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

  刘源版《楚门的世界》,张盛已经看过成片。
  拍了这么多电影,虽然基本上都是当个搬运工。
  可电影不像音乐,搬过来并且取得成功,可就需要本事了。
  张盛如今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电影人。
  他对电影好坏自然也有了很高的鉴赏能力。
  这部电影质量如何,他自然心中有数。
  绝对不比原版差。
  邓明、沈博等人的出演,那也绝对是将角色给演活了。
  电影开始前的互动很快结束。
  张盛等人坐好之后,很快就开始播放了。
  楚门的每一天,从和邻居互道早安开始。
  他住在与世隔绝的桃源岛,从小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
  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恋爱、结婚……过着每个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似乎挺好。
  殊不知,这样表面的幸福安稳,背后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30年来,楚门的生活都被24小时全球直播。
  他遇到的人,经历的事,甚至拥有的一切情绪,全都来自总导演的精心设计。
  大到和什么样的人恋爱、结婚、组建家庭,小到喜欢什么风格的衣服、爱读什么类型的书。
  这些,无一不是精心编撰的剧本。
  为了迎合观众的期待,他被安排成绩优秀,文质彬彬;被安排工作体面,家庭幸福。
  为了维系节目的运行,他被安排年幼遭遇海难,从此恐惧出海,只能数十年如一日留在小岛。
  “可怕!”
  许多人看到这儿,脑子里只有两个字。
  姜斌等人对视一眼,什么都没有说,而是陷入了沉思。
  楚门的世界虚伪可怕么?
  人生被如此操控!
  爱人朋友是假的,工作生活是假的,连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是假的。
  被禁锢在虚假的世界中,浑然不觉,更遑论自救。
  “言喻人生?”
  姜斌似乎想到了什么。
  这世界上有几个人不似楚门?
  只是操控自己的与电影之中的不同而已。
  我们似乎每天还习以为常啊!
  有多少人在社会和父母的“期待”下,将自己禁锢成外界爱看的模样?
  表面上看,每个人生节点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但其实,一切都在暗中被标注了最优解。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未觉察真相的楚门。
  “我似乎也是个楚门啊!”
  姜斌忽然嘀咕了一声,然后笑了。
  张国华和陈景华先是一愣,随即哑然一笑。
  他们又何尝不是?
  或者说曾经的他们又何尝不是!
  电影继续。
  原本,楚门可以一直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
  直到有一天,他惊讶地发现,早已去世的父亲突然又出现在了自己眼前。
  身边的人都说,他看错了、太累了、出现幻觉了。
  但细细回忆下,楚门发现生活处处都透露着怪异:
  大学里邂逅的美丽初恋,被她的父亲突然带走;
  想离开家寻找心爱的女孩,母亲却突然重病急需照顾;
  之后每当他想离开小岛,不是飞机没票,就是遭遇意外,甚至连警察都出面阻止。
  这一件比一件离谱的事,似乎都在提醒他:有人在操控他的生活。
  他开始试着逃离这个牢笼。
  机票买不到,那就开车;被警察阻拦,那就驾船出海;海上狂风暴雨,那就克服内心的恐惧。
  一个脑海始终盘旋在他的脑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影片到了这里,许多反应慢的人也生出一种感觉: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都是楚门?
  从出生开始,就在外界的目光下,被塑造成了标准化的“好孩子”“好学生”“好爱人”。
  但仔细想想,你究竟是活成了自己,还是成了别人言行的傀儡?
  你是活了10年,还是把一天重复了10年?
  你的人生是自己做主,还是一直被限制在条条框框中?
  细思极恐!
  这的确是一部让人思考的电影。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一片尽情探索的荒野。
  人生只有一次,在别人的地图里,寻找自己的目的地,注定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奔波。
  无论何时,人生的选择权,始终也只会在伱自己手中。
  影片前半段,讲的是楚门对真相的寻找,尚属人类好奇的本能;那后半段,他面对世界做出的选择,才是他成为“英雄”的原因。
  当楚门历尽艰辛度过了他曾经惧怕的海,打开了通往外界的门,终于见到了操控自己人生的“幕后黑手”,对方却告诉他:
  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现在你很害怕,所以你不能走。
  这个时候,镜头再次聚焦到楚门身上。
  楚门坚持了走出桃源岛的决心,并且留下了影史经典一幕:他对着监视了他二十九年的摄像机说出了那句他早上对邻居重复多年的台词:早上好,以防我见不到你,祝你下午好,晚上好。
  这是影片的升华部分,同时也是关于真实的最终诠释。
  何为真实?
  是为了达到彼岸的义无反顾?
  是为了告知实情的不顾一切?
  是楚门最后谢幕时的笑容?
  或许是芸芸众生的酸苦辣咸。
  影片中有一个贯穿全片的设计:不同于正常影片屏幕视角的镜头语言。
  这样的设计似乎在提醒着我们,我们在观察着楚门,我们是这个真人秀的观众。
  同时,为了渲染出现实中人们与楚门之间的距离感,在场外观众看楚门秀的镜头中,楚门永远在电视机里出现,被一个框框住。
  这些设计一直在提醒着我们楚门所生活的世界的不真实,同时也体现出了导演超高的镜头运用技巧。
  当然,这些在张盛和刘源讨论的时候提及过。
  电影结束,掌声却持续片刻才响起。
  不是电影不够好。
  而是所有人都陷入了一个思考。
  一个之前张盛都提出来的问题:
  是会假装不知道,继续在熟悉的虚幻中浑浑噩噩;还是不顾一切冲破牢笼,在陌生的现实中寻找真相?
  众人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他们感觉自己也是“楚门”,都活在外界编织的剧本里。
  父母的期待、舆论的风向、社会的刻板印象,无一不阻碍着我们的选择。
  我们总想做生活的导演,但大多时候只是演技精湛的演员。
  离开舒适圈,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容易的,尤其是从未见识过真实世界的楚门。
  但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离开。
  尽管这意味着,将过去三十年的一切打碎重塑,在陌生的世界艰难求生。
  但他依然不想活在充满欺骗和谎言的世界里,不想一直受别人的摆布。
  他要寻找世界的真相,他要导演自己的人生。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审视后赤裸裸的真相。
  我们更多的人没有他那样的勇气。
  舒适区固然能提供避风的港湾,但很多时候,也成了我们画地为牢的束缚。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一边厌倦体制内工作的一成不变,一边又舍不得铁饭碗带来的安稳与体面;
  当外界的变化突然来临,才发现已经失去了适应的勇气和能力。
  大多数人,都是不敢离开虚假世界的楚门。
  只有极少数勇敢的人,敢逃出“楚门的世界”,活出真正的自己。
  离开舒适区虽然艰难,但只有推开惯性的门,迈出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脚步,你才会发现:
  其实,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
  楚门?
  出门?
  走出惯性的门。
  或许张盛取这个门子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他那问题的答案。
  电影结束,张盛等主创再度上台接受媒体采访。
  不过,张盛似乎刻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只是媒体似乎并不放过他。
  “张导,你觉得自己是楚门么?”有记者问道,“那无形之中操控你的是什么?”
  “我么?”张盛说道,“或许或多或少有些吧?比如我想带思思逛个街,可我们太火了,怕引起骚乱,只能放弃。”
  众记者一听,感觉有些不对味。
  可又不知道如何反驳?
  张盛那话本应该透露着无奈,可为何他们听着有点像是在凡尔赛呢?
  太火?
  混娱乐圈的谁不想火啊!
  若是哪个明星逛个街都无人能识,恐怕那才不是他想要的吧!
  不过,那些记者也没有纠结。
  “结婚之后,我们去国外,到时候陪我逛街,可别说累!”
  首映结束,回去路上,顾思思笑着对张盛说道。
  “我在国外也很火的。”张盛想了想,说道。
  逛街?
  张盛练武之人,体力惊人。
  可他还真不敢保证逛得过顾思思。
  “你在国外曝光率可不怎么样。”顾思思说道,“真以为走在大街上,能有多少人认出你来。对于许多老外来说,华人面孔都是一个样子的。”
  张盛一听,却是一笑,然后点了点头。
  顾思思那话虽然有些夸张。
  不过,国外大街之上,能够认出他的人,估计还真不会太多。
  逛个街什么的,还真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然,即便有问题,此时也没必要反驳。
  想想他跟顾思思在一起这么久,似乎还真没陪她逛过街。
  有男人没陪女朋友逛个街的么?
  估计很少。
  张盛可不想成为其中之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