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悠悠重口

  这些平日里享受着优渥待遇,被所谓的正臣保护着的士子,今天算是遇到了克星,方二收拾起他们是一点儿都不手软。
  锦衣卫盘问出家世之后,立刻就会有快马奔向南京国子监去核实身份。
  凡参加过乡试的士子,在那里留的都有档案!
  家住哪里,有几口人,有多少地亩。
  虽然在登记造册之时难免会有隐瞒,但方二要的也只是个参考。
  比如,家中有田百亩,到了方二这里,便直接给他放大十倍,变成了一千亩。
  即使这样,也只会比实际情况更少。
  毕竟士子不用缴纳赋税,有大把的百姓投献。
  举个例子,正常的百姓缴纳赋税可能是三成,但投献之后,只需要给这些士子缴纳两成收入即可,平白的省下了一成的粮食。
  而士子收了这两成粮税之后,是一粒都不会交给朝廷的!
  这些,便是他们考取功名之后的,额外收入。
  也因此,导致了范进中举那种,考到七老八十在还乡试中厮混的读书人。
  即使做不了官,但只要能考到功名,便会一朝出头,受万民供养。
  很快,便有查实了身份的士子被重楼带到方二面前。
  “公爷,此人周德远,绍兴人士,家中有田五百亩,乃是崇祯三年的举人。”
  方二微微点头,坐在一口空箱子上,看着周德远道。
  “五百亩,加上投献的土地,本公就算他五千亩好了。”
  “崇祯三年,到现在,刚好十年整,让他补足了这五千亩田,十年应缴的赋税!”
  周德远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愣在了那里。
  五千亩田,按照田赋,每年要缴纳千石粮,十年,便是一万石!
  按现在的粮价,几乎要三四万两银子!
  好一会儿后,他指着方二歇斯底里的吼道。
  “光天化日之下,你、你、你们这是在抢劫!”
  “难道朝廷就一点都不顾忌这天下的悠悠众口了吗?”
  方二冷笑一声,指着头顶的那弦弯月道:“来,看清楚,现在是夜里,所以,不存在什么光天化日的。”
  “而且,悠悠众口,是谁的口?”
  “是这天下百姓的口,还是你们这些士子的口?”
  “当真以为你们这些书袋子就比普通百姓高贵了不成?”
  “还是说,你们这些整天把家国天下挂在嘴上的人,实则想的是换个主子继续富贵?”
  “哦对了,也是,你们口中的家国天下,家在国之前,只要能保小家富贵,哪管他国家如何对吧?”
  “好像,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也正是这么来的!”
  “但是你们别忘了,正是那些你们看不起的百姓,是他们,用一粒米,一缕衣,供养大明才保得你们平安!”
  “没有国,哪来的家!”
  “真要等到山河破碎,那些鞑子把杀猪刀横在你们脖子上的时候才知道悔改不成?”
  “告诉你们,即使你们真是这么想的,那本公也不会给你们这个机会!”
  怼完了周德远,方二看向一旁的重楼交代道。
  “所有人!自考取功名那日起,家中所有田亩数量翻十倍,给本公补足了田赋!”
  “交不出钱财来的,全部革去功名,送到辽东充军,让他们亲自体会一下,与鞑子作战是什么样的体验!”
  “是,公爷,卑职记下了!”
  重楼感觉自己的血都燃了起来,这命令简直让他上头。
  而周德远听完这些话后,却瘫倒在了地上。
  “不~你们不能这样!”
  “我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得来的好家境,你们凭什么给我拿走!”
  “苍天啊,你快开开眼吧!”
  “太祖,这就是你一手打下来的江山,看看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
  “皇帝昏聩,鹰犬无道!”
  “民不聊生,国将不国啊!”
  方二根本不搭理他,而是任由重楼将刚刚自己说的话,重复讲给了其他士子听。
  一时间,秦淮河边哀声遍野,一个个士子如同死了爹似的,一个比一个脸色难看。
  而八艳在听了方二刚刚的那番话后,不由的对他好感大增,看向他的目光中,都多了一丝敬仰。
  柳如是轻抚被夜风吹乱的鬓角,好奇的问道:“方先生此举,真的不怕激起士林反抗吗?”
  方二微微一笑卖起了关子:“柳姑娘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
  柳如是蹙眉:“什么话?”
  方二朝那些士子投去了鄙夷的目光,淡淡的说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这些人,也就是嘴上的功夫,动真格的,他们还没那个胆子。”
  有王玄策他们在,打女真根本花不了多少银子。
  但是,关内还有李自成、张献忠之流。
  对于这些人,绞杀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安抚百姓。
  只有百姓看到了希望,才不会跟他们乱来。
  一句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让李自成的队伍疯狂扩张,在短时间内达百万余众。
  这足以说明一切!
  百姓们,被重赋和层层摊派压的喘不过气,看不到大明的未来,这才是他们加入流民大军的最主要原因。
  有饭吃,有衣穿,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才是他们想要的。
  至于金銮殿上坐的那人是姓朱还是姓李,和他们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没有!
  方二只在大明停留两个月便要离去,若是不能给朱由检把财政问题解决掉,即使灭掉了满清,后面还会有别的异族趁虚而入!
  因为,李自成他们根本就不是坐帝位的那块料,灭了大明,只能便宜别人!
  方二的话,让一旁的顾横波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方先生还真是风趣,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奴家之前还真未听过。”
  “不过细细想来,倒也真有几分道理。”
  “历朝历代凡起事能成事的,无不是武人或是草莽。”
  “如汉之高祖,唐之高祖、宋之太祖,还有本朝太祖无一人是书生出身。”
  说完这些,她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中的弦月,继续道。
  “方先生,此间事情自然有麾下的人忙活,不知奴家是否有幸请移步花船?”
  她这提议一说出来,其他几名女子也都在旁纷纷附和。
  “船上有酒有菜,也好让奴家这些姐妹们,好好听听方先生的学问。”
  “是啊是啊,方先生对朝政民生的看法,是我等姐妹从未听过的,能得方先生光临,奴家们的花船也算是蓬荜生辉了。”
  “请方先生移步,奴家吹箫给先生佐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