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文武之吵

  “嗯!”
  朱棣微微点头,“现如今,大明存留的武勋国公,只有你二人了。
  而且,你二人统兵之能,军中武将大多信服。
  如此,你二人便负责搜寻一些经验丰富老将,再挑选一些各军之中的优秀兵卒,百户、千户,也都可前来兵校学习!”
  “微臣遵旨!”
  徐辉祖与李景隆连忙应道。
  朱棣又道:“至于教导读书识字与术算之人,咱从燕国再抽调一些官员,或是从北平书院招雇上一些读书人。”
  “多谢陛下!”
  朱棣又看向郭安,“郭卿,你觉得这座兵校可招多少将校?”
  郭安直接道:“陛下,这座兵校有讲堂二十间,每间可容纳五十个将校。
  因此,一千人是可以的。
  若是一百人共用一间讲堂,那便可招两千人!”
  朱棣道:“两千人……若是全部都抽来兵校,各个卫所的武官可都要向咱诉苦了,就先抽一千人!”
  “是,陛下!”
  徐辉祖与李景隆连忙再次应道。
  朱棣再次说道:“行了,尔等进去查看一番这座兵校,回去之后,给咱书写上一份如何教导那些将校兵卒的规章制度,给咱奏禀上来!”
  这下,徐辉祖与李景隆不由脸色一苦。
  不过,也只能缓缓拱手行礼。
  “微臣遵旨!”
  “嗯!”
  朱棣缓缓点头了,便自顾往进走去。
  身后,郭安连忙跟上,一边走着,一边介绍。
  至于朱高炽与徐辉祖、李景隆几人,则是竖着耳朵,满脸好奇的听着。
  越听,越是满意。
  讲堂大楼、宿舍大楼、武官夫子宿舍、食堂、茅房、藏书楼、军械楼、沙盘、校场、花园……
  一样一样,都表明这座兵校不输于京师内的国子监!
  甚至,可能比国子监还要正规,齐备!
  这位定海侯在营建这一方面,还挺有才能呢!
  一圈下来,徐辉祖与李景隆两人心头莫名的浮现这么一个念头。
  回去之后,
  徐辉祖与李景隆两人,便快速行动了起来。
  现如今,大明旧的国公死的死,削的削,留下的国公还真只剩下魏国公徐辉祖与曹国公李景隆两人。
  两人还都是当世名将,没有被朱棣毒打的名将。
  因此,两人在大明军中的威望,可想而知。
  而且,两人与朱棣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将兵校之事交给他二人,最是合适不过。
  回来之后,郭安便再也没有关心兵校的事,而是将心思全部放在将军山一众工坊内。
  不管朝堂上,因为兵校而吵的天翻地覆,文官武勋大打出手,都与郭安没有关系。
  这便是没有具体官职的好处。
  在工坊事情外,郭安还可以捎带巡查一下农场试验田。
  又或者,再去与朱高炽两人,谈论谈论邸报与邮局的未来业务变化!
  反正,这些事都是郭安最得心应手的事,还不涉及朱棣的忌讳。
  半个月过去。
  朝堂上的文武之争,也进入尾声。
  其实,随着兵校的公布,那些文官也知兵校建立势在必行。
  再加上,建造兵校的钱财,还不动用朝堂的一分一文。
  陛下存心要建兵校,没有人能抵挡得住。
  已看那些武将激动的满脸通红的神情,他们便能知晓。
  但是,他们就气。
  陛下居然隐瞒了他们这么长时间,等到兵校建造完成,他们才被陛下告知。
  陛下如此不被他们掌控,让所有文官都有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
  而朱棣对于一众文官早就心怀不满,正好也借此,让一众武勋狠狠教训了一番文官。
  虽然吵不过,但这些武官会耍赖,最后还是将一众文官,都气的不轻。
  尔等文官若是有本事,便不要只顾着耍嘴皮子,去征讨鞑靼与瓦刺!
  再者,尔等若是有能力,便像定海侯那般,给大明研究出邸报、水稻良种、水泥这些神物!
  一众文臣自是哑口无言。
  最后,话题早已不知歪到了何处。
  直到,一封边军急报进入皇宫!
  “鞑靼之土地,已有蝗虫慢慢出现……不到一个月,鞑靼之地,便会有蝗灾肆虐?”
  “又闹蝗灾了?”
  “陛下,此举有伤天和啊!”
  “是啊,陛下,蝗虫乃是天灾,太过狠毒。
  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鞑靼虽是蛮子,但已教训了一顿,他们也已有人送入乞降之书。
  我大明应接受其乞降,并学太高祖皇帝那般,将鞑靼人安置于大明腹地,慢慢教化!”
  听此,李景隆直接满脸嘲讽,“韩御史所言极是,陛下,我大明确实应接受这些鞑靼人的乞降。
  只是,乞降之事,不是我等武将擅长之事。
  微臣恳请陛下,允许韩御史带上几位文官,前去鞑靼部族,接受鞑靼人乞降,向那些鞑靼人讲明我大明的礼仪,带着那些鞑靼人迁来我大明腹地!”
  听此,说话的韩御史直接脸色大变。
  而一旁,一众武将则也都是满脸兴奋。
  “陛下,曹国公所言极是,我等武将已将鞑靼打的乞降,那受降与教化之事,只能韩御史此等大儒前去!”
  “陛下,我大明文官皆有文人之风骨,只是苦无用武之地,此等大好之机,当由诸公前去!”
  “陛下……”
  韩御史连忙解释道:“能为陛下与大明效劳,是微臣之荣幸。只是,微臣已经年老力衰。
  而鞑靼之地距离大明数千里之遥,微臣担忧如此长途跋涉,必然会生出疾病,误了陛下要事!”
  “韩御史说笑了!”
  徐辉祖冷冷一笑,“陛下,微臣认为韩御史有欺君之嫌。
  刚才韩御史与微臣等人争吵之时,韩御史声音宏亮,气血之足,身体比微臣等人还要健壮!”
  “是啊,陛下,韩御史还不到知天命之年,怎能年老力衰?如此公然欺君,微臣请求陛下严查!”
  “陛下……”
  “行了,行了!”
  朱棣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
  整个大殿内,顿时清静了下来。
  朱棣盯着韩崴问道:“韩卿家,你觉得我大明真应接受鞑靼人的乞降?”
  韩崴脸色一喜,刚想回话,只是突然想起什么,讪笑一声,缓声回道:“还请陛下恕罪,微臣并不通军事,只是觉得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还有太高祖皇帝之先例所在,这才觉得应接受鞑靼人乞降。
  若是陛下有异议,微臣定遵循陛下之意!”
  “哦?”
  朱棣淡淡一笑,看着韩崴,眼中神情怪异。
  “咱没想到,韩卿家居然如此忠心!”
  韩崴连忙回道:“陛下明鉴,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朱棣神色不变,而一旁的李景隆等武将,则是满脸鄙夷的斥骂道。
  “呸!”
  “无耻!”
  “反复无常的小人……”
  听此,韩崴虽然心中恼怒至极,但也只是低着头,没有理会。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