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建小学

  钱玥笑得一脸幸福:“嗯,我答应了他的求婚。10月1号已经双方家长吃了一顿饭,准备明年5月1号举行婚礼,到时候你可要来给我当伴娘。”
  余敏忙点头:“没问题,伴娘我熟。”
  钱玥挑眉:“怎么?你经常当伴娘?”
  “那也不是。”余敏摇头,解释了一句:“刘奶奶的孙女3号结婚,我当的伴娘。”
  钱玥了然点头。
  接着,她又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这个月的海鲜别忘了,你的货卖得最好了,国庆节差不多结束,老顾客们旅行回来,天天来问。”
  “好,我这两天给你。”
  又聊了一会儿,余敏起身离开,直接返回了宿舍。
  她原本是打算去菜市场买点儿给张兰芳的新婚礼物,可是突然想到自己可以送她一套新的被面,自己空间里放着不少,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刚回去。
  她准备烧火做饭,这时,房门被敲响。
  她打开门,面露惊喜:“小凤,你也回来了。”
  刘凤带着笑,递给她一个油纸包:“这是我妈做的绿豆糕,给你尝尝。”
  “谢谢。”
  余敏说着,眼尖看到徐珊站在自己宿舍门口,一脸阴恻恻的看着他们,眉头禁不自禁的皱了起来。
  刘凤察觉到了不对劲,斜着眼睛瞄了一眼,脸色也沉了下来,挤出一个笑推着余敏往里走:“咱们进去说吧。”
  余敏点头:“好。”
  关上门。
  刘凤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余敏关心的问了一句:“怎么了这是?”
  刘凤娓娓道来:“我和徐珊家住得很近,两家人关系很好,爸妈也不知道我们发生的事情,在我不知道的情况就把徐珊一家人请到家里做客,没想到徐珊把周浩宇给带来了,这一下子就露馅了。”
  “爸妈让我说清楚,我为难,徐明杰就一股脑说了出来。”
  “爸妈气得把他们都赶了出来。”
  “徐珊爸爸也才知道真相,回去之后要让徐珊和周浩宇分手。”
  “徐珊就认为是我的问题,在我家大吵大闹了一通。”
  余敏无语。
  这件事儿本来就是徐珊的问题,她倒会倒打一耙。
  “那你怎么办?”
  刘凤淡淡一笑:“我不理她就是了。”
  余敏微微点头。
  她是这个性子,不喜欢和别人发生冲突矛盾。
  余敏又和她说起了张兰芳和陈智斌结婚的事情,她又惊又讶。
  顾不上和余敏多说,蹬蹬蹬去找了张兰芳。
  当晚,孙博涛也返回了。
  余敏吃了晚饭,去海边赶海。
  又到了螃蟹最肥美的时候,海边螃蟹泛滥,她一个小时就抓了20只。
  捆好放进空间。
  这起码有40斤了。
  然后,她又花了1个小时捡海螺,总共捡了50个,60斤左右。
  看了眼时间,8点了。
  10月份已经有些冷了,她没多待,回了宿舍。
  一眨眼。
  又到了新年。
  余敏过得充实又平静。
  她恢复和章烨的生意,每个月至少有2万元进账;钱玥那里每个月送一次海鲜;每周去看望刘奶奶和郑婆婆;每个月看两三次外公,看一次大舅;每两个月给远在北平和湖北的韩叔叔、二舅一家写信寄东西;同时,每两个月去余胜男和郑凯那里收酒和老家具。
  当然,也一直和柏故书信联系。
  大年初五。
  大队长突然召集全体队员。
  众人都不明所以,聚在大队部,叽叽喳喳说成一团。
  张兰芳给了她一把瓜子,问道:“敏敏,你说什么事儿啊?”
  余敏摇头:“不知道呢。”
  腊月28,张兰芳和陈智斌从知青办搬了出去,他们建了两间房子,也够住了。
  这时,上方传来柏爱国的声音:“咳咳,大家都安静。”
  人群逐渐安静下来。
  柏爱国直奔主题:“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是想要和大家说一件大事儿。”
  “咱们双板桥公社联合槐花公社、红星公社,准备办一所小学,方便孩子们上学。”
  “县里已经同意了。”
  人群哗然。
  “这是好事儿啊。”
  “那等公社办好了,我家孩子就不用住校,能每天走读了?”
  “我支持。”
  “可以办。”
  “……”
  大多数人都表达了支持的想法。
  柏爱国停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建小学是为我们考虑的好事儿,我们也不能白占便宜,这建小学需要钱,几个公社商量,一个大队出200块钱。”
  这话一出,众人都沉默了。
  200块钱?
  这肯定是走公账,就是集体的钱。
  余敏等知青都没有发表意见。
  就连徐珊也没有冒头。
  虽然他们现在的户口在柏家坪大队,但在其他队员看来,他们还是外人。
  这时,有人带头答应:“我同意。”
  余敏看过去,是一个老婶子,她有印象,是三小队的,家里孙子孙女二十多个,是全大队有名的孩子多。
  立马有人反驳:“你当然同意了,你20几个孙子孙女,等小学建好了,每天走读,省了老大一笔钱。”
  余敏立马顺着声音的方向转头,也是一个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婶子。
  这是五小队的,叫郑子英。
  她命苦,生了5个孩子,只养住了一儿一女,女儿嫁人了,儿子也子嗣不丰,只有1个宝贝孙子。
  “我也是为大家着想,这小学孩子这么小,那个当妈当奶奶的放心?就说你,你放心你家小宝住校?”
  “你家小宝也10岁了,你难道想他一辈子种地?”
  郑子英被戳到死穴。
  她也不在乎吃不吃亏,转变话头:“那我也没意见。”
  有了开头,再也没有波澜。
  柏爱国满意的点头,视线在知青办的众人停留了许久,才沉声道:“另外,小学要招新老师,初中学历以上的都可以报名。”
  “老师拿满工分。”
  说完,众人齐刷刷看向了余敏他们。
  这个大队,谁有知青点的知青们学历高?
  知青办众人脸色都是惊喜交加,余敏也不例外。
  当老师好啊,不仅轻松体面,而且工分还高。
  她不想再下地了!
  春耕、秋收、修水库、修路、修河堤……真是太累人了。
  一定要考上老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