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码头送行

  赵巧月确定这人就是来喝茶的。
  不过她还是挺客气地让伺候门口的春明将人送出府。
  转过头,赵巧月已经走出客厅,一边往后院走去,一边对身后跟着的宋彦林交代道:
  “以后莫大人要是再来咱们家喝茶你招呼就成,不必再去叫我。”
  宋彦林刚想应一声是,余光就看到了去而复返的莫安歌,正想着要不要提醒赵巧月。
  赵巧月已经看到了。
  她张嘴想问莫安歌还有什么事,人家直接转身就走了。
  这人可真是莫名其妙!!!
  赵巧月没有多想莫安歌的去而复返,直接回后院书房温书,倒是宋彦林追了出去。
  莫安歌站在车儿板子上看了看宋彦林。
  还是她的属下识趣!
  莫安歌将本不打算再说的话对宋彦林道:
  “你回去告诉你家姑娘,她那舅舅有调查过她,具体得到了什么消息本官不知,不过明儿他就回京都了。”
  言罢,莫安歌就进了车厢,吩咐车夫赶车回城。
  宋彦林得到消息立即快步去书房转告赵巧月。
  赵巧月深思许久,对宋彦林吩咐道:
  “你让家里的小子们去城里转转,我想知道那什么舅舅的消息。”
  宋彦林应了一声是,刚离开书房就遇到了夏娘,同她匆匆问好就去办事了。
  夏娘进了屋子,一边放下补汤,一边关心问道:
  “闺女,我来的时候见宋管事匆匆忙忙的,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赵巧月皱眉看着补汤。
  她真心觉得不需要补身体。
  可母亲觉得她读书累,家里有条件就该补。
  赵巧月一边给夏娘倒茶,一边邀请她入座对面道:
  “娘,你坐,我有事同你说。”
  夏娘坐下,接过茶没有喝,目光一直看着补汤,示意她什么事都得喝了补汤再说。
  赵巧月会意,将补汤一口气全部喝光,放下碗说道:
  “娘,你对京都孙家,也就是赵丞相的妻子娘家了解多少?”
  “闺女,是不是他们找来了?”
  夏娘心中莫名一慌,可见赵巧月淡定从容,她心安道:
  “我五岁被家人卖了,在孙家生活了十年左右。
  孙家等级规矩森严,众人都活在规矩之下,不能有半点逾越。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六岁那年孙三姑娘想要去考科举就被当时掌家的孙大夫人,也就是她的大嫂子给阻拦了。
  后来我听人说她还是偷偷去参加了考试,回来还挨了板子被罚跪在祠堂。
  放榜的时候那姑娘考中却因生病而早逝。
  从这之后孙家就没有女眷参加科举,更没有女眷去学堂读书,都是请女先生到家里教导。
  因为这样,孙家姑娘赢得了好名声,每个姑娘都嫁得不错……”
  夏娘对孙家的了解也是在她还没有成为赵丞相夫人陪嫁前。
  后来进了赵府,她的生活就局限在内宅。
  刚开始还能得到赵丞相夫人重用。
  可自从被赵丞相夫人安排开脸伺候赵丞相她就彻底被排除在外,犹如废棋。
  可以说夏娘知道的孙家差不多是二十多年的孙家。
  而且她在孙家时也是个边缘人物的存在,压根都不能知道孙家什么有用的消息。
  不过对没有半点消息的赵巧月还是有用的,比如赵丞相夫人的身份,又比如当今皇后的出身。
  一个庶女能同一个备受宠爱的嫡女成为好姐妹,在各自出嫁后还能保持联系。
  这就能看出赵丞相夫人的交际能力非同一般。
  还有赵丞相同赵丞相夫人的故事也是夏娘记忆中的一段佳话。
  赵丞相夫人榜下捉婿,同赵丞相成婚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赵丞相就一路高升官至丞相。
  京都人都说赵丞相夫人旺夫。
  同时又有谣言说赵丞相惧内的时候她就主动给她的男人纳妾,又得了一个贤惠的名声。
  赵巧月听完夏娘说完她所知的事情,心中对赵家和孙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两家联合确实是庞然大物,她想要打怪确实不容易。
  如今的她还是苟着吧!
  苟着的赵巧月为了出人头地,至这日后就安安分分在家里温书。
  家里的春小子们也给她送来了不少关于孙学道在州城所做的事情。
  除了监考就是同官场里的官员走动频繁,放榜后就同新进举人来往频繁,比布政使大人还要忙。
  这关系拉的,赵巧月都能感受到孙家的野心。
  嗯,也不太对,应该是孙家背后三皇子的野心。
  现在人回京了,想来收获是不错的。
  就是不知莫安歌能让他如意否?
  不过这都不关她的事了。
  这孙学道即便送她的消息回赵家,赵家也是鞭长莫及,不能立即对她做出什么事来的。
  赵巧月又放下此事,安心温书之余就是赚钱。
  这不,她这赚钱路子还一下子扩展到了寺庙里。
  同夏娘去送李夫子回乡的时候她顺道让宋彦林卖剪纸画。
  这边宋彦林在码头同一僧官在谈剪纸画暂且不提,花开两枝先说赵巧月这边。
  码头茶摊里,候着许多等待发船的商客,李夫子他们就是其中之人。
  今儿几人都要坐船回家。
  李夫子同她侄子惦记躺在病床的李老爷。
  孙志惦记他的老母亲。
  柳秀才则是想带孩子们回娘家安顿下来。
  大家心中都有惦记的事情,赵巧月没有挽留。
  夏娘为了让大家能好好说话,她就主动帮忙照看柳秀才的三个儿女。
  赵巧月与李夫子、李华采、孙志和柳秀才等人喝茶闲聊。
  话题无非就是这次乡试、他们的打算以及赵巧月要面临的院试。
  不过赵巧月还是从柳秀才口中知晓王双双结识了姜家小公子,两人交流学问几乎每日都在一起。
  如今他们都离开了姜家,王双双依旧还在姜家住着,没有想要搬走的意思。
  赵巧月没有听出柳秀才话中其他的意思。
  李夫子倒是听出来了,见赵巧月没有明白,她没有提醒。
  因为她从王双双身上看到了比她这个学生拥有着更多的野心。
  王双双绝不会止步在这州城。
  柳秀才会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同王双双那一来二去的口角之争。
  现在这么说,不过是想要挑拨离间。
  李夫子觉得不好,不过她没有点破,损了好友的面子。
  于是她换了个话题,谈论起赵巧月即将要面临的院试。
  赵巧月感兴趣,比说王双双的话题就显得她很上心。
  柳秀才见话题被岔开,对学问之事她靠的都是帮家里补贴家用抄书得来的学问,说不出什么见解。
  她就插不上话便去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同夏娘说话了。
  赵巧月呢,她很认真地听着李夫子、李华采和孙志很走心的提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