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明察秋毫

  所有人都被这个变故吓了一跳。
  好不容易收回思绪就看到皇帝正拿着一张试卷看的津津有味,越看他眼睛越亮。
  宋忻以及二皇子心中突然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仿佛像是为了验证他们的想法一般,皇帝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好文章,好文章啊!没想到我朝居然有真正懂得治水之人。”
  这次的考题与治水有关,实际上也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江南时常有下不完的大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虽说他已经派了不少人去治水,可是效果甚微。
  因此和几个信得过的臣子讨论过后决定将治水作为这次殿试的题目,好为朝中选拔真正能做事的官员。
  刚才的那些答卷虽然不错,可是却并不出彩,换做朝中有资历的官员都能说出一二来,可是却不能真正解决江南的问题。
  可是面前的这个卷子不一样。
  这人是从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措施,河道整治和疏浚,农田排水,水利管理制度几个方面来阐述治水问题的,而且每一个方面他都写出了正确的应对方法。
  皇帝在位四十多年期间处理过水灾的事情不在少数,自然是看得出来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什么是滥竽充数的。
  他敢确定,这人写的方法若是能付诸现实或许真的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国家大半的水患问题。
  因此在看过以后便激动的将卷子递给了旁边的几个大人看。
  “你们也都看看这个答卷,这可真是奇了啊。”
  闻言,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这些大人看过之后也跟着点头。
  只有一人见到后脸色当场变了。
  怎么会这么巧,突然来了一场大风,偏偏让皇帝看到了这个卷子。
  “陛下,看来这位叫楚骁的学子是个真正有才能的,不如让他上前来。”一个官员开口。
  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他也正好奇,不知道想出这样办法的是何人呢。
  因此便冲着底下的学子道:“楚骁?”
  楚骁没想到自己真的会被皇帝注意到,心下一惊,同时又是一阵狂喜,连忙站了出来。
  “正是学生。”
  “朕观你这文章看来是对治水有些了解?”皇帝笑着问道。
  看上去心情不错。
  可楚骁没有放松警惕,行了礼后这才恭敬回答:“学生只是看过一些治水的相关书籍,颇有些了解。”
  皇帝见他态度谦卑并不自满,更加满意了。
  “不错,朝中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你有这样的才干希望以后为官能造福一方百姓。”
  楚骁心下一惊,连忙称是。
  而宋忻则是不可置信的朝着他看过来。
  在看到楚骁的那张脸时气的当场捏紧了拳头。
  而下一秒,让他更愤怒的事情发生了。
  皇帝和几个大臣商量了一番以后便对着底下的楚骁道:“朕看你不仅学识不错,且相貌也不凡,看来这探花的位置是非你莫属了。”
  楚骁一愣。
  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突然听到一旁二皇子开口打断。
  “父皇不可。”
  闻言皇帝眉头微微一皱,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自然不会不给二皇子面子,因此淡定开口问道:“哦?明启为何觉得不可?“
  二皇子君明启深吸一口气,看了眼楚骁又看了眼宋忻这才开口道:“父皇有所不知,这位楚骁会试时名次并不高,若是让他做了探花,怕是会有人不服气。”
  皇帝果然犹豫了起来。
  找太监一查楚骁会试居然是六十多名,直接让排名这般靠后的进士做探花,怕是不太行。
  见状宋忻暗中松了口气。
  还好有二皇子愿意出手帮忙,否则就真让楚骁抢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原本以为皇帝会听了二皇子的意见,同意探花换人。
  可却在这时,三皇子君明逸突然一笑开口:“这就奇怪了,我看这位楚骁是个真正有学识的,怎么会试居然排名这般靠后,会不会是那位大人看卷子的时候看错了眼。”
  一边说一边还看了眼二皇子。
  两人目光对视,二皇子恨的牙痒痒。
  这个老三,这是故意和自己作对。
  而皇帝看到两个儿子之间的较劲也像是想到了什么,脸色沉了下来:
  “来人,取来楚骁的会试试卷,朕亲自来看。”
  皇帝这话一出口所有人本还要说的话就都被堵住了。
  而很快,内侍就拿来了楚骁会试时候的试卷。
  皇帝认真的看了起来,越看脸色就越沉。
  不是因为楚骁答的不好,而是他答的太好了。
  这样的卷子怎么可能排在六十多名后。
  他的目光看向了底下的主考官,主考官心里一慌立马低下了头。
  而二皇子也不敢再说话了。
  皇帝握着试卷的手收紧,他知道自己几个儿子已经开始试图沾染自己的权利了,却不想他们居然已经将手伸这么远了。
  皇帝沉默,臣子心里忐忑底下的学生自然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就在众人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心里忐忑不已的时候,皇帝终于开口了:“楚骁为探花,诸位觉得如何?”
  他是问几个一起主持殿试的臣子的。
  几人闻言对视一眼忙点头道:“楚骁是有真才实学的,由他做探花自然再合适不过了。”
  皇帝当即下令,楚骁为探花。
  而殿试便算是结束了。
  所有学子出门,只有宋忻久久回不过神来。
  怎么会这样。
  探花不应该是自己吗,怎么会变成楚骁,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可是他再不愿意相信也没有用了,事实就是楚骁是探花。
  所有人看向他的眼神都充满了羡慕。
  而楚骁则是迫不及待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王奕溪,因此也不和别人寒暄,直接就出了门。
  而王奕溪则也在众人离开以后深藏功与名的离开了。
  殿试结束,楚骁作为探花被封了七品翰林院编修。
  而另外润渊书院里面一同过来的另外两人也各自去了六部任职。
  虽说都是小官,可只要留在京城就比去偏远地方做知县有前途。
  三人在家中休息了几日以后也开始任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