原来我们国家的跳高也这么厉害过。
  甚至你要问一些年轻人,我们有没有在跳高项目上拿过世界纪录,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做过世界上跳的最高的人?
  甚至会有人反问你。
  我们做到过吗?
  这样的事是可不少。
  这样的事是欧美人希望的。
  不宣传。
  不去争。
  不去拼。
  听之任之。
  时间长了,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认为我们不行。
  因此做了这一行。
  以这一行为职业。
  那就要拼这个东西。
  在其位谋其政。
  既然你是田径运动员。
  那你不去拼?
  当什么运动员呢?
  这份职业是有一定特殊性的。
  如果你只是为了赚钱养老。
  那即便你是国足,这样赚钱不少,依然会被全国人调侃,甚至是愤怒。
  再长久的纪录,如果年轻一辈不去追逐。
  总有一天会被别的国家年轻人超过。
  所以。
  陈娟抬头看着。
  她知道。
  看起来女子纪录牢不可破。
  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会松懈自己也不会去拼了。
  她今年有一个心愿,没有对任何人说。
  希望能够追上,甚至是超过立雪梅所保持的亚洲纪录。
  把这个纪录刷的更高。
  把这个纪录能够留在国内,时间更长。
  诚然。
  纪录总会被打破。
  可是作为国人来讲。
  作为最朴素的家国情怀来说。
  谁又不愿意把荣耀留在自己国内,时间更长呢?
  穿上了国家队队服。
  原本就有别的意义存在。
  陈娟。
  以前可能不明白苏神为什么会这样。
  随着她越来越成长。
  她也就越来越明白。
  当你到了一定高度后。
  你所要肩负起来的。
  这不仅仅只是你自己了。
  这个事情。
  在比赛之前被放出来。
  怎么说呢?
  陈娟只觉得。
  来的好。
  起码能让她现场。
  就充满了动力。
  额外的动力。
  注入了自己全身。
  她当然知道第一场想要打破纪录之类的,不太可能。
  这雨后湿滑的跑道也不现实。
  今天的风速也不够好。
  但是。
  她现在只想好好跑。
  有一股证明的动力在胸中。
  在这这一场如果跑得足够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在赛季初的第一场……
  那对于她整个赛季的信心。
  也将是极大的提升。
  就在这时。
  这一场比赛最大的牌。
  牙买加超级女飞人弗雷泽。
  看到了旁边这个东方少女投过来的眼神。
  虽然陈娟也已经是20出头。
  但东方人因为显得比较小。
  在弗雷泽眼中看起来依然像这个十几岁的模样。
  原本是想和陈娟打个招呼。
  却没有想到。
  在打招呼的那一刹。
  旁边这个人的眼神。
  第一次如此的发热。
  甚至是发烫。
  就像是。
  想要一口吃掉自己似的。
  还是。
  想要趁热吃的那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