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 大秦女皇(39)

  这一年元旦的各种活动,便由皇太女代皇帝行之。
  皇太女年纪虽小,却深知礼仪,像模像样,一丝错儿也没出,宗室、老臣们各种夸赞。
  秦始皇享受到了久违的清闲,只后悔为何不早立七女为储君。
  过了正月十五,秦始皇召来皇太女:“婳儿,你可知为父为何数次巡游天下?”
  七杀:“知道。宣德扬威、安宇天下。既震慑六国故旧,也体察民间疾苦。”
  秦国君主素来有巡游的习惯,不只秦始皇,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都如此。
  原因何在?因为想要直观地看到民风民情。
  为此蒙犯霜露,跋涉山川,不辞辛苦。
  六国君主宴饮享乐的时候,秦君可能正在深入民间。
  所以秦国能得天下,真的一点也不意外。
  秦始皇:“若让你代为父巡游,如何?”
  七杀大喜:“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谁乐意整日呆在咸阳?
  她还想着秦始皇下次出巡时,说什么也要跟上,谁知他竟让自己代劳。
  见七女儿如此欢喜,秦始皇笑道:“出门在外,多有不便,到时莫叫苦。”
  在这个时期,就算是君主,出行也没那么惬意。
  秦始皇就经常“逢大风”、遇“水波恶”、“风雨暴至,休于树下”,甚至“为盗所惊”。
  七杀连道:“不会,绝不会!”
  秦始皇再一次觉得她像自己。
  若不知治下山河、百姓是何模样,这龙椅坐起来也没那么踏实。
  皇太女出行不是小事,有司忙了一个多月,才做好所有准备工作。
  二月二十日,诸事皆宜。
  七杀祭告祖先,拜别秦始皇和一干兄弟姐妹,登上皇太女规格的四乘车驾,在众随从簇拥之下,浩浩荡荡,望东而去。
  此次出巡的路线由秦始皇参与制定,主要巡视东方各郡县。
  要放在前几年,秦始皇绝不敢让爱女走这条路线。
  因为,那是原六国故地,反秦情绪最为强烈。
  现在好一些了,为首那几个世家,已被迁离祖籍。
  虽如此,秦始皇还是召来随行的蒙毅和李信,肃声道:“朕将婳儿交给你们了,望两位以待朕之心待婳儿。”
  李信:“陛下放心!”
  蒙毅:“陛下放心,臣誓死护卫皇太女!皇太女若有一丝损伤,臣提头来见!”
  李信:......这小子也忒会说话了,映衬得自己像个棒槌。
  001:“呵呵,谁护卫谁还不知道呢。”
  秦始皇又叮嘱,“看着婳儿,绝不可过沙丘!”
  沙丘乃不吉之地,商纣王、赵武灵王都死于此,朕上次也是在那儿毙命。
  实在邪门,可不能让婳儿去。
  但是,虽然商定的路线已避开沙丘,万一婳儿心血来潮,非要去呢?
  他早看出来了,婳儿可算不上乖巧,主意大得很。
  蒙毅和李信自然保证一定会看住皇太女。
  001又笑:“凭你们也想看住宿主大人?哈哈!”
  七杀没把它关进小黑屋。
  因为有时候它说话也蛮有意思的。路途漫漫,聊以解闷。
  出咸阳,一行人上了通往山.东的驰道。
  驰道虽不如直道平坦,也比普通道路好走得多。
  道宽约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美观实用。
  不几日,已到函谷关,传说中老子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
  七杀停留一晚,用心感应老子的余泽。
  感应了个寂寞,什么都没有。
  按理来说不该如此,以老子的圣人地位,此处应有些特异才对。
  也许是因为,这方世界是衍生出来的,承不起老子的大道。
  七杀略有遗憾,却也没有过于在意,接受了函谷关守将的宴请,发了一通赏赐,收获一片赞美之声。
  出关时,百姓拥在道路两旁,都想瞻仰皇太女的风姿。
  函谷关守将和一众扈从很紧张,不断驱赶。
  七杀命人制止,并站到车前,向百姓们挥手致意。
  那一瞬,函谷关突然静了下来。
  只见皇太女姿容绝世,恍若天人,又有种难以描述的威严之感,令人见之折服。
  过了数息,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草民拜见皇太女!”
  “皇太女殿下!”
  “殿下万安!”
  “万安!”
  车驾迤逦缓行,百姓追出老远。
  这将是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
  多少年后,还津津有味地跟后人诉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