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

  深山,古楼。
  吊脚楼离地三尺,墙面涂暗红油漆,既能防止潮湿,又能防虫蛀。
  两道黑影速度极快跃上楼。
  高楼大门敞开,两人跪在中央。
  殿前供奉的不是神像,而是隐逸在黑暗中的黑影。
  “道主,孙胤天师阵亡!”
  左侧的人说了事情的经过。
  “呵呵,看来这个许玄发现了不得的东西啊。”黑影声音干涉沙哑。
  “道主,要不要我们过去报仇?”
  “不必过去送命,带上一封信交给乾清帝,还有,把上古秘宝的消息透露给密教之人。不,老夫要亲自去见乾清帝!”
  孙太玄脑子很清醒,太一道的存在肯定是暴露了,白帝教背靠一个国家,高手如云,说不定布下天罗地网等他们过来。
  还不如投靠北方,密教与太一道联合,双方合作,先拿下白帝教再说其他。
  北方京城。
  乾清帝伏案批文,将一个边陲族群变成占据北方的王朝,泰吉称得上是蛮夷英主。
  南方在如火如荼发展之时,北方亦是在发展。
  与南方各方面发展不同,北方就只有一个目标,发展军事力量,为将来一统天下做准备,即便代价是生灵涂炭。
  反正又不是自家财产。
  金人情况比许玄另一世的情况要好,大部分旧时代的力量紧紧团结在乾清帝周围。
  “陛下!莲花法王求见!”太监细声细气道。
  “宣!”
  不一会,一光头老者走进来。
  “陛下,老僧向您推荐一个人。”莲花法王显得十分客气,如今密教在大漠稳稳扎根,几乎是一家独大。
  “哦?谁?”
  不一会,一名约苗七八十岁的老道士拜见。
  这名道士样貌奇古,额头高高隆起。
  “贫道拜见皇上!”
  孙太玄一来就行大礼。
  “天师快快起来,不必多礼。”乾清帝心中欣喜,若是同时拿下儒释道三家的拥护,则北方大定,又占据前明京城,可以说是正统无疑了。
  孙太玄直接进入正题,这次来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当道教大天师,统领天下道教。
  同时说了白帝教的情况,把白帝教地位大大提高,说成是许永发家的关键,若不是白帝教广大的信基础,许永现在还不能篡位,南明将会一直内斗下去。
  “好,天师之事,朕答应了。”
  “作为交换,我愿意推动北地道士剃发易服。”
  “啊?”乾清帝不是惊喜,而是狂喜。
  剃发易服是金人国策,为了不得罪本土宗教,还特地规定道士不用剃发易服,导致不少心向汉皇的人才借口当道士逃避,如今是时候解决这个祸患了。
  乾清帝脑海浮现出一个场景——一个留着传统尾辫的道士。
  汉人传统的神仙都这样,民众自然不会再排斥,两三代人下来,基本也就习惯了。
  估计到那时,南方那边会被人叫做长毛贼。
  “哈哈,孙天师,你想要什么?朕都会给你!”
  乾清大手一挥。
  “多谢陛下!”
  时隔千余年,自孙恩之后,五斗米教再次作为显学出世。
  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小小的剃发,孙太玄可以接受。
  而且他也有野心,将来一统天下宗教,再找到先秦三大异宝,说不定会完成孙恩祖师爷未完成的成就——地上道国。
  望湘楼,楼顶凉亭。
  时隔半年,整栋楼又修缮了一遍。
  楼顶有不少花盆,蝴蝶纷飞,亭中三人饮酒。
  许玄低头看着一个古怪的仪器,仪器下方的底板放置着一枚虫卵,观察虫卵的性状。
  他开始研究黄庭内景术了,黄庭内景术共有五脏七窍十二种虫。
  先用特殊药材灌溉植物,使得植物含有药性,其中要用到灵气,不然植物会枯萎。
  再者就是吸引蝴蝶产卵,虫卵从幼年开始吸收药液和灵气,破茧之后就是对应的虫了。
  看了良久,许玄移开视线,在书上写下几行字。
  “植物以百合花为佳,蝴蝶以琉璃蝶为佳。”
  因为环境不同,这点和镜中界有区别。
  收好东西,许玄抬头看向张都霄身旁的崇祯帝朱由检。
  “由检,这东西还真让你做出来了,不错。”
  许玄看着朱由检肥硕的身躯,内心暗暗吐槽,为何从权位退下来,人就开始发福,父亲也是如此,朱由检也是如此。
  “托您的福,当日您说玻璃上观宇宙,下察微妙,我和工匠研究出了无色玻璃,正好做出此显微镜,倍数不算太高。”
  最近几年可谓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刚开始战战兢兢,生怕哪日一杯毒酒下来;后来发现没人理会自己,再加上火龙出世,百姓认同,也没有人借他搞事。
  成为岳阳王之后,朱由检每日吃喝玩乐,纵情山水,或者研究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还真只是个当王爷的料。
  不得不说老朱家的人就是有搞研究的天赋,还真让他发明出了东西。
  “倍数再放大一些,可看到佛陀说的十万八千虫,你再研究病人的痰液、血液等,明白是哪种虫导致发病,或许会开创一门新的医学,流芳百世也有可能。”
  作为一个文科生,许玄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就这些了。
  朱由检兴奋不已,说:“我这就回去研究研究。”
  “对了,你再弄一个显微镜给谢妙。”
  “好。”
  “呵呵,老朽也看看。”张都霄接过显微镜,看着放大十倍的虫卵,内心惊奇不已。
  “此虫若破茧成蝶,会有不可思议奇效,再配合小青龙散,你们的实力将会更上一层楼。”
  “哦?老朽拭目以待。”张都霄放下显微镜,呵呵一笑,“对了,天师,老朽想回江西一趟,半年之后回来。”
  “可以,符咒东西还缺吗?”
  “不缺,现在没什么盗匪,今晚就出发。”
  “也好。”
  数年未回,不知为何,张都霄归心似箭。
  可能人老了容易思乡,毕竟是九十多岁高龄。
  若不是遇到了天师,用天师的药方调理了一下气血,估计现在坟头杂草都一人高了。
  马车连夜出发,十日到达龙虎山。
  见了诸位弟子,与后人叙旧。
  满足了思乡之情后,张都霄返回长沙。
  一生向道,大道才是自己的归宿,残烛之年能与真修谈玄论道,张都霄已经很满意了,老天爷也在帮自己。
  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车上,张都霄深深睡过去,做了一个悠长悠长的梦,梦中是自己,如走马灯一般快速经历一生。
  哐当……
  马车颠簸,张都霄从美梦中醒来。
  “到了长沙了?”
  门外弟子回答:“才到株潭。”
  “距离长沙多远?”
  “四百里。”
  “停车!”
  张都霄心中顿悟,释然一笑,已经来不及了。
  停车,下车。
  弟子帮忙正衣冠,张都霄盘坐树下,他感觉身体越来越重了,精气神仿佛一下子泄掉。
  “老朽来不及了。”
  弟子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纷纷跪下痛哭。
  “老祖,您有何遗言?”
  活了九十载,对于生老病死,张都霄看得很通透。
  “吾去也。”
  他面色平静,嘴角含笑,结出朝天印,呼吸低微,直至消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