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同宿人的家世

  同贺肇交流结束,赵巧月照旧去藏书楼看农事书。
  在下午快要上课的时候宋娇才回来,脸色不怎么好看。
  赵巧月没有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匆匆忙忙就同她一起去上课了。
  这节课是棋艺课,选择这门课的人还是挺多的,一个学舍里坐了大约三十来个学子。
  大家两两一盘棋局,这节课王姑娘正巧也在,想要同赵巧月一起。
  赵巧月拒绝了,她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那就是上节课她被孟学子打败了,这节课她要找回场子。
  王姑娘看到赵巧月斗志昂扬的胜负欲,她便放弃了。
  课上,夫子先讲学半节课,留下半节课给学子们实践。
  赵巧月聚精会神地同孟学子又下了一局。
  她一边下棋,一边琢磨孟学子的下棋之道。
  上节课她复查过,知道孟学子稳中求胜,这局依旧如此。
  她则反其道而行之。
  最后还是输了三子。
  赵巧月没有气馁,笑着道:
  “孟公子,我输了,这次多谢指教了,下次咱们再来一局。”
  孟学子道:
  “好啊!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今儿我算是在你这里见证了。
  我也期待同你再来一局。
  不过一会的剑术课,还请赵姑娘多多指教。”
  他们是今年新生,也是同一学舍的学子。
  两人是在剑术课相识。
  又在兵法课上相遇,一起排兵布阵进行沙盘模拟后略有交情。
  后来在这里成为能说上几句话的熟人。
  赵巧月微微点头道:
  “互帮互助,合情合理。”
  棋艺课下课,赵巧月带着宋娇去上剑术课。
  虽说同孟学子是同样课同样地点,还是选择分开走。
  王姑娘不喜欢打打杀杀的武术,觉得不适合女孩子,还挺粗鲁的,这样的课她没有选。
  知道赵巧月要去上剑术课,她同赵巧月没有说上几句话就奔向各自要上课之地。
  路上,宋娇小声跟赵巧月说着话:
  “姑娘,该打听的事情已经打听清楚,这里人多我回去再同你说。”
  赵巧月轻嗯一声,随即问道:
  “我娘还好吧?”
  宋娇一边走,一边道:
  “夫人每日都在琢磨着开一间什么样的卖衣服的铺子。
  我娘帮着出主意,两人过得很充实。”
  因同赵家断绝关系后赵巧月就让大家一改往日对夏娘的称呼,统一叫夫人。
  同时,在来那日,她也将该让夏娘知道的这个消息告诉了她。
  如今见夏娘没有半点不高兴,还开始新的生活。
  赵巧月是高兴的。
  更高兴的是夏娘的人生不会再被赵家主和家主夫人拿捏,她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拥有财富。
  赵巧月道:
  “嗯,不错,改日你见到你哥就告诉他,让家里人都配合着我娘行事。
  银钱不必担心,没有银钱,我就想法子赚钱。”
  宋娇应了一声好。
  她算是一路陪着赵巧月走到如今,对于赵巧月的赚钱能力,她还真是不担心。
  两人上了剑术课后一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过了。
  回小院住处的时候,赵巧月没有立即回去,而是带着宋娇去大院的亭子处。
  人待在亭子里,可以观望四周的情况,并不会受到他人的打扰或是让人偷听。
  赵巧月刚坐下,宋娇就同她说起今儿下山之事。
  原是宋娇来到同宋彦林约定的地方,同时今儿也是她同宋彦林约定见面的时间,正打算进茶楼去看看她哥哥在否。
  她就听到有人喊她,寻声看去。
  柳孟夏正坐在一旁的面摊吃面,言语中她听到柳孟夏让面摊老板找她要面钱。
  宋娇错愕片刻就拒绝了,转身要走,面摊老板拉住她,不让她离开。
  因为柳孟夏已经端着面碗跑远了。
  宋娇迫不得已帮柳孟夏付了面钱。
  等她进茶楼同宋彦林见面后她没走多远又看到柳孟夏。
  她当即就上去找柳孟夏要面钱。
  柳孟夏不给钱,还想让她帮忙付包子钱。
  这个不能忍!
  宋娇直接拿着面钱五文钱份量的包子,将柳孟夏押在了包子铺。
  赵巧月听后嘴角抽抽。
  初来乍到,她除了遇到柳秀才,啊不,是柳举人前任婆婆以及李春梅一家这些极品,还以为没有了呢。
  没想到她会在书院又遇到极品啊,还真是罕见!
  赵巧月道:
  “这事你做得对,该是咱们的,一文钱都不能丢,不是咱们的,咱们不要。
  以后别再乱搭理人就是了,这次当是有个教训。”
  宋娇点点头,乖巧地坐在赵巧月对面,向她禀报王姑娘的消息:
  “王姑娘是如今礼部尚书王大人的侄女,她父亲正是南阳省从安府知府。
  据说如今的王家自从王姑娘祖父致仕。
  现任礼部尚书王大人无法收服其父留下来的人脉以及势力
  王姑娘父亲又不在京都。
  京都王家靠礼部尚书王大人撑着。
  大家都说王家就大不如前,有没落的趋势。”
  赵巧月稍微沉思片刻便明白王姑娘在她跟前晃悠的缘由。
  礼部尚书王大人是原主的榜样,可不是她的。
  她不想站队,她想要自成一派。
  所以啊,这王姑娘算盘注定要落空的。
  以后她还是远着些,免得被王姑娘发觉她的真实意图。
  赵巧月想罢,正想起身离开,宋娇又道:
  “那个柳孟春的家世我哥也打听清楚了,姑娘你听否?”
  赵巧月又坐好,眼神示意宋娇赶紧说。
  宋娇没有卖关子,直言道:
  “柳孟春来自应天府不远处的一个小镇。
  这个小镇下有个柳家村,真是柳姑娘姐妹家中所在。
  不过这个小镇出名的是王姑娘一家。
  王氏一族因王姑娘家得势在小镇非常显赫,说话比镇长等小官员说得管用。
  曾经因为田地问题同柳家村柳氏家族发生过争端。
  后来争端被解决,不过两姓家族便没了往来。
  平平淡淡相处差不多十多年后,就有人拿回家乡参加科举的王姑娘和柳姑娘做比较。
  于是她们两也隐隐在比科举成绩。
  而且这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场比试都有人对此下注了,每次都是柳姑娘胜一筹。”
  赵巧月沉思许久,起身道:
  “啧,这事咱们就当故事听了。
  走吧,回小院做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