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陛下是要赏赐晋王您

  朱棡稳了稳心神,打算一鼓作气将废除海禁也一并说出来。
  毕竟他刚才看的真切。
  老朱甚至都已经掏出腰带,把李景隆按在地上一顿狠抽。
  可就因为自家大哥简单一句话,老爷子竟真能忍下心头怒火,不再追究。
  朱棡不傻,他不觉得自家老父亲凡事都会听自家大哥的。
  今日如此,想来也是老父亲重回战阵,心情大好。加上朱标的求情,这才对李景隆格外宽容。
  而趁着老朱还有几分欢喜,趁朱标尚且还在场。
  这便是他进言重开海上贸易的一大良机。
  短暂思虑过后,朱棡跪在老朱跟前,正色禀告道:
  “父皇,儿臣听闻海外之人多喜我大明布匹、丝绸。”
  “若是能在苏州开一口岸,与海外商人同商。说不定今后每年朝廷在布匹、丝绸上的进项能高达数千万两。”
  “嗯?”
  当看到老朱眼眸一凝,很是郑重打量着自己。
  朱棡分不清老父亲是喜是怒,迟疑数秒后继续补充道:
  “父皇为确保沿海百姓不被海上寇贼袭扰,故而禁海,此当真乃爱民之举。”
  “如今江阴、苏州等地海上寇贼均已被诛,想来百姓无虞,开一通商口岸也无不妥。”
  “儿臣请父皇斟酌,为大明财政下令增开通商口岸!”
  待朱棡说完,老朱握了握手中玉带,似不太称手般递给了旁边的朱标。
  旋即面容和煦,冲朱棡温声笑道:
  “老三,你且站在原地,咱去给你取个东西。”
  “嗯?”
  不等朱棡反应过来,只见老朱大步便朝苏州府后院走去。
  “大哥,父皇这是要取什么?”
  听到朱棡这话,朱标笑笑没有开口。
  而一旁的李景隆似洞悉一切般,忙凑到朱棡跟前快速说道:
  “恭喜晋王,贺喜晋王!”
  “何.....何喜之有啊?”
  “晋王殿下!”李景隆表情郑重,快速说道:
  “若陛下不喜殿下进言,自然是当面训斥。”
  “可方才陛下面色如常,脸上仍有笑意,足以证明陛下心里乃是高兴的很。”
  “毕竟洪武二年施行海禁,乃是陛下亲自下令,之后每年朝廷都会颁旨重申。满朝文武,普天之下,断无人敢提议废除海禁。”
  “如今殿下为国朝财政考虑,为大明长远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行满朝百官不敢行之事,敢说天下不敢说的中正之言。”
  “想来陛下心中定是欢喜的紧!”
  “嗯.....”
  被李景隆这么一说,朱棡心中仅存的那点担忧瞬间消失。
  整个人格外放松的同时,嘴角上扬,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欣喜。
  毕竟朱棡也清楚,老朱对他们这些皇子的评价标准很是奇怪。
  乖乖听话不犯错,反倒不好。
  像自家大哥一样,没事就顶撞老朱,喷老朱就跟涮嘴玩,反而还让老朱更加喜爱。
  如今自己说了满朝文武都不敢说的话,老朱没准还真会因此高兴。
  只不过。
  “九江,若是父皇赏赐,直接开口便是。为何要亲自离开?”
  “那还用说?此次赏赐之物定是极其珍贵!”
  此话一出,朱棡心头一阵狂喜,忙看向正前方一直闭口不言的大哥朱标。
  也是听李景隆胡说八道,竟把朱棡带偏到了姥姥家,把他忽悠的心花怒放。
  朱标强忍心头笑意,微微点了点头。
  看到自家大哥都认同李景隆之言。
  朱棡惊喜万分的同时,甚至想原地蹦起来。
  要知道,自家父皇从未像今日这般夸奖过自己。
  而且自家父皇也从未像今日这般,如此郑重听自己进言。
  想到这里,朱棡忙走到朱标跟前,恭敬拱手道:
  “臣弟多谢大哥,今日得父皇赏赐,全赖大哥提点。”
  “别!”朱标连忙摆手否认,“今日所得,均是三弟你应得的。”
  “多谢大哥,多谢大哥!”
  连声道谢过后,朱棡眼角一挑,语气轻松道:
  “大哥有所不知。”
  “三月之前大哥你亲征北元之前,父皇将早年使用的铠甲、长剑,甚至连沙场征伐之长枪都赏赐给了大哥。”
  “我和二哥、四弟、五弟他们听后,那是打心底里羡慕大哥。”
  “如今父皇亲自去取的赏赐,应当也是父皇早年使用之物。”
  “等到泉州见了二哥,等回京见到四弟、五弟他们,臣弟一定要好好炫耀一番!”
  “好说,好说!”
  看着朱棡眼眸微抬,似乎是在盘算着该如何向朱樉、朱棣等人炫耀。
  朱标一时有些忍不住,竟直接轻笑出声。
  也是此时,当看见老朱大步流星朝这边走来,朱标忙收起脸上笑意,佯装严肃。
  而朱棡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老朱赏赐何物,忙上前跪地道:
  “父皇,儿臣方才寸步未离!”
  “好!”
  老朱语调深沉,低声应了一声后继续问道:
  “老三,你方才所提何事?”
  “儿臣方才进言,求父皇解除海禁,与海外通商,为大明谋财.....”
  “啪~”
  不等朱棡说完,一道破空声骤然响起,一根婴儿手臂粗细的木棍狠狠砸在了朱棡身上。
  更让朱标咋舌的是,似这般粗细的木棍,老朱手中还有四五根。
  “父....父皇.....”
  “混账东西!咱老朱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混账东西!”
  “咱他娘的还没死呢,你他娘就敢跟咱对着干?”
  “那是不是等咱死了,你他娘的还要挖老子的坟!”
  老朱气急,连着几棍子直接将朱棡打的趴在地上。
  “父皇,方才那些话都是大哥....都是大哥.....”
  “还敢扯你大哥!”
  即便老朱心里清楚,这事定然和朱标脱不了干系。
  可偏是朱棡这副没担当、没骨气,刚挨了两下就扯朱标出来的怂样,更让老朱心中怒火升腾。
  而听到朱棡这小子一上来便直接自己给招了出来,朱标嘴角一撇,任由老朱手中木棍如暴风骤雨般朝朱棡落下。
  又是几棍子落下,当看到朱棡嘴角淌出丝丝血迹。
  朱标快步赶到两人中间,挡在老朱跟前。
  只不过.......
  朱标倒是没有立即求情,反而冲朱棡冷声问道:
  “三弟,你怎能如此糊涂!”
  “施行海禁乃父皇亲自下令,自洪武二年起,每年都要重申。”
  “饶是今年年中朝廷还再次下发令旨,禁止民间渔船下海。”
  “可你怎就这么糊涂,偏要跟父皇对着干!”
  “大哥?这话不是你.....”
  就在朱棡开口的瞬间,只见老朱、朱标二人眉头微蹙,似是震怒般紧紧盯着自己。
  朱棡无奈,只好将到嘴边的话给重新咽了回去。
  见他如此,朱标这才转向老朱开口道:
  “父皇,三弟也是为大明财政考虑,姑且饶了他吧。”
  “饶不了!”
  将挡在跟前的朱标推开后,老朱气急败坏,怒声训斥道:
  “这些崽子平日里再怎么胡闹,咱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有一点,咱朱家男儿眼里不能只盯着钱!”
  语罢,老朱握紧手中木棍,不由分说便又朝朱棡招呼了过去。
  实际上,就废除海禁这事儿,老朱不是没和朱标商议过,老朱也不是没动过心思。
  只是将来无论是否废除海禁,都不能由朱棡开口。
  而且重开海禁的目的,也绝不能是为了从海上商人手中谋求暴利。
  “你自己想想!”
  一根木棍打折了,老朱转身拿起另一根木棍的同时,继续训斥道:
  “眼下江阴、苏州沿海倭寇是已被消灭,可杭州、浙江等地沿海由有倭寇猖獗。”
  “而且海上防务比草原更加艰难,不能设立防事,只能沿海驻军。”
  “你怎的就能保证倭国那些崽子不会再来?若废除海禁,大明沿海百姓岂不时常受到袭扰?”
  “用咱大明沿海百姓的性命,换取海外商人手中的金银,这头决不能开!”
  “你他娘的给咱记住喽!”
  “给咱记在心里!”
  “咱大明百姓的性命,比那些个黄白之物要金贵的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