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宛平县百姓的身家

  于是,一些想要给燕王朱棣留下好印象,或是趁着这波声势,刷一波善名的士绅们,也都出现了。
  “郭长史,全部用水泥来浇筑房屋墙壁,有些太过于浪费了,而且速度还慢!”
  “哦?”
  郭安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身旁的黄弼,“不知黄员外有何见教?”
  黄弼顿时一惊,连忙满脸惶恐的说道:“郭长史误会了,小人听闻燕王殿下与郭长史赈灾救民,特来献上一份力气!”
  “不知黄员外想要做什么?”郭安问道。
  黄弼讪讪一笑,看着远处已经起来二尺高的水泥墙壁,说道:“回郭长史,这两年,小人也没闲着。
  自从听从郭长史的建议,让家中族人建了两间砖窑之后。
  便是发现,这些青砖与水泥结合起来,盖起来的房屋又坚固又整洁,速度还十分之快。
  而现如今,燕王殿下竟然用水泥来浇筑建造房屋墙壁,实在是有些奢饰了。
  小人愿意,给我宛平县内的这些房屋倒塌的百姓们,出盖房子所用的所有青砖!”
  郭安脸上露出一丝惊诧,还有一些不敢置信,“黄员外可知,我宛平县内便有八十多户百姓,这么多百姓盖房子所需的青砖,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黄弼嘴角微微抽搐了下,硬着头皮道:“还请郭长史放心,这两年小人府上的砖窑,已经扩大了六口,应该足够供应这些乡邻所用!”
  这时,一直站在黄弼身旁的两个士绅,也都连忙拱手说道。
  “郭长史,小人王家也愿拿出一部分的青砖,帮助这些乡邻盖房子!”
  “郭长史,小人李家也可拿出一些青砖……”
  “哦?”
  郭安目光一闪,“两位员外家中,也都建起了砖窑?”
  “回郭长史,小人家中建了两口砖窑!”
  “小人家中建了两口砖窑!”
  那两个士绅连忙回道。
  郭安不由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么说来,是你们家中的青砖卖不出去了?”
  黄弼与那两个士绅,又不由满眼讪笑。
  现在,整个北平府的砖窑确实有点多,他们家中的青砖已经堆积了不少,确实卖不出去了!
  黄弼连忙说道:“郭长史,小人身为宛平县的士绅,也有义务救助一些乡邻!”
  “无妨,本官自是十分欢迎!”
  郭安淡淡一笑,便问道:“你们有何条件?”
  “条件?”
  黄弼与那两个士绅脸色一喜,连连摇头。
  “郭长史误会了,小人这些士绅之家,在这两年受燕王殿下与郭长史的恩惠颇多,如今献出一些青砖,救助这些无家可归的乡邻,怎还能有条件呢?”
  确实,这几年下来,黄家与王家、李家,这些大的士绅之家,或多或少,在郭安的建议下,真的赚了不少钱财。
  而且,还都是公明正大的钱财。
  尤其是黄家,家中直接出了一个榜眼,就连北平府知府都对他黄家另眼相看,宛平县衙门一众官员,对他黄家更是各种照顾。
  黄家可是飞速发展!
  郭安都意想不到的那种!
  “真没有?”
  郭安紧紧盯着黄弼三人问道。
  “真没有!”
  黄弼三人满脸坚定的摇头。
  “一块青砖的价格几何?”
  “一文不收,全部给了这些乡邻们!”
  “大善!”
  郭安脸色大喜,直接朝着远处的一个老者喊道。
  “宁大广!”
  “郭长史?”
  宁大广连忙跑过来,朝着郭安问候一声,随即便对着一旁的黄弼三人微微拱了拱手。
  郭安道:“黄员外与李员外、王员外三人,愿意给宛平县这八十多户受灾的百姓,捐献所有盖房子所用的青砖,尔等先停下手头上的活计,带人跟着黄员外三位员外,前去拉砖!”
  宁大广大喜,连忙满脸感激道:“老夫多谢黄员外,李员外、王员外三位员外的慷慨解囊,我等乡邻都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日后必有所报!”
  黄弼连忙说道:“宁老客气,我等身为咱宛平县的士绅,自是需要救助一众遭灾的乡邻!”
  宁大广还想再感谢一番,郭安直接催促道:“行了,尔等都是十里八乡的邻里,就不要这般客套了。
  尔等速速带人去拉青砖,盖房子之事,一刻也不能耽搁!”
  “是,郭长史!”
  听此,宁大广连忙行了一礼,便朝着远处正在忙碌的一众百姓与匠户跑了过去。
  宁大广身为里长,此处遭灾的农户宁三福,是他一同光屁股长大的同村之人。
  因此,宁大广的话很有效果。
  很快,一群人都乌泱泱的推着推车,又或者赶着驴车、牛车,往黄家与王家、李家走去。
  用青砖盖房子之事,他们之前也都想过。
  但是,燕王府上只有砖窑,根本不对外售卖。
  至于黄家、王家、李家这些大士绅家中的砖窑,价格又太贵,而且他们还都有些不相信这些士绅。
  没想到,黄员外与王员外、李员外他们,竟然在今日找上门来了。
  虽然,他们都可以看得出,这三位员外打的是什么主意。
  但是,免费给他们献出盖房屋的青砖,可是一大笔钱财,他们心中还都充满感激。
  黄家。
  看着一车车青砖,从他们家中被那些农户拉走,管家不由有些心疼。
  “老爷,将这些青砖都给了那些农户去盖房子,我黄家这次可是将这两年从这些砖窑赚来的钱财,都给拉走了!”
  “无妨,让他们拉,只要入了燕王殿下与郭长史的眼,咱黄家日后肯定能翻倍赚回来!”
  黄弼绷着脸,沉声道,他也心疼,但是他知道,只要跟着那位郭长史与燕王殿下,便绝对吃不了亏。
  不看那些泥腿子,仅仅只是带着一些可怜的粮食与家禽家畜去感谢燕王殿下,便又得到两间房屋?
  简直是赚大了!
  管家连忙回道:“是,老爷!”
  王家,李家。
  一些人看着那被一车车拉走的青砖,也是满脸心疼。
  但是,他们家主主意已定,而且他们也想搭上燕王府的那艘大船。
  不仅不能阻拦,还有装出满脸欢喜的神情,帮那些泥腿子去拉青砖!
  ……
  有了青砖之后。
  建造房屋的速度,便快了起来。
  三四十个人,只需半个月,就可以将一座两间的水泥青砖房屋,建起,封顶!
  看着干净整洁,灶台、土炕俱全的房屋,一众百姓都不由两眼微红,浑身充满干劲。
  这就是他们今后的房屋,再也不用担忧刮大风,下大雨,下大雪了。
  也不用担忧,他们半夜突然被压在房屋下!
  二十座宅院之后,又是半个月,同样的大小样式的房屋,也在宛平县不同的村落内建造而起。
  同时。
  一路跟着盖了两座房屋下来的那些百姓们,虽然不可称为大匠。
  但是,也都熟门熟路,也可按照之前的经验,自己盖房子。
  于是。
  这些百姓们,便可以直接带人,给他们自己盖房子。
  对此,郭安自是十分乐意。
  允许他们从水泥工坊,拉走他们所需要的所有物料。
  而有了黄弼这个员外的内卷,其余各州县的士绅,也都只能无奈的跟着内卷起来。
  也都献出,他们家中好久都卖不出去的青砖。
  那三百多户百姓,便直接同时盖起了房子。
  青砖砌墙,水泥抹面!
  四百多座房屋,分散在北平府数百个村落内,与村内其余那些百姓家中的茅草屋、或是泥砖房屋一对比,鹤立鸡群,显眼至极。
  一日,两日还能忍下去。
  但是,半个月,或是一个月后。
  那些百姓们,便都再也忍不住。
  他们并没有遭灾,家中有存粮,还有一些富足的钱财。
  怎么就不能盖一间水泥青砖房屋?
  “大郎,咱家也盖上那么两间水泥青砖房子吧,好给二郎说个媳妇!”
  “爹,咱家的钱财可够?”
  “够了!盖上两间房子的水泥用不了多少,最多二十贯!至于那些青砖,也不贵,也就十二、三贯!”
  “爹,那咱盖三间!”
  “三间?”
  “嗯!”
  “好!我一会便去寻找里长,请他带咱去燕王府,寻郭长史……”
  ……
  “儿啊,咱家也盖两间房子吧!”
  “爹,我知道咱家这两年攒下不少钱,您就盖吧!”
  “你这混小子……”
  ……
  燕王宫。
  郭安有些惊诧的看着面前这一堆农户。
  “诸位都是来购买水泥的?”
  “回禀郭长史,小人等人真是来购买水泥的?”
  一众农户急忙说道。
  “你们可知,盖两间房子的水泥需要多少钱?”
  “郭长史,小人带来了二十五贯,不知可够?”
  “二十五贯?”
  郭长再次一惊,不由认认真真的看了一眼,面前这几位满脸黑红的老者,“看来,这几年诸位的日子还可以啊!”
  “嘿嘿,这几年还得多谢郭长史与燕王殿下的恩德,支持小人等人一直开垦田地,种粮种辣椒、棉花!”
  “郭长史,小人家中今年种了三亩辣椒!”
  “小人两亩!”
  “嘿嘿,小人也是三亩……”
  这些老者好像想起什么美事,一个个都咧开嘴,露着大黄牙嘿嘿直笑。
  “既然诸位有钱,那咱也就放心了!不过,诸位可要明白,种植辣椒是赚钱,但最多只能种三亩,其余的都要种粮食。
  要不然,来一场粮荒,我北平府便要饿殍遍野了!”
  郭安也没继续多问,仅凭这两亩辣椒赚的钱,就足够这些老农们购买水泥了。
  “郭长史放心,早在去年开始,燕王殿下便已经下令,所有农户都只准种三亩辣椒,不准多种!”
  “甚好!”
  郭安微微点了点头,“咱安排人带你们去购买水泥!”
  “多谢郭长史!”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