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始皇帝教子,法家精华三字,真正的帝王之道!

  秦始皇咳嗽一声,表情变得严肃。
  “扶苏啊,你当知,大秦所用乃是法家思想。”
  “术这一字,其实也是源自法家,乃是当年韩国相邦申不害所用。”
  申不害?
  扶苏心中一动,道:
  “莫非就是在韩国之中主持过变法的那一个?”
  秦始皇微微点头,道:
  “正是他。申不害以术为先,想的就是让帝王……哼,如刘宏这般,用权术控制臣民。”
  “于是韩国之中,告密成风,官员间提防大于合作,臣民相互间几无信任可言。”
  说到这里,秦始皇勾了勾嘴角,露出一丝嘲讽微笑。
  “最可笑的是,韩王学会了申不害的权术之道后,就用帝王权术把申不害给罢相了。”
  扶苏:“……”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
  “术者,小道也!帝王当有权术,却不能只有权术,懂了吗?”
  扶苏信服点头。
  秦始皇又开口道:
  “另外一个字,来自商君卫鞅。”
  扶苏听到这里,心中顿时一动,脱口而出。
  “这个字,莫非就是——法?”
  商君卫鞅,有个更有名的名字——商鞅。
  商鞅变法,大秦得以强盛,世人皆知。
  秦始皇笑呵呵地点头。
  “没错,商君的法家思想,就是一个法字。”
  “但商君,同样也有局限,你可知局限在哪?”
  扶苏沉吟良久,回忆起商鞅的生平。
  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大力支持。
  但商鞅执行法律一视同仁,就连秦国太子(秦惠王)都因为触犯法律而受到责罚。
  秦孝公死后,秦惠王继位,便将商鞅诛杀。
  扶苏有些不太确定地开口道:
  “商君的死,莫非是执法过于严苛?”
  秦始皇哈哈地笑了起来。
  “商君制定法律,依照法律而行奖惩,一丝不苟,怎么能叫做严苛?”
  “应该叫做依法治国才对!”
  “但你确实没说错,商君之所以死,是因为他对惠王实行了责罚。”
  说到这里,秦始皇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
  “商君想要的,是法能凌驾于国君之上,连国君都要受到法的制约。”
  “但这是惠王无法容忍的,所以商君必须死。”
  “法,只是用来治理臣民的。国君应该在法之上,法只能成为国君的工具,而不能成为国君的束缚。”
  “这,便是商君取死之因也。”
  扶苏缓缓点头。
  皇权至高无上。
  若是皇权能被法律制约,那还算得了什么至高无上?
  扶苏很快又开口问道:
  “既然法和术都有局限性,那父皇最看重的,莫非是第三个字?”
  秦始皇露出满意表情。
  “你说得没错。”
  “朕考一考你,你可知这第三个字,来自于哪位法家人物?”
  扶苏不假思索地开口。
  “李斯!”
  李斯,大儒韩非子之徒,却是法家大能。
  若不是金幕的出现,李斯现在还是大秦的丞相呢。
  秦始皇晒然一笑。
  “李斯?他不配。”
  “若他能给朕这第三个字,他又怎么会愚蠢到和赵高胡亥合作,自寻死路呢?”
  扶苏闻言愣住。
  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秦始皇不再隐瞒,开口道:
  “这第三个字的来源者,是韩非。”
  扶苏顿时恍然,一拍大腿。
  “原来是他!”
  韩非,和李斯一样都是大儒荀子的徒弟,也一样从儒家转到法家。
  但韩非又不仅仅是法家学者这么简单。
  他号称“诸子百家集大成者”!
  儒家开创者孔丘,被尊称为“孔子”。
  第二代儒家圣人孟轲,被尊称为“孟子”。
  战国时代最后一个儒家圣人荀况,被尊称为“荀子”。
  而韩非,却并未按照上面三位先贤之旧例尊称为“韩子”。
  他的尊称,是“韩非子”。
  足见韩非之分量。
  秦始皇非常喜爱韩非,因韩非是韩国王族后裔,秦始皇特意派兵威胁韩国,迫使韩国将韩非送到大秦。
  但韩非的师兄李斯,因嫉妒韩非才能,捏造罪证诬陷韩非。
  最终,韩非死于大秦。
  故而扶苏先说李斯,而不是韩非。
  秦始皇露出怀念表情,道:
  “朕也是在处理了李斯之后才知道,原来当年韩非是被他诬陷的。”
  “哼,李斯这混账东西,真该死啊!”
  臭骂了一番李斯,秦始皇继续开口道:
  “韩非的这个字,就是——势。”
  “势?”扶苏下意识地重复了一下。
  秦始皇缓缓点头,表情变得越发严肃。
  “何谓‘势’?势,就是国势,是天下大势。”
  “国君,能顺势而为,便能得到天道之助。”
  “朕为何能一统六国?自周武王分封一千诸侯以来,华夏诸侯混战千百年,民众苦不堪言。”
  “天下百姓,都渴望不再内斗,不再有战争,都希望统一!”
  “这就是天下大势!”
  秦始皇说到这里,双目开始焕发神采。
  “朕率大秦,灭六国,四海一,就是顺应了这天下大势。”
  “大秦强兵入境,各国贵族臣服,何也?因他们也知道,大势滔滔,不可螳臂当车!”
  “谁敢站出来和这个天下大势作对,那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朕这个皇帝,而是整个天下所有人!”
  秦始皇用力一挥手,充满霸气地开口。
  “有人能和皇帝作对吗?或许有。”
  “但绝对没有任何人能和天下所有人作对,和整个天下的滔滔大势作对!”
  “势,便是时来天地皆同力,是顺天而行。”
  “只要有了势,能驾驭势,你会发现天地尽在脚下,臣民尽由驱使,如臂使指,万事可为!”
  扶苏深吸一口气,想象着秦始皇描绘的情形,不由心神激荡。
  天地皆同力!
  这是何等壮观的情形。
  这便是父皇灭六国时的景象。
  这便是开创了第一个华夏大一统王朝,前无古人的始皇帝心得。
  这,便是我扶苏的父皇!
  过了好一会,扶苏才从激动中回过神来,重新开口。
  “法家三字‘法’、‘术’、‘势’,父皇您最终是选择了势,对吗?”
  秦始皇哈哈大笑。
  “扶苏啊,小了。”
  扶苏疑惑。
  “什么小了?”
  秦始皇笑着指了指扶苏的胸膛。
  “你的心胸,小了!”
  “法家三字,朕并非择其一而用,恰恰相反,朕……全都要!”
  扶苏张大了嘴巴,陷入震惊之中。
  秦始皇收起笑容,淡淡道:
  “以律法制定准绳,规范民众言行。”
  “以权术御使臣子,使得臣子敬服。”
  “以大势统驭天下,令六国尽归一。”
  “法、术、势三字,对帝王而言,缺一不可。”
  “刘宏,只得术之一字,不知用律法惩治贪官污吏阉宦,又违大势而和东汉根基士族敌对。”
  “这般帝王,成为亡国之君,又有何奇怪呢?”
  “如金幕所言,尔当以刘宏为殷鉴,戒之慎之!”
  扶苏如醍醐灌顶,猛然起身,对着秦始皇大礼参拜。
  “儿臣,谢父皇教诲!”
  秦始皇含笑点头,目光却落在金幕上。
  法、术、势三字,乃朕成就千古一帝的真正精华所在。
  就连朕天天带在身边教导的扶苏,直到今日才刚刚得其门而入。
  这金幕作者,不知是何身份,竟能准确把握这帝王之道?
  由视频展现的内容,秦始皇心中无比笃定,金幕作者对帝王之道的体会绝不在自己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秦始皇长出一口气,心中念头回转。
  “这金幕作者,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妖孽啊!”
  同样的时间点,另外一个世界线之中。
  东汉皇宫,开国皇帝刘秀缓缓抬头,平静开口。
  “朕,决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