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权谋位,孤可以等待,可百姓疾苦不能等,天灾岂会等咱们。”
  两世为人的元智更明白,历朝历代的所谓农民起义,实际就是灾民活不下去,只要有人稍微鼓动几下,这次灾民便会揭竿而起。
  到时候灾情叠加战火,一发而不可收拾,朝廷瞬间就会陷入内外交困,王朝危在旦夕。
  想到这里,元智身上煞气顿现,无论是忧国忧民,还是为了保全自己,他都得提前放手一搏。
  此时的勤政殿内,有一股子君临天下般的威仪,飘荡在四周。
  郭威和高进等人,已经感受到了。
  “所以,月底朝集一事,孤必须得试一试,否则,孤无法名正言顺执掌朝政,无法加强赈灾力度,谁敢阻拦,陈怀远,古宣辉等人就是下场。”
  皇太子此话一出,表明了他的决心,参加朝集这事便是铁板钉钉。
  郭威怔怔地看着元智,忽地哑然失笑。
  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继业皇帝在逼宫的情形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元智,作为帝国的继承人。
  看来,元仁是赌对了人。
  不试试,谁知道最后的结果,这是王者之气概。
  郭威起身抬手作揖,沉声道:“既然太子殿下主意已定,老臣愿为殿下鞍前马后,赴汤蹈火!”
  目睹郭威的坚定表态,元智也是松了一大口气。
  郭威代表着军界,朝廷上武官虽不参政,但他们手中握有兵权,能定乾坤。
  没有军界支持,元智就显得格外的势单力孤,想要强行推进他的决策,几乎是困难重重。
  搞得不好,就会在京城里,又会掀起一场血腥动乱。
  “这次有爱卿支持,孤的信心足矣。”元智感激道。
  郭威见状补充道:
  “殿下,仅有老臣支持还是不够的,不过,离下月初朝集,尚有些时日,老臣抓紧联络军中同僚,他们表面上不参与宫斗,其实都是忠义之士,只是不屑与曹其昌等为伍,如今太子殿下监国临朝,老臣出面游说,必能拉到一批武将们的支持。”
  元智眼前一亮,大悦道:“如此甚好,这几日爱卿辛苦,代孤劳累奔波。”
  “这些不足挂齿,但愿太子殿下此举能打开局面,掌控朝政,才是关键。”郭威捋了下巴长须,剑眉一剔,有些担忧道:
  “倘若消息走漏出去,曹其昌以及他的那些死忠们坚决抵抗,届时拒不上朝,又该如何?”
  元智听罢咧嘴冷笑一声,道:
  “爱卿尽管放心,孤已有预案,明日开始,孤让詹事府向京城四品以上官员,登门下达监国太子教令,只要喘气的,哪怕抬也得抬到大明宫宣政殿上去,对于仍冥顽不灵者,就地革职查办,千牛卫抄家。”
  听得太子爷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郭威明白元智决心已定,不可能再做更改,那么,他要帮着做好万全之策。
  “老臣先行告辞,还有诸多事宜要抓紧去办。”
  元智亲自送郭威到勤政殿辕门处,目送他骑马离开,这才松了一口气,准备回正阳殿。
  他需要在曹飞兰身上得到放松。
  这天,东宫勤政殿内所发生的大事,一下子传遍整个京城,令朝野震耳欲聋。
  老资格的兵部尚书丁可凡,被监国太子突然革职禁足,事先毫无征兆。
  没有查办抄家,明眼人都瞧得明白,并不是太子爷心慈手软,而是他不想操之过急,打击面过大。
  此后不到一个时辰,东宫詹事府便颁布太子教令,军神之后的郭威,火速出任兵部尚书。
  这意味着太子准备对军队进行革命,谋求掌控。
  这件事情,代表着帝国军神之后的郭氏家族,已经彻底站队监国太子这边。
  太子元智的力量,一下子增强不少。
  这个消息传出,京师震动。
  六部代表终晋帝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其中以户部为重,而兵部掌握全国军政运转之基础。
  兵部尚书一职,历来是帝国老资格大将军担当。
  不是说郭威资历不够,或军功、能力不足,恰恰相反,他太出色了。
  所以,他的站队意味着东宫与曹府的力量对比,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事情发酵到宰相曹其昌案前,已经是当日深夜。
  于可凡是曹氏集团的核心成员,他掌控的兵部是曹氏内阁的重要阵营。
  这个阵营的丢失,触碰到了曹氏集团的底线。
  因此,曹其昌的脸色,阴沉得可怕。
  “相爷,元智这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纯属瞎折腾,您作为内阁宰相,决不能让太子如此放肆。”
  大理寺卿万道光,义愤填膺地说道。
  垂立一旁的刑部尚书千奋勇,也开口补充道:
  “相爷,万大人说得不错,这数年朝堂政务,谁都知道以五相内阁为首,监国只是统筹,可太子太胡闹了,如此成何体统?”
  “皇上龙体没有康复,见到京城被太子弄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只怕是又要气倒,首辅大人,现在我们不得不对太子采取一些措施了。”
  曹其昌微微合眸,他扭头淡淡地瞧了一眼,正低头喝茶的工部尚书刘含章说道:
  “刘大人,你如何看待此事?”
  刘含章轻轻地放下茶杯,说道:
  “太子年少,初掌监国之权,便不知天高地厚,滥用皇权,滥杀朝臣,他只知道皇权威力,却不知皇权背后的责任,我等朝廷股肱之臣,理应让太子明白,治理江山社稷,可不是光杀,就能天下太平。”
  “更何况,我等若是再沉默不语,有明显的反击措施,陈怀远,于可凡等人的下场,就会落到我等头上。”
  听到这话,曹其昌面色深沉。
  他缓缓道:
  “既然如此,后日便是朝集,太子不是要来主持嘛,我等给他来个下不了台,然后再集体上奏陛下,告之其利害,要求太子暂停监国,先学习如何处理朝政,再论其他。”
  几个心腹大臣对视一眼,纷纷露出笑容。
  然后他们整齐划一地对曹其昌拱手行礼:
  “我等,谨遵相爷钧令。”
  曹其昌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缓声说道:“离朝集只有一日,既然有正事要办,各位请先回去,抓紧休息吧。”
  他下了逐客令,大伙都起身告辞。
  待所有人走后,曹其昌坐在榻椅上沉思片刻,然后起身去书案上写了封密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