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珏

  赵攸宁一睁开眼,就发现了身边守着不少人,萧恒之、温氏,还有几个丫头都围绕着自己。
  听到温氏劝话,赵攸宁点头应道:“母亲,攸宁明白。”
  温氏也是一个懂事的,毕竟都是过来人,所以使了个眼色,便让所有人都退下。
  屋里就只留下他们一家三口。
  萧恒之抱着孩子,坐在赵攸宁的身侧。
  赵攸宁侧头一看,看着襁褓中的孩子,看着他安静的睡颜,赵攸宁露出了恬静的笑容,“长得真好。”
  赵攸宁并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刚出生的孩子,就能长得如此清秀的,确实不多见。
  “像我。”萧恒之直接说道。
  赵攸宁轻瞪他一眼,“更像我一些。”
  “嗯。”萧恒之不敢否认。
  一家三口,齐聚一块,这是赵攸宁感觉到最幸福的时候。
  ……
  赵府这边也是送了不少补品过来,李氏也是每隔两日就上门来看赵攸宁的情况。
  江府中。
  江离收到消息时,手中的笔也是一顿,笔尖的墨水也是瞬间滴落在宣纸上,形成了一个黑色的墨点。
  “少爷。”墨雨在一旁看着江离,低声喊了一声。
  江离缓缓将手中的毛笔放下,神色晦暗不明,可却出声问道:“萧府的人可有说什么时候给孩子满月酒?”
  “本想十月初六举办的,但太后的国丧还没过,三个月不许设宴,于是将日子改成了十月十五。”墨雨缓声道。
  “那得准备上一份厚礼。”江离语气缓慢,却没有流露任何的情绪。
  “少爷?”墨雨一时之间拿不定江离的意思。
  “或许,这是我上辈子欠她的。”江离轻轻闭上眼,最近这些时日,他的脑海里总是不停的浮现着一些画面,尤其是每日夜里,总是做着重复的梦。
  梦里是他负了她,并利用她来达到目的,让自己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成为了位高权重的臣子。
  江离看着梦中的赵攸宁,心中酸涩无比。
  他觉得,赵攸宁一定是跟他做了同样的梦,所以态度转变,也或许那些事情是真的发生过……
  不过,目前这些对他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他要遵照父亲的遗愿,将江府发扬光大,不能让江府在他的手中淹没下去。
  父亲母亲死了,他不怨吗?他不恨吗?
  他怨,他恨,可又有什么用?
  其实仔细一想,父亲跟母亲的死,跟萧家又有多大的关系,毕竟都是太后的主意。
  可如今太后也已经死了,跟一个死人计较,又有什么意思呢?
  江离轻叹一声,眸光深邃的从书案的最底下,抽出了一封密信,低声道:“把这封密信送到北蛮去吧。”
  ——
  赵攸宁诞下麟儿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蛮。
  北蛮一处宫里,百里晔看到江离送来的书信,轻撇嘴角,将信中的内容一扫而过,便大概猜测到了江离的目的。
  “这江离,上次的事情我还没找他算账,他倒是三番两次的在我面前找存在感。”百里晔的眼神有些不耐烦,“几次三番的蹦跶在我跟萧恒之之间,真以为我没脾气不成?”
  百里晔前脚刚交代完,后脚就有人来说女帝传唤百里晔。
  见此,百里晔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衣裳,便往外走去。
  ……
  时间一晃,日子来到十月时,这天也是越来越冷,众人的衣裳也是穿的越来越厚。
  赵攸宁也是出了月子,她体质不差,加上月子也坐得好,因此恢复的不差。
  这段时间精细滋养,倒是让赵攸宁的脸圆润了一些。
  赵攸宁看着怀里的孩子,看着他圆嘟嘟的小脸蛋,她的眼里满是欢喜。
  孩子的名字,也才前几天定了下来。
  萧恒之想了半个多月,这才定了下来。
  姓萧,名珏。
  珏,本字含义是两块玉合在一块,玉,温文儒雅,才行高洁。
  加上孩子五行中缺火,因此取名为萧珏。
  另外萧恒之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珏一字,代表着孩子跟母亲,对他而言,寓意珍贵。
  赵攸宁很喜欢这个名字,大名取好了,剩下的小名就交给了赵攸宁,赵攸宁倒是脱口而出,“就叫焱焱吧。”
  孩子五行既然缺火,那她得多来点火。
  听到这个小名,萧恒之也是无奈一笑,“好,那就叫焱焱。”
  ——
  十月十五。
  孩子的满月礼到了。
  萧家这一天,也是宾客满门。
  众人欢声笑语的恭贺着,并提着贺礼上门。
  客套的话,也是接连不断的传入赵攸宁的耳边。
  赵攸宁穿着一袭湛青色的如意锦绣衣裙,不仅显得皮肤白嫩,还显得雍容华贵。
  他们看着赵攸宁,也是心中赞叹着,也不知道是不是萧府的风水养人,他们觉得赵攸宁竟比之前还要好看一些,加上身上那股柔和的气息,忍不住让人想跟她亲近。
  除此之外,她笑起来的时候,更是显得眉眼弯弯。
  她就站在那里,抱着孩子,跟旁边的几位夫人聊着天,时不时附和笑着点头的模样,也让不少人一时之间也是看痴了。
  江离备上一份厚礼,一进门就注意到了赵攸宁的位置。
  映入眼帘的她,让人心动得不行。
  即使是生了孩子的她,却也不减半分美丽,反而比做姑娘的她,多了一丝柔情,多了一丝风情。
  江离的步伐在一刹那停顿了下来,幸好旁边的墨雨及时提醒。
  墨雨心中叹气,果然,赵攸宁是他家少爷的天生克星。
  江离回过神来,也察觉到有些失态,便加快脚下的步伐,往一旁走去,尽量让自己不出现在显眼的地方。
  就在赵攸宁抱着孩子跟夫人们聊天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议论百里晔。
  “你们听说没,指挥使百里晔好像前两日就抵达京都了。”
  “我也听说了,听说还是以……北蛮摄政王的身份抵达的京都,甚至为了投诚,从北蛮带了不少东西回来。”
  “这哪能让人想到,咱们的指挥使会是那北蛮女帝的外孙呢!?”
  “你也说了是外孙,他的身上到底流着咱们天乾人一半的血呢!”
  “哎,好好的日子,说这些做什么。可别扫了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