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往事如烟

  在一个安逸的小厨房里。
  张洛喝着青菜粥。
  和三爷,小珠说着县里的事情。
  说的张小珠抱头后悔。
  拽着张洛的手。
  让他下次一定要带她一起去县里。
  吃过晚饭。
  张洛考了下小珠这几日的功课。
  又刷了点技能经验后。
  张洛就让小珠先回厢房休息。
  来到了神庙里。
  坐到三爷的边上。
  “三爷,你知道县里一个姓柳的老书吏吗?”
  三爷皱起眉头问道:
  “那个县里七十好几的柳大虎?”
  “他过来找你事了?”
  张洛摇了摇头,三爷这才放心说道:
  “这柳大虎在县衙树大根深。”
  “你可千万不能和他扯上关系。”
  三爷杵着拐杖站起身接着说道:
  “这柳大虎是东山村出来的人。”
  “和我们镇海卫是老恩怨了。”
  张洛追问道:
  “就算他是东山村的人。”
  “就因为几件事,一直和镇海卫过不去吗?”
  张洛已经和康教谕那边了解清楚了。
  柳大虎好几十年前就不在东山村了。
  是县衙户房负责税银的领头。
  镇海卫属于军事卫所。
  不归县里管,和柳大虎的交集应该很少才对。
  三爷说道:
  “后山稻田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了。”
  “要说镇海卫和柳大虎的纠葛。”
  “还得从五十年前,上任百户的父亲。
  “太老百户在的时候说起。”
  三爷杵着拐杖在神庙里边走边说道:
  “那时我也还小,柳大虎也才刚成为书吏。”
  “他找到我们卫所来。”
  “想要太老百户帮忙过些货物。”
  听到这张洛明白了一些。
  这刚出茅庐的柳大虎。
  是想通过镇海卫来走私。
  当然这种事情在沿海卫所见怪不怪的。
  仅是借用的话都算不错了。
  一般都是卫所士兵亲自走私。
  “太老百户不想得罪县里的人。”
  “况且那时卫所也帮县里的指挥使做过。”
  “算不得什么新奇事。”
  张洛对于前辈的行为做不了什么指责。
  在大明朝镇海卫这样的卫所。
  已经是少有的了。
  “刚开始几天做的还是很顺利的。”
  “后来柳大虎想要走更多货物。”
  “原本都已应许下来。”
  “但太老百户巧合中发现了柳大虎要走私的东西。”
  “什么东西?”
  “铠甲。”
  张洛顿时说不出话来。
  在封建时代。
  铠甲是非常重要的军事物资。
  县城里哪个平民敢穿铠甲出来。
  保证立刻被官府拿住。
  皮肉罪都是最轻的了。
  如果只是一些钱财货物。
  那位太老百户还能勉强同意。
  可帮忙走私铠甲。
  在东南沿海需要铠甲的没有别人。
  只有海盗和倭寇。
  “镇海卫常年与倭寇对抗。”
  “身为百户怎么能帮忙卖铠甲给倭贼呢。”
  “之后太老百户扣下了货物。”
  “打算去县衙告发他。”
  “那后面怎么样了?”
  “后面?柳大虎狡猾的很。”
  “趁着朝廷御史下巡,反告镇海卫私运铠甲。”
  “太老百户反倒被御史罢了官。”
  “上任百户为了帮父亲。”
  “到县里,卫所能去的所有地方筹了点银子。”
  “这才让太老百户官复原职的。”
  “只可惜……”
  三爷杵着拐杖突然站在了原地叹了口气。
  “太老百户经此一事受不了打击。”
  “一年不到就过世了。”
  “老百户经丧父之痛。”
  “身子愈发的衰弱。”
  “在一次救援福州的时候。”
  “被倭寇所害。”
  “最终也没活过四十岁。”
  张洛在原地沉思着。
  之前在卫所族谱上的谜团,已经全部解开了。
  柳大虎现今依旧安然无恙。
  凭一个书吏的本身是做不到的。
  他的身后肯定还有更大的人物。
  能够去走私铠甲。
  定是属于一省军事系统的高官。
  太老百户的死。
  会不会另有原因呢。
  怪不得柳大虎和他的一众小弟。
  一直在针对镇海卫。
  两方还真是积怨已久啊。
  三爷看着张洛说道:
  “这都是卫所以前的琐事了。”
  “和你没什么关系。”
  “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好好读书。”
  当年镇海卫人们肯定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但镇海卫只是个沿海小军卫。
  在县里都说不上话。
  没法再去深究这件事。
  看到三爷杵着拐杖一脸深沉的样子。
  张洛露出笑容说道:
  “放心吧三老爷,我只是有些好奇而已。”
  再和三爷交代了几句后。
  回到了厢房里。
  张洛坐在木椅上。
  回想着这次晋江县城之行。
  通过这次出行。
  张洛算是明白了一直在卫所里刷经验。
  累计知识,在考科举一飞冲天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现在不是洪武永乐年间。
  也非土木堡之前。
  东南不安稳。
  嘉靖朝一片焦然繁华之下。
  是黑暗降临的前夜。
  福建更是遭受倭贼的重灾区。
  光读死书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出头。
  理清楚了这一点。
  张洛给自己定了初步的目标。
  就是多些弄点银子来。
  得有钱才有安稳读书的基础。
  海边滩涂的海盐被取的差不多了。
  烧精盐的燃料也接近用尽。
  想接着炼制精盐。
  就得问三爷去要些地。
  卖精盐虽然能赚不少钱。
  但东南地区一旦进入夏季。
  雨季频发,就很难在海边晒盐了。
  得要一些更稳定赚钱的法子才行。
  红薯已经种了一个多月了。
  离收获的时候还差日子。
  花菜倒是快了。
  一般两个月的时间花菜便会成熟。
  张洛打算在第一批花菜成熟后。
  在整个镇海卫进行推广。
  翌日早晨。
  张洛现在已经不需要去神庙上早课了。
  他一早带着大把的农具。
  来到了自己开荒好的两亩田地。
  在张洛呆在县城的几天里。
  张小珠空闲的时候都会来地里干活。
  边上的石子都被她捡干净了。
  绿茵茵的红薯叶长在稻田上。
  配合着清晨的日光洒下。
  让人看的就心情舒畅。
  今天张洛是来给红薯进行二次施肥的。
  前段时间精盐烧下的草木灰。
  被张洛保存了起来。
  将其和传统肥料混合。
  能变成更好的钾肥。
  张洛慢慢的将肥料施上去。
  等忙完了后,那些娃子的早课也就结束了。
  “师兄,三老爷喊你吃饭了。”
  张洛擦拭了下额头上的汗珠。
  回道:
  “好嘞,我这就回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