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边安烈投诚

  朱棣也看向边安烈。
  边安烈心中一喜,他赌对了。
  “回禀燕王殿下,还有这位郭长史,末将虽不被高丽权贵接纳,甚至还有些排斥。
  但是,末将总归是被高丽王赐予了高丽籍,也算是半个高丽人。
  且在高丽为将多年,也有一些高丽心腹与手下,很多高丽百姓也都信服末将。
  最重要的是,末将还认识一些在高丽为官的汉人,只要我等为殿下效力。殿下所发出的一些政令,高丽百姓们也都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
  郭安淡淡一笑,继续问道:“高丽学我大明知识,使用我大明年号,穿我大明衣冠,尊我大明为宗主国,我燕王殿下所发任何政令,那些高丽百姓们也都不会有太多的抵触!”
  边安烈苦笑一声,“殿下,郭长史有所不知,在高丽王下征兵攻打辽东之时,高丽王便已经下令停止使用大明洪武年号,废汉服,穿胡服!”
  “如此反复无常,郭卿所言甚是,这些蛮夷皆是畏威而不畏德!”
  朱棣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来人,令那王禑重新发布政令,继续使用我大明洪武年号,恢复汉服之制!”
  “喏!”
  一旁,一个书吏应了一声,便快步走了出去。
  朱棣看向边安烈,“边将军可为高丽守门下侍中。”
  边安烈满脸大喜,“末将定不负殿下厚恩!”
  在高丽,门下侍中为宰相,守门下侍中便为副宰相!
  但是,朱棣已经将原来的门下侍中崔莹抄家灭族,虽然那崔莹还在外面。
  但是,他边安烈现在便是高丽国权势最大的官员。
  “来人,再让高丽王发布政令,升原三司事,原川府院君边安烈为守门下侍中!”
  “是!”
  这次应话的是一个郭安从书院带来的书生。
  “多谢殿下!”边安烈再次一脸感激道。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道:“边卿可有子嗣?”
  边安烈连忙说道:“回禀殿下,臣有三子,长子边显、次子边颐、幼子边预。
  边显随臣读书学武,虽没有太大才能,但会说汉语,身躯壮硕,微臣请求殿下让其护卫殿下左右,以求将来可给殿下立上大功……”
  “甚好!”
  朱棣也没拒绝,而是说道:“如此,便先让边显领百户一职!”
  边安烈有些惶恐,“殿下万万不可,犬子并无那般才能,容易耽误殿下大事!”
  “无妨,此事便这般定了!”
  朱棣淡淡一笑,便看向边安烈,“边卿,本王虽有意入住高丽王京,但也不愿让其衰落。
  而原来的那些高丽权贵,本王又都信不过。因此,如若与你亲近且颇有才干的官吏,便尽可向本王举荐……”
  边安烈心中一喜,连连应道。
  “还请殿下放心,臣定多为殿下寻来一些才干之臣!”
  等到边安烈离去,郭安便忍不住向朱棣道贺。
  “恭喜殿下,殿下正愁无人可用,没想到就来了一个边安烈!”
  朱棣微微点头,淡声道:“此人很是聪明,不过还需派人去查一查其底细!”
  郭安道:“殿下放心,此人底细好查,只需让尚可周与常过庭等书生,将那些高丽权贵分开关押,挨个询问便可!”
  尚可周与常过庭便是那三十个书生中,会说高丽语的其中二人。
  朱棣有些感慨道:“本王怎么也没想到,区区几个书生,竟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
  郭安回道:“他们为殿下书院培养出的书生,自该为殿下效力。”
  朱棣又道:“郭卿,咱记得,在书院中,还有上百个这样的穷苦书生吧。”
  郭安回道:“殿下好记性,不过还请殿下恕罪,每一个书生都有各自的想法,微臣也不敢保证,那上百个穷苦书生,也会如同尚可周与常过庭等人这般忠心,这般有才干!”
  “无妨!”
  朱棣轻轻一笑,“只要有书院在,便一定能源源不断的给咱燕王府,培养出尚可周与常过庭这些才干之人。
  本王决定,将尚可周与常过庭这三十人招为我燕王府长史司书吏,由郭卿亲自带着他们。”
  “殿下英明!”
  郭安同意道。
  朱棣深深的看着郭安,一脸正色道:“郭卿,本王要将整个高丽王京,都变成咱燕王府的城池!”
  郭安神色一正,道:“殿下放心,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善……”
  ……
  其实,大明想要征服高丽,真的很简单。
  高丽从上到下,数百年来,都是在学中原学识,穿大明的汉服。
  虽然有着慕强的嫌疑。
  但是,高丽这些举动,基本上快要将他们整个国家,都给汉化。
  整个高丽国,除了那些私欲较强,野心勃勃的权贵外。
  很少会有百姓,对大明人产生厌恶感。
  甚至,还会有那么一些巴结的感觉。
  高丽很好征服……
  这是郭安在高丽王京内转了一圈,得出的结论。
  而仅仅这一天的时间,边安烈便给朱棣寻上了十多个信得过的高丽大臣。
  这些大臣,包括边安烈在内,朱棣也都让尚可周与常过庭五人,分别向五个高丽权贵问询了一番。
  得出的结论便是,这些高丽官员皆可用。
  随后,朱棣便允许打开高丽王京城门。
  可任由高丽王京内的百姓与商贾们随意进出,高丽王京开始恢复繁华起来。
  这一举动,更是让高丽百姓对大明燕王朱棣大有好感。
  到了第三日。
  朱棣还让边安烈去征集五千高丽兵士,不过这些高丽兵士都需要从那些普通高丽百姓当中征集。
  而在这期间,还真没有一个周边高丽城池的官员,带着大军前来高丽勤王。
  朱棣与郭安都有些放心了。
  于此同时。
  远在高丽北方的大军中,李成桂已经带着六万大军,渡过鸭绿江。
  只是,他越是往北行军,便越是感觉困难至极,先是粮食不够吃,后方运不上来。
  再者,便是兵士的军饷也发不足。
  很多兵士们,都不想打仗。
  见此,李成桂眉头紧缩,忍不住再一次书写信件,要求班师回朝。
  大军这种状态下,根本打不赢大明军队。
  等到信件送出去,李成桂无奈叹息一声。
  “主人!”
  只是,李成桂刚刚坐下,便看到送信的亲信,竟然一脸急匆匆的赶回来了。
  李成桂皱眉问道:“你为何又返回来了?”
  亲信连忙禀报道:“四少爷来了!”
  “芳干?”
  李成桂眉头微皱。
  还没等李成桂询问,一个长相与李成桂相似的青年,便从大帐外跑了进来:“父亲,王京出大事了!”
  李成桂问道:“芳干,你怎么来了?王京出了何事?”
  李芳干连忙回道:“父亲,大明燕王带着一万大军,攻入王京了!”
  “什么?”
  李成桂大惊,满脸不敢置信。
  “大明燕王怎么会攻打我高丽?而且,王京内不是还有边安烈等一众武将,还有将近四万大军,再加上那些权贵府上的私兵,怎么会被一万大明军队攻入王京内?”
  李芳干道:“父亲,孩儿也不知,不过那大明燕王好像是为了向大王讨要那二十一万两银子而来,且不到一日的时间,便攻入王京……”
  等到李芳干将他所听到的事情,都说了一遍,李成桂满脸大怒。
  “那群废物,打不赢一万大明军队,竟然连王京都守不住!甚至,就连大王也被那大明燕王所俘获了……”
  “父亲息怒!”
  李成桂只是看了一眼李芳干,便朝着外面喊道。
  “来人,速速将曹都统使请来!”
  “喏!”
  “再去传令,大军收集所有辎重粮草等物资,随本将回师王京!”
  “喏!”
  随着外面的传令兵开始传令,整个大军军营之中,便开始喧闹起来。
  一大半兵将,都是满脸喜色。
  过了一会之后。
  左军都统使曹敏修便一脸急色的走了进来。
  “李兄,为何这般突然回师?可是大王下了谕令?”
  李成桂沉声道:“曹兄,犬子来报,王京被大明燕王带兵攻陷了,大王与你我各家的族人,一个都没逃出来!”
  曹敏修一脸不信,“什么?这怎么可能,就为了区区二十一万两银子,那燕王怎么会跨这么远来攻打我高丽?而且,王京有那么多兵将镇守……”
  “报!”
  这时,又一个兵士满脸冲了进来。
  “启禀两位都统使,王京有使臣带着大王谕令前来!”
  李成桂与曹敏修对视一眼,急忙道:“快将其带进来!”
  “喏!”
  很快,一个模样凄惨的高丽官员,便跑了进来。
  看到李成桂与曹敏修二人,直接嚎啕大哭起来。
  “李院君、曹院君,天塌了啊……大明燕王攻破了王京,将大王抓住,还逼迫大王写下国书,让我高丽国内所有官员权贵,都向他燕王投降……
  现如今,整个王京内的权贵们,都落入那大明燕王手中……”
  “曹兄,你亲自见过那大明燕王,不知那大明燕王性情如何?现如今那大明燕王只有一万余兵马,我等可否像袭杀红巾贼一般,将那大明军队都给杀死?”
  “李兄莫要冲动,那大明燕王绝非红巾贼那等鲁莽之辈……”
  “唉,不论如何,我等先回师王京再说!”
  “哼,此事皆怪那崔莹那贼子,要不是他坚持出兵攻打辽东,让王京空虚,王京怎会被那大明燕王所趁……”
  “要是大王有个三长两短,定要叫那崔莹偿命……”
  “正是,你我二人先将其给拿下,带着所有兵将班师回京,要是那燕王问罪起来,可让崔贼抵罪……”
  李成桂与曹敏修满脸心痛的怒骂的一通,先去平壤将崔莹拿下,然后再带着大军,往王京赶去。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