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回 细致管理

  在范文程的安排下,沈世魁一家被安排在军事区东南,一处新建起来的小宅院。
  整齐的修建在道路两侧。
  这批宅院兴建的初衷,就是改善中下军官的生活环境。
  因而修建的比较好,没有粗制滥造的情况。
  “这是中下层将领住的区域,你们暂时住在这里。”
  孔有德把钥匙交给沈世魁。
  “多谢这位将军带路。”
  沈世魁双手抱拳,一脸感激的说道。
  他看到作为主帅的杨承应,都还住在营帐。
  很自然的以为自己要住营帐,没想到可以住这么好的房子。
  “这里是军事重地,恕我有几句丑话说在前面。”
  孔有德似乎根本不买账,依旧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
  “第一,天一黑不许到处跑。对不上口令,被暗哨射杀,可怪不得我们。
  第二,平日不要乱走乱窜。这里大多女眷,有诸多不方便。
  第三,如果有事情,可以告诉巡逻士兵,他会告诉上级,替你转达的。”
  三条说完,孔有德径直离开。
  随他一起来的两名亲卫,把托盘放在屋前,也离开了。
  等他们走远,沈世魁才长吁了一口气。
  “父亲,我们以后住在这里?”沈漪蓉问道。
  “住不久,等我把这些账目看一遍,牢记在心。”
  沈世魁撒了一个谎,不敢告诉妻女,她们已经形同人质。
  窦氏问道:“那,随我们来的仆人呢?”
  “来的路上,已经问过孔将军。他会把一些丫鬟和仆人带来,供我们使用。
  其余的,男人编到新兵营;女人编到纺织作坊。”
  沈世魁解释道。
  雁过拔毛!
  母女俩对视一眼,有些哭笑不得。
  一家三口进了院子,转了一圈,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间小卧室,厨房、茅房等都具备。
  “杨承应这人真奇怪。”
  窦氏不解道:“中下层将领都住这么好的地方,他却住营帐。”
  “这叫与士卒同甘共苦。”
  沈世魁说道:“他也理解中下层将领应该住好房子、有独立生活空间的需求。”
  “那我以后岂不是也要住营帐?”
  沈漪蓉很嫌弃的撇了撇嘴。
  作为一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千金,沈漪蓉从小锦衣玉食,住的也都是高墙大院,自然看不上营帐。
  尽管这个院子是新建的,比金州大多百姓、特别是新屯的百姓住处强多了。
  “住营帐也是一时的。”
  沈世魁斜了她一眼:“来之前你还跟我说,不要在将军面前说赚不赚钱的话,自己倒是忘了。”
  “父亲……”
  沈漪蓉被沈世魁说得小脸通红,又无法反驳。
  “行了,咱们收拾一下吧。然后问一问巡逻的士兵,一日三餐怎么解决。”
  沈世魁交代完,把账本搬进正堂东侧的小书房。
  这次要熬夜苦读,一定尽快完成将军的交代。
  刚进书房,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声音:
  “沈义士,在家吗?”
  “在。”
  沈世魁应了一声,出来一瞧,只见有几个士兵推着小推车,站在院门外,却没有进来的意思。
  其中一个士兵说道:“沈义士刚来,还没有领粮食和蔬菜吧?”
  “没,没有呢。”
  沈世魁快步来到小推车旁,看到上面摆满了蔬菜和粮食。
  “您这里有十三口人,按照这里的规矩,给你们三日的口粮,两日的菜。”
  士兵捧着账簿念完。
  立刻有两名士兵把粮食和蔬菜搬下车,放在院门前。
  “多少钱?”
  沈世魁去掏钱包。
  “不要钱。”
  “不要钱?”沈世魁吃了一惊,“这里的都不要钱吗?”
  环顾四周,这么多房子,蔬菜都不要钱,得多大的量啊!
  都是钱啊啊啊……!
  士兵道:“不全是。每位将领和士兵都有伙食定额,如果想要额外得到,就必须扣工分免费领,否则要给钱。”
  “什么是工分?”
  “咯,就是这个。”
  士兵指了指院墙上挂着木牌,“凡是家属参与工地建设、纺织等事务,就会获得工钱和工分。
  工分都写在牌子上,用了就减。”
  刚进来的时候,沈世魁就看到大门口的木牌。
  还不知道是什么用处,现在才知道。
  “哦,这可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沈世魁感慨道。
  士兵笑道:“工作再多,都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嘛。”
  说完,他让沈世魁在签单上面签了字,推着车去下一家。
  沈世魁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觉得不可思议。
  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看来得加倍认真才行啊。
  沈世魁点了点头,进了屋。
  关于他的情况,由孔有德汇报给杨承应。
  杨承应听罢,笑道:“很好,以后他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
  “是。将军……”孔有德欲言又止。
  “有话只管说,别吞吞吐吐的。”
  杨承应斜了他一眼。
  “您这样用心厚待沈世魁,又不是因为贪恋他女儿的美色,图什么呀?”
  孔有德很不理解。
  杨承应笑道:“太祖皇帝讲士农工商,可是仅仅过了几年,商人穿起了丝绸,百姓却衣不遮体。
  可见这样固定阶层没有任何用,特别是现在。”
  孔有德悟性本就不差,只是勇猛的属性多一点而已。
  听完主帅的话,他笑道:“将军这是学习曹操,要破格用人。”
  “我手底下缺少会经商的人才,我们要好好的走商业路线,最大化利用金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为我们积攒钱粮。”
  杨承应解释道。
  孔有德赞同的点了点头。
  筑城,主要是江朝栋和孙元化负责。
  他们按照杨承应的思路,尽量把城墙修的高大结实,能够承受得住红夷大炮的后坐力。
  在安顿好沈世魁一家后,杨承应便前往工地,看一下情况。
  当然,这只是象征性,仅仅是为了掌握工程进度。
  具体的事务,都交给江朝栋和孙元化。
  “将军,属下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将军探讨。”
  孙元化见到杨承应,当即拿出一份图纸。
  杨承应打开一看,竟然是红夷大炮的设计图纸。
  “将军提到想用生铁铸炮,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
  孙元化说道:“生铁相对便宜,造炮需要大量的铜或铁,如果能节省,对火炮发展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他的话,对于火炮一知半解的杨承应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