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坊间热议

  第931章坊间热议
  王大富穿着一身华丽的锦袍,手中拿着黄金制造的金烟斗。
  他迈步走进鸿运酒楼,大喊道:“大贵,你哥我衣锦还乡了。”
  鸿运酒楼伙计王大贵,正在从后厨端上刚刚好的菜肴。
  他听到熟悉的声音,心情激动不已,连忙把菜放到客人的桌子上,他立刻从酒楼中迎出来。
  王大贵看到大哥的打扮,他简直不敢相信,又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他们家里穷,大哥十几岁时就出去工作,开始还向家里寄钱寄信,后来了无音讯。
  家里都以为大哥出事了,现在回来明显是发达了。
  王大富看到弟弟拘谨的样子,他为了缓解弟弟压抑的心情。
  他立刻在大堂中,叫了一桌丰盛的大餐,陪同弟弟吃饭。
  “大贵,你在酒楼做伙计这么长时间,没有吃过店里的招牌菜,今日大哥就让你吃个够。”
  真正的大钱是工资和项目完成的奖金。
  一位穿着长衫,面相儒雅的人,双手抱拳,对着众人说道。
  “越国公是谁?帝国又有人封王,要去海外建国。”
  货运火车按照时刻表出行,车上也没有装备电报。
  酒楼里的其他客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阅历都很丰富。
  众人听到他的回答,一点意外都没有。
  他们听到王大富的自述,借着酒劲纷纷议论起来。
  羡慕这些用技术赚钱的人。”
  王大富听到弟弟的询问,他笑呵呵的说道:“做生意要有资本,最起码也是家中有几十两的本钱。
  最重要的一点,我不识字,怎么看报纸。”
  我是前往北蒙地区,做铜矿生意。
  王大贵看着餐盘里的大龙虾,这一只龙虾二十多两银币,是他两个月的工资。
  王大富说得很轻松,但不是内行人,根本不知道他从一名铁路工人,成长到总管铁路修建的总工程师,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他能听到这些商人高谈阔论,他们的发家史都很传奇。
  我那时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这才几年时间,指望做生意,连这身衣服都买不了。
  朝廷做过统计,生活在大城里,识字率的人都不足千分之一。
  “朝廷派海陆两军进攻欧洲并取得大捷,这种重要的消息,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
  “老兄,其他的报纸不看,《炎黄日报》、《商报》这两份报纸总要看看。
  这么大的一笔钱,他连做梦都不敢想。
  念过书,识字的人,确实只是少部分人。
  那里的消息闭塞,我只是一个小小管事,听从东家的吩咐,也没有必要了解最新的消息,没有看报纸的习惯。
  王大贵听到三千两银币的安家费,他张大嘴巴,简直不敢置信。
  “这位兄台,您做什么生意?轰动帝国的消息都不知道。”
  我这几年去建铁路了,掌握修建铁路的技术。
  我在修建乌拉尔山以西铁路的时候,还和越国公有过交流。
  “三千两银币的安家费,这只是小钱而已。
  莫斯科你们不知道是哪里,非常非常的远,在世界的另一边。
  掌柜立刻赔上笑脸,让王大贵陪同他哥好好吃这顿饭。
  越国公看重我的能力,直接邀请我去他未来的国家建设铁路,安家费就给我三千两银币,表现突出还能获得爵位。”
  这句话一出,直接吸引了酒楼里的所有目光。
  鸿运酒楼在京城火车站附近,王大贵经常接待走南闯北的商人。
  “能主导一条铁路的修建,挖他给三千两银币的安家费,这是比较公道的价格。”
  鸿雁酒楼的掌柜,看到王大富一身华丽的衣装,一副有钱人的打扮。
  “这位兄台不识字,我就谈一谈现在的坊间传闻,有什么缺漏之处,大家及时补充。”
  这次越国公返京,走的主要路程,就是我已经修到莫斯科的铁路。
  刚刚说出这句话的商人,他羞愧的挠了挠脑袋,无奈的说道:“我刚从火车上下来,跟着货运火车跑,车上根本没有报纸。
  朝廷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但不识字的文盲,遍地都是。
  “我们这些没有多少才能的商人,只能靠倒买倒卖,赚一些小钱。
  铁路的修建,动辄数千万两银币,能修得起铁路,绝对不是穷国,项目的奖金也极为丰厚。”
  错过帝国的重大事件和朝廷最新发布的政策,哪怕是再大的生意,转瞬之间就有可能烟消云散。”
  他好奇的问道:“大哥,咱家什么都没有,你现在穿着华贵的衣服,到底是怎么发达,难道是做生意发达了?”
  在这场战争之中,表现突出的人物就有楚国公鲁晨阳、越国公白元贵、宋国公展铁、潞侯武鸣、平陵侯梁风等人。
  上述这几个人,除了潞侯武鸣之外,都已经被皇帝陛下召回京城。
  这个时节召他们回来,朝廷虽然没说为什么。
  但坊间传闻,这些人都将会被皇帝陛下准许海外建国。”
  长衫儒雅男子说完,立刻就有其他人查缺补漏。
  “楚国公府、越国公府、宋国公府都有大动作。
  他们正在筹集资金,吸纳人才,准备前往海外建国。
  这种大动作,没有朝廷的许可,根本无法做到。
  寻常人做这些事情,肯定会引起朝廷警觉,查一下是否有人要造反。
  这位大富兄台,就是被越国公府招揽,他只是众多被招揽的人才之一。
  千万不要小瞧一座国公府的力量。”
  “听说不只是立下功勋的功臣,皇室的皇子,也有人返京,他们应该也能获得分封。”
  有人谈论皇室的八卦,众人热切地议论起来。
  大华皇室对于舆论较为宽容,只要不是造谣和恶意抹黑,讨论皇室不会被抓起来。
  “诸位兄台走南闯北,消息灵通,说一说知道的事情。”
  一位方脸大汉,叹气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其他皇子却表现平平。
  特别是瑞王苏雷,他的战绩一言难尽。
  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唯一被打崩的那支军队,就是瑞王麾下。
  帝国各支军队的表现,朝廷都有所宣传。
  潞侯武鸣势如破竹,连败奥斯曼土耳其、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联邦。
  他却因为功勋不足,没有获得封王的机会。
  瑞王苏雷跟在潞侯武鸣后面作战,表现的远不如潞侯武鸣。
  他只不过是有着皇室的身份。
  欧洲流传过来一句谚语,有人生下来在罗马,有人生下来是骡马。”
  这人说完这句话,正在品酒的中年,立刻站起身,气愤的说道:“欧洲根本没有这句谚语,这完全是在胡编乱造。
  瑞王苏雷负责稳定奥斯曼土耳其的后方,为物资入欧保障了安全。
  帝国的军队战力出众,但消耗甚大。
  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根本无法支撑。
  平陵侯梁风,就是因为出色的完成大军的后勤保障,才得以在军中脱颖而出。”
  “光忠,不必再说了,我们走吧!”
  苏雷乘坐火车返回京城,他喜欢在火车站附近逗留。
  这里汇聚了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人物。
  他通过观察这些人的表现,就能了解帝国各地的情况。
  苏雷今日来到这个酒店,他刚想走就出现王大富这个人。
  他获得的学识,让他认识到,铁路是极为重要的东西。
  朝廷如果没有延伸到西疆,特别是波斯海湾的铁路。
  只靠从帝国东部前往欧洲的漫长航线,效率太过缓慢。
  皇家陆军超预料的进展速度,让后勤武器弹药的供应压力很大。
  火车速度极快,可以把弹药运到波斯海岸,再由剩余是运河运到欧洲战场。
  采用这种方式转运,运输成本没有增加太多,但物资的实效性增加很多。
  他们一行人走出酒楼,王光忠小声说道:“殿下,我看酒楼中的人,他是故意这么说。
  太子害怕殿下崛起,这才用舆论打压的方式,想要打击殿下的信心。
  殿下一定要振作起来,让陛下见识到殿下的能力。”
  瑞王苏雷听到这句话,他立刻脸色大变,怒斥道:“大胆,竟敢离间我们皇室子弟的感情。
  我与太子哥哥感情甚睦,太子哥哥怎么会做出害我的事情。”
  苏雷扭头吩咐道:“大壮,把王光忠给我送到刑部大牢,让刑部的人好好查一查。”
  王光忠听完,脸色大变,立刻哀求道:“殿下,我是为你的未来着想。
  殿下,忠言逆耳,您不要做昏庸之主。”
  “拖走。”
  苏雷语气冰冷的吩咐道。
  他看到王光忠被拖走,心中感慨万分,自己还是棋差一着。
  他竟然让太子安排的细作,进入到核心的圈层。
  苏雷要不是发现的及时,他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王光忠确实是隐藏的很好,寻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发现他的踪迹。
  但苏雷最核心的手下,不是母后安排,就是舅舅曹王李大壮派来的人才。
  母后和舅舅派来的人才都值得信任。
  苏雷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有泄漏的情况,他第一个怀疑的人就是王光忠。
  他反复试探之后,最终能确定王光忠是太子苏蜀的人。
  王光忠在这个时刻建议,那就是准备图穷匕见。
  他在认为苏雷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予相应建议。
  这个时候建议,苏雷采纳的机会大增。
  王光忠已经在不同场合,反复提供类似的建议。
  这个建议如果苏雷心中没有警惕,必然会被踩入坑里。
  他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察觉,这其中的陷阱。
  但苏雷已经有所警惕,凡是王光忠给予的建议,他都会仔细思考,这其中是否蕴含着陷阱。
  苏雷坐着汽车,看着繁华的京城,他不知道自己今后,能否有机会再次回到京城。
  王光忠做出的陷阱,应该是出自他太子哥哥的手段。
  陷阱看上去很普华无实,但它掉落其中,今生都很难再爬出来。
  父皇对他没有完全失望,这次帝国拿下欧洲,父皇给予他一份机会。
  海外建国的名额,苏雷确实拿到手。
  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至今依旧没有落地。
  那就是他所属的国家,具体处在哪种位置?
  欧洲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算得上是优异的地盘。
  紧邻俄国的北欧地区,冬天非常的漫长,甚至有的地方,一天将近二十个小时的黑夜。
  在这种地方建国,哪怕是惊世之才,那也最多让国民维持温饱。
  东欧地区,山脉丘陵密布,没有大型的平原,对于农业和工业极为重要的大型河流也缺少。
  这片地方比北欧强很多,但无法和西欧这个欧洲文明的精华地区相比。
  两地的发展潜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苏雷被分封在西欧地区,他还有信心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如果被分封在东欧地区,那也指望子孙给力。
  不幸被分封在北欧地区,只能借助帝国的威势,勉强苟活。
  苏雷毕竟身份特殊,他无法向齐刚毅、鲁晨阳、白元贵等人那样,公开的招募人手筹集资源,为建国做好准备。
  绝不能表现的太过跳脱,让父皇对他产生不好的情绪。
  苏雷靠在汽车的座椅上,望着眼前奔流的人群,他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他想要靠自己的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
  挣扎到如今这个境地,却发现他的命运,一直掌握在父皇手中。
  苏雷长叹一声,只希望他未来的国度,具有比较大的潜力,周边的邻居也不要太过强大。
  他心中很肯定,父皇在世的时候,藩属国肯定不会大打出手。
  但随着父皇离去,藩属国第一代国主同样离去。
  藩属国之间的情感纽带,立刻就会断裂。
  藩属国为了利益,肯定会互相攻伐。
  他的太子哥哥,到时对于藩属国的态度,谁也摸不清。
  苏雷想要自己的国度,继续存活下去。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想办法增强自身的实力。
  世上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
  汽车驶出火车站的范围,京城街道两旁,充斥着喜庆的意味。
  新年即将到来,父皇也会在新年之时分封诸侯。
  这次绝对是帝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分封诸侯。
  苏雷感知到的情况,这次分封的国家,很可能会超过十个名额。
  它也是帝国建国历史上,分封诸侯最多的一次。
  苏雷在这个重要时刻,他要入宫向母后求教,获得母后的指点。
  他对于某些情况的了解,确实不如母后看的长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