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第一次谈判破裂!

  第528章第一次谈判破裂!
  午后。
  四点。
  笼罩在燕京上空的燥热,开始渐渐收缩消散。
  王宫外,北一里,红树林边。
  一片绿荫马场内。
  一群皇室媳妇们、以及第三代皇女们,换上了燕华女士马术装。
  在马场的绿荫草地内,尽情策马驰骋。
  吕氏、王美人这些不会骑马的妾室,看着诸皇子,出身将门的正妃们,身穿黑色牛皮筒靴,白色帆布紧身衣裤,身上女士黑色小褂子,手握马鞭,在马场内,时而笑着策马,时而勒马慢行,交谈的笑声不时传来。
  都情不自禁露出羡慕神色。
  吕氏和王美人,坐在遮阳伞下。
  王美人小声询问:“侧妃姐姐,你说,太子爷他们现在谈的怎么样了?”
  她们这些女人,在午膳休息后,被徐妙云带来燕华王室马场游玩。
  而男人们,这会儿正在王宫内,和燕王朱棣,就大十字铁路计划进行谈判。
  作为太子爷最疼爱的女人。
  虽然她谨小慎微,从不插手大明朝局,以及太子爷兄弟间的纷争。
  但也很清楚。
  或许太子爷面对其他诸王,依旧有着全面压制的优势。
  可面对燕王这位小叔子。
  可用的筹码,却已经少之又少了。
  同时,她也很清楚,太子爷希望借燕华,想要开发朝廷铁路,从燕华得到什么?
  没有筹码,又想得到很多东西。
  这谈判,她一个妇道人家,想想都觉得难!
  吕氏看了眼王美人。
  心中有些嫉妒。
  虽然,这些年,允炆之外,她又为太子爷生了一儿一女。
  可她很清楚,东宫内,真论谁最得太子爷喜爱。
  肯定是这位高丽来的王美人。
  这个小野猫,很聪明,自从为太子爷生了一儿一女后,在太子妃不能生产后,就再也不生了。
  虽说这个高丽小野猫,在东宫太子爷女眷中地位最低,可却最受太子爷喜爱。
  太子妃虽然被太子爷疏离。
  可只要做一天太子妃。
  以及有蓝玉在。
  谁都无法动摇太子妃常氏,尊崇的地位。
  不!
  即便蓝玉不在了。
  也没人能动太子妃常氏的地位。
  因为,太子妃常氏可不止蓝家这一个助力。
  甚至,蓝家都不是太子妃最强大的助力。
  太子妃真正强大的助力。
  不在中原。
  而在燕华!
  燕华之主,朱棣、徐妙云,才是太子妃常氏最为强大的助力。
  这种助力形成。
  来自于三方面原因。
  首先,太子妃和徐妙云的父辈,那可是结义的兄弟。
  其次,太子妃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一直很受燕华这对夫妇尊重。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太孙!
  太孙朱雄英!
  这条纽带的力量,十分强大!
  太子爷冷落太子妃,没什么。
  这种夫妻感情的家事。
  朱四郎和徐大丫即便知道,也不好插嘴。
  可如果有一天,太子要废立太子妃时,她可以十分肯定,朱四郎、徐大丫一定会出手。
  让太子爷投鼠忌器!
  反倒是她本人。
  在东宫的地位,如今十分尴尬,无足轻重。
  哎!
  吕氏忽然叹了口气,也不知是为自己的地位、处境,还是为此刻,王宫内,正在进行的谈判,低声道:“这个谈判,是很艰难。”
  话中,吕氏看到一辆马车驶入马场,停靠在马场内,最惬意的一牛一马身边。
  马秀英在祈婳的陪同下,从马车上下来时。
  忙起身:“母后来了,我们过去吧。”
  等吕氏、王美人等人赶去时。
  徐妙云、常氏、观音奴、谢氏这些诸王大妃已经提前骑马来到马秀英身边。
  正陪着马秀英。
  马秀英蹲下身,摸了摸小黑和大黄的脑袋,看着大黄、小黑,慈祥感慨:“一眨眼的功夫,它们也老了,当初他们和你们在土桥村时,大黄不但能耕地,还能跟着老四去辽东运送辎重,小黑更是屡次跟着咱们家老四纵横疆场……”
  话中。
  马秀英看着蹲身,在旁边,用毛刷帮大黄小黑,梳理的徐妙云。
  老四和妙云都是有情有义,重感情的孩子。
  这一点,从对待大黄、小黑就能看出来。
  对大黄、小黑尚且如此。
  何况对亲人。
  标儿和老四,之所以走到如今这个地步。
  标儿筹码越来越少。
  说到底,还是标儿做错了。
  可惜,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意志还很坚定。
  父母的说教,或许表面上会听一听,可自己无法发自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根本不会轻易改变态度。
  即便是父母,即便大明讲究孝道。
  身为父母,也只能徒呼无奈。
  徐妙云、常氏这些儿媳,明白马秀英的操心,纷纷开口安慰。
  马秀英收起忧虑,在祈婳搀扶下起身。
  含笑,慈祥看着,这些换上燕华女士马术装的儿媳们。
  她和重八,为孩子们选的这些儿媳,虽然能力各有不同。
  但都是女子中,一等一才貌品性皆优的。
  瞧瞧,一个个穿上马术装后,多俊!
  “这身衣服好看,你们真是赶上好时代了。”马秀英含笑看着,称赞道。
  可不是赶上好时代了吗?
  若非老四出海立燕华。
  开新风尚。
  女子怎么可能如此自由展现自己明媚美好的一面。
  中原现在还犹犹豫豫,在是否彻底革新这个问题上,进行扯皮争斗。
  可她相信。
  任何人,任何力量。
  都已经无法阻碍这股新风潮的席卷了。
  这些新风潮,与传统的确有很大冲突。
  但老四燕华取得的成果,已经证明了,这种风尚代表着未来。
  历史的洪流,必将席卷,摧毁一切阻碍者。
  这不以个人意志转移。
  是历史规律。
  任何妄图阻止的个人,或者势力,都将会被这股洪流摧毁。
  即便这个人,是标儿也是如此。
  “母后现在都羡慕伱们呢,要是早个二三十年,母后肯定也和你们一起,换上马术装,在这绿荫马场上,尽情驰骋,迎蕉ブ弥卸岽止πすΦ芈时代的到来,在新风潮中,展现我们女性的担当和风采!”
  “你们要记住,所有的权力,都来源于责任和义务,都来源于务实的态度,不要去刻意追求那些名利权力,当我们女性,务实的参与到生产中,无论是名利,还是权力,都会有的。”
  ……
  就当马秀英有感而发,借着儿媳们都在身边的机会,给儿媳们,传授自己人生经历,以及感悟时。
  外务部官衙外。
  朱元璋在徐达、汤和、刘伯温、李善长的陪同下,打量着燕华外务部官衙。
  汤和往官衙外务殿,敞开的门口看了眼。
  笑问:“陛下真不管,就不怕太子和老四吵起来?”
  哼哼!
  朱元璋哼哼一声,“没打起来,总要吵一吵,吵吧,咱不管了!”
  汤和四人相互对视,忍不住,又一次看向外务殿方向……
  殿内。
  一张巨大的长条梨花木桌案两侧。
  朱标、朱棣坐于中间。
  两人身边,身后,坐着双方朝臣。
  殿内十分安静。
  气氛也十分僵硬。
  甚至,隐隐还有些火气弥漫。
  “太子,臣以为,燕华根本没有诚意谈判,这大十字铁路不建也罢!”
  某刻,黄子澄突然开口,“反正,朝廷没有这铁路也不碍事,倒是燕华不一样,他们现在的工业品,尤其是钢铁,需要大明的市场!”
  市场这个词汇。
  是燕华提出来的。
  这些年,大家也早理解了。
  这段时间参观。
  他们更是打听到,燕华的工业品,内部消化,已经趋于饱和。
  可燕华的蒸汽机,却一刻也不停息的,正在轰隆隆响动中,不断把各式各样的工业品,生产出来。
  普通工业品,在燕华打通马六甲海峡后。
  的确可以向更西边的蛮夷王朝销售。
  可铁路这种工业品。
  当今天下。
  有实力营建的,只有两个政权。
  首先肯定是燕华本身。
  其次,就是朝廷!
  有了这份底气,谈判开始后,他们就开始压低建造价格,同时提出,以大十字铁路为筹码的技术交换条件。
  比如燕华的新式转炉炼钢。
  燕华的热轧生产线。
  燕华的蒸汽机。
  燕华的铁甲舰建造技术等等。
  可没想到,他们刚刚把这些要求一一列出来后。
  朱四郎竟然直接冷笑,怼了一句:诸位到现在,都没有摆正态度和位置?
  朱四郎想要什么态度和位置?
  还想和朝廷平起平坐不成!
  总之,随着朱四郎一句话。
  刚开始的谈判,就瞬间没了下文。
  这么静坐对峙,已经一个时辰了!
  方孝孺为首的革新派,微微皱眉,方孝孺唇角动动,话到嘴边,最后化作一身无奈叹息。
  他想缓和气氛,反驳黄子澄。
  可身份又制约他,无法这样做。
  否则,保守势力,会毫不犹豫,给他们扣一顶软弱,出卖朝廷利益,出卖大明百姓利益,冠冕堂皇的帽子。
  问题是,提出这么夸张的条件,朝廷真有自知之明?
  胡惟庸、吕本坐在后面,看着周围革新派的神色,相视一笑。
  他们故意狮子大开口,就是为了堵住革新派的嘴。
  从而让保守派,彻底主导谈判!
  现在这种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下。
  他们可以对燕华妥协让步。
  但革新派不能!
  革新派但凡此时说和双方,他们就可以毫不犹豫的给对方戴上一摞帽子!
  朱标手指微微蜷曲,目光坚定看着朱棣。
  其实,他也紧张。
  大十字铁路好不好?
  好!
  朝廷需不需要?
  肯定需要!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角度,都十分需要。
  这个计划,比隋炀帝的大运河,影响性更加深远。
  一旦建成后,等于打通了大明经济的任督二脉。
  也为大明实现内重外轻军事布局,奠定了基础!
  可现在,只能让保守派去打冲锋,尽可能漫天要价,为自己,为大明争取更多利益。
  至于,最后一点筹码,他真不愿拿出来。
  一旦拿出来,不但会使燕华急剧膨胀。
  还会使自己,失去最后这至关重要的筹码。
  朱棣看向黄子澄,随即,合上燕华一方,尚未来得及,提出来的合作框架和具体细节书,笑道:“那就不谈了!”
  话罢,起身,含笑径直往外走去。
  胡惟庸、吕本皱眉。
  黄子澄、齐泰等现在活跃朝堂的保守势力,顿时瞪大眼睛。
  喂!
  你朱四郎什么意思!
  谈判不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嘛。
  你这是什么态度!
  有你这么做生意的吗!
  在黄子澄等人瞪眼愣怔间,朱棣已经走出殿门,头也不回走了。
  外务部部长解缙,起身。
  现在的谈判,属于外交事宜。
  虽然他在内阁排名靠后。
  可今天,他却是谈判小组的副组长。
  所以,起身后,笑道:“黄大人,燕华的工业发展,的确需要大十字铁路工程不假,但诸位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朝廷想要追赶燕华,比我们燕华,更需要建设大十字铁路这个机会!”
  这个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
  大家都明白,不可能所有的钢铁,都由燕华来提供。
  哪怕,建设用钢铁,只有少量一部分分配给朝廷。
  对于大明的钢铁技术,都将成为,突飞猛进的促进作用。
  燕华肯定会帮助大明,改造冶炼技术。
  提供,一些小型炼钢设备。
  帮助大明培养技术人员!
  以及,至少要把车厢建造技术,机车组装技术,传授给大明。
  毕竟,机车和车厢,体积太大,如果整体用船运输的话,根本不现实。
  现在所有的海船。
  都不可能把那么笨重的机车车头,吊装到商船上。
  可别小看车厢建造技术、机车组装技术。
  车厢建造,涉及热轧生产线。
  而这些产业中,虽然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却也能帮助朝廷,储备技术人才。
  可朝廷这边,吃相太难看了。
  竟然大言不惭,想要一口吞掉燕华所有核心技术。
  别说,这不符合燕华的利益。
  就算燕华给他们。
  黄子澄等人,确定,第一代落后技术,都无法全部熟练掌握的大明工匠,能吃透且掌握这些最新一代技术?
  这群人,不但贪婪。
  而且根本不懂工业,提出来的条件,处处透露着,他们对工业的无知!
  ……
  “听说,太子这些年,严厉打击地方保护,大明的商贸流通性,得到了很大疏解,不过在我看来,大明的经济,本质上,依旧是一盘散沙,没有任何联动性,不然的话,以大明的体量,以及地大物博的资源,勤劳的百姓,经济早该迎来了井喷式爆发。”
  “可为何,直到现在,经济虽然有了进步,可依旧还十分僵硬?没有展露出,十分活跃的现象?”
  ……
  朱标看向解缙。
  解缙之名,在解缙于金陵,当意见领袖时,他就知道。
  没想到,这个小有名气的儒家读书人。
  来燕京几年后。
  似乎对经济也已经十分有研究。
  敢对朝廷的经济问题,高谈阔论,指手画脚。
  貌似,对方所阐述的,的确是朝廷现在的现状。
  虽有进步,但十分僵硬!
  言简意赅的总结,简直入木三分。
  的确,他其实也察觉到,大明现在的经济现状,虽然在打掉地方保护后有所改善,可依旧十分散乱,毫无章法,毫无头绪,导致了民间一片僵硬和混乱。
  解缙一边整理着,空白的谈判纪要,一边继续道:“大明朝廷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解决这种僵硬现象的办法,我认为,朝廷中枢已经对这种现象,无能无力了。”
  “可大十字铁路计划,却有可能改变这种僵硬现象。”
  “南北纵贯,东西横亘的大十字铁路,一旦建成,首先可以将沿线方圆百里的地方商业,形成两条带状连接,宛若两条点亮的沼气灯带,灯带的光芒,逐渐会辐射周围更远的地区,最终,逐渐完成地方商业的梳理。”
  ……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
  话罢,解缙礼貌笑笑,冲大明一边众人点点头,和叶茂等人迅速离开
  殿内,只剩下朱标为首大明一方。
  所有人的神色都格外凝重。
  气氛十分压抑。
  第一天谈判,刚开了个头。
  燕王朱棣就直接掀桌子不谈了!
  可想而知,接下来的谈判,多么艰难?!
  至于真如黄子澄大言不惭所说,不谈了?
  不可能!
  此番看了燕华的发展。
  感受到,燕华钢铁展现出的强大力量。
  无论是保守派,还是革新派,借助谈判交易,壮大大明的意志都十分坚定。
  否则,只怕会被燕华,越甩越远!
  所以,谈判必须继续。
  可……
  ……
  殿外。
  朱棣站在朱元璋身边。
  朱元璋看着叶茂等人见礼后,纷纷有事要忙,匆匆离开的背影。
  也没说什么,扭头叫上朱棣:“走吧,咱们也去你的马场,和你母后汇合。”
  ……
  父子二人上马车后。
  朱棣笑问:“父皇就不想知道谈判细节?”
  朱元璋瞪了眼朱棣:“不想,爹只对你说一句,这次,你不要受亲情、感情所影响,完全站在一国之君的位置上去做决定!就算谈崩了,父皇也不怪你!”
  相反,他只会欣慰高兴。
  老四不能继续对标儿,因亲情,而继续让步了。
  这既证明,老四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也会让标儿,产生更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朱棣点点头。
  眼睛、鼻子却忍不住有些发酸。
  ……
  朱标不肯拿出仅剩的筹码,相反还默许保守派,狮子大开口。
  而朱棣,毫不犹豫,直接拒绝。
  大明、燕华,第一次谈判,正式谈判只很短,便以破裂而终结!
  随着朱棣强硬表态,压力传导到朱标为首,大明一方。
  朱棣的强硬,也是朱标为首,大明一方,谁都没有想到的!
  令很多人意外、震惊!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