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 书法考试

  夏禹想来想去,决定写一篇《洛神赋》。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搬运曹子建的名篇《洛神赋》,在文章这一块绝对没有问题。
  接下来,夏禹考虑该用什么字体来写。
  中土的书法博大精深,分为楷书、行书、隶书、魏碑、大篆、小篆、草书、汉简好多种。
  书法大家就有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等。
  夏禹心想,中土的人都有崇古的心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远古吹。
  认为距离现代越是久远的人,越厉害越伟大。
  这么说来,夏禹就用王羲之的字来写《洛神赋》,王羲之有书圣的美名,肯定差不了。
  拿定了主意,夏禹使用请神符,请来书圣,笔走龙蛇,在纸上写了起来: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明月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怠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监考室内,坐着几个老师,他们的面前有一张巨大的桌子,桌子上面摆放了很多类似香炉的小型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是用来搜集考生的文气。
  考生写下文章,文章的内容和字迹会转化为文气,凝聚在青铜器里。
  考试刚刚开始,一部分青铜器出现了白色的气体,这是考生们孕育出了文气。
  还有一部分考生,青铜器里空空荡荡,这些考生有点笨,想孕育出文气,还得耗费一些时间。
  老师们在那聊天,聊得正高兴,突然,有个老师指着桌子上的青铜器,叫了一声:
  “这什么情况?!”
  其余的老师都吓了一跳,向桌子上看去。
  桌子上有个青铜器,很快就凝聚出了白色的文气,这白色的文气越来越浓郁,变成了红色,然后又变成了金色。
  白色的文气代表及格,红色的文气代表良好,金色的文气代表优秀。
  以前考试的时候,起码要进行到一半,过去半个时辰,才会有考生凝聚出金色的文气。
  老师们看了看角落里的沙漏,这考试才开始一刻钟,哪个考生这么变态,凝聚出了金色的文气。
  一个老师说道:“快查一查,这是哪一个考生。”
  旁边的老师拿起花名册,看了看。
  “这考生是丁卯院、八十六号房的夏禹。”
  其余的老师都是一愣,“夏禹”这个名字他们太熟悉了,最近天天都在听,耳朵都要磨出茧子了。
  六艺大赛,四项比赛的冠军,而且每一项的成绩都是遥遥领先,甚至是打破正道学院的记录。
  老师们盯着夏禹的那个青铜鼎,发现青铜鼎里的文气还在凝聚。
  一个老师说道:“这个夏禹还真是个妖孽,他不仅擅长射、御、礼、乐,还精通书法。”
  “我们正道学院成立几百年来,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全才。”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圣人可能都没有这么厉害。”
  “你们看,你们看,文气变成紫色的了!”
  紫色是文气等级的最高级。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写文章评论好坏是很难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理解。
  数学考试有满分,物理考试有满分,化学考试有满分。
  但是,语文考试出现满分,极其罕见。
  夏禹的文气凝聚成了紫色,这说明夏禹的文章是满分。
  一个老师看了看角落里的沙漏。
  “考试时间刚过去一半,夏禹就写出了满分的文章。是他太厉害了,还是咱们的法器出现了故障?”
  一个老师检查夏禹的青铜器。
  “这法器没问题,一切正常。”
  “我的天呐,你们看,文气还在聚集!”
  夏禹的青铜器里,紫色的文气还在凝聚,把青铜器震得咣当咣当直响,仿佛随时都要破裂似的。
  一个老师问道:“这是什么情况?”
  另一个老师说:“夏禹凝聚出的文气,超出了这法器的容量。”
  “这法器可是圣人流传下来的,天下一石文气,这法器能收纳七斗。连它都装不下,夏禹这是才高八斗?”
  就在几位老师万分震惊、呆若木鸡的时候,一个老师叫道:
  “不好,快趴下!”
  几个老师迅速趴在了地上,还有几个老师没反应过来,呆呆地站在那。
  嘭!~~~
  一声巨响,夏禹的青铜器不堪重负,爆炸了。
  站着的那几个老师,被炸得飞出去,灰头土脸,倒在地上,叫道:
  “快叫这个夏禹,收了神通吧!”
  青铜器爆炸,引得整座考场都剧烈震动。
  考生们慌得一批,这是地震了吗?咱们关在这小屋里,会不会被砸死?
  过了一会儿,震动停息,考生们惴惴不安,握笔的手在颤抖,文章也没法往下写了。
  有的考生放下笔,敲打着房门,叫道: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考生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害怕再来一波余震,把他们砸死。
  老师们看着桌子上的青铜器,很多青铜器里的文气都散掉了。
  考生们的文章没写完,太监了,文气渐渐散去。
  还有的考生把卷纸弄脏了,文气瞬间泄光。
  这场考试已经没有再进行下去的意义了,冠军还是夏禹。
  老师们念叨着:“六艺大赛,夏禹得了五项冠军,他这是要上天呀。”
  “他已经在天上了,俯视我等人间凡夫。”
  “书中有言,五百年出一圣人,难道这个夏禹就是传说中的圣人?”
  “他是不是圣人,我不知道,反正他这书法造诣是惊世骇俗。”
  老师们直接宣布比赛结果,冠军毫无悬念,被夏禹夺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