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回 安抚部下

  鲍承先的营帐。
  “老鲍,金州旧将太欺负人了。”
  孙得功一脸气愤地道:“居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范文程,这不是在间接针对我们。”
  比起孙得功的气急败坏,鲍承先显得淡定得多。
  “这不是早料到的事。”
  鲍承先淡定的说道:“从我们投降那一刻起,就该想到会遭到排挤。”
  孙得功苦笑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
  自己和鲍承先投降奴酋在前,回归大明在后,两头都不是人。
  “谁能想到命运如此捉弄你我,让人好无奈啊。”
  孙得功说道:“幸亏将军坚持自己的想法,否则你我都要难受死了。”
  “这就足够了。”鲍承先道。
  接着,他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或许吧。”
  刚结束的军前会议,杨承应和方震孺针锋相对。
  气得方震孺当场撂下狠话,如果杨承应不改变决定,他将上奏朝廷,请朝廷处置。
  杨承应也不低头,明确告诉方震孺,盖州已经是一座空城,位于辽西的明军可以随时过来。
  有本事干上一架,做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最好是把金州打残打烂,都眼不见心不烦。
  一看主帅和巡按发生这么激烈的冲突,本来还反对杨承应的将领们和文官们,纷纷出来劝和。
  “杨承应太过分了!”
  方震孺怒气冲冲:“每次行事都是独断专行,完全不理会我这个巡按的意见。”
  在一旁听着的孙元化,劝道:“方巡按,别生气。将军这样做固然不对,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招降纳叛,能有什么考量!无非是想增强自己实力,不受朝廷节制。”
  方震孺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
  这可把孙元化吓了一跳。
  他急忙劝道:“这话可不好乱说。要是被有心人听了去,可不得了啊。”
  方震孺也注意到自己的失言,压低声音道:“我是担心啊,金州不归朝廷。”
  “以前政务,他多委托我等。现在来了个范文程,连政务都直接归他。”
  “这可不是好兆头。”
  最后,方震孺不禁开始担心。
  唐朝末年的藩镇,就是这样一步步起来的。
  孙元化也知道这段故事,低头苦思。
  “孙老弟,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忽然,方震孺声音压得更低。
  “请讲。”
  孙元化心里一个咯噔,总觉得有大事发生。
  “金州卫已经越来越不受控制,迟早有一天可能向着我们最害怕的方向发展。”
  方震孺把心一横,“不如趁其羽翼未丰,先下手为强。”
  “难道您要杀……”孙元化心跳一瞬间加速,以特别低的声音问道:“杀将军?”
  方震孺脸上露出沉痛之色,“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咱们不能养出第二个奴酋。”
  “巡按大人,三思啊。”
  孙元化额头细汗直冒,“将军在金州地位举足轻重,他一旦不幸横死,奴酋再无后顾之忧。”
  这句话,又让方震孺感到犹豫。
  “大人,还是把这里的事上报给辽东经略,恳请他们派一个能干的官员前来,镇住将军。”
  孙元化心情复杂,继续劝道。
  他心里向着大明不假,可也希望自己训练的火炮,在对奴酋的战争中发挥威力,证明老师和自己的所学。
  方震孺却犯了难,哪里能找到合适的人,任凭你如何狡猾或者凶狠都没有用。
  因为这里是金州。
  杨承应在金州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这天晚上,一弯残月挂在天边。
  杨承应洗了脚,出来走一走,再回去睡觉。
  刚出帐篷,就见耿仲明急匆匆的来了。
  “将军,属下有机密禀报。”
  “什么事?”
  杨承应问道。
  “属下发现孙先生偷偷去了方巡按的帐篷,商量到很晚,孙先生才离开。”
  “你可知道他们商议内容?”
  “方巡按派了家仆在外面守着,属下无法靠近。”
  “密会!”
  想都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为了今天会上发生的事。
  没想到这么棘手。
  会上,杨承应就发现自己的部下居然分成了几拨。
  以许尚为首的旧将,以江朝栋、彭簪古为首的明将和以鲍承先为首的刚投降的将领。
  感觉都可以凑一桌打麻将。
  “将军,该如何处置?”
  耿仲明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你觉得呢?”杨承应反问。
  这是一种考验。
  耿仲明想了一下,斗胆回禀:“以属下拙见,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是最好的。”
  杨承应却摇了摇头:“事情摆在这里,不能视而不见。”
  “将军的意思是……”
  “叫上孔有德,跟我去一个地方。”
  “是。”
  这注定是一个难眠的夜。
  杨承应带领耿仲明、孔有德来到鲍承先的营地,看到他的帐篷居然还亮着。
  “将军。”
  侍卫抱拳行礼。
  “鲍将军还没睡?”杨承应问道。
  “是。”
  话音刚落,就见鲍承先和孙得功来了。
  他们看到杨承应的时候,微微愣了一下。
  没想到杨承应会深夜到这里,而且身边只带了两个侍卫。
  两人赶紧上前拜见。
  “末将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这里是的鲍承先营帐,理应由他说这话。
  杨承应笑道:“我就猜到你们此时都睡不着觉,所以来看望你们啊。”
  “将军请!”鲍承先和孙得功都有些不好意思。
  迎杨承应进了帅帐,并请他坐主位。
  杨承应摆手拒绝,只让耿仲明搬了个凳子,就坐在他们对面。
  “坐吧。”
  “谢将军。”
  鲍承先和孙得功战战兢兢的坐下。
  杨承应道:“今天的事,说你们心里没有芥蒂是假的。其实你们别误会,他们不是冲着你们来的,而是冲我。”
  这话让两人有些迷糊。
  会上说话的都是将军的旧部,居然完全不听将军的安排。
  “他们此前一直和奴酋不断交锋,从敌人变成同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是人之常情。”
  杨承应笑道:“以后,我们还要遇到很多类似的事,只要不做出危害大局的事情,闲言碎语就别往心里去。”
  从这个角度一想,两人瞬间听懂了。
  在整个辽东,类似这种的尖锐对立是无时无刻都存在,会上也才会有这种过激反应。
  “你们放心,我也会私下和他们沟通。”
  杨承应保证道。
  鲍承先和孙得功感激的站起身,向杨承应抱了抱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