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绊子

  御史一直看着泉州卫。
  这对镇海卫来说不是坏事。
  没了柳大虎这个仇家的存在。
  看来交了一百两银子就行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徐家的遭难。
  反而成了镇海卫的福音。
  后面几个月镇海卫都能安稳了。
  张洛又想着。
  徐家为了凑钱。
  肯定会要把家里的产业都卖了。
  可以找徐守业。
  看看能不能再得些好处。
  有这个想法。
  张洛心中一阵激动。
  镇海卫现在也不是穷卫所了。
  徐家在泉州扎根上百年。
  稍微拿点,都够镇海卫吃饱了。
  现在是个人。
  都知道徐家遭遇解难。
  晋江城里的大户。
  都想着一起把徐家给瓜分了。
  镇海卫现在正求发展。
  可得搭上这个机遇才是。
  定好明日要去趟徐府。
  打探下徐守业回晋江没有。
  这会胡照和魏家兄弟也进来了。
  张洛看到年纪最大。
  身子最为硬朗的胡照脸色有些难看。
  浑身一股子颓唐样。
  于是对他问道:
  “胡大哥,气色这么差。”
  “是家中出了什么事吗?”
  “哦,多谢张洛的好意。”
  “家中还好。”
  胡照嘴上说着没事。
  又摇了摇头。
  明显是心事种重重的摸样。
  他直接说道:
  “我是为上贡的事情发愁。”
  “上贡,河鲜上贡吗?”
  胡照家里有河塘。
  还住在大河边上。
  算是个小地主了。
  胡照摇着头说道:
  “这上贡的规矩啊。”
  “是皇朝初年就定好的。”
  “给官府上贡河鲜一直都我家的大担子。”
  “每年我家给县府,州府还有布政使司衙门。”
  “上贡的海粮,都快把我家掏空了。”
  “到了官府,看门的护卫还得花钱打点。”
  “真是活不下去了啊!”
  胡照如此的抱怨。
  几人都不知道怎么安慰才好。
  只有张洛说道:
  “我记得胡兄家里的粮不是已经交了吗?”
  “怎么还要交一遍不成?”
  胡照低着头哀伤声道:
  “今年要交的是都交完了。”
  “上个月布政使司衙门也下了新规矩。”
  “明年起所以税粮改为银钱等收。”
  “朝廷也已经同意了。”
  “那这是大好事啊。”
  “胡兄为何还那么颓废呢?”
  胡照唉声叹气道:
  “收银子是好事。”
  “但是我们胡家被布政使司衙门。”
  “定下了一年要交一百两银子的贡银!”
  “这也太多了吧?”
  魏康实在忍不住问道。
  胡照无奈的说道:
  “都是隔壁那苏家惹的事啊!”
  一听是苏家。
  四人都没什么话讲了。
  张洛问道:
  “这苏家来头很大吗?”
  张胜文对苏家比较熟悉。
  回道:
  “苏家家主曾经在京师做过吏部主事。”
  “现在已经辞官回乡了。”
  一听回乡二字。
  张洛便明白苏家家主定是成了个大地主。
  也怪不得,几人听到苏家。
  都是没什么办法。
  苏家主虽然只是个六品主事。
  但官再小都官,更何况还是京官出来的。
  即便已经辞官了。
  也是有资格向朝廷奏本。
  举报地方要害的。
  苏家主有这层权利。
  难怪胡照一家敢怒不敢言。
  苏家主是进士出生。
  又是京官回来的。
  地方的官员都得给几分面子。
  他懂得官场运行之道。
  很多事情也有参与的权利。
  这次将河鲜改为收折色银。
  属于是苏家主在一直活动着。
  不然仅靠胡照这样的小地主。
  可无力影响到朝廷的政策。
  胡照说道:
  “收银子的事情定下来后。”
  “家父河其他家主一起到苏家开会。”
  “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竟然就定下来了上贡的银子。”
  “家父还在书据上按了手印。”
  胡照语气越来越大。
  “事情已经定了。”
  “我和我娘一直问家父此举是什么意思。”
  “但他就是死活不说。”
  “我就搞不懂了。”
  “我们家的河塘是几家里最小的。”
  “反而要交最多的银子!”
  张胜文和魏家兄弟都沉默不语。
  张洛其实也清楚了。
  肯定是胡照的父亲。
  在苏家会上受到了威胁或者利诱。
  才把一百两银子安在自家身上。
  胡照虽然也是个读书人。
  但是三十多岁还没成为秀才。
  这种不公平的事情。
  常见的很,张胜文几人也说不了什么。
  张洛问道:
  “胡兄,你上次说吗家河里一年能有多少鱼虾?”
  胡照把各类的数字都说了个清楚。
  张洛快速用统计学算了下。
  缓缓说道:
  “要是胡兄说的数字没错的话。”
  “以你家每年的河鲜量。”
  “这一百两银子根本交不出来啊。”
  胡照说道:
  “家父说了,交不出来,就多买些鱼苗。”
  “多顾一些人。”
  “只要明年能都卖出去。”
  “一百两肯定能凑出来。”
  张洛走到胡照边上说道:
  “我觉的悬,一百两不是十两。”
  张洛接着问道:
  “胡兄,你上次说道,家里有卖河塘的打算。”
  “买家是苏家人吗?”
  胡照点了点头,道:
  “最大的买家就是苏家。”
  “当时家父没定下来了。”
  “说是价格不合适。”
  “苏家主也没急。”
  “还送了我一本经书。”
  张洛在心里给胡照一家盘算着。
  胡家一年的生计。
  全靠河塘里的鱼虾。
  明年交折色银的时候。
  要是鱼虾卖不完该怎么办?
  总不可能自己吃了吧。
  胡照家上不起贡。
  要么去借银子。
  或者把河塘给卖了。
  没有多的选项了。
  苏家是他们那一代的最大地主。
  胡照家的一切迟早都是苏家的。
  苏家主这种当过官。
  懂得官场门道的地主。
  拿下一些小地主家的财产。
  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
  但是张洛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一切都要到明年再看。
  他和胡照也只是同窗。
  自己向他阐明利弊。
  他未必听的懂。
  听懂了也认为张洛多嘴。
  几人刚聊了一会。
  张胜文就告诉大家该去课堂了。
  五人小跑着来到侧堂。
  康教谕已经在等着了。
  【完成学习任务,解释性科考lv经验提升,经验90/130】
  听了一个时辰的课。
  科考技能又涨了点经验。
  课堂结束之后。
  康教谕来到五人面前,道:
  “姚院长族弟征兆戏曲一事。”
  “你们应该都听闻了吧?”
  五人都点了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