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第431章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陛下南巡前,要率先北巡!”
  “燕王这么长时间都不回来,陛下北巡肯定是去安抚燕王。”
  “换俺是燕王,俺也心寒,人家燕王统帅自己的私兵,为朝廷征战,可瞧瞧这段时间,金陵城内对燕王的喊打喊杀声。”
  “还有那些读书人,高喊什么‘大明不欢迎燕藩,燕藩滚出大明’,实在是太可恨了!”
  “你们说,经此事之后,燕王还会回咱们大明吗?”
  ……
  百姓听闻朱元璋北巡的消息后,纷纷表示支持。
  在议论中。
  此番之后,朱棣是否还会回大明。
  大明有事,朱棣是否还会帮忙。
  逐渐成为民间热议的主流。
  ……
  百官听闻民间议论,私下里,则表现出冷嘲热讽和担忧。
  什么‘不回来最好!’、‘北元已灭,大明再无后顾之忧,大明地大物博,需要他燕王帮忙?’、‘他燕王将来千万不要厚颜无耻,有求于大明!’芸芸。
  嘲讽之余。
  百官也忐忑不安。
  因为朱元璋下旨。
  此番北巡,朝中百官都要跟随。
  许许多多官员,现在恨不得躲着朱棣,生怕凑到朱棣面前,被朱棣一刀砍了。
  哪敢主动往朱棣面前凑。
  可朱元璋的命令,又让众人不敢违背。
  ……
  局势虽然平缓。
  民间的议论却更加热闹。
  朱府反而格外平静,朝廷禁军已经撤走。
  八叔等人也准备回村了。
  七八月份,正是农忙时节。
  徐妙云带着金豆子,亲自送八叔等人回村。
  临行前,徐妙云叮嘱道:“八叔,回去后,乡亲们也不要着急,一边秋收,一边慢慢收拾,等冬季来临时,你们处理的差不多,给我们捎个信,四郎会派咱们燕藩海军战船回金陵接你们……”
  短期间内。
  即便他们走了。
  那些仇视他们的人,肯定也不敢难为乡亲们。
  三百六十八颗血淋淋的脑袋。
  整个布政使衙门被血洗的教训,还会时时刻刻提醒那些人。
  八叔等人乐呵呵笑道:“好,天气热,大丫快带着咱们小金豆子回去吧……”
  ……
  数日后。
  朱府府门外。
  徐妙音抱着小金豆子,和乌云琪格等人站在马车旁,看着徐妙云。
  徐妙云亲自锁上府门,往后倒退几步,抬头看着悬于府门上的牌匾……
  徐达陪着站在旁侧,看到这一幕,眼睛不由酸涩,大丫头这回离开,就再也难见一面了。
  亲情的角度,他自然不希望大丫头他们走了。
  可从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他十分支持四郎他们离开大明。
  之前去福建观摩,顺便出海,见识了东番的欣欣向荣。
  目睹了四海的辽阔。
  外面的天地很大。
  凭着四郎和大丫头的能力,彻底离开大明,不受大明羁绊,那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或许往后,虽然见不到四郎、大丫、雍鸣、祈婳、金豆子。
  但在大明内。
  或许可以听到他们一家四口,在海外做出的一桩桩、一件件震惊天下的壮举。
  用事实告诉大明境内的所有人。
  大明和四郎之间,彼此失去彼此,到底是谁损失更大!
  “阿爹。”
  徐达的思绪被打断,看去……
  徐妙云转身,含笑把钥匙递给徐达,“请阿爹帮我和四郎,把朱府的钥匙,交给父皇吧。”
  徐达低头,看着徐妙云手中的钥匙。
  交出朱府的钥匙。
  其实就是隐晦表明,将来不会回大明了。
  即便回来,也好似那些异国使节团。
  住在朝廷招待使节的会同馆。
  藩王们在京中都有自己的王府,其实就是办事处。
  四郎他们放弃这座朱府,就意味着彻底切割。
  向整个大明表明,从今往后,他们一家和大明储君继承没有任何关系!
  这丫头。
  过去几年,看着四郎在大明做事,处处被掣肘,受委屈,恐怕早想这么干了吧?
  此番,四郎走的将再无牵挂不舍。
  徐达收敛思绪,笑着接过钥匙:“好,这件事,阿爹帮伱们办。”
  徐妙云笑笑。
  众人上了马车,前往洪武门外皇城广场,和朱元璋等人汇合。
  ……
  浩浩荡荡的车队出城时。
  祈婳、雍鸣一左一右,陪徐妙云坐在马车内。
  或许是又过去将近两年,年龄大了。
  又或许此番经历,成长了许多。
  虽然外面站满了百姓,可小祈婳乖巧坐在徐妙云身边,并未像洪武十六年,回京时,好奇的撩起帘子,看外面热闹的景象。
  ……
  街面两侧,围观的百姓看着一架架马车从面前经过,寻找着什么,小声议论着。
  “哪辆是燕王妃的马车?”
  “不清楚,也不知,燕王妃北上后,会不会再折返金陵,将来会不会再回咱们大明?”
  “王妃,燕王还会不会回咱们大明?”
  ……
  小声议论,渐渐变成呼喊询问。
  马车内。
  小祈婳抬头,看着徐妙云,“娘亲,是不是往后咱们就再也不能回大明,看望皇祖父、皇祖母、外公、小姨他们了?”
  徐妙云笑着揉了揉小祈婳发顶,“你和阿哥想外公、皇祖父、皇祖母当然可以回来了,你大哥和采绿师姐成婚时,你们还要代替阿爹和娘亲,以出访的方式回来……”
  “娘亲,大哥和采绿师姐成婚,你和阿爹都不能回来吗?”小祈婳大眼睛紧盯徐妙云。
  徐妙云一时语塞……
  能吗?
  五六年后的事情,她无法预测。
  她和四郎亲自抚养教导雄英数年,采绿更是他们亲自教导出来的学生。
  他们成婚。
  她和四郎肯定想回来见证。
  可五六年后,时局如何发展,谁又能预测呢。
  “娘亲……”
  “娘亲,大哥和师姐成婚,你和阿爹要给大哥和师姐送出一份什么大礼?”小祈婳刚开口追问,雍鸣心思更加细腻,懂得更多,笑着转移话题。
  果然,小祈婳成功被转移话题,“娘亲,咱们要给大哥送一份什么样的贺礼?大哥到时候,肯定是太孙了,这份贺礼,必须又大又震惊……”
  小丫头,伸着两只小胳膊,夸张比划着。
  ……
  前面马车车窗。
  朱允炆缩回头,脸有些不好看,凭什么所有百姓,都在大喊询问,四叔他们一家是不是要彻底离开大明。
  好像大明没四叔就不行了!
  大明现在当家做主的是皇祖父。
  未来是他父亲!
  和四叔没关系!
  “娘,朱祈婳他们是不是要走了,这回走了,朱祈婳是不是就不回来了?”
  话中,朱允炆眼中忐忑一闪而逝。
  其实,他也不想北上。
  担心朱祈婳见了四叔告状。
  当日,父亲重伤昏迷的消息传来,他把朱祈婳的金刚经给撕了。
  奇怪了,朱祈婳那个疯丫头,竟然没去找皇祖父告状。
  其他皇叔、皇姑也都没有声张此事。
  他竟然蒙混过关了。
  可万一北上见到四叔,朱祈婳告状怎么办?
  ……
  吕氏略微沉吟,笑道:“你四叔、四婶儿大概率不会回大明了,但你们孩子之间,肯定还会在大明和燕藩之间往来的,比如,祈婳、雍鸣代表你四叔四婶儿回来访问咱们大明,你大哥和你,代表大明访问燕藩……”
  依着此番朱老四制造西安血案的手段。
  以及外面的议论。
  朱老四和徐大丫回来的可能性很小了。
  不过,她认为,两家之间还会走动的。
  只是,往后是小辈们代替长辈走动了。
  毕竟,将来燕藩和大明是两架马车,两个势力、两个朝廷!
  朱允炆听闻祈婳还会回来,顿时有些不高兴。
  他瞧见皇祖父,所有人都喜欢朱祈婳,就难受。
  不过这段时间他很高兴。
  这段时间,除了皇祖父、皇祖母、母妃太子妃等少数人,对朱祈婳、朱雍鸣一如既往喜爱。
  其他人,都躲着朱祈婳、朱雍鸣。
  等父亲做了皇帝。
  他就是皇子了!
  到时候,朱祈婳回朝,就是小邦郡主,他就能稳稳压朱祈婳一头了!
  “娘,等我长大了,我要代表父亲,出访燕藩!”
  ……
  杨妃马车内。
  杨妃放下帘子,脸上尴尬一闪而逝,转头看着朱权,“权儿,等北上见了你四哥后,你要好好和你四哥亲近亲近……”
  她也没想到,事态竟然发展到如今的局面。
  陛下都要亲自北巡安抚老四。
  而百姓更是担心老四彻底离开大明。
  当初听闻太子重伤昏迷,朝中第一时间把矛头对准老四时,她都以为,朱老四一家这回在劫难逃。
  她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儿子,当然不敢让权儿和祈婳、雍鸣走的太近了。
  哪曾想……
  现在朱老四这个大明朱家二代子弟中,眼看着要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朱家的兄弟们,谁能靠上,将来都好处多多。
  远的不说了。
  近的,权儿若是就藩,藩王卫训练,需要来福铳以及训练顾问团,听老十三他们的母妃说,老十三他们已经和朱老四说好了。
  朱老四会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帮助!
  她一个妇道人家。
  都知道,这一战,陆军第一镇表现出的战斗力多么厉害!
  朱权闷闷不乐把头扭到一边,小声嘀咕:“那天,娘你见了雍鸣,连个招呼都不打,我见了四哥,也没脸亲近四哥,”
  ……
  众人心思各异,在百姓关注、议论中,浩浩荡荡出城。
  朱元璋御驾刚刚出城门。
  纪纲便从城内骑马追出来,在众人好奇关注中,来到御驾旁,低语:“陛下,福建锦衣卫八百里加急传来消息,十天前,布政使叶茂离开福建,去了东番,一天后,东番方面就以燕王的名义,向福建海商下发命令,征用海商所有战船,据悉,东番海军也全部出动,大小海船,总计六百余艘,正在浩浩荡荡北上途中……”
  御驾内。
  朱元璋、马秀英相互对视。
  均都明白,东番海军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
  肯定是大明境内,对老四喊打喊杀的声音,传到了福建,叶茂把消息送去东番了。
  朱元璋心情很不舒服。
  倒不是恼火东番海军的行为。
  而是恼火大明上层的行为,对大明和老四燕藩关系造成的伤害。
  从今往后,他无脸再让老四帮大明了。
  标儿一朝,想让老四帮忙,恐怕也得付出巨大代价!
  或许只有等到了雄英时,这种情况才会有所缓和。
  “通知沿海锦衣卫,想办法联系俞靖,让他率领船队去河北,把咱北巡的消息告诉俞靖……”
  “是!”
  纪纲领命声刚传入。
  “等等!”朱元璋补充道:“去找燕王妃要一道手令。”
  俞靖虽然是大明出身将领。
  还是俞家人。
  可他也不敢保证,现在还能命令的了俞靖。
  显然,此番大明内部的喊打喊杀声,真的激怒了东番这群人。
  纪纲微微愣怔。
  领命后来到徐妙云马车旁,说明来意后。
  徐妙云撩起帘子,摘下雍鸣腰间玉佩,递给纪纲,“把这块玉佩交给俞靖,不用手令,俞靖见到这块玉佩,就知道该怎么做。”
  这块玉佩雍鸣一直随身携带。
  俞靖为了大海军发展,经常带着雍鸣出海。
  认识雍鸣这块玉佩。
  纪纲深深看了眼雍鸣,“遵命!”
  恭敬接过玉佩后离开。
  这一折腾。
  消息很快传来。
  “太放肆了!朱四……燕王不过是受了一点委屈,他燕藩所有海军战船就齐出,太放肆了!”
  “往后,咱们大明作为宗主国,是不是稍微让他们燕藩不如意,他们就要开战!”
  ……
  百官愤怒议论中,能听出一股浓浓忌惮。
  ……
  朱元璋在北上。
  朱棣则继续,先斩后奏,在阴山以南,给诸部划分草场。
  在朱标醒来的消息传来。
  金陵局势稳定后。
  确定徐妙云母子无恙。
  朱棣就完全投入到示范区规划建设中。
  甚至,以最快速度,起草了一份草原乡土村社提纲。
  并且,找了十几个三四百人不等的小部落,开始按照这份适应游牧民族的乡土村社提纲,搭建粗浅的框架。
  通过牧民的切身感受,迅速完善、调整这份提纲。
  他做这件事,倒不完全是为了长城以北、阴山以南这片示范区。
  同样在为东番总结经验。
  东番接下来要征讨吕宋、三佛齐等国。
  虽然这些地方是农耕社会。
  但这些地方的百姓和草原百姓也有相同之处。
  首先,都是异域之民,他需要拥有和异域之民打交道的经验。
  其次,文明程度都不高。
  ……
  这些经验对于燕藩这样一个,要在海外异域开疆辟土的势力来说,十分重要。
  充实的一天,随着天黑后,所有人都闲下来。
  篝火晚膳后。
  朱棣和朱樉,在月光下,任由草原夜晚,清凉的柔风拂面而过,踩着郁郁葱葱,柔软的草地漫步。
  “二哥,这几天有什么感悟?”朱棣打破寂静。
  朱樉没好气笑着,瞪了眼朱棣,“累!”
  这几天,他们兄弟,被老四指使着,参与草原乡土村社搭建。
  别提多累了。
  大大小小的麻烦问题一大堆,比这回北征都累人。
  朱棣笑笑,“你要是做了皇帝,想要做个好皇帝,会比这还累……”
  来了!
  朱樉暗道一句。
  他就知道,老四拉着他单独出来,肯定又要聊这件事。
  如果换个人,哪怕是大哥,他都不会听。
  可老四,他愿意听。
  “老四,你觉得,大哥当了皇帝,你燕藩和大明之间真的能融洽?”朱樉紧盯朱棣,“我对此,十分悲观!”
  以前他还不觉得。
  可此番北征中。
  大哥的一些举动。
  以及大哥昏迷后,中原上层对老四喊打喊杀声。
  相互结合,不难推测。
  将来老四即便远避海外,燕藩和大明之间也不可能融洽。
  而且,燕藩若是发展太好的话。
  大明这边,极有可能得红眼病!
  保管,会有很多人,露出各种各样无耻的嘴脸。
  朱棣出神……
  朱樉笑道:“你自己对未来,与大明融洽相处也没自信!”
  朱棣思绪被打断,回神,笑笑,“没什么,咱们上下牙还会咬舌头,更何况两个势力,两个国家呢,斗争和交流可以同时存在嘛。”
  他对未来从不缺信心。
  “二哥,放手吧,你斗不过大哥。”朱棣郑重看着朱樉。
  大哥本身能力不俗,战略定力很稳!
  而且,大哥的优势太雄厚了。
  说实话。
  即便是他现在,若是留在大明争储,也未必能斗得过大哥!
  他有东番这个基业,可大哥对新政一直没有旗帜鲜明支持,尤其是雇工身股制,大哥明确反对推及天下,给了许许多多大明精英层希望,都期盼大哥登基后,能促成大明新政改弦更张。
  即便他,除了战争方式,都没机会。
  更何况二哥。
  二哥唯一的机会,就是大哥历史上的死劫。
  可历史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大哥还会如历史那般?
  他觉不会。
  朱樉沉默。
  别说他看不到希望。
  老四奔袭捕鱼儿海,打垮北元后,姚广孝都狠狠低落了好长时间。
  朱棣看了眼朱樉,继续往前走,片刻后,等朱樉跟上来,边走边说,“二哥,大明很小,天下很大!没必要把目光放在大明,父皇提及,要给你们这些藩王增加兵力……”
  朱樉顿时瞪大眼,“老四,父皇连这种话,都跟你说?”
  这事,恐怕大哥都不知道吧?
  朱棣无奈。
  他说这话的重点。
  是让朱老二震惊嘛?!
  “按照父皇的规划,要从你们岳父的嫡系,进一步抽调兵力,给你们三卫人马,三卫人马,整编出两镇新军完全没问题。”
  “捕鱼儿海以东,辽东以北,据说是女真人的领地,朝廷无力有效统治这些地方,你就不想去这些地方开拓?”
  “女真人地盘以东呢?据说是大海,可大海的东边呢……”
  他希望二哥能往这个方向发展。
  其他兄弟,包括三哥,这段时间,他也都说了。
  这一战,漠北他们只打到喀尔喀,更北边无力触及,朝廷北征之初,也没想过向更北边打。
  北边的游牧民族力量并不雄厚。
  ……
  “此番离开大明,回到东番后,我就要对外用兵了……”
  朱樉认真倾听。
  他当然羡慕老四了。
  可……
  他很清楚,创业很难!
  老四有本事,不靠父皇,自己折腾,创下现在这番基业。
  可他们这些兄弟,有老四的能力吗?
  父皇即便给他们增兵三个卫,能组建两镇新军。
  可往后呢?
  还能给多少支持?
  单凭两镇新军,是比老四起家时,条件好无数倍。
  可没有后勤、粮饷、钱货的支持。
  说实话,他没信心。
  即便没有夺嫡机会。
  似乎,也不如留在北平,当他的藩王好吧?
  若是放弃藩王,离开大明,把手中本钱打没了。
  恐怕再想回大明。
  哪怕能回来,也会成为一个,手中无权,无足轻重的亲王。
  朱棣并不知朱樉,对未知陌生的胆怯,以及对舒识峄毓斯u的迷恋,继续说道:“我麾下有几个倭国读书人你知道吧,现在,这五个倭国读书人,就在第一混成协带兵,其中有几个,想带着我这套理念,回倭国,独自完成,对倭国的改造!”
  ……
  五个倭国人中,有几个,敬服、畏惧他,但本能忌惮、抵触他。
  担心他插手倭国。
  更担心他以理想之名,吞并倭国。
  “老四,你不会是要支持他们吧?”朱樉瞪大眼,“倭寇,守小节而无大义,当初尊奉咱们大明,很快就背叛,就是最好的证明,你可别被倭寇表现出的顺从糊弄了!”
  朱棣笑笑,“不错,我是会支持他们,但也不会被他们糊弄!”
  他被任何族群糊弄。
  都不可能被倭寇糊弄!
  剿灭海盗时,俘虏的倭寇海盗,大约有一千多人。
  这批人,一直在东番岛上垦荒,建设安置点。
  他准备这次回去后,把这批倭寇整训一下,配置上火铳,让大野等人率领,由海军送回倭国。
  “我不会让他们成功的,他们也不可能成功,但我需要他们去倭国,把倭国的战火烧得更旺,最大可能为我完成减丁计划,帮我清除倭国的精英层,我这套理念,你看看咱们大明精英层的反应就知道了,他们想成功,一定要血腥杀戮精英层……”
  倭国的人口,具体有多少,他不清楚。
  不过据小早川等人估算,应该有三百万左右。
  太多了!
  至少得死一百万,争取两百万吧?
  配置火铳,把火铳传入倭国,就是希望他们能在内斗中,多多死人。
  等他插手后。
  总之要将整个倭国人,逐步都分散出去。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被前世影响。
  主要是倭国那个万世一系太危险,隐患太大。
  必须杀戮其精英层、以及减丁,分散,多管齐下,最终将其万世一系的影响力,彻底瓦解。
  “将来,倭国就是一个,只有数十万少量迁民的中转站,主要为我海军向东探索,提供服务,二哥,你要在女真人的地盘上站稳脚跟,我可以为你向东探索,提供支持……”
  天下太大。
  他的主要精力在南边。
  美洲大陆,他真的没精力去探索。
  如果二哥愿意,他可以提供支持。
  其实,寻找美洲大陆,只要占据女真人现在的领地,以及倭国,十分容易。
  白令海峡很窄!
  对于东番现在的海军力量,海商力量,完全有能力做到!
  整个美洲大陆,开发出来,可以容纳多少中原人口!
  可以分封多少个藩王!
  将来哪怕这些藩王,最终不尊奉大明。
  那也是中原人的地盘!
  传播中原文明,信奉中原文化!
  朱樉被朱棣的野心惊呆了,喃喃道:“老四,你有这么大的抱负,为什么不争储?有大明的雄厚底蕴,你的抱负更容易实现,不是吗?”
  朱棣苦笑。
  他最初的想法,其实就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只是被逼无奈,一步步走到现在罢了。
  “我说过,我留在大明,也争不过大哥,为了一个皇位,最终把大明打烂?”
  朱棣摇了摇头。
  “你让二哥好好想想,这么大的事情,二哥无法现在给你答案。”朱樉苦笑摇头。
  老四认为很简单的事情。
  走出去,很容易。
  可老四根本没想过,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多么难。
  “老四,你告诉二哥,你是不是要彻底离开大明了,不许给我打马虎眼!”朱樉瞪视朱棣。
  老四这段时间,盯着兄弟们搞草原乡土村社,还不时找兄弟们单独谈话。
  倾向太明显了。
  朱棣笑笑,加快脚步,张开双臂,笑道:“二哥,无论我们兄弟彼此有多远距离,我们都是兄弟,我不回来,你可以来看我啊。”
  朱樉看着朱棣背影,久久出神……
  眼鼻有些酸涩,大喊:“那你这次走,能不能把尚炳带上,给二哥教教他,要是二哥实在没本事,你可以让尚炳去做,希望二哥做的事!”
  “好!”
  ……
  朱棣和朱樉夜谈数日后。
  朱元璋北巡消息传来。
  朱棣第一时间,派出蓝玉,把这个消息送往捕鱼儿海王城。
  ……
  王城。
  朱标临时寝宫。
  朱标已经能下地活动了。
  只是大病一场,人有些消瘦了。
  “太子,燕王这段时间,在阴山以南,长城以北给牧民分配草场,同时,在这些牧民安置点之间,挑选出一些适合农耕的区域,准备作为中原迁民安置点……”
  朱标在地上缓缓走着,活动身体,听闻后,询问:“这个示范区设想,父皇同意了?”
  蓝玉心头一紧,只得实话实说,“此事,陛下尚不知晓。”
  朱标微微皱眉,“继续。”
  吕本暗暗激动握拳。
  朱老四这可是犯忌讳了!
  蓝玉、沐英对视,蓝玉继续道:“燕王这个蒙汉杂居示范区的目的很宏大,对中原,要繁荣中原经济,尤其是促进北方经济,同时,尝试吞并同化长城以北,阴山以南大片广邈疆土……”
  “对阴山以北的草原,则要达到吸引北方草原部落羡慕、附从、归化……”
  不知,太子爷怎么想。
  其实他对朱老四是五体投地的佩服。。
  这等大手笔。
  说实话,放眼整个大明,也只有朱老四敢搞,也有信心能搞成。
  这段时间,他是亲眼目睹了朱老四,如何用十几个小部落,进行探索和总结经验。
  如何手把手教其他藩王搞乡土村社。
  “老四要彻底走了!”朱标突然感慨一句,打断蓝玉的话,自言自语喃呢:“他这是在给咱们大明,做最后一件事……”
  这件事,关乎大明向北开疆拓土,彻底解决游牧民族隐患。
  万事开头难。
  老四不经请示,先把这件事做出来,就是在给大明开局!
  朱标转身,看着蓝玉、沐英,“我们也准备准备,南下吧。”
  不然,恐怕连老四最后一面也见不上了。
  ……
  一月后。
  朱元璋北巡队伍抵达河北时。
  丰润县,负责和东番海军接洽俘虏的锦衣卫匆匆来报,东番海军数百艘船只抵达唐家庄(唐山)。
  朱元璋当即下令队伍停下。
  御驾前往丰润县。
  命俞靖来见驾。
  丰润城头。
  朱元璋带着群臣,站在城头,看着远处,一队人马列阵而来。
  队列渐渐靠近。
  “一二一!”
  “一二一!”
  ……
  清晰的号令声,伴随嗒嗒步点声传来。
  百官目睹三千人的方阵,脸色微微不自然泛白。
  “这就是东番陆军第一混成协吗?”
  “听说,这支混成协内,招募了大量蛮夷!”
  “可看样子,也是支精锐啊!”
  ……
  百官议论中。
  俞靖统兵抵达城下,翻身下马,猛地单膝跪地,大声道:“燕藩海军统制俞靖,率陆军第一混成协第一标,拜见大明陛下!”
  啪!
  “拜见大明陛下!”
  俞靖身后,第一混成协第一标三千将士,肃然立正,捶胸行礼。
  城头所有人,瞬间满脸古怪。
  隐晦看向徐妙云母子几人。
  燕藩……拜见大明陛下!
  区分的好清楚!
  一年多前,朱四……燕王回京时,陆军第一镇对陛下是‘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此番……
  好个俞靖,受大明栽培,这么快就只认燕藩,不认大明了!
  哼!
  朱元璋微哼一声,余光冷冷扫视左右两侧百官。
  他不怨俞靖。
  发展成现在的局面。
  怨他!
  怨大明这些混账!
  “俞靖,平身吧!”
  “谢陛下!”
  ……
  第一混成协在外扎营。
  毛骧、俞靖赶着五辆大车入城。
  朱元璋走下城,看着蒙布的大车,指着询问:“这里面是什么?”
  毛骧笑笑,“皇爷,我给皇爷带回来的礼物。”
  话中,毛骧揭开身边一辆马车的蒙布。
  一锭锭四四方方,被氧化,黑漆漆的铁胚出现在众人视线中。
  朱元璋走过去,众人也纷纷围上去。
  朱元璋用手摸摸,冰冰的,确定是铁后,笑问:“你给咱送回五车铁?”
  “皇爷,这五车铁胚,总计一千市斤,是我们一个炼铁炉练出来的,也是东番新式炼铁高炉,产出的第一批铁胚,未来,我们打算建设至少十个这样的高炉……”
  朱元璋震惊,再次伸手触摸铁胚。
  很多官员根本不懂冶铁,见朱元璋神色震惊,纷纷低语。
  “不就是一千市斤嘛,怎么了?”
  “对啊,咱们大明,每年炼铁,至少有三四十万市斤吧?”
  ……
  李善长瞥了眼身后这群,只知道之乎者也的同僚,“据我所知,咱们大明的炼铁炉子,一炉子,最多炼两三百斤……”
  这还是朝廷匠作监的工坊。
  如果是民间小工坊。
  一个小炉子。
  最多也就炼十几斤、几十斤,打打包铁皮的农具罢了。
  而东番的炉子,一炉就能炼一千市斤!
  未来还要建设至少十个这样的高炉。
  东番一年的产铁量,恐怕就会超过大明!
  铁!
  代表着农业!
  战争!
  这很可怕!
  百官只是不知,一千市斤的高炉意味着什么。
  对于铁的威力,他们都清楚!
  这意味着,燕藩可以制造更多的火炮,更多的火铳,更多的农具。
  战争潜力十分庞大!
  许多人,脸瞬间变白,眼神忌惮看着正在给朱元璋详细描述,将来还要建设,产铁一万市斤高炉的毛骧。
  毛骧把百官表情尽收眼底。
  他的确是给皇爷送礼。
  但同时,也要用东番高炉产出的第一批铁胚,警告大明内部,敌视王爷的人!
  这一块块冰冷的铁胚,就是一杆杆火铳,就是一个个耳光!
  ‘是该,尽快南巡了!’
  朱元璋突然迫切想南巡去看看了。
  他知道毛骧的用意。
  他也清楚,这份警告,与他无关。
  老四东番能取得这等成就,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你们很好,有你们辅佐老四,咱放心。”朱元璋亲切拍了拍毛骧肩膀。
  这个混账,当初想保他一条命,把他送到老四身边,看来是做对了。
  ……
  第一混成协、五车铁胚,给大明朝堂百官狠狠震慑。
  随后一路北上。
  随行的满朝文武,除了少数人,其他人都十分低调。
  ……
  张北城。
  朱棣在朱元璋抵达当日,率领朱樉、纳哈出一群人在城外迎接。
  队伍由远及近。
  百官纷纷撩起车窗帘子。
  看着站在最前面,身穿陆军第一镇军服的朱棣。
  脸上全都写满了担忧。
  常茂尤其更甚。
  躲在胡惟庸马车内,放下帘子,担忧道:“胡相,朱四郎不会知道,是我做的吧?”
  胡惟庸眼角狠狠跳抖,努力压下不安,笑着安抚:“郑国公,你说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只是安排纪纲回去报讯罢了,太子重伤昏迷,你关心太子何错之有,郑国公记住,有些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承认!”
  他很后悔,当初怎么就情急之下,撺掇常茂。
  常茂松了口气,咬牙道:“对!我只是关心我姐夫!做了我分内的事情!”
  朱元璋抵达后,朱棣率领众人,第一时间行礼。
  山呼万岁声中。
  朱元璋、马秀英抢先下御驾。
  朱元璋抓住朱棣肩膀,眼睛微红,仔细端详,确定朱棣没事后,点点头,低声道:“老四,爹这次对不住你!”
  朱樉等人还跪着,听闻后,惊讶微微抬头。
  朱棣笑笑,摇头……
  “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刚准备说话时,突兀的千岁声山呼响起。
  朱棣错愕看着朱元璋身后,百官山呼千岁中,跪拜!
  朱樉等人也都被震惊了。
  哼!
  朱元璋微哼,抓着朱棣的手转身,“这是你该得的!听说你威服百万蒙古人,一会儿带父皇去看看……”
  这群贱骨头怕了!
  怕老四如对待陕西布政使司对付他们,所以抢先给老四服软!
  至于标儿知晓此事,怎么想,他不想考虑了。
  总不能让老四一直受委屈吧!
  百官默默等着朱棣开口,倍感屈辱……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