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顾全大局”的魏总师

  初四做了个小床,摆在大床里面,靠窗靠墙。
  初五,魏平安去了单位上班。
  因为三天蜜月期结束,李璐妈妈要回去接魏小米,晚上回家睡觉。
  魏平安径直来到自己的办公室里。
  从大厅进来的时候,顺手拿了这几天的报纸。
  他打定主意要过喝茶看报纸的“悠闲”工作。
  入职报道六年,依旧是光杆司令,这也是他的“无奈”。
  这理由,拿到哪里去都能站得住。
  这个年也不知道那几位始作俑者是怎么做的,最后怎么解决的,过得舒不舒服……
  魏平安一概不知,也压根不想知道。
  下一批人员到来他挑选之前,什么工作一概不接。
  嗯,实验车间那边除外。
  门头沟那边魏平安是要去的。
  不仅是答应了大姨子的事情要做,他还有几件“私活”需要加工制作。
  起身,去门口柜子上拿起了暖壶,壶里没有热水。
  孤身一人的团队,哪怕级别再高有什么用,每天早晨来上班,连口热水都要自己去打。
  打了两壶热水,给自己冲泡了一大杯子绿茶。
  冬天虽然适合喝红茶,但大茶缸子适合泡的茶,绿茶更好一些。
  月照绿,看名字就知道是系统出品的赝品。
  但是味道儿不错。
  砰,砰砰。
  门声有规律的响了三声,不等魏平安开口,直接被从外面推开。
  “所长,过年好啊。”
  “刚才听说你来上班了,我就过来看看。怎么样,新年新气象,有什么计划?”
  “嗯,现在的计划就是等新人来报到,挑一些能担起任务的精英一起搞项目测试。”
  “老魏同志,前几天我已经跟他们都沟通了,让他们把之前的新人信息都提交上来,让你先选……”
  “所长,这样不好,这不是破坏大家的积极性嘛,而且,新人都已经上岗那么久了,如果我要过来,以后他们在所里还怎么工作,跟老同事、新同事相处起来也麻烦……我还是等新人吧。”
  又沟通了二十来分钟,所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魏平安喝了一大口茶叶水,拿起桌上的报纸:
  厂甸庙会的速写风车和大长糖葫芦成为春节喜庆象征……
  “节约”是今年春节的主题之一。
  二龙路公社皮带厂用皮革下脚料缝制各种书包;
  玄武区各个煤场送煤工人收集平板车上的煤末子,竟然有25吨重……
  魏平安看的津津有味,摇头晃脑。
  从初二的京城晚报,到初五的晨报,翻来覆去,仔仔细细的看完。
  正好到了中午的饭点。
  拿了饭盒去食堂。
  打饭途中还看到了几个神色不悦的同僚。
  魏平安远远的微笑,点头,然后转身远离开,神态举止都很刻意的表示:离我远点,不想搭理你们。
  吃了饭,回办公室的时候,被人喊住:“魏总师,传达室有伱一封信,年前杭州寄来的。”
  “好的,谢谢。”
  魏平安拿回了信,文学圈老前辈的回信。
  前年魏平安看到了一篇,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事迹,题目名字是“团圆”,回来的路上,将写的一封信寄了出去。
  回到京城后,各种事情忙,就忘记了这茬儿。
  文人之间的事儿跟普通人不一样,
  两个人虽然没有见面,但都有过文章发表,也就算是神交已久。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
  拆开回信看了一眼,魏平安眼睛亮亮的。
  他得到了许可,这封信也可以算是一种书面授权。
  接下来几天,他有事情可以打发时间了。
  嗯,或许不久的将来,陆旭导演就会又有一部作品问世。
  下午的时间一晃而过。
  下了班,魏平安回了一趟四合院。
  接媳妇周闻下班,顺便一起回家。
  吃了饭,陪大宝玩了一会儿,魏平安才走。
  “平安这么晚去哪里啊……”
  “他们单位加班,能回来一起吃个饭都不容易。”
  周闻帮着给老太太解释。
  心里是有点酸酸的,但可以理解。
  “又得多少天回不来吧?”
  “估计三四天……看他们研究进度吧,他单位有保密协议,咱别议论这个了。”
  “哦哦,对,保密,得保密。”
  老太太恍然,赶紧小心翼翼的念叨着。
  回到西堂子胡同的时候,已经晚上七点了。
  “爸爸,你怎么才下班啊?呀,大狗狗……”
  魏小米已经回到了家,但外套还没脱,估计也是刚回来不久。
  跟爸爸还没来得及埋怨,就看到了吉祥。
  小姑娘立刻就被这毛茸茸的大狗给吸引了,也不怕,伸手就要去摸。
  魏平安支起自行车。
  刚才是半路上将吉祥放了出来,一人骑车,一狗奔跑着过来的。
  也就是外面天冷,这个点人不多,要不然必然引起轰动。
  李璐这才从屋里走出来。
  “你吃饭了吗?”
  “吃过了,你们吃过了吗?”
  “嗯,吃了饭回来的。”
  “刚把炉子点起来,小米,进屋玩,别在外面冻着……”
  吉祥有自己的窝,窝里有木板床,下面铺着泡沫和干草,木板上面李璐还给铺了一层小褥子。
  布料。棉花都紧缺的当下,这简直太奢侈了。
  是当初小米用过的,老李家够用也就没拆了改,这次去接小米,顺手拿来铺了。
  吉祥在窝里转悠了一圈,狗头顶开合页就钻进了屋里。
  魏小米很兴奋地跑过去,抱住吉祥的脖子,抚摸它身上的毛。
  “这条狗挺聪明啊,知道从窝里进屋来?”
  “小米,它叫吉祥,以后就是你的玩儿伴了。”
  相信等雪橇做好,魏小米一定可以跟魏大宝一样,成为这一片最靓的仔。
  有个神奇爸爸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
  第二天,破五之后,京城的工作氛围彻底恢复正常。
  魏总师喊着安科长开车去门头沟实验车间了。
  这个消息一散播,356所有三分之一的人老怀欣慰,大大的吐了一口浊气。
  抢人这事儿闹得,大家伙都不安生。
  上面给的压力很大,所长也是天天板着个脸,一点好脾气都没有。
  “怪罪”这两个字,都快刻在脑门上了。
  现在好了,魏总师总算是又开始行动了。
  估计前两天也就是做个样子,年前说的就是气话。
  哪能为了一口气,就枉顾国家大事于不顾呢。
  就知道魏总师思想觉悟没有那么俗,这不,就忍不住开始继续“干活”了嘛。
  安志勇开着车,不时的看后座闭目养神的魏平安。
  “你也不解释解释?看你走的时候,瞧见枪械分类组的薛工那激动的样儿,八成是误会了……”
  “那就误会去呗,我可没有义务去给他老人家解释,抢了人,还要我舔着脸去招呼,咋那么大脸呢。”
  “嘿嘿。”
  356所的实验车间,不下于一个中型的工厂,地方不小,设备功能更是一应俱全。
  门口有24小时连班倒的守卫,荷枪实弹的那种。
  按照魏平安的资格进行申请,开通了1号实验车间,后勤部门有专人负责根据魏总师的材料目录去仓库提取材料。
  魏平安许久没有操作设备,先牛刀小试一把。
  嗯,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框架……
  外面的人翘首以待,但限于保密原则,车间内没有魏总师许可,其他人是不能进去的。
  安志勇喝着水,百无聊赖的看着魏平安忙活。
  他还是第一次看这种,从最初的饶有兴致,到后来的哈欠连天,也只用了一个多小时。
  太枯燥了。
  当车间工人,真的挺不容易的。
  所有配件打造完毕,魏平安试着组装起了一个。
  随着组装逐渐完成,安志勇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竟然就是个小了好几号的幼稚版的自行车……
  “老魏,你这是捣鼓的啥玩意儿?”
  “给我家孩子做了个儿童自行车,你看咋样?”
  安志勇歪着头看了两眼,对魏平安伸了个大拇指。
  “我自掏腰包付材料费的。”
  魏平安回了一句嘴。
  看到材料里有轮胎这种材料,省了他很大的事儿。
  “回去路上记得找个修车铺买俩自行车座。”
  说着话的功夫,魏平安就又把自行车给拆成了零件。
  这样带出去比较方便。
  午饭时间还没到,魏平安又利用现有的材料,做了个雪橇的外框架,拿回去填充木板再组装就行了。
  儿子的雪橇是木质的,因为儿子皮实,散架了也不怕摔。
  女儿的雪橇是铁片的,因为女儿是爸爸小棉袄,摔着可不行。
  魏平安的动手能力max,全部弄完之后,跟安志勇还闲聊了一会儿,才到了饭点。
  “走,先去尝尝这里的伙食,再顺便把车开过来,把这些零件装上去。”
  “先吃饭,今天领你去小灶间,我也跟着总工程师沾沾光……”
  科研机构的小灶很厉害,厨师不仅手艺好,还懂得营养搭配,有点药膳厨子的赶脚。
  实验车厂的负责人姓黄,是个50多岁的老红军,从最初复刻子弹,制作土手榴弹开始,解放后调来356所,这个实验车厂5个车间,就是他带队一手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听说全国最年轻的总工程师,传说中在放两个炮仗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魏总师来车间食堂吃饭,当即就赶了过来。
  魏平安对于功勋老人都是相当尊重的。
  毕恭毕敬的迎接,一起边聊边吃。
  “什么?你说咱们车间里有真空自耗电弧炉?多大的?”
  “7公斤的。”
  “哪国的设备?”
  “完全是咱们国产的。”
  魏平安喝了一口汤,突然道:“放在我们这里的是621所那台?”
  “魏总师也知道?不过可不是放在咱们这里,本来就是咱们所参与制造的。”
  “哦,那就难怪了,之前跟三机部621所有过合作,只是不知道跟咱们还有这层关系呢。”
  黄厂长这才恍然。
  大炮仗的零配件很多就要使用钛材料,魏总师接触过也正常。
  “黄厂长,设备是在哪个车间,我的权限能使用吗?”
  “5车间,随时都可以。”
  “那太好,老安你这条腿,这回我有信心帮你迭代一下了。”
  黄厂长认识安志勇,但听魏总师意思,安科长这条号称356所科技最牛的辅助义肢,竟然就是出自魏总师之手。
  “原来安科长这设备,是魏总师你制作的啊,难怪呢……”
  “哈哈,当时老魏可还是个轧钢厂六级钳工来着。”
  安志勇笑着搭话。
  魏平安微笑不语。
  连门头沟的黄厂长都知道安志勇的机械腿的科技含量最牛,其他人想必已经研究过了。
  魏平安很笃定,这个时代不会有人能跨越认知“盗取”到自己的这项技术。
  嗯,或许说一项技术太谦虚了。
  仅仅是动力型假肢膝关节这一项技术,就够一群科学家研究个三五十年了。
  表面上安志勇的义肢就是个铁疙瘩,但涉及了机械设计、仿生学、生物技术、传感与控制技术、人体工学……等多领域学科。
  可不是拆了装回去那么简单。
  魏平安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哪怕是拆卸下来一比一还原各个零部件,然后组装回去,效果能有自己打造的20%效果,就算他输。
  “安科长的这个设备,也是当年的意外收获,搁到现在,也不一定能做出来一模一样的……”
  废话,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
  只会做更好的,想之前这种偷工减料的残次品,也就是当年随手做出来的,现在还真做不出来。
  因为稍微一个不小心,就做的比那时候的产品好太多。
  藏拙,也是一种技术活。
  现在的魏平安早就没有了当初的那种谨小慎微。
  心态不同了,手底下表现出的技术含量,也就不同了。
  就像是让大学生去做初中奥数,公式和思路,一不小心就超纲。
  吃饭,闲聊,都是保密单位内部人员,有些事也就不用藏着掖着。
  “黄厂长,之第五车间我打算封闭使用一段时间,做项目用,麻烦你把1号车间给我换一下吧。”
  “没问题,魏总师,什么时候用?”
  “越快越好。”
  “那吃了饭我就去安排。”
  “好的。”
  饭后,魏平安让安志勇把上午制作的零部件拉到车上,然后带着所有私人物品转移到最后面的第五实验车间。
  有了钛合金材料,很多外骨骼装备的设想就可以去大胆实现一下。
  魏平安掰着手指计算着,李源的一条小腿,安志勇的一条腿,还有艾沐棽的外骨骼单兵装备。
  需要的材料可是不少呢。
  总不能让自己掏腰包吧。
  月底了,缺票……好心酸……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