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印刷

  要把活字制作出来。
  得把一个字开分开来。
  算下有多少偏旁。
  一个字的左侧为偏。
  又侧叫旁。
  计算一本书里每个偏旁的次数。
  是制造活字的关键一步。
  计算好之后。
  要印刷出相应数量的文字。
  张洛虽然在课本里。
  学到过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就出现了。
  但到了明代还没有成为主流印刷。
  原因还是铅活字的使用。
  到清朝初期才开始被发掘。
  之前的活字印刷。
  用的都是烧泥土制成的活字。
  这种缺陷太明显了。
  印出来的字很容易糊掉。
  其实铅字的毛病也不少。
  像是铅字印出来一段时间。
  就会逐渐变形了。
  可是即使会变形。
  也比这福建文路。
  那本册子上的字好看清些。
  至于油墨的问题。
  镇海卫周边有些桐树。
  看看能不能把活字印刷需要的油给练出来。
  五个人忙活了大半夜。
  把福建文路上的文字都拆了开来。
  张洛用统计学技能。
  记下了各种偏旁出现的次数。
  弄出了一个记录表。
  为什么要拆这些文报。
  而不是去印刷更值得的四书五经,圣贤之书。
  原因还是,文报上的文章还是更白话一点。
  比较适合一般人看。
  像是四书五经那般古文一堆。
  读书人自己看看就得了。
  而且经书的字数过多。
  他们这五个人怕是忙活三天。
  都结束不了。
  肯定还是文报这种日常读物更合适点。
  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
  康教见五人每个人都有些精神不振。
  有点在昏昏欲睡的样子。
  觉得他们怕是晚上都哪里风流了。
  张洛五人一边顶着黑眼圈。
  勉强将自己的一些问题问了出来。
  课上康教谕没有追究什么。
  给五人慢慢做了解答。
  然后康教谕又出了一道。
  四书里面比较常见的题目。
  让五人试着解答一次。
  五人考试的时候。
  康教谕在主台上看着。
  五人顶着疲惫写完后。
  康教谕当场就进行了批改。
  五个学生之中。
  最被康教谕看好的张洛无需多说。
  解答的很完美。
  胡照年纪最大。
  书读的最长久。
  康教谕能看出胡照字写的不错。
  但是对于题目的理解。
  还是不够深沉。
  这也和胡照从小看书。
  没有了解要意。
  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有关。
  胡照这种情况。
  考试的时候要是遇见常见的题目尚能答出。
  加上字法优秀,还能加点分。
  如果考官出的题目。
  比较少众化,内容比较深奥。
  胡照可能就做不出来了。
  张胜文的脑瓜子比较活络。
  但和胡照也有一样的毛病。
  对经义的理解不够。
  反倒是答题的时候。
  老实参合上一点其他的思维。
  要是遭遇的考官。
  为人比较守旧。
  也是很容易落榜的。
  魏家弟弟魏安。
  有着和张胜文一样的毛病。
  老实写着写着。
  往不相关的地方写去了。
  五人中除去张洛。
  魏家老大,魏康的水平算是最突出的。
  解题思路比较优秀。
  文章格式也很标准。
  虽然也有点心学思维在里面。
  但是能收得住。
  把笔墨都用在解题上了。
  最后康教谕又看了看张洛的卷子。
  初步文章很完美。
  细看又觉的张洛的门道不少。
  古话叫到字人相应。
  这话其实不准确。
  在康教谕看来。
  一个人写的文章。
  才更能反应这个人的本身。
  像是康教谕的文章。
  写的很工整不拖泥带水。
  不喜欢用修饰词汇。
  直接就把意思表达的很明确。
  泉州学堂的姚院长则相反。
  他的文章一堆的华丽词语。
  喜欢借用典故。
  其族弟在文章上则表现很有节奏。
  内容时刻包含着戏乐感。
  常人一看他的文章。
  就知道他不是一般的文人。
  但是张洛的文章就很特别。
  在行事上,张洛的性格比较稳重。
  百户卫所出身的他。
  文章里却没有一点俗气。
  甚至能说是有着气吞山河般的威慑。
  康教谕能想到的。
  就是张洛口中那位已经离世的家父。
  他的家父定是位儒学大家。
  张洛的文采都传承家父的。
  康教谕反复观摩。
  即觉的张洛的文章有些不对。
  但对照之后。
  文章格式方面没有一点问题。
  理解方面也很到位。
  算是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这康教谕就搞不懂了。
  明明张洛的文章很正确。
  看不出跳跃感。
  怎么和张洛交流起来的时候。
  他总能讲出些新东西。
  言语方面有点口无遮拦。
  康教谕以前一直很担心。
  张洛在考试的时候。
  会写一些新奇思想到文章里。
  但看了张洛的八股文之后。
  康教谕总算安心了下来。
  张洛写的很稳当。
  他的八股文像是把答案印下来一样。
  文章的核心思想。
  和题目完全想对称。
  只是阅卷官不是脑子抽了。
  肯定能通过科举。
  真要找出毛病来的话。
  还是字稍微差了点。
  看了这章卷子。
  康教谕断定。
  张洛现在去参加童试。
  必能通过无疑。
  五人都写完后。
  康教谕给出了对应的意见。
  然后把张洛的卷子单独拿了出来。
  当做题目的标准答案。
  给五人讲解起来。
  待康教谕讲完。
  被一个县学生员。
  叫去处理县学事务后。
  张洛朝着张胜文问道:
  “胜文兄,我想找个会雕刻印刷的工匠。”
  “城里哪里有这种人?”
  张胜文一脸不解的看着张洛。
  难不成张洛要造书吗?
  福建一代出书的地方不少。
  城里的印书工匠自然不少。
  张胜文轻声说道:
  “张洛兄,泉州府的书价在福建算不得贵。”
  “卖书的铺子很多。”
  “镇海卫想做这个生意怕是很难啊。”
  张洛摇头道:
  “不不不,胜文兄,我没打算现在印书。”
  “就是想找个会雕刻印刷的工匠。”
  不管是拆字工作。
  还是排版的活。
  仅凭张洛一级的印刷术技能。
  都无法完全做好。
  得请专业的工匠来更好些。
  张洛也不怕其他人猜出来。
  反正活字印刷这门技术。
  宋代的时候已经有了。
  技术本身工匠都会。
  书里没有足够的文章。
  文报自然办不起来。
  张洛不会去顾虑。
  工匠们和他抢生意。
  张胜文知道张洛注意不少。
  说道:
  “这不是难事。”
  “等会我和你一起去城外的小市看下。”
  “找个会印书的工匠就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