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一大笔钱到账

  王传庆当然不是铁骨头,要见皇帝也是他本人,他不信其他人画的饼。
  但皇帝画的饼,皇帝自己不兑现,以后如何服人?
  谁还敢信皇帝说的话?
  王传庆露出神秘的笑,可能是扯到脸上的伤口了,又立刻嗷嗷叫起来。
  高俅在一边说道:“怪叫个甚!再不说继续打!”
  “说说说!”
  “官家,臣做了一个账本,记录了所有在臣这里领茶的人的详情,谁派来的人,领了多少,都有记录,只需要按照臣的那份记录,去找到领货的人,一问便知。”
  “账本在何处?”
  “就在臣家中。”
  赵宁想了想,若是某个官员要在王传庆那里领货,派人过去,自然是要自报身份的,不然好好的货物,谁敢随意给不报身份的人?
  就算你要去贿赂一个人,也要确认那个人是你贿赂的目标吧?
  那个人派自己的人来拿你的贿赂,你也要确认派来的人是你的目标派来的吧?
  所以,有一句话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做偷鸡摸狗的事,是不可能不留下痕迹的,大家都不傻,都知道要核对身份,都要知道要给自己留一手。
  王传庆冲着赵宁露出嘿嘿嘿的笑,似乎在讨好赵官家。
  但在赵宁看来,这笑容要多猥琐就有多猥琐。
  “官家,臣这里也有名册,臣也有名册!”都茶场的主簿张甫冲着这边喊道。
  赵宁示意了一下,高俅便带着人过去一一盘问。
  清查开始了,先去拿名册。
  天快黑的时候,街头隐约传来狗叫声。
  一队队穿着锦衣,踩着黑靴子的皇城司班直分头行动。
  一共三十八名官员。
  有在职的,有闲职的。
  当天深夜,全部被抓到了皇城司。
  消息快速在东京城内传播,官员们无不震惊。
  甚至有官员深夜想要进宫面圣。
  今夜的宫门守卫明显增加了,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那些官员为什么被抓。
  太宰赵鼎不在京师,参知政事空置,吏部尚书莫俦……睡着了,谁也不见。
  一时间,人心惶惶。
  第二日,一大早,天还没有亮,高俅就带着招供书,到了宫门口。
  高俅要进宫,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像一只勤劳的老蜜蜂一样,跑到文德殿前恭候圣驾。
  赵宁起来的也很早,他不仅仅在等候审问结果,今日还会有祭拜忠烈祠仪式,悼念守卫东京城战死者英魂。
  礼部的官员,将作监(管祭祀、供给牲牌、镇石、炷香的衙门)官员,都出动了。
  高俅到文德殿的时候,秦桧也在文德殿前恭候。
  秦桧作揖:“下官见过高太尉。”
  高俅点了点头,秦桧无论是官阶还是官职,都与他相差很大,他倒是也没有太拿秦桧当一回事。
  “听说你管东京日报?”
  “是的,下官管的是东京日报。”
  “东京日报今日会刊登什么?”
  “会刊登歌颂战死者,会有他们的名字,家庭成员,事迹。”
  高俅又问道:“诶,我一直有个疑惑,那些不识字的人咋办?”
  “茶馆、酒楼,都有说书的,都为朝廷所用。”
  这时,赵宁走来了。
  “臣等参见官家。”
  “进来说。”赵宁迈步走进了文德殿。
  已经准备了早膳,早膳很简单,几个馒头,一碗肉汤。
  皇帝的早膳也是如此。
  “如何?”
  高俅先拿出招供书:“都招了,这是招供书,这时王传庆和张甫提供的名单,这些是臣连夜派人在他们府上搜出来的田产、房产、账本。”
  好家伙,看来高太尉是一晚没有合眼啊!
  看着高俅顶着两个大黑眼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忧国忧民的良臣。
  这老小子在中间拿了不少回扣吧!
  这事赵宁也不多问。
  他仔细看完这些,不由得震撼。
  他主要看了几点:
  一、田产,这是生产资料。
  二、商产,这是钱。
  三、房产,这还是钱。
  好家伙,最少的田产也有3000亩!
  平均数在4000亩,一共38个官员,15万亩左右啊!
  假设,一户普通之家拥有10亩田养家,15万分下去,就是15000户,每一户平均5人,至少可以养活七万五千人!
  七万五千人的生产资料,被38个人牢牢握在手中!
  这反映出了如今大宋朝最真实的一面。
  还有商产,嘿,好家伙,把茶叶和盐,卖到北方?
  北方?
  说的是卖到之前的北方三镇(太原、中山、河间)!
  赵宁问道:“高俅,他们把茶叶和盐卖到北方,是卖到了边关,还是已经过了边关?”
  高俅微微一怔,官家,这不都写着吗?
  但他又立刻反应了过来,既然都写清楚了,官家还问,那说明……
  高俅答道:“虽然他们说是卖到了边关,但据实际情况来看,只要越过边关,茶叶的价格可以翻三倍,臣认为,他们绝对向辽国和金国卖茶了!”
  北宋时期,北方还没有种植茶,茶可不是大宗商品,它还算权贵阶层消费的奢侈品。
  还有盐,盐是大宗商品,而且是必需品。
  吃菜不放盐,如同嚼蜡。
  赵宁怒道:“这群人胆子也太大了!胆敢跟敌国做买卖!”
  这事搁在以前宋辽,倒也没什么,两国是兄弟国,也有互不侵犯的澶渊之盟,边关买卖太正常不过。
  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是欲亡大宋的金国。
  “高俅。”
  “臣在,这些人的案底备录了吗?”
  “已经全部在皇城司备录。”
  “好,移交给大理寺,刑部,让御史台的人也参与进来,三部会审,这事你来去安排,你速速去。”
  “臣领旨。”
  高俅领旨便退出文德殿,他知道,三部会审只是走流程而已,罪名基本上在昨夜都定了,至于处置结果……
  高俅也不敢想。
  “回来!”
  “官家,还有何事?”
  “王寻案里,还没有查到郓王?”
  “这……官家恕罪,郓王王府的管事,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看来郓王办事滴水不漏啊!
  难怪可以考状元,郓王的智商绝对在线的。
  “去吧。”
  高俅出了文德殿,捏了一把冷汗,毕竟这38个官员中,有牵涉到官阶很高的,甚至还牵扯到一个宗室。
  太宗玄孙,濮王赵仲理!
  这厮在都茶场私拿了不少茶引,价值达三万贯!
  够三万大军两个月的俸禄了。
  那这38个人一共的总资产是多少?
  差不多近500万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