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遇见同一缕阳光

  除夕守岁。
  过年是老百姓最讲究团圆的日子。
  这一天,一大早就贴对联,做饭食。
  因为京城的店铺讲究闭门五天,每逢过年,年三十是旧年最后一天,家里都需要准备从初一到初五的饭。
  当然,下午开始首先准备的,就是最为隆重的年夜饭。
  到了晚上,八仙桌上摆上做好的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过大年。
  年夜饭也有讲究。
  譬如,年夜饭不能招待外人,只能是自家人才能上桌。
  再亲密的朋友也不行,除了年夜饭,大年初一的饺子也是一样。
  魏平安家,大姨子艾沐棽例外。
  艾沐棽孤家寡人,又是张老太太带大的,早就视同自己的亲孙女了。
  艾沐棽一直跟着周闻一起喊奶奶,回到京城干脆也直奔这里。
  在老太太心里,这已经就是最亲的小孙女了。
  过去的几年,艾沐棽一直是这个家里的一员,一起过年的。
  反而是魏平安,一走就是五年多。
  不过,每一年的饭桌上,都会有魏平安的碗筷。
  这也是年夜饭的另一个讲究。
  年夜饭讲究即便家人没有赶回来,家人们也要为他留出一个位置,摆上一双筷子,一个碗,表示全家人都聚齐了。
  所以,过去五年,虽然魏平安都没能亲身参与,但他也一直以另一种形式跟大家在一起。
  远在xc区的军区大院里,老李家也在准备年夜饭。
  军人过年跟普通大杂院不一样。
  部队大院有食堂,每年除夕白天,食堂都会组织一些活动,今年的活动很多。
  有奖游艺活动——猜灯谜,就是预先将请人写好的谜语,一张张粘在食堂两侧上方钉挂的一长溜铅丝上,猜对获得积分;
  托举着乒乓球拍,上面放上乒乓球,然后或者自转圈或者围着桌子跑圈,根据时间和距离获得积分;
  还有很多,网竖着的酒瓶子里投筷子的,蒙眼摸物的,就是在黑板画个人脸,三米外蒙上眼,摸到鼻子几分,摸到嘴巴几分……
  下午老李就带着小米去玩了。
  李璐因为这几年带着小米,刻意回避了很多小伙伴,待在家里没动窝,田妈妈就陪着她。
  等晚上回到家,自个儿家也准备一桌年夜饭。
  李璐摆盘的时候,下意识就多摆了一副碗筷,田妈妈心疼的就要落泪。
  老李也看到了,默默的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女儿对待感情这件事上,也随了他。
  随着年纪越大,他也总会想到那个城门楼子上被绑着英勇就义的女人……
  ……
  魏平安家。
  年夜饭正在传递上桌。
  老京城的年夜饭讲究四凉、四热、四肉、四汤菜,所谓四四见底,底同喜,讨一个好彩头。
  现在物资匮乏,困难时光刚过去,实际老百姓的生活还没彻底缓过气儿来,所以这四凉四热河四肉四汤菜就混淆了来。
  譬如猪肉炖粉条,既是汤菜,又算肉菜,还算热菜……
  最后魏平安家的这桌年夜饭,四菜一汤,说的是五福临门。
  嗯……这词儿,这穷讲究,貌似也似曾相识过。
  大过年的,不想外人,更何况是穷算计的阎埠贵。
  饭菜上桌,一家六口人团团圆圆吃大餐。
  魏大宝坐在他专属的儿童餐桌椅上,大快朵颐,吃的不亦乐乎。
  下午跟着小舅舅可是玩嗨了。
  最后还是当娘的周闻出马,要不然都喊不回来了。
  就这,还哭鼻子了呢。
  不过男孩子皮实,魏大宝挨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揍完了拎回家,不一会儿自己就乐呵了。
  注意力转移的很快,魏平安猜测自己儿子有负面情绪遗忘症。
  通俗讲,就是没心没肺。
  饭后。
  饭菜收拾了,该拿出去冻上的就冻上。
  这个时节不用电冰箱,放外面院子里,拿个盆扣上,没一会儿就能冻住。
  该收起来的,也收起来。
  因为这顿剩菜剩饭,要跟着水饺当配菜,吃五六天呢。
  吃完年夜饭,就是“拜年”。
  晚辈给长辈拜年。
  老太太是这一刻最幸福最开心的人了。
  在她的观念里,活着最大的幸福,就是每年最后一个晚上,坐在堂前,面前有小娃娃给她磕头拜年。
  这意味着子孙后代繁荣,不是孤家寡人。
  所以,老太太就坐在屋子正中间,魏平安在左边,艾沐棽和周闻在右边。
  周子墨带头打样儿,走前两步,噗通跪到地上,磕头带响儿,这也是规矩。
  直起腰来,说贺词:“祝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老太太每当这个时候就会乐的合不拢嘴,今年更是如此,毕竟孙女婿也回来了,是真正的阖家欢乐。
  “好好,大孙子,来,奶奶给你个红包。”
  张老太太的红包是她自己攒的钱。
  魏平安之前跟周闻说过这事儿,可以他们包好了红包,让奶奶给他俩发。
  但老太太不同意。
  东北女人都实诚,给的多少是老太太自己的本事,给少了给多了都开心,不喜欢弄那些弄虚作假的勾当。
  嗯,老太太把魏平安提出的这种行为叫,勾当。
  可见是真的挺排斥的。
  周子墨拿了红包美滋滋的就起来闪到一旁。
  今晚这一拜,明天的小鞭就又有着落了。
  魏大宝蹒跚着也走上前,跪到地上,砰砰砰磕头。
  起来就有点晕,忘了刚才大姨教给的祝词,不过小家伙也有急智,立刻开口道:“祝太姥姥活到一百岁……”
  “好好,好,大宝快起来,来,这是你的红包。哎吆,瞧这小脑袋瓜磕的,都红了。”
  “大宝是真实诚,快看看,别把屋里的地砖给磕碎了。”
  艾沐棽开玩笑的道。
  一家子人哄堂大笑。
  除夕夜最隆重的两件事结束,剩下的,就是围坐在一起,吃着杂拌儿,嗑瓜子花生闲聊片子等12点来到了。
  ……
  军区大院。
  年夜饭后,李璐陪着田妈妈,老李抱着魏小米,还是一家子走进了食堂。
  那里活动还在继续,而且更热闹了。
  老李别看脾气暴,但人缘好。
  特别是李主任和王副军长家“搬离”了这里后,气氛就更融洽了。
  孔二愣子一家子也都在,五六个孩子属于队伍庞大的,老赵家孩子也不少,但大儿子比小闺女大11岁,帮着带孩子游刃有余,属于最沉稳的队伍。
  老李家这几年李璐是头一回亮相,这两天受到了思想上受到了爱情的滋润,精神面貌大转变。
  又有点大院小太妹的架势了。
  也笑着跟许久不联系的小姐妹打招呼,也有当初跟在她们屁股后面的小野小子,现在也都长大了,依然李璐姐,璐璐姐的喊她。
  有几个她都恍惚了好几秒才认出来。
  男大,也是好多变啊。
  人群里好多适龄男儿都在悄悄打量李璐。
  这个传奇的女孩子。
  性格传奇,经历传奇,事情的发展过程,让他们当故事听了都叹为观止。
  今天这个人竟然就这么抱着孩子出现在大院食堂里。
  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哇,好漂亮。
  李璐姐好有气质。
  李璐比以前更好看了,真漂亮。
  漂亮有啥用,没看人家孩子都有了嘛。
  听说一直没见过孩子爸……
  轮也轮不到你,伱瞧那是谁?
  “李璐,李叔叔,田阿姨……”
  “哦,是凯明啊,最近在派出所工作咋样?”
  “挺好的,好久没见小璐了,这是小米吧,真可爱……”
  这三五年,风向标变化有点大,之前一直退让礼让的一方在经历过那次事件之后,竟然格外的强硬起来。
  王凯明是王家最后一位留在京城的王家直系,本着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念头,老父亲还是打电话让想要奔赴福建投奔父亲的大儿子,打消了离开京城的念头。
  这几年他有意识的亲近这一批人,但是机会不多,目前也只是打个招呼说两句话而已。
  今天意外看到李璐,看到她身边的女娃,王凯明觉得这或许是个契机。
  有那么一瞬间,他都做好了舍身饲虎,娶这个带着拖油瓶的女人了。
  是真漂亮啊。
  军区大院这个年龄段的,老李叔叔家的这个闺女,要是说排第三,前两名绝对要空一个。
  “王叔叔你好。”
  “小米过年好,你的头绳可真漂亮……”
  王凯明是派出所的警察,对付小孩子还是有一套的。
  “嗯,谢谢叔叔,这是爸爸送我的,我可喜欢啦……”
  王凯明嘴角一抽抽,立刻哈哈笑了两声演示尴尬。
  “哦,李璐,你对象回来了?”
  “嗯,回来了,谢谢关心。”
  老李扭过脖子往人群里看,这事儿挺尴尬的。
  当初为了让女儿找个人重新开始新生活,他是撒出风声来着。
  但毕竟又过了好几年,没想到还有人没放弃。
  当初登门的着实不少,他老李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要不是因为这个,李璐也不会跟老李发那么大的火,也不至于一气之下搬出去。
  时过境迁,老李后悔了,可也得为当初撒出去的话,埋单。
  田妈妈瞪了老李一眼。
  “咳咳,老赵,老赵……”
  老李赶紧仰着脖子喊一声,抱起小米就溜了。
  王凯明知进退,笑了笑礼貌的打个招呼就又离开了。
  李璐挽着田妈妈的胳膊,继续左右看着挂着的还没有解开的灯谜。
  田妈妈拍拍女儿的手背。
  “妈,没事儿,都过去了。魏大哥也回来了啊。”
  “都过去了,都过去了。妈妈就希望你幸福,开心的过每一天。”
  “已经是了啊,妈妈,我现在很开心,真的。”
  “那就好。”
  时间过得飞快。
  食堂的厨师班已经从厅里撤走,显然是回到后厨煮饺子去了。
  小米一点也不困,下午她可是没少睡,就为了12点钟声响起。
  “姥爷姥爷,咱们回家吧。我要拿我的小灯笼,还要换上姥姥给买的小皮鞋……”
  老赵家的小闺女比小米大不了多少,算同龄人,约好了等钟声响起,穿上新鞋子,提着灯笼去广场看别人放烟花放鞭炮。
  其实三岁的时候两个小家伙就见过,但是没多久就忘记了。
  现在四岁多了,记忆已经可以保存,两家大人是最亲密的战友,过命的交情,这俩又成了小闺蜜。
  军人家庭不讨论辈分,玩的来就行。
  老赵老年得女,是个被宠上天的小棉袄。
  好在老赵知识分子,宠女儿也有分寸。
  而且有大哥哥保护的赵家千金,看样子未来也不是个安稳的主儿,在一众小伙伴里,据说拽头发拽哭的人数,两个巴掌都数不过来了。
  还不算拍巴掌拍哭的,说话把人挤兑哭的……
  老赵,你确定这是你的种?
  12点的钟声响起。
  魏小米举着一根小竹竿,前面挂着红色褶皱的小圆灯笼,里面点燃了小火苗,走在哪里都照亮了一下片圆圆的面积。
  不远处鞭炮声此起彼伏,就像是突然醒了过来,一副朝气蓬勃的气势。
  玩够了,玩累了,小姑娘赵亮拉着魏小米就往食堂跑。
  她们也要吃新年第一顿饺子。
  饺子,交子,大年初一的第一锅饺子,是非常好的寓意。
  两个小丫头不懂这些,但玩累了,也就饿了。
  “老赵,其实早就想问你了,当初你咋给你闺女起这名字,跟男孩子似的。”
  “别提了,生小麦子的时候,你们开了两天两夜的会,等他回到家,孩子都已经出来了,那时候天刚蒙蒙亮,老赵随口就起了个这个名字。”
  “嗨,老赵,这还真是你的性格,一累了就懒得动脑子。”孔二愣子嘻嘻哈哈的打趣儿。
  几个老家伙聊着笑着,喝着,缅怀过去,期待未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几家人的家人孩子早就回去睡了。
  他们却一直喝到了早晨,一起见证了大年初一的第一缕阳光。
  “老伙计们,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老李,恭喜。”
  “是啊,老李,恭喜,恭喜你喜得佳婿。”
  “我说孔二愣子,不会说话就少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瞧见没,老赵,你这老搭档,还是那个得了便宜卖乖的主儿。”
  “去你的吧。”
  ……
  魏平安伸了个懒腰,吐出一口浊气,热气瞬间雾化,给魏平安一种三花聚顶的错觉。
  他只是守了一夜,望见了清晨的第一缕光照。
  屋里淅淅索索的,周闻,或者艾姐起床了。
  这一晚,她俩一起睡的。
  魏平安只是听墙根就听了半宿,别说,也挺有意思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