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七折清货

  董晓丹的清库存计划虽然晚了几天,但终究是成了。
  只是与预计中的不一样。
  想起在后世物价飞高的年代,淘宝商去深圳厂子清库存,都可以十块钱一条牛仔裤。
  那折合成现在的物价,一块钱一条成人裤应该差不多吧?
  可显然这时候的国营工厂还没习惯这样的手笔。
  虽然连黄局长都出面了,但老厂长还是没敢下大力度,只是在原出厂价的基础上打了八折。
  董晓丹觉得这羊毛薅得不很痛快,这样跟当季的衣服批发价也差不多了。
  于是特意去找老厂长。
  “我听说南方服装厂清库存都是一折甩卖,你这样操作,我甩卖不起来啊,甩不起来,就没法帮你清库存,只能慢慢地售卖。”
  此时深圳特区还没建立,所谓的南方清库存,只是董晓丹的噱头。
  反正这年月消息闭塞,即使是外贸服装厂的老厂长,也无法辨别董晓丹这消息的真伪。
  “一折?一折我还不如不卖,花那么多人力物力,回收的货款都不够。”老厂长摇摇头。
  “我也不要求你们按南方那样来,但你这些压库货不大力降价怎么清得了?要不打五折吧?你们每年损耗都有百分之五,剩下的继续压库,年终的时候也会打折清理一批,但清理得也有限,所以你们库存是一年比一年多...”
  董晓丹早是从郑厂长那里了解了实情,这次想清货,当然自己也想赚一笔,但也是想为他们解决一个大问题。
  这就像百姓家里的断舍离一样的道理。
  你舍不得低价出售,一方面在压库,另一方面老百姓衣不蔽体。
  何不让一步,双方都各取所需?
  董晓丹和老厂长讨论半天,最后老厂长决定以出厂价的七折给董晓丹。
  好吧,七折就七折吧,但是本来的清库存,董晓丹打算帮他全包的,卖不掉的没关系,自己想办法寄回老家,让爸妈去县城摆个小摊也行,价格实在,总会有人买。
  但现在不行了,既然是七折优惠,那就只能卖多少是多少,卖不完的依然要退回到原厂里。
  对于这点,老厂长倒是没有异议。
  而且他本就不指望董晓丹帮他清库存,毕竟在他看来,自己的库存是国家的问题,要是让董晓丹承诺清库存,就等于把国家的困难转嫁给个人,在他看来这样做有点不厚道。
  说实话,这时候,虽然国家已经在开始推行改革,但进货机制还是没有改变,都是统一的模式。
  也就是按国家统一安排,这些工厂的货先是要安排给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要到一级经销商那里进货,三级经销商要到二级经销商那里进货。
  以此类推,所以个体户的拿货渠道依然是最末端的。
  因此一般的个体户基本是无法从工厂直接进货的。
  这样算来,董晓丹虽说是以出厂价的七折清库存,她拿到手的价格与一般个体户的价格,优惠力度还是很大的。
  不过,因为这年月物价总体来说都比较低,即使优惠力度大,也不像后世那样浮夸。
  比如小孩的夏天背心,正常也就卖差不多九毛多、一块多一件,出厂价六七毛,董晓丹拿到手,差不多四五毛一件。
  现在这些背心,董晓丹以一块五两件卖出,不论样式,颜色,男女,一律如此。
  当然,这年月的衣服也没啥样式的,都是差不多的样子。
  虽然赚得不多,但赢在量大。
  本来小孩三件背心就要大约三块钱,但现在三块钱可以买到四件背心,所以百姓衡量衡量,还是蛮合算的。
  当然,如果是成人的衣服,样式、料子好一点的,价格就高,价格越高,利润就越大,董晓丹让利的幅度也就可以更大些,这样百姓到手的实惠也就更多了些。
  清库存衣服接二连三地送了过来,董晓丹的那两间服装店不一会就被塞满了。
  这可怎么办?
  送已经送来了,再送回去也浪费运费,虽然是工厂免费送来的,但人家也花成本的。
  既然那几间屋一直空着,那不如先借过来当做自己的仓库。
  董晓丹连忙去找后勤处的姚主任,声明虽然是借来当仓库,但费用也比较那几间屋来,也就是每间屋一个月五十块钱。
  房子空着也是空着,现在有人借,还增加了收入,有何不可?
  于是董晓丹又借了两间屋,同时通知工厂,不要连续送货,否则要增加仓储费用。
  这个年代的物品不丰富,大家对各种衣服的价格心里都有点谱。
  你价格一亮出来,不要大声叫卖,他们就知道有没有真优惠。
  所以,没几天,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都知道,这边直营店在搞换季促销。
  董晓丹白天还是以学习为主,虽然店里很忙,但是不能喧宾夺主。
  店里四个人本来是两两轮流,在陈雪那边学习的,现在全部叫回来了。
  但忙起来的时候,人手还是不够,陆海燕和陈维可本来在水果店那边张罗地,这会儿也只能到服装店来。
  遇到衣服尺寸不全地,就要去仓库搬货,来来回回地,一天还没有歇脚的时候。
  董晓丹看他们一个个累成狗,就让叶艺文回去问问家属院还有没有待业青年,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来帮搬货、理库,因为是临时工,所以就不安叶艺文他们那样的工资来算,做一天算一天,一天一块钱报酬,不负责吃喝。
  那这样一个月要是天天来,一个月就是三十元。
  叶艺文回家一问,立刻有三个人过来报名,董晓丹看了看,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就留了一个个子高,看着力气大的。
  又对另外两个人打招呼:“目前只需要一个人,回头如有需要,再优先请他们。”
  反正都在等招工,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一天能拿一块钱,也是不错的。等回头找到正式工作的时候,攒的钱还可以买几身新衣服呢。
  让他们做个体户,他们是不愿意地,但是来打零工,这倒不是问题。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地矛盾。
  请了临时工搬货,陈维可轻松了不少。
  不要再跑来跑去,只要坐在库房里,理理货就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