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宋忠步步挑衅!

  第515章宋忠步步挑衅!
  “行了,不要送了,都回去吧。”
  燕京码头。
  朱棣看着前来送行的文官各部,交代道:“记住,一旦海军舰队出发后,备战所需的经费,一定要畅通无阻的拨付到位……”
  虽然他不想打,可万一呢?
  这次他不会再退让了。
  一旦发生擦枪走火事件,就极有可能,小冲突,演变为大战争。
  至少是一次较大的局部战争。
  立足以战争,针锋相对。
  那就要做好战争准备。
  别真打起来,燕华这边的军事物资反而跟不上。
  由于和倭国诸侯签订了租借法案缘故。
  这些年,燕华的战略军事物资储备并不充足。
  兵工厂生产的军事物资,三成用于海陆军日常训练,一成用以储备,作为战略物资。
  剩下的四成,都以租借法案的名义,提供给了倭国诸侯。
  至于剩下的两成……
  表面上,都卖给了占城、阿瓦王朝、南朝这些周边国家和政权了。
  其实,这些政权除了武装自己的禁卫军。
  根本舍不得把这种价格昂贵,威力巨大的火器,武装其政权下,其他军队。
  这些政权怎么说呢。
  其实已经十分腐朽了。
  装备禁卫军是维护自身统治。
  而其统治下的其他地方军队。
  如今都十分不稳定。
  这些国主,当然不可能把威力巨大的火器装备给这些地方军队。
  这一点,这些小国国主。
  倒是比满清末期的统治者更加‘聪明’一些。
  同样。
  由于王权直接统帅的禁卫军,列装了燕华产精良武器,同时,得到燕华陆军教官的教导。
  王权虽然已经腐朽到极致。
  但借着中枢精锐禁军。
  却把这个已经满是火星的火药桶盖子,强行压住了。
  不过,爆炸也只是时间问题。
  压得越久,爆炸产生的威力才会越发强劲。
  而这,恰恰是燕华战略所需要的。
  他,以及燕华文武,都在等着周边邦国,那一个个火药桶。
  轰!
  的一声,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
  如此,才能借助巨大的战乱,底层强烈仇恨,将这些邦国的精英层,尽可能,通过他们底层百姓之手,清洗干净。
  不过,他也没打定主意,要不要真的吞并这些疆域。
  主要原因,还是大明的藩属体系。
  除了阿瓦王朝。
  占城、南朝早就和朝廷建立的藩属关系。
  三佛齐也在大哥主政这两年,突然秘密跑去大明,和大明建立了藩属。
  吞并这些地方。
  就意味着和朝廷为敌。
  ……
  剩下的两成,就被这些国主,从燕华高价购买。
  然后又高价卖给了次大陆那群土邦王公贵族。
  南亚大陆这些国主,对倭国诸侯的侵略扩张性,感到恐惧。
  同样,他也不希望,倭国诸侯们,彻底瓜分次大陆。
  所以,对占城这些国主当中间商,转卖燕华武器的行为,燕华上上下下一直睁只眼闭只眼。
  现在次大陆的本土势力,与倭国诸侯,基本已经形成了势均力敌的焦灼状态。
  倭国这边,士兵素质较高,又有燕华租借法案支持,战斗力强。
  但劣势也十分明显。
  可靠的人口太少了!
  日野业子为首的倭国诸侯,总计从徐福省带走了将近百万人口!
  海运过程中,病死,海难死亡就超过一成。
  其实,按道理,沿途可以在高丽、琉球、蓬莱、燕京、婆罗洲等地停靠休整。
  并且有着完善的转运路线和补给点,不应该死亡这么多人。
  至少,这些年,燕华从大明陆陆续续迁徙百姓,病死的只有几百例。
  主要是相继发生的海难中,死伤最大。
  可也只有一千多人。
  倭国死伤这么多。
  主要原因还是倭国诸侯,不计成本运转造成的。
  按照燕华迁民的条例。
  一艘海船一次可以运载五百人。
  倭国诸侯,就敢在一艘船内,塞入三倍的人!
  一千五百人!
  海船几乎变成沙丁鱼罐头!
  随船的救护队也没有。
  一旦发生瘟疫,就是整船整船的死。
  而一旦发生海难,几乎也是整船整船,没有一个幸存。
  死亡率不高才怪呢。
  ……
  九十多万人,分属七八个势力。
  每个势力,平均下来,也就十几万人口。
  这点人口,战斗力再强,持久力也终究有限。
  为了提升战斗力,这群倭国人,竟然为满足特殊环境,统治需求,挖掘战争潜力。
  竟然发展出了类似后来,努尔哈赤为首满清的八旗制度。
  所有的倭国人,全民皆兵。
  日野业子的幕府势力,有十八万人口。
  全部编为准军事力量,老人、孩子、女人留守家中,根据战功分配数量不等的‘牛马’。
  所谓‘牛马’其实就是次大陆被征服的顺民。
  这些顺民就是奴隶,从事耕种、纺织、冶铁等高强度劳动,仅仅只能得到一口果腹吃的。
  其劳动产出的剩余价值。
  六成要上交。
  四成留给倭人百姓之家。
  一百个倭人家庭,组成一个旗本,五个旗本组成一个管带。
  五个管带组成一个镇!
  幕府势力,在次大陆,有十八个镇。
  虽然军事编制称之为镇。
  可除了名称上,借鉴燕华,在内核方面,和燕华的军制完全没有关系。
  就是满清八旗制度的变种罢了。
  不得不说,类似满清八旗这种即是军事组织,又兼具行政组织的特殊制度,的确将战争潜力挖掘到了极致。
  历史上,南明败,就败在了满清这种制度上。
  满清的八旗制度,从编制结构上,就一目了然,能看得出来,动员能力极强。
  可以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到极致。
  小农经济一盘散沙的南明,底层松散,上层勾心斗角,没有一条如臂挥使,动员民众和物资的体系。
  面对这种体量小,但动员能力极强的势力,节节败退,其实是能够理解的。
  但凡南明当时能真正梳理出两三个行省,实现对民力和物资动员的完全掌握,都不可能让满清坐稳江山。
  ……
  眼下,次大陆,倭国诸侯们的武力已经发挥到了极限。
  而次大陆的土邦王公,虽然战斗力处于劣势。
  但好歹凭借人口、本土作战,勉强把战局维持住了。
  双方正在不断地流血。
  倭国诸侯们,开始武装治下的顺民,将顺民当做炮灰推到前线。
  而土邦王公。
  也开始拼命了。
  据军情司汇报,短短数年时间。
  大约一千五百万人口的次大陆。
  至少有一半人口消失了。
  隋末唐初,中原人口从六千万下降到一千五百万左右。
  次大陆的战争再打上十几年。
  也难保,人口损失七八成!
  一旦人口下降至两三百万时,再想恢复原本一千五百万的量级,恐怕至少需要数十年。
  要知道,唐朝用了几代人,才恢复隋朝时的规模。
  而且,这还是在内部承平环境下,才勉强办成的。
  ……
  朱棣一家在两艘改装为蒸汽动力的公爵级木质战船护卫下,乘坐游轮离开燕京。
  就当出巡舰队驶出燕京湾时。
  一艘混合动力商船甲板上。
  宋三思看着从身边经过的出巡舰队,不由微微皱眉。
  燕华王室的游轮,即便是第一次见,但他也认识。
  锦衣卫早把这艘游轮的特征,汇报给他了。
  宋三思拧眉看着,狐疑暗道:‘这个时候,燕王怎么离开燕京了?难道是回大明?不会吧?’
  上岸后。
  宋三思很快打听到了朱棣出巡的目的地。
  以及,海军动员的消息。
  “该死!该死!”
  宋三思顿时急的跺脚,“他这是要和太子彻底撕破脸皮,打一场啊!”
  宋三思无比较急,雇佣了一辆马车后,直奔海军大营。
  他很清楚,一旦燕华放开手脚,决定大打。
  太子绝无胜算。
  就算把大明水师力量全部集中起来,也打不过燕华海军!
  陈朝已经用覆灭,证明了这一点。
  宋三思前往海军大营,直接亮明身份。
  很快,一名身穿白色海军军装的少校就骑着自行车出现在辕门处。
  叶开停好自行车后,快步来到宋三思面前,敬礼道:“海军第二战斗舰队,少校参谋叶开!”
  宋三思打量着叶开。
  海军退役上将,叶成之子!
  作为锦衣卫南洋地区头目,叶开早已在锦衣卫的调查档案中了。
  宋三思十分着急,直接亮明身份,“我叫宋三思,原南洋地区,锦衣卫最高统帅,过去常驻陈朝,家父宋忠,我要见俞靖俞统制。”
  叶开笑着摇头,“俞统制已经被王爷撤职,随王爷前往祖义省巡视,现在海军统制由海军部吕部长暂代!”
  宋三思脸色顿时更加难堪。
  五脏六腑,宛若烈火焚烧。
  不是愤怒。
  是焦急!
  额头泌出冷汗。
  燕王朱棣,在大明和燕华关系急转直下,兵凶战危的情况下,不在燕京坐镇,反而高调前往陈朝。
  朱棣出巡其实很低调。
  百姓知道的都很少。
  不过,在宋三思眼中,朱棣出巡就是高调。
  这意外着,一旦双方擦枪走火,燕王朱棣根本没有时间及时制止,不,燕王出巡,就意味着,他根本没打算及时制止。
  如今,在出巡前,还把俞靖这个对大明最有感情,与大明松江口水师主力,关系最好的统制官罢免。
  换成曾经被大明击败,逃亡海外,沦为海盗的吕珍。
  吕珍心中,即便对大明没有仇恨和怨气。
  恐怕也有不服气吧?
  这老家伙,现在统帅着,天下最为先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舰队,要北上。
  一旦发生擦枪走火。
  这老家伙恐怕会很兴奋。
  不介意打一仗吧?
  太子失误了!
  燕王朱棣根本就是立足战争!想要打一仗!
  要不然,怎么会做出,这么多把局势,推向战争的举措!
  “我要见吕部长!马上!”宋三思语速急促,声音中,都带着一丝颤音。
  叶开冷冷看了眼。
  现在怕了?
  太子利用王爷的孝心,极限施压时,你们怎么不感到害怕?
  叶开冷冷想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跟我来。”
  ……
  “宋千户,鉴于你是锦衣卫,而此地,又是我方军事重地,所以,希望宋千户紧跟着我,不要乱走动……”
  宋三思跟在叶开身边,听着叶开语气不善的叮嘱。
  眼神四下乱瞟。
  他现在当然没有心情,去刺探燕华海军军营。
  但他的确被这座设施完善的军营震惊了。
  哪怕只是窥豹一斑,冲击都十分大。
  大明,无论是京营,还是松江口水师大营,营区设施完全没法儿和燕华海军大营相比。
  军队完善的基础设施。
  决定了军人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训练环境……
  而这些基础,又与战斗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
  “四号后勤船,装满弹丸马上撤离二号码头!”
  “二十三号后勤船注意,所有人都不准在火药舱室内使用明火,舰长注意了,二十三号装载这威力更大的混棉火药!”
  ……
  宋三思跟着叶开,一路沿着一条林荫硬化路,抵近海军军港码头。
  整个码头,十分热闹。
  宋三思看了眼叶开,嘴唇动动。
  最终到了嘴边的话,又忍住了。
  他本想打听一下,混棉火药。
  这种混棉火药,据说是燕华数月前刚发明的。
  锦衣卫打听到的消息是,在火药中,增加了棉絮。
  可他在祖义省,偷偷实验过,根本不行。
  其实,宋三思不知道,火药中混入的棉絮,并不是普通棉絮。
  而是棉花籽粒上,那一层细小的,绒毛状‘绒絮’,不止如此,同时在火药中,增加了微量白糖。
  棉花籽粒上的绒絮,有强助燃的特点。
  火枪、火炮的发射药中,增加绒絮可以提高燃烧速度,火药的燃烧速度越快,短时间内,密闭空间内,积累的能量越大。
  弹丸初速度越大!
  而白糖,可以增加火药燃烧过程中的温度,也是增加密闭空间的能量积累。
  ……
  “报告部长,宋千户带到!”
  叶开的声音,将宋三思的思绪拉回来。
  宋三思注视中。
  一个满头白色短发老者,身穿燕华海军军装,肩章三颗金豆子,在阳光映照下,金光闪闪,在一群同样肩头金光闪闪将领的簇拥下,缓缓转身。
  老者褶皱的脸上,不怒自威!
  宋三思只觉心头一紧,一股威压,扑面而来。
  忍不住暗道:‘昔日,中原失败,如丧家犬逃窜海外,沦为海盗的家伙,如今这威势,比起父亲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珍现在可牛气的很。
  身为燕华海军部部长。
  其地位,几乎相当于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了。
  反观他父亲,作为胜利一方,现在也不过是太子东宫卫率统制官罢了。
  而这一切,都与燕王朱棣有关。
  宋三思在吕珍为首,一群海军将领目视下,焦急、倍感压力。
  努力保持镇定,抱拳道:“南洋锦衣卫千户宋三思拜见吕部长及各位将军。”
  吕珍抬手回礼,沉声询问:“宋千户求见我方,有什么事?”
  什么事,你这老狗不知道!
  宋三思暗暗怒骂一句,拧眉看着正在装载作战物资的忙碌军港,“吕部长,伱们真的要与大明开战吗?你们确定,能承担起,开战的后果吗?”
  叶开不由冷笑摇头。
  这颐指气使,不愧是太子的心腹。
  到现在都没有意识到,真开战的后果。
  一旦真开战,大明水师必定全军覆灭!
  到时候,他太子的储君之位,还能坐稳?
  恐怕中原无数百姓的口水,都能淹死太子!
  挑起一场本来不占理的战争,最终还打败了,这对于太子的威望损害太大了。
  等于,还没登基,就瘸了一条腿!
  这种情况,陛下敢把大明江山交给太子朱标?
  反正,他们这些海军参谋,凑在一起讨论认为,一旦擦枪走火,演变为战争,大明水师覆灭后。
  太子绝对无法再继承皇位了。
  因为,现在的大明很复杂!
  新旧势力,交织在一起。
  燕华的新风潮,冲击着中原的传统,民间,无数百姓,人心思变!
  威望严重受损,一个瘸腿的储君,登基后,根本无法面对这种情况。
  想要坐稳皇位,就只有一个办法。
  完全倒向一边,利用皇权的无上权威,彻底铲除另一派。
  那么,被燕华打败,政治跛脚的太子,在登基后,会倒向哪边?铲除哪边?
  肯定是倒向保守派,铲除革新派。
  彻底铲除大明内部的革新举措。
  陛下,肯让政治跛脚的太子,这样做吗?
  而且,他们海军参谋部讨论,保守派之所以极力怂恿太子在登基前,和燕华开战。
  无论胜败,保守派都赢了。
  胜!
  太子和王爷的兄弟情谊,也随着这一场大胜荡然无存。
  败!
  陛下大概率会放弃太子,转而扶持太孙直接越过太子,隔代登基。
  太子能接受这种情况吗?
  这一点,他们无法确定。
  但很肯定。
  一旦太子无法接受,那么,想做皇帝,就只能完全依赖保守派,迫使陛下不敢做出,废立储君之事。
  但也等于彻底被保守派绑架在战车上了。
  “宋千户来见老夫,就是要与老夫说这些狠话?”吕珍威严肃穆声响起,“对于宋千户的问题,老夫用王爷的一句话来回答吧,王爷一直和我们这些军人说,燕华绝不跪着死!”
  “你们蓄谋炮击土桥村,致使我们王妃差点早产难产出事,朝廷却对阴谋卑劣者,百般维护,现在又撤换,对燕华素有好感的俞同渊将军,水师主力,汹焰滔滔扑向我方……”
  ……
  “你要战,我便战!”
  “这便是我们军方,我们燕华上下一致的态度!”
  宋三思手足冰凉,他现在无比确定,燕华的确做好了立足战争的准备。
  无论是他的恫吓。
  还是太子的极限施压。
  都不可能动摇燕华的态度。
  深吸一口气,抱拳道:“吕部长,我需要一艘蒸汽快船,尽快赶回金陵,希望吕部长能为我提供。”
  他现在,需要尽快回金陵。
  希望能赶在擦枪走火前,把燕华的态度,带给太子,说服太子。
  而蒸汽动力这种造价昂贵的船。
  只有燕华政权才有。
  商人一般不舍得,花费昂贵的价格,建造蒸汽动力船。
  速度虽然快。
  可比起混合动力船的低廉成本,蒸汽动力船并不被海商所喜欢。
  至少,蒸汽动力船的成本没有明显下降之前,海商装备蒸汽动力船的意愿很低。
  吕珍略微沉吟,说道:“我方可以为你提供蒸汽动力船!”
  ……
  当天。
  宋三思搭乘一艘海军运输船,跟随海军出发。
  ……
  鸡笼屿。
  砰砰砰……
  海湾外二十里左右地方。
  八十艘混合动力战船组成的大明松江口水师主力,在海面上,一字排开,朝着鸡笼屿方向进行炮击。
  海湾两侧山梁炮台上。
  蓬莱最高民政官李琪,举着望远镜,站在炮台瞭望塔,看着海面,隆隆炮声传来的方向。
  身后,三座炮台,纵向排列在山梁上。
  一人粗,黑黝黝的炮管,在明媚阳光照射下,散发着丝丝寒意。
  许久。
  李琪放下望远镜,转头询问,站在身边,负责指挥岸防炮的管带,“刘管带,如果宋忠部水师,进攻鸡笼屿,你们有没有办法,将其堵在海湾之外?”
  “你要知道,虽然咱们燕华的工业精华,在燕京,可咱们鸡笼屿工业区,也是燕华第二大工业区,同时,鸡笼屿还是王爷出海后,第一个立足点,政治意义非凡,一旦让宋忠部打入鸡笼屿内,不但经济上,政治上,影响也十分恶劣。”
  ……
  虽然他是驸马。
  可他也不敢确定,自己出面,能不能阻止宋忠进入鸡笼屿。
  姓宋的老东西,这些年,被权欲迷昏了头。
  倒向太子后,据说,和保守派走的十分近。
  刘管带略微沉吟,苦笑:“大人,我只能确保,宋忠部想要闯过我部六座炮台阻拦,至少得损失三十艘战船,岸防炮是被动防御,这就决定了,必然有漏洞……”
  自古以来,军事防御,被动防御,永远无法替代主动防御。
  岸防炮威力再大,也不可能拦下宋忠部这么多战船。
  只能用巨大战损威慑,迫使宋忠不敢进攻……
  李琪皱眉时。
  二十里外。
  旗舰上。
  宋忠凝视海湾,冷冷下令:“停止炮击,继续迫近十里,做好冲入海湾的准备!”
  他要加大逼迫态势,如果能冲入海湾内最好!
  要知道,鸡笼屿在燕王朱棣心中,位置可不一般。
  这是燕王朱棣,出海的第一块落脚之地。
  若是办成这件事,只要太子登基,他宋忠至少捞一个侯爵吧?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