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回 派人议和

  差点从马上掉下来的车尔格,扭头看向扎在树上、箭身犹自颤动不已的狼牙箭,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不是亲兵及时拉一把,这一支狼牙箭正中车尔格的头部!
  震惊之后便是无比的震怒。
  车尔格匆匆立起身形,下令对明军以弓箭还击。
  “哈哈哈……不自量力的建虏,想打爷爷的主意,再过八百年吧!以后在李朝,看到我们金州军,有多远滚多远!”
  靳国臣自信且“狂妄”的洪亮声音顺风飘了过来。
  狂妄的小子!
  以区区数骑就敢向自己拥有五十骑兵,一百步兵的巡哨队伍挑衅。
  若是就这样放过他,以后自己在后金军还怎么立足。
  屈辱、愤怒的情绪迅速充斥着车尔格的脑中,一个令他日后追悔莫及的命令被吼了出来。
  “传令!全军加速,追上去,干掉那群狗东西!”
  车尔格的将令清楚的传到后金军每个士兵的耳中。
  这群后金士兵也是有血性的汉子,当即扬鞭拍马朝靳国臣的背影扑了过去。
  “嘿嘿……蠢货!这么容易就上当了!”
  靳国臣展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不屑地低声骂道。
  “兄弟们,风紧扯呼!”
  “好嘞,头!”
  在最后一丝落日残晖的照映下,大雪纷飞的冰面上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数骑明军在前狂奔,后面紧紧尾随着后金军。
  后金军的骑兵和步兵都拼了命的追赶。
  一盏茶的工夫,靳国臣和手下骑兵已成功引后金的巡哨部队,向西北行进三里路。
  见天色渐晚,自己的巡哨部队也跑得气喘吁吁,车尔格逐渐冷静了下来。
  “撤!”车尔格叫道,“下次再找这帮狗贼算账。”
  话音刚落,四面八方都出现不明旗帜,将他们彻底的包围。
  车尔格心里一个咯噔,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中计了!
  “弓箭手齐射准备!”
  豹韬营的统领张存仁一声令下,士兵纷纷弯弓。
  “放!”
  张存仁中气十足的吼声,激荡在每个明军士兵。
  早已将一支狼牙箭搭在弦上的士兵,动作相当整齐地奋力将手中劲弩拉至最开,在张存仁的最后一声“放”喊出之后,一齐将紧绷的弓弦松开。
  蓬!蓬!蓬!
  几百上千支狼牙箭应声发出。
  面对遮天蔽日的狼牙箭,车尔格清醒过来后,声嘶力竭的下令:“牌手上前,格挡来箭!”
  但是步兵早已累得抬不起腿,还没起身就被一支支狼牙箭杀死。
  车尔格厮杀多年,从马上滚下来,就地捡起一面盾牌,挡在自己的面前。
  其他人纷纷举盾做遮挡。
  也有没挡住或是还没得及拿盾牌,就被弓箭杀死。
  与此同时,发现没有按时交接班的后金军赶紧循着足迹前来。
  “撤!”
  张存仁毫不犹豫地下令。
  这群早已习惯了山地作战的豹韬营,立刻转身登山离开。
  连几匹马都不要了。
  车尔格侥幸捡了一条命,望着死伤惨重的部下和前来援助的后金军,心如死灰。
  “什么!”
  听到车尔格的禀报,阿敏一拍桌子:“你也遭到了偷袭?”
  这是他下令给杜度后,又听到的一起偷袭事件。
  不久前,安州来报,说自己的运粮部队遭到偷袭,于是追赶。
  还没靠近海岸,遭到了炮火进攻,损伤惨重,连镶蓝旗的固山额真硕尔辉都不幸中炮身故。
  硕尔辉是清初五大臣之一,安费扬古的儿子。
  “来人,把车尔格拉下去打三十鞭子。”
  阿敏一声令下,数名士兵上前,把车尔格拖下去。
  堂下众将这时互相看了一眼,都觉得时机成熟。
  此前一直没有机会表现的李永芳,鼓足勇气站了出来:“二贝勒,李朝已经派人来负罪求和,我们应该和李朝商议议和大计,然后班师回朝。”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而今海州卫遭敌人围城,周边百姓又都被杨承应强行迁徙到盖州。大军又时不时遭到袭扰,粮草供应不足……”
  不等李永芳把话说完,阿敏把桌一拍:“你个汉人奴才,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还不下去!”
  李永芳在努尔哈赤的后期,几乎没有军功,只得羞惭的退下。
  原来皇太极的命令早已送到了阿敏手里,但是阿敏丝毫不为所动,仍然做着“李朝王”的美梦。
  当然,阿敏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遭到不少的反对。
  他以为把刘亦菲呵斥一顿,这事就算完了。
  不料,李永芳这次不是一个人。
  岳讬站出来:“李额驸言之有理,我们应该遵照大汗的命令,按原计划撤军。”
  他一开口,其他贝勒如硕讬、阿济格、杜度等都站出来。
  甚至,济尔哈朗都劝道:“海州卫一旦被攻陷,下一个就是辽阳。危及我大金国的根本,应该迅速撤军。”
  以刘兴祚为首的汉军一言不发,默默的站在队伍里。
  顷刻间,阿敏成了孤家寡人,倒是迈出了他想当李朝国王的第一步。
  阿敏不甘心,忙道:“大汗派我们出兵前说过,压服李朝。但李朝的议和,只是缓兵之计,我们如果撤军,前途未卜,所以暂时不能撤军!”
  “二贝勒这样说,我等也无话可说。”
  岳讬以退为进,“金州军大肆袭扰我军,我们不能有所提防。二贝勒既然决心要出兵李朝,我等愿意作为后应,进驻平山城,护卫大军后方。”
  平山城在平壤府的南方,靠近李朝的汉城府。
  这看似是守住后路,实际上是不参与阿敏的攻城作战。
  岳讬说完,济尔哈朗表示赞同,他也要带兵去。
  这下,阿敏傻眼了。
  他只好下令,派刘兴祚和库尔缠为代表的使团,前往李倧逃跑地点江华岛,协商和议的事情。
  不过,阿敏给出的条件非常苛刻,盼着李朝王室不同意。
  刘兴祚看到这些条件,眉头不由得皱起。
  等散会后,他找到岳讬等人,说道:“二贝勒恐怕还是想留在李朝,给了这么一份条件极其苛刻的和议。
  如果杨承应的兵不在李朝,也没打海州卫还好。现在成了这样,和谈难成。”
  岳讬也很头疼,只好道:“你先随便谈谈,我给大汗去信,请大汗定夺。”
  “好。”刘兴祚点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