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摊丁入亩(1)
</p>
第550章摊丁入亩(1)</p>
跟军务院诸臣的商榷,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牵扯到川贵平叛的诸多事宜,包括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朱由校都一一讲明要点,以确保时下仍在进行的川贵平叛,不会因出现一些新状况,而导致西南全境出现大的变数。</p>
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夜!</p>
特设军务院也好,特设少府也罢,包括其他或特设或重用的有司,朱由校秉承的原则就一个,那就是外朝有司不能办的,必须在这些有司高效推动起来!</p>
外朝有司推诿,那就找对应有司!</p>
外朝有司缓办,那就找对应有司!</p>
朱由校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他所直面的大明是烂摊子扎堆,积弊众多,毒瘤众多的存在,他要是敢懈怠丝毫的话,大明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倾覆!</p>
深夜下的乾清宫很安静。</p>
皓月临空。</p>
繁星点点。</p>
在乾清宫内外的诸太监宦官,轮值的上直亲卫军侍卫,都坚守在各自的位置上,一切显得是那样井然有序。</p>
“皇爷,您要保重龙体啊。”</p>
东暖阁内,乾清宫太监刘若愚,捧着一个托盘,低首走至御前时,面露关切道:“您从武英殿摆驾回来,就一直在处理朝政……”</p>
“放下吧。”</p>
伏案忙碌的朱由校平静道。</p>
刘若愚见状,也不敢再多说别的。</p>
在御前服侍,有些话能讲,有些话不能讲!</p>
“董应举他们来了没?”</p>
朱由校放下御笔,倚着软垫,轻揉发胀的太阳穴,对刘若愚说道。</p>
“还没有。”</p>
刘若愚忙道:“乾清门那边……”</p>
“去催!”</p>
朱由校皱眉道。</p>
“奴婢这就去办。”</p>
刘若愚忙道。</p>
今日在武英殿商榷川贵平叛诸事,在聊到建设卫所一事上,让朱由校想到不少,针对西南的一些部署,要对应的进行调整才行。</p>
政策,永远没有对错。</p>
区分政策对错或好坏,那要看所处的形势是否适合!</p>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或政策是绝对完美的。</p>
若真的有,那就不会有混乱!</p>
朱由校拿起碗筷,边吃边思索自己所想,原本那件事情,他想再等等看,毕竟此事真要明确下来,那掀起的风波也不小。</p>
可眼下却有了个极好的契机。</p>
若是就这样放过,那朱由校是不甘心的。</p>
摊丁入亩!</p>
将人丁税摊派到田亩中去,这在朱由校看来无疑是良政,此政真要能在大明推行,那不仅能确保税收,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能减轻底层的压力!</p>
名下土地多的,那就多缴税。</p>
名下土地少的,那就少缴税。</p>
名下没有土地,那就不缴税!</p>
大明牵扯到土地方面的税收,包括其他层面的税收,无疑对享有特权的群体,是带有倾斜性的,反倒是底层群体的保护做的却不够。</p>
这才导致大明中枢财政的困境,甚至是导致大明阶级对立严重,土地兼并严重,这些都要改,不该就不可能变好!</p>
“臣…董应举,拜见陛下!”</p>
“臣…陈明遇,拜见陛下!”</p>
“臣……”</p>
在朱由校思量之际,南书房诸臣齐聚东暖阁,一个个来不及整理仪容,就朝宝座上坐着的天子作揖拜道。</p>
“朕有个想法,打算在四川试行。”朱由校捧着碗筷,看了眼董应举他们,“你们都先看看,要是没什么问题,就进一步完善后拟道中旨,朕要颁给朱燮元、史永安他们。”</p>
嗯?</p>
董应举、陈明遇他们听后露出各异的神情。</p>
四川?</p>
难道跟川贵平叛相关?</p>
那不是军务院的事吗?</p>
在朱由校或特设或重用的有司,一直在奉行一个制度,那就是文武分治,该是谁办的差事就要办好,不越界是必须遵守的!</p>
文贵武贱,文贱武贵,这都不是长久之道。</p>
唯有实现文武兼济方是王道!</p>
“摊丁入亩?”</p>
在董应举他们从刘若愚接过那些文书后,看到上面所写时,董应举的表情变了,甚至下意识脱口道。</p>
吃着晚膳的朱由校,抬头看了眼董应举他们的反应,就知这件事情真要做了,那产生的影响必然不小。</p>
毕竟董应举他们都算很开明的了,可在见到摊丁入亩时,一个个的反应却是惊疑多过别的。</p>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p>
“摊丁入亩一事,是朕在武英殿跟魏光绪他们,商榷川贵平叛诸事期间,就川贵平叛大军及别的地方,消耗太多的粮饷而想出来的。”</p>
吃饱喝足的朱由校,拿手帕擦擦嘴,看向董应举他们,“为了解决这件事,朕已让魏光绪他们,着手就四川卫所改制,筹建建设卫所而谋划。”</p>
“不过在朕看来,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毕竟奢逆、安逆在川贵兴风作浪,也让朕看到了很多。”</p>
“其中有一项最重要的,那就是大明治下的百姓,肩负的赋税太多了,特别是那些破产群体,名下连土地都没有,靠租种土地为生,甚至一些连土地都租种不来,他们拿什么缴纳赋税?”</p>
“这还是在承平时期,一旦地方出现灾情,这些人除了被逼上绝路,最终选择跟朝廷对抗,似乎没有其他任何活路了。”</p>
董应举、陈明遇他们的表情有些复杂。</p>
天子讲的这些都是实情。</p>
可是摊丁入亩一事太大了!</p>
“陛下,臣觉得摊丁入亩,的确是一项惠政!”</p>
董应举收敛心神,面朝天子作揖道:“若是真能在四川试行,那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此事并无先例啊,不说我朝,即便是前朝……那都没有过。”</p>
“臣有些担心,此等惠政真要在四川试行,朱燮元、史永安他们是否能推行好,毕竟奢逆、安逆平叛,眼下是川贵的重点!”</p>
“臣附议!”</p>
陈明遇紧随其后道:“就不说时下朝中的局势了,单说川贵这边,如果此政要在四川试行,那名下有众多土地的人,是否会选择对抗此政?毕竟此政真要试行,那他们要缴纳更多的赋税。”</p>
“是,此政试行下来,能让名下土地少,或没有土地的人减轻很大压力,但是四川的安稳也很重要啊!”</p>
别看牵扯到川贵平叛的事宜,南书房诸臣没有参与过,但是仅仅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这个问题,那也是能想象到摊丁入亩一事,真的要在四川去试行的话,将会对四川造成什么样的影响!</p>
毕竟现在对川贵而言,地方安稳比什么都重要,要是四川敢乱,那事情就闹大了,甚至严重的话,极有可能影响到川贵平叛,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不止会让朝廷很被动,甚至还可能加剧川贵的动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