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科学研究的本质与晋升院士的关键

  院士和大江学者们,则从张道玄的描述中找到了更多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点。
  首先就是导弹爆炸事后,张道玄硬抗时候的身体强度,这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
  只可惜,目前对于张道玄身体状况的研究,还处于很初步的阶段,毕竟姜明超之前要为张道玄采血,采血的护士都失败了。
  接下来就是有一些院士和大江学者,对于「天庭」的状态比较感兴趣。
  再之后,就是「封神」这件事情了。
  虽然在场的院士和大江学者,都是有着极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可是有时候一件事情如果太过离奇了,反倒是会很吸引人。
  继续下来,就是刚才那位气象学大江学者所问的降雨的事情了。
  这个课题,目前已经有人在研究了,其他的院士和大江学者,对这方面的兴趣也比较有限。
  至于后面那个通过网络与比某盖茨见面的事情,虽然目前还只有张道玄一个人口述的信息源,没有其他信息源进行交叉验证,但是还是引起了许多院士以及大江学者们的兴趣。
  为什么呢?
  当然不是因为这种进入虚拟网络之中,穿过物理上的遥远距离,与另外一个人“面对面”和赛博朋克。
  而是因为这其中可能蕴含着许多“终极问题的答案”。
  比如说,“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比如说,“如何‘上传意识’?”
  比如说……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是,如果在这一点上取得了成就和突破的话,那很可能意味着人类文明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个摆脱了“物理世界”的时代。
  现实的物理世界不是不好,但是却很有局限。
  想要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际的去做。
  甚至,拍摄一部电影,如果用实景的话,那整个拍摄的周期就会很长。
  但是如果使用虚拟技术,用电子计算机的电子世界构造出来的世界来进行辅助拍摄的话。
  那拍摄的速度就会极大的加快。
  如果这个例子还不明显的话,那就是互联网那个公司的崛起速度,比普通公司的崛起速度要快的多得多的多。
  因为,互联网企业制作出一个软件,一个平台,他有了用户之后,只需要增加服务器和带宽,就能够轻松容纳下更多的人使用。
  可是一个传统的实体企业,例如说造汽车的企业,造手机的工厂,亦或是生产袜子的工厂。
  必须生产出来一件商品,才能对应到相应的用户。
  如果人类文明能够跃升进入到意识上传的时代的话,那人类将会真的进入到“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里。”
  甚至,就连创造力都会有巨大的提升。
  因为在电子世界里进行创造,成本要比在现实的物理世界里少很多。
  而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院士和大江学者们,根据张道玄口述的经历,整理出来了许多问题,一个个开始提问,而张道玄这边也开始回答。
  回答之中,也不是院士和大江学者单方面输出,张道玄这边也时常会给顶级人才启发。
  只是,之前还很兴奋的吴老院士,则是渐渐地没有了声音。
  有的大江学者以为可能吴老院士虽然威高权重,声望很高,地位也很高。
  但是他毕竟是做理论研究的,而今天张道玄先生所说得事情,都更偏向于实际应用的层面。
  其中理论上需要推论的事情不是很多。
  因此,他们也不是很在意。
  他们更在意的是,他们从张道玄这里得到的启发,做成一个课题后,是否能够申请到经费以及其它足够多的资源。
  上面已经说了,将围绕张道玄现象为中心,为相关研究提供大量的经费。
  有了这些经费,能够出成果的同时,还有另外的一点,那就是……这是他们晋升为院士的阶梯。
  时代早就变了,不是运气好研究一个没有什么人研究的领域,然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能够晋升为院士了。
  这个时代,科研人才已经全面过剩,任何一个可能的方向都有无数人在研究。
  而这些研究的人里,没有任何一组科研水平不足。
  除了虚无缥缈的运气元素之外,大家最后比拼的还是财力等获取资源的能力。
  有了资源倾斜,哪怕原本不行,也能很行。
  虽说这次上面对于围绕张道玄现象的经费审批会“比较充足”。
  但是比较充足也不是无限量供应。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意味着,谁提供的课题,上面觉得更有价值,那就会得到更多的经费投入。
  不过,这时候有一位大江学者,眼睛盯着张道玄,但是脑海之中却灵光一闪。
  “经费这种事情……”
  “为什么一定要得到上级拨款,而不能得到张道玄先生的投资呢?”
  “张道玄先生刚才可是亲口说,有无数的顶级富豪,想要和他产生联系。”
  “米国的比某盖茨,更是短短的一个小时,用张道玄先生狂揽了几十亿刀。”
  “既然如此的话,那不管研究什么,事情的核心还在张道玄先生身上本身……”
  “毕竟,哪怕从上面获得到了经费,可是能够与张道玄先生联动的这个资源,却还是由张道玄先生自己掌控……”
  “因此的话,若是只顾及自己的好处,而不理张道玄先生的利益诉求的话,那是做不长远的……”
  这位大江学者想到这里,他立即举起了手,他朝着张道玄喊道,“张道玄先生,我想要进行《意识电子化与互联网》的研究,不知道您愿不愿意进入我的课题组,与我一同当第一作者!”
  张道玄听到这个声音,忽然才意识到,自己现在好像还是山河大学的学生,想要毕业的话,确实需要论文。
  可是,他这边还没有答应,其余的大江学者一看张道玄似乎是有些意动。
  他们也连忙喊道,“张道玄先生!我这里也给您当第一作者!”
  “我这里也可以!”
  “我这里也可以!”
  张道玄粗略的看了一眼,如果自己全部答应,自己至少会成为五百多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因为,不止一位院士和大江学者,喊了不止一个项目……
  若是张道玄都答应下来,且这些研究都能够取得一些成果的话。
  那这些基本上都算得上是处在全新细分领域的论文,冷门的话也能提供成百上千的引用。
  若是热门的话,几万次都不稀奇。
  众所周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是通过论文引用数来分高下和等级的。
  张道玄想到,“那我岂不是可能成为新时代的科研巨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