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到港

  说归说,打包票的事肯定不能干。
  有什么事还得事先说好,万一到时候挣不到钱,他还得落个埋怨。
  这出海的事哪有那么准的,都是看运气,有人挣的多,自然也有人挣的少。
  每个人得为自己的决定买单。
  大家边说边讨论的直接回到叶耀东家里,这一回是真的全部都在认真的讨论。
  叶耀东让他们自行决定,愿意跟的跟不愿意的就留在这里,他不打包票,不负责什么。
  都是一个村的,要么都是附近的,老乡带老乡,愿意跟着就一起。
  小木船这下子是没有资格参与进来了,他们只能等其他人商量好,有人不打算跟上去,要留在这边,到时候汛期结束,顺便一起跟回去。
  一整个下午到晚上,他们家院子都坐得满满当当的人,从天亮到睡觉。
  其他船犹犹豫豫的,倒是叶耀鹏跟叶耀华两兄弟这回果断了一下,率先决定也跟。
  他们那么大的船没啥好怕的,人手又足,东子那里都有二十几号人,上去一趟顶多是没挣到钱,但是他们亏也不会亏到哪里,就当长了见识也也不会亏。
  万一没跟去,东子挣了大钱,他们拍大腿都没地方后悔。
  而且他一直讲着四大渔场,也将他们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就当上去长个见识也不错。
  而他们决定后,周大四兄弟也觉得叶耀鹏跟叶耀华两兄弟说的有道理,亏不到哪里去,跑一趟就当长见识了可以。
  不然就这么打道回府,总感觉有些灰溜溜的。
  起码跑一趟舟市,要是没挣到钱,那也不算无功而返,吹牛的资本也有了。
  他们四条船全部都一致同意去后,大家议论的更大声了。
  有的也狠狠心直接说跟去,有的还犹豫不定,想着明天打个电话回家看看。
  等到快十点了,有一半多的渔船也确定要跟了,这部分基本都是跟叶耀东沾亲带故的,不是租他的船,就是有一点间接关系。
  “确定要跟的,晚上回去准备一下,我们也留意一下天气,这两天就出发。需要跟家人商量的,你们就打电话回去,要跟的也得跟家里人通个气。”
  “然后,明天大家把账算一下,这边捕海蜇的货单清一下,租我船的,咱们大家也把账算清了先,毕竟有的人可能要留下来。”
  “现在很晚了,大家都先散了吧,回去睡一觉,明天再来商量。”
  “还有你们带来的小木船什么的,也得想办法商量着怎么办,反正到时候肯定也得有船帮忙拖回去。”
  听到这个两兄弟又庆幸了,还好今年没沾上这些小木船,不然还难办了,还得解决船回去的问题。
  今年一个个拖家带亲戚邻居的,可没少带小木船过来,这个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晚上也有挺多人没有商量好托付的问题,就也没有立即答应下来,他们得解决小船回去的问题才能考虑自己。
  把人送走后,也把最近的账都拿出来看了一下。
  他们几条大船拖网的账,他是一回来就算清楚的,海蜇也是一样,都是提前垫付的,他要算的其实是跟阿光的账。
  还有16条租出去的渔船的分红账。
  本来30号月底就得算分红,但是他想着都在这边,船都还在打捞,就打算等海蜇全部结束后,再算一笔总账。
  现在情况有变得,把这边的帐结了再出发。
  他们前面挂上电话后,只说要问一下其他渔船,看看大家怎么说,这一回是定了两天后再通电话,给个回信。
  所以他是在算完账后的第二天,然后才联系的郑叔让他帮忙租房,他们这两天就上去。
  再算好账的当天晚上,大家也都确定好了哪些船要跟去,哪些船不跟去。
  愿意跟去的基本都是他们村子的,或者是关系熟络的,大多都是去年有跟过来挣到钱的。
  今年新加入的渔船基本都放弃了,因为信心不足,听说过来捕海蜇能挣到大钱,但是对他们来说,现实与想象中相反了。
  他们跟过来并没有挣到大钱,只能算挣到小钱,有了落差后就不想再跟着跑那么远,就想着能挣钱就好,等汛期过后,返回就行了。
  所以其他人也都达成了协议,让这些不打算跟上去的渔船,到时候顺便把小船一起带回去,基本都是沾亲带故的,给一点报酬,说点好话都不成问题。
  叶耀东清点了一下跟去的渔船,好家伙,不算他们那几条大船,也有40多条。
  主要关键是他的就占了17条,他租了16条,还有一条在手上,他爹一条,他大哥二哥都各有两条,他家就占了一半了。
  然后还有村里人的,去年有的人家还是小木船,今年都换成了机动船了,还有附近村子去年也有挣到钱的。
  算一算还真是够吓人,船上再加上人工,光跟去的也有200多号人了。
  难怪郑叔一直要喊他们上去,这么一大帮人放在哪里都是不小的势力了。
  他先让人回去准备一下,然后等到跟郑叔通电话的时候,让他帮忙多找几个房子,能容纳得200来号人的。
  反正都是粗人,只要有个屋子能遮风避雨打地铺就行。
  先过去落脚,要是睡不下的话,他们有一部分人还可以睡在船上,然后自己再临时安顿。
  郑叔接到他们也要上去都激动了,一口就应下来,还跟他们说了具体城镇位置,靠岸哪个码头。
  叶耀东当天晚上夜观星象,繁星布满天,这种天气一般第二天都会是大晴天。
  他确定后直接拍板,第二天早上出发,这样到的话就是次日上午了。
  不然拖拖拉拉,万一拖到一个雨天或者是风浪大的天气,那还得磨蹭。
  既然做了决定那就没必要磨蹭,反正昨天已经有一天时间给大家收拾东西了,现在让他爹去通知一声就好了。
  而方经福那边,他也有趁着空闲的时候去工厂转转。
  方经福也知道他们近期可能直接转道去舟市了,不待在这里了,但是走之前他也得去告别一下。
  怕第二天没空,叶耀东蹬着自己带来的自行车往他家去,跟他告别了一下。
  另外也收获了一堆糕点罐头汽水之类的吃食,都是方经福家里人给的,让他带着路上吃。
  人就是这样,有来有往,才显得有人情味。
  等他回去后,一屋子的人也都还没睡,都还有些忐忑的等着他。
  叶耀东刚一进门,这满屋子人全部都齐刷刷地望向他。
  “干啥呢?还不睡?明天出发了。”
  “等你回来啊。”
  “东哥,明天咱们出发,能找得着地方吗?”
  “干嘛找不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以前没有机动船,全是帆船的时候,你觉得都是怎么航行的?怎么保持不迷路的?问的都是废话,赶紧睡觉了。”
  “哦……”
  “休息去吧,明天5点起来,6点出发,我也借好了卡车跟拖拉机,明天会过来帮忙拉行李。”
  “那太好了,省得搬了。”
  “去吧。”
  叶耀东跟他爹一个屋,他们的行李昨天也都收拾好了,等明天起来,只要把日用品随便拿个竹筐装一下,抬上车就行了。
  父子俩随便聊了几句,就各自睡了。
  该说的该聊的,这几天他们都开了好几场大会了,私底下也聊过不少,现在临近出发了,也没什么好说的。
  临近出发,大家也都没怎么睡,天没亮就有人起来煮饭了,然后基本也都早早的起来。
  等卡车一来,他们就陆续的先搬东西去船上归置。
  这几天他们都将船停在海中央,还留人看着,倒是没有再被泼粪。
  卡车来回拉了好几趟,才把他们一大帮人的行李都拉到了码头。
  他们也见缝插针的把早饭吃了,去码头上面集合。
  叶耀东让他们各自的船各自清点人数,人齐了就上船。
  他把房子照样交给双胞胎两个看着,叮嘱两句。
  又看向其他过来送行的人,这些都是不准备跟着走的,或者是一些小船的村民,想跟也跟不了的。
  他也说了几句吉祥话,祝他们好运,就带着人上船了。
  不只是这些人,岸边一些本地的渔民也围了一大堆,看着他们离开,然后议论纷纷,大概都巴不得他们赶紧走。
  叶耀东让他爹开东升号,自己开收鲜船,还有一条小船随便派一个人开就行。
  他自己这边都检查过,准备好了后就扬了扬旗帜,提醒一下其他船他们要走了。
  其余的船准备好后,也摇了一下旗子回应,然后也都跟着缓缓的驶离岸边。
  叶耀东坐在驾驶舱里面,眼观四路,就跟在东升号旁边。
  他们5条大船在驶离岸边后,就率先开在了前面,后头四十来条船都紧跟上来。
  震撼的船队航行场面,直接震惊到本地人了,他们都不知道,原来这些外地人有这么多船的???
  只知道这段时间他们这里涌入了很多的外地人,而且看起来还是同一伙的,但是不知道竟然有这么多。
  日常出海捕捞的时候,也是各自行动,没有一块同进同出,本地人也没觉得什么,就是觉得码头机动船多了许多。
  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而且现在还不是全部走,还有一小部分人逗留,没有走,那这堆人的队伍是得有多庞大?
  这些还是讲同样话的,看起来都相熟认识的。
  本地人都好奇了,跟其他留在这里的人打听。
  等知道,离开的那一大船基本都是同一个村子的后,更震惊了。
  他们原以为是多个村子,多个镇的船跑过来的,没想到竟然只是一个村子的船,这什么村子这么牛逼?
  竟然一个村子就能有这么多的船?他们当地一个渔村能有三五条机动船就不错。
  最关键的前头那5条大船,一条都得好几万,这什么富裕村啊?
  “这就惊讶了?更惊讶的还在后头!我跟你讲,这里头有一半的船是刚刚那个领头年轻人的!光他就占了一半!”
  “啊!什么!”
  “打头的那5条大船,有4条都是他的……”
  “他可是我们那里的传奇,才30岁不到……”
  ……
  叶耀东都不知道,自己临走了,没想到还在当地留下了传说。
  而且还沸沸扬扬,传了很久。
  刚开始他们来的时候,到了已经夜晚了,本地人都收工回去,没见到壮观的景象。
  而且当时是叶耀东自己带着两条先来一步的,其他人后面来的,同样是夜晚到的。
  去年他们都还是分批走,这回还真是本地人第一次看到他们这么多的渔船一起走。
  他自己也是第一回看这么多的渔船追随后面,回头看一眼,他都有些心潮澎湃。
  “操!这么多船都是追随老子的!”
  “不行,我得拍张照!”
  “陈国栋,陈国栋,过来过来,帮我开一会儿船……”
  叶耀东使唤了人过来,自己加速冲出去一大截,跑到第1个后,才让他临时接替了一会儿。
  只有跑到前面,他才能把后面所有的船都拍下来,不然缺一条船,还是大的,显不出他的英勇。
  以后拿出来还能吹牛逼,自己当年是如何如何勇于拼搏,带着一大帮的船队闯荡浙省,从温市闯到舟市,带着一大帮人发财。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里头的渔船有一半是他的!
  他都还没有完整的把自己的所有渔船都拍下来,现在这样正好,还能多掺一点水分。
  到时候给人看了,别人吹一吹,这照片里的就变成全都是他的船了。
  在80年代,他就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船王东了!
  叶耀东拍完照只觉得心里美滋滋。
  “东哥,你爹刚刚连线问你吃错什么药了,怎么窜那么快?我说你要拍照片,他让你靠谱一点。”
  “别理他,以后他能吹的比我还大声。”
  “东哥,咱们这身后一大堆的船看起来也太壮观了,难怪你要拍照。”
  “当然。”
  “我刚刚看岸上的那些本地人,眼睛都看直了,估计不知道咱们这么多船,肯定送瘟神一样,巴不得咱们走。”
  “你才瘟神,去去去……”
  “东哥我真的太佩服你了……”
  “佩服我的人多着呢,你好好干,也能努力,现在这个时代遍地是机会,敢拼敢闯就能挣大钱。”
  “好嘞。”
  叶耀东看着身后的渔船,自己点了根烟,也有些意气风发。
  这才多少条船,再过几年,技术革新,换一批钢制的大船,他的船还能更多。
  他一根烟没点完,阿光也找他连线了。
  “东子,你看到没有?我们后面的渔船好壮观!你快点拍照拍照……”
  “早拍了,还要你提醒,总共有45条船,全部都往一个方向,尾随在周围一起航行,可不是壮观吗?”
  “我操,我跟你讲,来的时候更壮观,当时就想跟你分享的,可是你没在海上。早知道我也买一个照相机,一直觉得挺没用的,顶多每年拍一两次照……”
  “现在知道有照相机的好处了吧?以后可都是能拿出来装逼。”
  “洗出来分我一张,这里头也有我的8条船。”
  阿光之前在市里造船厂订的船都交了,去年又趁机买了一条,加原本家里的一条,还有丰收号,他家现在是仅次于他船最多的人。
  也是村子里有名的大户,要不是他的光芒太盛,阿光家也是该十里八乡都闻名。
  所以这一趟,只要那些租船的人愿意,他们肯定得都带出来,毕竟船也是他们自己的。
  这么多都带出来了,自然也不差剩余的想跟的人。
  “这里头有老子一半的船!”
  “卧槽!钱都被你挣完了!”
  “没错!”
  两人聊天打屁,一路上倒是也不无聊。
  “你说,我们出来是不是得等过年才能回去了?”
  “差不多吧,开回去可是得开两天多,要是照顾身后的那些小船,中间再休息一下,大概得开三天,你难道还想每个月来回?”
  “我疯了?就是问问。”
  “看着吧,要是能挣钱,那就多停留,感觉一般,收货跟家里差不多,见识过后就回去也可以。”
  “那就再说了,还是第一次跑这么远,有点激动……”
  兄弟,这才哪跟哪!
  “等兄弟我带你坐飞机。”
  “等你买飞机?”
  “那你还不如说等我da飞机还能更快一点。”
  “什么意思?”
  “不跟你瞎扯淡。”
  “可惜了,跟阿正小小一块合伙的两条船要年底,不然现在开上的话,一字排开,咱们更拉风。”
  “快了。”
  “东子,你没船了吧?”
  “干嘛?”
  “我在想,你是不是又背着我们订了一条更大的船。”
  “还不是时候。”
  现在的技术也就这样,这一趟去舟市顺便也瞧一下那边的造船厂是不是技术更好。
  怎么也是四大渔港,这边的捕鱼技术、造船技术肯定怎么也比他们那小地方强。
  要是能在这边挣多少钱,造船技术也好,材料也更先进,在这边定一条更大的船也可以。
  毕竟往返来回是真的远,船的质量肯定要过关,肯定越大越好,抗风浪能力越强越好。
  阿光有些好奇,“那是啥时候,等你多赚点钱,过几年?”
  “差不多,主要是船舶技术,我现在的船够多了……”
  ……
  太阳东升西落,两人东拉西扯的,时间也过得很快,从早上到黄昏,叶耀东也换人接班,自己去睡觉。
  海面上那么多渔船,也不用自己辨别方向,只要跟随,交给旁人,他倒是也不用担心。
  他们是在近海一路往上航行,沿途碰到许许多多作业的渔船,几乎一整天都没有断过,都能遇上。
  沿海村落城镇全部靠海生活,渔船也都散落周围海域。
  一些渔船看着他们一大帮的船队经过的,都惊讶又好奇的看着。
  叶耀东有时也会拿起望远镜看一下周围,都能看到一些人收网收一半震惊的抬头,看着他们船队经过。
  大概不只是他感觉自豪,其他人大概也会觉得与有荣焉,能给别人带来震惊。
  前两年他们捕完海蜇返回的时候,也遇到过一帮的船队。
  当时目测就十几二十来条,但那也已够他们惊讶了,现在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调转了,他们这一伙儿渔船还更多。
  或许当时他们猜那是走私船队也完全不正确,可能也像他们一样呢?
  瞧瞧,现在他们的规模更大,但是他们是正经捕捞渔船。
  这一整天里,叶父也几次减缓速度,朝周围渔船询问方向有没有错误,问问自己走的对不对。
  他们沿途遇上的渔船是真没断过,除了太阳下山后会少一些,但是等黎明前又会多起来。
  因为要迁就后头的渔船,他们的航行速度也控制的稍慢一些,原本预计一天一夜能到的,结果开到了第二天下午。
  不过,好在离太阳下山还早。
  他们直接去沈家门渔港,这是舟市渔场最大的捕捞港口,也很好寻找,不会像一些渔村小镇的码头难寻。
  沈家门渔港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之一,也是舟市群岛中最重要的渔业基地。
  这个港口不仅是渔船停泊、补给和维修的地方,同时也是渔获物的集散中心,对当地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渔业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们只刚到附近周围的群岛范围,就看到一条又一条的大船在海面上作业,甲板上布满了各种鱼货,有的渔船比他们大。
  并且还有好几条船合作,放出长长的围网,形成一个巨大圆圈,逐渐缩小范围,直至包围住大量的鱼群。
  他都看到了那渔网收上来,满满当当泛白光,又有一些淡黄色的鱼,少说有个上万斤了。
  这种情形看到的不止一次。
  也有拖网的,桅杆都弯曲了,只是他看不到都有什么货。
  有的船上的工人都还穿着防水服,看起来更专业,不过很少。
  这些渔船大概也是很有实力的,那种塑料硅胶防水服可不便宜。
  “哇哈,这边渔船好多,看到的大船不少啊……”
  “是啊,一路过来都能看到渔船,应该快到了,现在碰到好多了。”
  “让你爹再问一下路看看……”
  想跟着海面上这些渔船返回港口,那还得等傍晚,现在才中午,时间还早。
  叶父又问了几条渔船,才锁定了靠岸的港口。
  等临近沿岸范围,渔船更是多不胜数,不过大多是一些小船,但是这些小船有的都装上了柴油机了。
  等他们往码头靠岸时,更是被渔港广阔的水域惊讶到了,并且此时还没有到黄昏,岸边都停了大大小小几百艘船,整整齐齐,场面十分壮观。
  这个还是白天,渔船都还在外面作业,要是太阳落山,渔船都回港了,那又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不得上千条?而且一般大船可没有天天靠岸。
  船上岸边来往的人不断,显得忙忙碌碌。
  “卧槽,咱们这是到了吗?”
  “就是这里?我靠,这也太热闹了?比我们省城还热闹,船还要多啊?”
  “现在还是白天,咱们省城晚上都没这么多船。”
  “是啊,是啊,现在还是白天,渔船都在外面,咱们刚刚一路过来都碰到多少渔船了。”
  “这里的渔船真多啊,那些船上看的都是人,是在干嘛?”
  “可能是在修理,或者在做出海的准备工作也有可能……”
  叶耀东看着快到了,也停船,从驾驶舱里走出来,甲板上的船工们早就兴奋的都议论开来了。
  “这么热闹,这么多船!”
  “老大,是不是到了?这么大的港口,应该到了吧?”
  “到了,准备等会停靠吧,你们可以把行李收拾一下拿出来。”
  “东哥,怎么不开进去?怎么都停了?”
  “这种大港,渔船停靠也有他们的一套规矩,不是随便到了就能停靠进去的,可能还得交钱交管理费,先等着,会有人过来的。”
  现在这时候应该没有那么繁杂,但是肯定有的,不然这么多渔船没有一套规矩管理,不得乱套了?
  船只那么多,进出没有规矩限制容易碰撞,也会阻挡其他渔船进出,影响海上交通堵塞。
  有的个别时间,会连进出港的时间都有限制,不允许停靠的情况也有,现在应该还不会。
  所以,前面就是港口,他们现在也不能靠近,得等,等港口管理人员过来指挥他们靠岸。
  “这码头还要交钱的?”
  “不然人家白给你靠岸,白给你管理码头?”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设置了专门的停泊位,上辈子出海太晚了,对这年代海上的一些港口东西知道的太少了。
  所以说,年轻不干,老了拼命干,而且中间都是在走岔路。
  这辈子早早当了渔民,早早出海打鱼,少走几十年的弯路了。
  “我们那都不用……”
  “我们那没办法比,都是周围一带的渔船,码头也不大,巴不得多一点渔船停靠,让码头热闹一点。这边是五湖四海的渔船太多了,肯定有一套管理制度,不然容易乱。”
  “对,不然怎么是四大渔场,看这规模这么大,白天都那么多船没出海,那出海的不是更多吗?”
  “这边是不是也有很多的码头港口啊?这边只是其中一个?”
  “肯定的,问的都是废话……”
  “难怪郑叔一直怂恿我们过来,这里这么大,船这么多,货肯定多,不然怎么叫四大渔场……”
  船工们七嘴八舌都有些兴奋,眼前一片都是渔船,他们一辈子都没同时见到过这么多的渔船。
  其他渔船上的人也全部都在闲聊,都在等着码头管理人上来。
  他们这么多船,一次性全部进港,也早就引起注意了,没一会儿就有管理船开了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