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贵妃求情

  上马车前,沈墨还不放心地检查了一下她有没有受伤,好在她只是肿了一只手,没有其余的伤。
  “下次打人,别用手。”
  沈墨只是淡淡嘱托了一句。
  比起她打人来,他更关心的是她的身体。
  李青珩应了一声,两人便往家的方向回去。
  自李青珩走后,玲珑殿里还是乱糟糟的一片。
  现在的杨国忠被打的身上青一片紫一片,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口中尽是惨兮兮的呻|吟声。
  分明只有三分疼,却硬是被杨国忠叫出来了五分疼。
  他心中当然知道今日之事闹到此番地步,他自己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这么多年的老脸也算是丢尽了。
  说不定圣上很快就要下令彻查此事。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卖惨,看在这么多年的情分上,只要自己的表现得够惨,说不定圣上就会同情。
  按理来说杨国忠伤的这么重,本应该请个太医看一下,或者说最好将他扶起来,抬回去。
  可现在只要圣人一句话,杨国忠便是遭圣人厌弃的千古罪人,谁敢揽这档子瓷器活,就算是婢女太监们,也是在一旁看着,没人敢上去拦着。
  高位上的贵妃小声啜泣着,无助的手揪着李隆基袖子的衣角,看上去可怜兮兮。
  那张本就美的浑然天成,千姿百媚的脸现在挂着嘤嘤泪花,梨花带雨,要哭不哭的,别说有多可怜。
  她可怜的,自然不是杨国忠,而是杨国忠现在与她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她与杨国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进宫十多年,杨家的兄弟姊妹,都是靠着她的恩宠才能够有现如今的日子。
  这么多年,这么多人,没一个能往上爬的。
  可杨国忠不一样,杨国忠只是承了她的一部分情,紧接着便利用关系和势力,一步步往上爬,现如今身上担负着十多个官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若是杨国忠失势,势必会殃及到她,她也算是在朝外少了一个帮衬。
  所以,今日她势必要救下杨国忠。
  李隆基看到贵妃如今这可怜的,梨花带雨的模样,要说不说甚是难为,只觉得心里喘不过来气,痛。
  他将全天下的瑰宝,将所有的好东西都捧在她眼前,为的就是让她高兴,做那个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而不是看她这么委屈自己。
  “你若是想为他求情,便说,朕不怪玉环。”
  苍老的声音说起话来,还是夹杂着浓情蜜意。
  贵妃擦了擦眼泪,那双娇艳的眼眸看了李隆基一眼,又慌忙移开。
  “兄长有罪,玉环不敢做大唐的罪人,不敢求情。”
  一边说着,一边小声啜泣,声音碎碎的,甚是悦耳好听。
  “只是兄长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三郎,都是为了我,兄长虽不济,可也只是想让三郎开心,一心想着为三郎分忧。
  若是兄长当真做了错事,三郎也不必顾及我的面子,一切都依照大唐律法来……”
  杨贵妃声音细细柔柔,说这些话时,又有几个人能听了不动容。
  李隆基作为杨玉环的唯粉,更是心动而又心痛。
  杨国忠做的那些事,说他全然不知也不合适,毕竟有些事,他知晓其中一二,弹劾杨国忠的奏折也没有断过,这些事情都提到过。
  他没有派人去查杨国忠,当然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这些事情,在他看来都是小问题,不过是死了一些人,不会影响到大唐的根基,所以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杨国忠对他的忠心,还有他的贴心,是旁人都没有的,就像是玉环一样,他实在是舍不得丢弃杨国忠。
  眼看着李隆基就要被贵妃说的动容了,徐子琅也是直接挺身而出,掷地有声道:
  “圣上,微臣定会偿还相国一个清白,将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查的清清楚楚。”
  眼看着到手的鸭子,可不能就这样飞了。
  也有一些明眼人,不忍心看着杨国忠就这样逍遥法外,继续快活,干脆不管杨国忠会不会报复自己,直接开口附和。
  “圣上,此事兹事体大,您万不可轻描淡写说出去,今日一闹,全天下的百姓都看着呢,您得给百姓一个交代啊。”
  “是啊陛下。”
  杨国忠虽不能从地上起来,但还是忍着剧痛,抬起一个头来,将那些附和的人一一看过去。
  究竟是谁要背叛他,他须得一一记下。
  有人瞥到了杨国忠阴鸷的眼神,怕遭报复,刚想张口便又闭上了嘴。
  但也有人不怕死,越是看到杨国忠这样的眼神,心中更是来气。
  “圣上!如今我们说的这些话,被杨相国听了,他必定要报复回来,可以说我们现在也是提着头死谏!但就算是死谏,也恳请圣上不要一味偏袒杨相国,将此事查清楚。”
  忽然被戳中的杨国忠,默默收起自己狠辣的眼神,继续上演可怜。
  “恳请圣上彻查此事!”
  大唐从来都不缺有风骨之人,能人异士。
  旁的他们都可以睁一只眼闭只一眼地看着,可事关大唐的国运和安危,他们便不会袖手旁观,哪怕是死也要拼上一拼。
  随着跪下的人越来越多,李隆基也是犯了两难。
  他虽然是玉环的三郎,杨家的靠山,可是他更是大唐的皇帝。
  最终,他攥紧手中的衣袖,心一横,闭着眼决绝道:“此事交由大理寺少卿彻查,杨国忠在其府上软禁三个月,不得出门,其余人,便散了。”
  “圣上英明。”
  虽说杨国忠没有掉一官半职,这种惩罚来说算是轻的,但能让他软禁三个月,就意味着这三个月不得参与政事,他有好些事情做不了。
  这么算来,倒也是足够。
  一场宴席,便这样散开。
  ——
  晚霞已经落下,天空一片漆黑,偶有星星闪烁,语意不明。
  皇城南边的一处宅子里,沈墨贴心为李青珩在她红肿的手上上药。
  动作小心翼翼,柔和万分。
  杨国忠所受的惩罚,他们都已经知道了。
  李青珩今日一战,除了有说不尽的痛快之外,更多的则是对未来的担忧。
  她此次算是把自己彻彻底底搅入这场战乱,若是败了,就是灰飞烟灭。
  看着身边的沈墨,她还是觉得不舍。
  “沈墨……”
  才刚叫了沈墨的名字,沈墨便打断她:“剩下的事交由我来,我会配合子琅,将杨国忠的那些事都查清楚。”
  “我今日若是能打死他就好了。”李青珩叹息一声。
  杨国忠活着,始终是个祸患,要是能除之而后快,将能解决不少麻烦。
  要知道,安禄山出师之名便是清君侧,要除了杨国忠。
  若是杨国忠死了,也许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了。
  “已经做了很多了,夫人,这些已经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