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暴君与仁政?(第二更)

  可能只是名字雷同,纯属巧合。
  陈壁清解释道:“复是指复兴,社就是社团。”
  社团文化是大宋朝的特色之一,宋人最喜欢结社。
  喝酒要结个酒社,打牌要结个牌社,找女人要结交一个真男人社。
  赵宁对民间社团暂时还没有打算开刀子,毕竟对于赵宁来说,现在的主要矛盾依然还是灭夏伐金。
  社团这东西暂时也没办法根除,反倒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陈壁清所说的复社,显然别有用意。
  赵宁问道:“不知这复社是复兴何物?”
  “自然是上古礼法、仁德,教化百姓,使民能安定,使社稷久安。”
  上古礼法,指的是周礼古制。
  周朝以礼治天下,儒家就是脱胎于周礼。
  赵宁心中不由得感慨,搞来搞去,还是儒家那一套。
  连孔府都被他弄了,这些儒生却还想着回到从前。
  赵宁又说道:“这也是陈兄你反对死刑的原因吗?”
  陈壁清说道:“其实,朝廷培养一个官员也不容易,有些官员是有政绩的,因为贪污就要被处死,实在可惜。”
  赵宁也没有多说,只是笑了笑,抱拳道:“在下还有些事,告辞。”
  “赵官人若是愿意加入复社,我们随时欢迎。”
  “好,若我有想法,便去寻陈小兄弟你。”
  说完,赵宁转身离去。
  他也没甚兴趣再待下去,向门口走去。
  一路上,还听到人们在议论着刚才的一些事。
  “官人,打听清楚了,那个与陈壁清辩论的人叫李孟博,是江东布政使李光之子。”
  “哦,原来是李光的儿子。”
  赵宁有些惊讶,李光倒是够低调的,儿子放到东京城来读书,也不吭一声。
  李光的做派,的确够得上“南宋四名臣之一”的称号。
  不多时,赵宁走到门口,门口那几个之前收了钱的见到赵宁,立刻恭恭敬敬。
  “官人这就要回去了吗?”
  赵宁抱了抱拳,说道:“回去了,今日有劳几位。”
  “官人太客气,官人一路好走,欢迎下次再来。”
  有钱就是爽。
  人一旦有钱,那周围的人都是好人,都对你客客气气的。
  这时,高俅带着人跑了过来:“官人,我回来了。”
  “走吧。”
  “官人,我跟您说,这园林极其奢华,修建这么一座园子,不知道要多少钱呢,想想吧,他到底哪里来的那么多钱,真的是……”
  “回头你去问问他?”
  “好嘞!”
  离开了这里后,赵宁又在周围溜达了一转。
  回宫的时候,已经是下午。
  “高俅。”
  “臣在。”
  “这个复社你没听过?”
  “臣当然知道。”
  “你知道?”
  “臣知道,复社是一群读书人组建的,平日里写写文章,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倒也没什么。”
  “复社里是不是有个叫陈壁清的?”
  “啊,确实有,他爹在河西做参议官,他大父在江南西路做转运使,咱皇城司都有记录在册。”
  “这个人平时活动如何?”
  “这人是东京大学学生,各科优异,被许多人看好,平日里结交甚广,听闻品德端正。”
  “对朝廷可有非议?”
  “倒是没有,听闻曾经还写过文章称赞过朝廷对金国的强硬态度。”高俅问道,“官家为何突然问及此人。”
  “没什么,你派人好好看着他,他说过什么话,见过哪些人,都要记录下来。”
  “是!”
  “不要被人发现了。”
  “官家放心,我们办事很牢靠的。”高俅顿时眼中闪过星星一样。
  他忽然想起什么事,说道:“对了,官家,最近朝中有一些人在讨论江东案那些贪污官员,争论得倒是颇有些激烈。”
  “哦,如何讨论?”
  “臣听闻,一些官员认为对于这批官员应当从轻发落。”
  “如何个从轻发落?”
  “按照以往的规矩,应该是砍脑袋,大理寺最近有官员向刑部提出申请,最好慎杀,刑部关于这件事出现了意见分歧。”
  “什么分歧?”
  “有人认为该杀,严格执法,以儆效尤,有人则认为不应该再杀,可以判坐牢,或者发配边境做官。”
  “以前也有这么多分歧?”赵宁继续问道。
  “以前也有,不过很快就化解了,但这一次不知道为何如此大,而且其他衙门也参与进来。”
  赵宁若有所思道:“说说看,他们都怎么说?”
  “也是关于江东这个案子,有人说应该处死,有人说不应该处死。”
  看来今日的辩论,不是巧合啊!
  赵宁脑瓜子飞快转动起来。
  大理寺和刑部都是经过秦桧的清理的。
  秦桧当年做刑部尚书的时候,权柄极重。
  他的权柄自然是赵宁赋予他,他清洗刑部和大理寺,自然也是赵宁默认的。
  为什么赵宁要默认?
  因为当年的情况,他赵官家就是打算启用一批酷吏来打击朝堂上下的旧派和投降派。
  秦桧很好地执行着这些。
  数次大清洗,秦桧都完成地非常漂亮。
  大清洗之后,各方都在填补着自己的人,整体对新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这也使得大宋朝新政推行阻力减弱了许多。
  为什么以往贪官查出来,该杀的杀,该抄家流放的流放,这一次就出现这么大的争议呢?
  赵宁问高俅:“你觉得为何这一次会出现争议?”
  “这江东的官员,都是秦相公的人,刑部也是,自然就……”
  高俅倒是胆子大,人家可能还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他直接就把最根本的原因说了出来。
  “你是说,刑部的人想要对江东贪腐案的官员法外开恩?”
  “这只是臣的猜测。”
  赵宁想了想,事情可能还没有这么简单。
  刑部的人想要慎杀,那陈壁清那样的人,为何在公共场合拿仁德来宣传不杀呢?
  赵宁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第五次宋金之战结束后,大宋内部的利益集团不约而同出现了一批主张恢复过去理念的人。
  前些年,他赵宁杀了太多人,还有一些人表面上不反对,内心却无时无刻都是心惊胆颤。
  他们大多数人都有把柄,他们也担心自己被抓后,脑袋不保。
  所以,开始从律法上着手,推动从轻发落,企图回到过去那个不杀士大夫的时代。
  并且,不是一两个人有这种想法,更不是只有刑部,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