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里,可是战场

  .
  50年10月。
  志愿军4个军3个炮兵师全程无线电静默。
  在呼啸的米国侦察机眼皮底下,如钢铁洪流涌过了鸭绿江。
  在这一天的渡江时间里。
  有一位年轻人写下了一首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进入半岛后。
  几十万华夏志愿军严格执行夜行军昼宿营的规定,在崇山峻岭间一路南行。
  我们的故事就且继续...
  地点,来到半岛北部。
  在这初冬的季节,半岛北部的崇山峻岭间,除了风的声音之外,就没有更多的声响。
  暗暗夜色里,山林中一支小队正在静默前行。
  这支小队正是尖刀一连。
  尖刀一连现在就是全军的斥候,冲在大部的最前头。
  而尖刀连的一班,则是全连的先锋。
  在山林中,班长线才臣带着全班十号人在前,为全连探路。
  这个班十个人里,李长明走在了队伍的最后头。
  李长明知道,自己之所以被安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其实是班里的老兵在照顾他。
  要真的打起来,子弹羞羞乱飞,首先受伤的就是前面的人。
  所以众人都护着新兵李长明。
  李长明虽然心中几分预料,但是想到自己以前也护着新兵,现在轮到他被人护着..
  这其中的因果传承,颇有些让他感觉唏嘘。
  哪有常胜无敌,哪有人儿不去。
  这华夏五千年的精神,就是这样一位传着一位,一位护着一位,绵延不绝星火传承啊。
  可就在这个时候,李长明的耳朵突然神奇地轻轻动了动。
  李长明两世为人,身体素质爆表,嗅觉听觉触觉超越常人。
  在这只有风声的夜晚里,他听感受到了些许动静。
  这里,可是战场。
  有些许的动静,都必须格外注意。
  李长明逾越向前,脚步细碎地来到了班长线才臣的身边。
  队伍前头的班长线才臣看到李长明来到身侧,不由得瞪大双眼想要呵斥。
  可是李长明拍了拍班长线才臣的肩膀,用双手指了指眼睛,又指了指前方。
  班长线才臣瞳孔一缩,顷刻举起握拳右手。
  随着他举起右拳,一班全班集体就地蹲下,战友们第一时间将枪口朝向四周。
  下一秒钟。
  和一班间隔约摸有三四十来米的尖刀连全连,集体下蹲警戒。
  “呼呼..”
  山林间的夜风悠悠地刮着,声音呜咽而又清冷。
  半蹲在地上的班长线才臣瞪眼看着李长明,咬着牙低声问道:
  “你确定有情况?”
  李长明也不知道如何解释。
  他只是满脸严肃,快速的回到:
  “班长,我可是渔猎户出身,耳朵灵着呢!”
  “我保证前面有大家伙,应该是汽车!而且是卡车!”
  卡车!?
  米军进入半岛战局后,闪电般击溃北朝军队。
  北朝军队的装甲序列几乎全部都丢在了南朝的土地上。
  而且,米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向北朝的土地进军。
  这种情况下,在这山林里面,你说你听到了卡车的声音?
  难道那卡车是拉货卖泡菜的?
  班长线才臣微微侧头,聆听左右。
  可是他除了风声之外,什么也没有听见。
  车声?
  我怎么听不见?
  会不会是你小子听错了?
  班长线才臣咬着牙看着李长明再次低声问到:
  “你确定?不是犯迷糊?”
  要不是李长明平时认真严肃,作风一丝不苟,班长线才臣还真不一定相信他的话。
  线才臣双目锋芒地盯着李长明,没有丝毫的松懈。
  如果李长明瞎报瞎说,那他肯定要给李长明一巴掌。
  这种事可不是开玩笑的。
  李长明满脸严肃,看着班长线才臣回到:
  “我确定,如果没有,把我的头拧下来给你当夜壶!”
  我要你小子的头当夜壶有个什么用!?
  班长线才臣可是无语。
  但是李长明这般话语,让他不由得更加严肃了起来。
  行军打仗,不能放过一丝一缕的异常异动。
  “走!”
  班长线才臣弯着腰脚步细碎,带着李长明朝着前头探去。
  两人轻巧地趴在了山坡土堆上,开始眺望远方风景。
  在这茫茫的夜色当中,崇山峻岭幽幽暗暗如同深渊。
  可是,山路上时隐时现的汽队灯光是那么的扎眼。
  真的有汽车!
  班长线才臣满脸难以置信地侧头看向李长明:
  “这么远你都听得见?”
  李长明瞪眼看着远方的汽车灯光,快速的回到:
  “我的听力是有一点点好..”
  这是一点点好吗?
  简直就是顺风耳好吗?!
  班长线才臣满脸惊讶,但又很快反应回来。
  他利落朝着身后跟来的小队吩咐到:
  “大福!”
  “到!”
  “赶紧去汇报连长,不远处有汽车!”
  “是!”
  “其他同志,跟我占领制高点,快!”
  入朝后,尖刀连首次发现目标。
  转眼。
  连长张达铁与指导员陈平就来到了一班占领的小小制高地。
  暗幽幽的夜色中,趴在地上的连长张达铁拿起了望远镜。
  透过那望远镜,只能隐约看明些许车身景象。
  虽说看得不真切,但是连长张达铁能够看清对方插在卡车上的旗帜。
  为何能看清旗帜?
  主要因为北朝的旗帜底色是红色。
  而南朝的旗帜底色是白色。
  旗帜挂起自然垂着的时候,南朝的旗帜看起来就像是投降的白旗。
  都投降白旗了,夜色再苍茫,可不照样看得清楚么?
  连长张达铁微微皱眉,看向身侧的指导员陈平说道:
  “我看,是李成晚的军队。”
  指导员陈平听此,眉头也就皱了起来。
  “李成晚的军队?怎么会在这个地方。”
  “这和情报上的情况完全不对啊。”
  连长张达铁却是没有在意。
  他的身体昂面躺在土坡上,看向躺在身侧的指导员陈平回到:
  “事实证明,情报不准确。”
  情报不准确其实十分正常。
  这是异国他乡作战。
  而且还是陌生的敌人。
  环境什么变数、敌人什么路数、谁也不清楚。
  别看连长张达铁这轻描淡写的话语。
  这句话可是为未来志愿军的惨烈付出打了一个伏笔。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