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为何犬吠不停休

  赵扶念抱着瑶琴上台的时候少年的思绪也随之打断。
  他眉眼含笑:“念儿,加油!你是最棒的。”
  “没个正形。”
  少女面皮薄,啐上一口这个不正经的兄长。当面这么夸自己,羞死个人。
  陈卿灵却是“噗嗤”一声笑出来,暗道扶念这兄长可真是有趣。
  人家长辈都是在背后勉励后辈,人前恭谦,哪有当面自卖自夸的。
  赵扶念上台,将瑶琴横置在前。
  “小女赵扶念献丑,这一曲名为《长相思》,还望各位大人和前辈斧正。”
  那位祝老大人面露欣赏,对着身旁众人说道:“这《长相思》的曲调和频率,可不简单。”
  知府此时也出声附和:“赵扶念,好耳熟的名字,中秋宴名单上,貌似开场便是这位赵家小姐抚琴开宴。”
  赵扶念微微福礼,接着便开始弹奏起《长相思》,一股婉转又带有些许幽怨的琴声回荡在院中。
  赵扶念本就有所天赋,又得到谢筝的提点。这一曲下来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若是谢大家不曾莅临。这魁首恐怕就是这个小女娃儿了。”
  祝卫启率先开口,对这南越城后辈的赞誉毫不吝啬。这人越老,对故乡的事物和后生越是喜爱,看什么出彩的地方都会带上一种自豪感。
  谢筝也轻启朱唇:“扶念妹妹日后定是琴道有名大家。”
  台上资历最老的和最会弹琴的,都对少女的琴艺给予充分的肯定。
  少女面色潮红:“还是谢姐姐教的好,刚刚得听谢姐姐珠玉在前。才让扶念明白这一曲长相思要怎么弹。”
  “扶念妹妹莫要谦虚,若不是天赋异禀。这片刻时间又怎么能领悟。”
  就在二女谦让,赵扶念抱琴准备下台之时,台下响起掌声。那掌声只在一人手中发出。
  众人朝那掌声发出的方位看去,只见一名少年面冠如玉,红口白牙。
  “好,弹的好,念儿你是最厉害的。”
  少年眼中似乎藏有万千星河,灿烂的笑容将众人感染。就连祝卫启和那位知府大人也忍不住被逗笑。
  赵扶念则是快要把怀中那三尺瑶琴抱断,在众人的笑声中白嫩的玉颜变成朱颜,此刻快要滴出血来。她踱步走回座位,觉得这不过数十步的距离此刻十分漫长。
  就连身旁的青梅也被少年的举动惹得捂嘴憋笑。
  “青梅,什么意思。你难道觉得你家小姐弹的不好?胳膊肘往外拐是吧。”
  “少……少爷,青梅没有。”
  “哦……那你就是笑你家少爷咯。胆子真大。”
  姬夏摸了摸下巴,看着青梅一脸严肃。
  “青梅不敢。”
  少女有些害怕,笑声变成哭腔,她一个下人怎么敢嘲笑自家少爷。
  众人都看得出是这少年是在逗弄这个侍女,只有这小侍女身在其中,心神紧张,害怕自家少爷真的误会自己嘲笑他。
  谢筝看着这焉坏的人儿,觉得还是和从前那般令人恨得咬牙又有趣。她忍不住再笑起来。
  女子姿容绝世,再加上这由心一笑。她一人坐在那里就勾勒出一幅盛世美景,将台下众人的魂魄带走。
  “你这后生倒是有趣,你叫什么名字。”祝卫启看着姬夏,叫他站起身来。
  姬夏拱手行礼:“小子姓姬,单名一个夏字。”
  “姬姓,就算在允州也不多见。可是怀远方位人士?”
  “老大人见多识广,晚辈钦佩。”
  姬夏不由得心中惊讶,这允州和锦州可是相距甚远。在这个交通不便的时代,能知道允州一个县里边的风土和姓氏。这位老大人不简单。
  若是祝卫启知道这少年心中所想,定会嗤之以鼻,能当上这户部尚书他可不仅仅是靠背景,要了解掌握的也不止这些州县姓氏。
  “前几年听闻允州大水,怀远也遭灾。不知现在如何。”
  “不瞒大人,小子正是几年前那场大水的允州灾民,从允州前往锦州投靠义父。不曾回过怀远,所以也不知现状,无法回答。”
  “那你便坐下吧,老夫随口一问而已。”祝卫启摆摆手,示意姬夏落座。
  此时,富商公子那边。见姬夏大出风头,有人顿时心中不满。
  “听闻赵家前段时间收了个乞丐作为义子,没想到就是姬公子啊?姬公子一表人才,做那些有龙阳之好的贵人的禁脔都是上上等。当乞丐可惜了。”
  一道带着玩味的声音传来,赵扶念一看。是和自家做同行,表面和气的李家公子。
  她拉住少年,示意他不要理会。
  而姬夏则是疑惑的看向元正问道:“元公子这家中别苑是否养狗?”
  元正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摸不着头脑,却也还是回答道:
  “不曾。”
  众人也有些疑惑。
  就在这时,少年面露微笑。
  他缓缓开口:
  “身世如同水上鸥,无奈携杖过锦州。如今不受嗟来食,为何犬吠不停休。”
  “念儿,你说,为何犬吠不停休。”
  赵扶念听出少年诗句里的意思,她甜甜一笑:“兄长,念儿猜,那乱吠的恶犬没吃饱。”
  姬夏恍然大悟,大呼一句原来如此。
  少年的意思是家乡水灾,自己如同那鸥露一般,巢穴被大水冲走。他无奈只能一路乞讨来到锦州投亲。如今不用再去乞讨裹腹,为什么还有人狗叫不停。
  少女的意思更是明显,狗最喜欢吃什么大家都知道。
  在兄妹二人唱和之下,那李公子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不过场中贵人众多,他不敢发火。
  李贞开口笑道:“姬公子伶牙俐齿,在下佩服。”
  “公子过奖,还未请教公子名讳。”
  “在下姓李,单名一个贞。”
  “记住了。”
  二人彬彬有礼,可是众人都看得出来。这梁子肯定是结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