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咱怎么不知燕山卫死伤惨重

  “郭长史还说,他会亲自向您解释此事。只是今日不知怎么的,郭长史出了宫门之后,便直愣愣的朝着家中奔去,好像全然忘记了此事!”
  “原来如此!”
  朱棣皱眉思索片刻后,便微微点头,道:“此事,咱自会向郭卿询问,尔等继续对外隐瞒!”
  “末将遵命!”
  ……
  只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不到两日的功夫。
  关于郭安,那一日在大殿内向朱棣禀报的倭国之事,突然在北平府传开。
  越传,声势越是浩大。
  同时,还向京师传去。
  所有士绅官吏们,都在议论纷纷。
  但明显,在悲愤的同时,很多官吏士绅还有那么一种幸灾乐祸的意味。
  不过,燕山卫所在的那些军户们则是满脸惊诧,整个北平府的人,都在说燕王殿下的燕山卫,在倭国损伤惨重。
  但是,他们互相询问了好多军户,好像他们这些军户家中的男人,还都一直在给他们写信,捎钱。
  并没听到哪家男人战死的消息?
  那为何,外面一直传言,燕山卫在倭国,战死了好多人?
  好在,这些军户也都不是什么傻子?
  自然能看得出,那些一直在外面谈论的那些人是有多幸灾乐祸,也知道他们家中,这几年遭人眼红了,便都默默不言!
  “入他娘的,都见不得咱燕王府好?还说燕山卫死伤惨重,咱怎么不知道燕山卫死伤惨重之事?”
  听到消息,朱棣大怒。
  王妃微微叹息一声,“殿下,既然如此,那便依照那位郭长史的谋划来行事吧。
  这些年,咱燕王府确实有些耀眼了。
  秦王、晋王等人,年年都派人前来前来,想要分上一些财路。
  可惜……”
  “秦王?”
  朱棣更是大怒,“二哥在京师之时,还好好的。自从就藩西安,便开始大变样,残暴不仁,如今惹得陕西数百万百姓怨声载道,朝堂上下都弹劾他。
  此次,父皇定然会狠狠责罚他。”
  这次,王妃并没再说话。
  朱棣再次吐槽一番后,便离去。
  ……
  “炽儿,可要随咱去见见你的老师?”
  “孩儿愿随爹前往!”
  ……
  郭府。
  自从郭安回来那一日起,郭府便再也没有安静下来过。
  “爹,看孩儿的绝招,关公拖刀斩……驾!”
  “咚,哗啦……”
  一个身穿棉服的男童,小脸冻的通红,骑在一个小马驹上,手中拖着一把木刀,朝着远处的稻草人跑去。
  只是,跑着,跑着,连人带马,直接撞在了草人身上。
  一旁,郭安怀中抱着一个女童。
  见此,两人直接哈哈大笑。
  “哈哈哈,郭慎你个笨蛋,连木刀都挥不起来!”
  不过,郭慎也皮实,从马驹身上站起来后,随意的拍了拍身上的灰土,一脸不甘。
  “爹,大姐,此事不怨慎儿,是此马驹太小,还驼不动我!”
  “给你一匹大马,你也骑不了!”
  郭菡一脸鄙夷。
  郭慎不服,“大姐也骑不了。”
  “我是女子,不用骑马!”
  “我是读书人,也不需……”
  说着,郭慎便愣住了。
  “笨蛋,读书人也要会骑马!”
  “爹,女子是不是也要学会骑马?”
  郭慎急忙看向郭安,小眼睛满是期待。
  “这是自然!”
  郭安微微点头,“你们都要学会骑马,不过这些都是你们长大之后的事情。
  现在,你们都任务,都是给咱好好的读书识字。”
  这话一出,郭慎的小脸直接苦了下来,“爹,能不读书吗?”
  “不能!”
  郭安满脸肃然,“你这小子出去打听打听,谁家的小子,不是一整天都在读书识字?
  咱让伱小子玩上半日,你还不满足?”
  “可是爹,那些字都太难读了,孩儿……”
  郭慎话还没说完,一个声音便一侧传了过来。
  “慎儿,菡儿,还不速速去随夫子背书?”
  郭菡与郭慎两人,顿时齐刷刷打了个寒颤,满脸不愿。
  “爹~”
  郭安快速起身,看也不看两人,直接往外面走去。
  “咱还有公务要忙,先走一步了!”
  郭慎与郭菡两人哭丧着脸,往后院走去。
  “嗯?”
  刚刚跨出院门的郭安便看到一大一小两个人影,正站在一个窗户前,直愣愣看着他。
  郭安一惊,“微臣见过燕王殿下,世子殿下!殿下,您何时来的?”
  朱高炽对着郭安见礼,“炽儿见过老师!”
  郭安微微点头,便说道:“世子殿下好久没来郭府了,世子殿下可去转转,熟悉熟悉郭府!”
  朱棣直接道:“想去哪便去哪!”
  “多谢爹!”
  朱高炽一脸大喜的跑出去。
  郭安直接一脸大怒的看向一旁的二牛,“殿下前来,你为何不告知咱,让咱出去迎接?”
  二牛满脸委屈,“老爷,是殿下不让小人……”
  朱棣直接道:“是咱不让二牛去告知你的。”
  说着,朱棣一脸怪异,“没想到,郭卿竟然如此惧内?”
  郭安尴尬一笑,连忙说道:“殿下误会了,微臣只是因常年在外,一年才回来这么几日。
  府内府外,都要劳烦夫人了,心有愧疚,不愿让夫人生气而已。”
  “唉!”
  听此,朱棣微微叹息一声,“郭卿身为一介文官,咱却是经常让郭卿在外带兵征讨那些藩国,委屈郭卿了!”
  郭安直接说道:“殿下误会了,微臣愿意攻打倭国,喜欢攻打倭国!”
  朱棣无言以对。
  郭安朝着朱棣拱了拱,“殿下这边请!”
  随后,又瞪了一眼一旁的二牛,“而不速速去给殿下上茶,零嘴,点心?”
  “是,老爷!”
  郭二牛连忙往一旁跑去。
  郭安带着朱棣,来到正堂。
  并挥了挥手,让一众婢女都退了出去。
  至于郭二牛,则是很自觉的站在外面,防止有人接近。
  正堂内。
  朱棣脸色一沉,“郭卿真是骗咱骗的好苦啊!”
  “啊?”
  郭安一惊,“微臣惶恐,微臣实在是不知,微臣何时欺骗殿下了!”
  朱棣道:“我燕山卫在倭国,真有郭卿所言的那般艰难?还伤亡惨重?”
  “伤亡惨重?这是谁传出的谣言?”
  郭安一愣,随即便想起什么,连忙解释道:“还请殿下恕罪,微臣只是觉得我燕王府这些年发展的有些快。
  有一个高丽,便应该已经让朝堂上一些人坐立不安。
  现如今,要是再攻打倭国顺利,恐怕到时候,就连陛下也压不住。”
  “不过,微臣打算事后,给殿下解释的。只是,没想到那日出来王宫之后,微臣一时着急回家,竟然忘了此事,是微臣之过,还请殿下责罚。”
  朱棣随意摆了摆手,并没在意这些,而是神情凝重道:“郭卿刚刚所言,为何担心父皇也压不住?”
  “这……”
  郭安再次一怔,苦笑道:“殿下,您是亲王,您还是拥有兵权的藩王。
  拥有一个高丽,便已经让燕王府势力大涨。
  要是再拥有倭国,那燕王府……”
  朱棣大怒,“哼,怕什么,哪怕是再拥有十个高丽与倭国,咱燕王府也不可能拥有造反的大军。
  更别说,咱也从未有过造反之心!”
  郭安脸色大惊,连忙劝阻道:“殿下慎言!”
  “郭卿,你到底在担忧什么?”
  朱棣紧紧盯着郭安,沉声问道。
  郭安洒然一笑,道:“殿下,微臣只是担忧,现如今陛下与太子在位,他们可以容得下殿下。
  因为,他们知道殿下无论如何,都不会造反。”
  朱棣微微点头。
  郭安悠悠道:“殿下,若是……二十年之后,又或者四十年之后呢?”
  朱棣一愣。
  随即,神情凝重了起来。
  “到那之时,咱燕王府必然将整个高丽与倭国,都变成燕国。而那会,父皇与皇兄都已年老,新继位的大明太子与朝臣们将会视咱为最大的威胁!”
  “殿下英明!”
  郭安微微点头。
  朱棣问道:“郭卿,咱该如何办?”
  郭安无奈叹息一声,道:“如今,我燕王府攻下高丽与倭国,每年都要给陛下上交百万银两。
  前几年,我燕王府可赚得这么多银两。
  但是,日后,随着高丽与倭国银矿的开采,我燕王府所赚钱财,必然会逐年下降。
  因此,还请殿下向陛下请旨。
  燕王府愿为大明开疆扩土,每攻下一国,前五年都会给陛下上交百万两银子。
  五年之后,那些藩国的潜力耗尽,还请陛下允许,燕王府不再上交银两。
  而那些藩国,将会为殿下燕国所在,后世君王也不可夺走。
  燕国内外所有政务,皆由燕王殿下裁定。
  且,我大明所有藩王,如若有想征讨海外藩国者,也请陛下支持。
  毕竟,凡是攻下一个藩国,每年便可多给陛下上交一百万两银子。
  如此,还可避免一些喜欢打仗的大明亲王,困在各自的封国内,无处施展才能,从而生出一些乱子。”
  朱棣微微点头,“此事,父皇应该会同意!”
  郭安点头道:“只是,此事一出,陛下所定的禁海诏令,便需要有变动。不过,陛下深谋远虑,应该也可以看出此事对大明的益处!”
  朱棣道:“郭卿放心,如若咱一人上书不成,秦王、晋王、吴王他们也都会上奏。”
  “殿下……”
  郭安开口,还想说些什么。
  但是,犹豫了片刻,又闭住嘴巴。
  “郭卿有何话但说无妨!”朱棣问道。
  郭安洒然一笑,道:“殿下,微臣觉得我燕王府该铺建一条,从北平城到大沽口的水泥大道了!”
  “修建前往大沽口的水泥大道?”
  朱棣两眼顿时瞪大。
  “郭卿,从北平城到大沽口相距五百里地。修建这么一条水泥大道,需要多少水泥?花费多少钱财?”
  郭安道:“殿下,今年从倭国运回的银子,应该足够了吧?”
  朱棣:“……”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