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少年扬威匈奴庭,一战功成冠军侯!

  霍去病带着八百骑兵,利用突袭将营帐之中所有的匈奴首领斩首后,立刻又马不停蹄地四处出击。
  “投降不杀!”
  汉军骑士一边用匈奴语呼喊着,一边在营地中疾驰而过。
  霍去病惊人的战场直觉,在这一刻体现了出来。
  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匈奴人有组织起来准备迎敌的迹象,霍去病就能在几分钟内领兵赶到。
  紧接着,一场短暂的战斗过后,这些匈奴人会丢下一地尸体,四散而逃。
  汉军甚至都不去管那些愿意投降的俘虏。
  只要这些俘虏们选择丢下武器,霍去病看都不看他们一眼,直接策马狂奔而过,去寻找下一处匈奴人可能会组织起来的地点。
  俘虏们举着双手,目瞪口呆地看着霍去病领兵疾驰而过,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不是,我们都投降了啊。
  你起码也派个人来看守一下我们吧?
  就这样,整个匈奴大营在动荡和屠戮中渡过了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夜晚。
  随着杀戮一分一秒的过去,许多匈奴人回过神来。
  组织起来反抗会被杀,那就逃啊!
  营地中的许多匈奴人,开始拖家带口地逃跑了。
  他们很快就发现,那些汉军真的不管逃跑的匈奴人!
  于是,更多的匈奴人逃亡了。
  匈奴的底层牧民其实也是非常朴素的。
  什么反抗、对战之类的事情,那是大小王们、各级官员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保命,才是每一个人在面临危机时最下意识的选择。
  匈奴可没有什么爱国教育!
  就这样,霍去病整整杀了一夜时间。
  这位十八岁的大汉骠骑校尉,连人带马都被鲜血所染红。
  他浑身上下散发了冲天的煞气,看起来就如同传说中的鬼神降世!
  整座营地已经变得彻底安静了下来。
  霍去病呼哧呼哧地喘着气,看着迎上前来的赵破奴。
  “没有敌人了?”
  赵破奴同样筋疲力尽,但脸上却带着无比快意的表情。
  “校尉,没有敌人了,匈奴人基本上都逃了,我们还俘虏了至少一万人!”
  说着,赵破奴让开身形。
  画面中,众多匈奴人惊慌失措地跪在地上。
  许多人用惶恐的表情注视着霍去病,甚至有人对着霍去病连连磕头,认为这是上天派来收割匈奴人生命的盖世魔神!
  霍去病看着赵破奴身边一瘸一拐出现的徐自为,皱眉道:
  “腿断了?”
  同样是浑身浴血,但自身也在流血的徐自为尴尬一笑。
  “马脱力了,摔了一跤,就是一些皮肉伤。”
  另外一名部下仆多出现了,推着一个人来到霍去病的面前。
  “校尉大人,这是伊稚斜的叔叔罗姑比!”
  罗姑比茫然地看着面前的霍去病以及诸多汉军,心中感觉是如此的不真实。
  汉军竟然真的出现了。
  出现在了距离卫青大军至少两千里的此地!
  怎么做到的?
  仆多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在了罗姑比的膝盖后侧。
  “跪下,这是大汉骠骑校尉霍去病大人!”
  罗姑比愣了一下,更加茫然了。
  校尉?
  作为匈奴高层,罗姑比当然不可能不了解大汉的军制。
  一个校尉,撑死了也就统帅两三千人!
  就这么点汉军,便击溃了营地之中的上万匈奴兵马?
  霍去病扫了一眼罗姑比,笑道:
  “这家伙到时候送回长安,陛下肯定很高兴。”
  说完,霍去病抬起头,看着东方升起的朝阳。
  以及,面前密密麻麻跪着的匈奴人,还有营帐之中满地的尸体。
  年轻的大汉校尉,双手叉腰,大笑出声。
  鲜血自少年盔甲滴滴而落,没入罗姑比面前的草地。
  少年校尉的满怀豪情和匈奴王族的如丧考妣,形成鲜明对比。
  正是: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唐·李白)
  【此战中,霍去病仅以麾下八百骑兵对匈奴营地发动突袭,“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以及冒顿单于的幼子籍若侯,并俘虏了伊稚斜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这是一场无比惊人的胜利。】
  【谁也没能想到,一个实际年龄还不到十八岁的少年,竟然能在第一次随军出征时,就能以统帅之姿获得这样的胜利。】
  【此战斩首数量并不算多,甚至不如卫青同一时间在漠南草原中扫荡匈奴诸部的斩首数量。】
  【但这一战打掉了匈奴帝国的大半个行政机构,让从冒顿、老上、军臣三代单于苦心孤诣构建,初步有了一点雏形的匈奴国家统治秩序土崩瓦解,漠南漠北各个匈奴部落的离心力极大增强。】
  【此外,霍去病所擒获的罗姑比,也是自汉匈战争开启以来,汉朝方面俘虏的匈奴最高级别人物。】
  【毋庸置疑,这对于汉朝方面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非常高兴,各种弹幕发送不断。
  【光武帝刘秀:今日终于亲眼目睹了冠军侯的风姿!】
  【隋文帝杨坚:冠军侯是真的强,汉武帝能拥有卫青和霍去病两名绝世名将,何等的福气,羡慕了。】
  【明太祖朱元璋:朕还是觉得徐达常遇春更强,但冠军侯的确也是华夏顶级名将!】
  【昭烈帝刘备:冠军侯果然无愧于大汉最闪亮的将星!】
  【吴大帝孙权:哼,朕的皇考才是大汉最闪亮的将星。】
  【魏武帝曹操:你可要点脸吧孙权,都称帝了还搁这大汉呢,看金幕的一群大汉皇帝你当人家都是白痴啊?】
  于是,很快弹幕又变成了三国皇帝的大骂战。
  大隋世界中,隋文帝笑呵呵的开口:
  “看完冠军侯突袭匈奴,朕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太子杨勇也是眉开眼笑。
  “谁说不是呢,这种仗实在是太提气了。”
  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
  而且还不是一名敌将,是一群!
  还把地位最高的敌将罗姑比给俘虏了!
  哪怕是想一想,都能让人热血沸腾。
  更何况是直接在金幕上观看。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就好像自己也亲自经历了这场大战,跟随着霍去病一起爆杀匈奴人。
  太过瘾了!
  杨勇感慨了一番,突然有些疑惑地开口道:
  “父皇,您当年为何没有灭掉突厥呢?”
  突厥和北周的确是盟友不假。
  但突厥和大隋可不是盟友。
  事实上,由于大隋取代了北周,那些被北周嫁到突厥联姻的公主都恨死了大隋,各种劝说突厥的可汗们南下搞死大隋。
  就算没有这些公主的存在,草原上的游牧帝国和华夏中原王朝也是必然会敌对的。
  这不由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地缘环境所决定。
  游牧帝国想要扩张,就一定得将目光投向更加富庶的中原王朝。
  而中原王朝想要长治久安,就一定得打败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南下的游牧帝国。
  但从金幕中就可以看出来,隋文帝至死都没有发动对突厥的大规模攻势。
  考虑到隋文帝治下可是能排进华夏盛世前三名的开皇之治,这种情况就更加显得奇怪了。
  隋文帝闻言,表情古怪地看了一眼杨勇,没有说话。
  杨勇愣了一下,随后明白过来。
  这是要意会?
  搜肠刮肚的想了一会,还真给杨勇想明白了。
  大隋,得国不正啊!
  对国力极度强盛的大隋来说,外部的敌人其实并不足以造成什么大的威胁。
  内部不稳,才是会导致大隋出问题的关键。
  在这样的情况下,隋文帝当然不可能主动去发动战争。
  隋文帝看着杨勇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这才悠悠开口。
  “而且,朕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忘了长孙晟吗?”
  长孙晟是一个狠人。
  他文武双全,但搞定突厥却没有用大隋一兵一卒。
  当时突厥内部也不统一,从东边到西边整整有四个可汗。
  隋文帝听从了长孙晟的建议,大力拉拢其中比较弱小的可汗,刻意孤立强大的沙钵略可汗。
  这个计策立刻就产生了效果。
  开皇二年,突厥得知大隋即将南下伐陈,为避免唇亡齿寒,诸多可汗合兵一路猛攻大隋。
  此时大隋的主力部队都已经调集到长江一带准备灭陈之战,北边兵力空虚,被突厥连战连捷,迫近关中。
  危急时刻,一直暗中和大隋眉来眼去,收了大隋大量金银和物资支持的达头可汗感觉不对劲了。
  这大隋可是我的大金主啊,抢一下就行,怎么能把金主给弄死呢?
  而且就算灭了大隋,也只不过成全了沙钵略可汗的威名,和达头可汗又有什么关系?
  达头可汗拒绝继续进攻关中,带着自家的突厥骑兵拍拍屁股就走了。
  一场可能导致长安陷落的亡国危机就此解除。
  随后,长孙晟又利用阿波可汗害怕被摄图可汗吞并的心理,劝说阿波可汗入朝长安。
  沙钵略可汗听到这个消息鼻子都气歪了,本可汗是突厥盟主,你阿波可汗却不来朝拜,反而去朝拜长安的隋文帝?
  沙钵略可汗一怒之下带着摄图可汗一起兴兵讨伐阿波可汗,没想到阿波可汗又跑去找达头可汗,获得达头可汗的支持后反过来击败了沙钵略可汗。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长孙晟长袖善舞,今年挑拨这两个可汗,明年挑拨那两个可汗。
  长孙晟的宗旨就是,草原上至少得有四个可汗,多多益善。
  一旦发现哪个可汗有强大起来灭亡其他可汗统一草原的趋势,大隋立刻就支持其他弱小的可汗们联起手来暴打这个强大的可汗。
  突厥整整两代人,十几名可汗就在长孙晟的指挥下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把精力和资源全部都耗费在了无休止的突厥内战之中。
  这样一来,大隋无非就是付出了一些物资和财宝,以及象征性的可汗封号,便让整个草原一直都在不停地内战。
  即便某些可汗还是会在一些年景中入侵大隋,但总体而言,大隋的边疆长时间都是相当和平的。
  从这一点来说,长孙晟确实是一个旷世奇才。
  杨勇想到这里,表情突然又有些微妙。
  长孙晟除了在对付突厥方面非常出色之外,他培养儿女同样也很出色。
  他的儿子,名字叫做长孙无忌。
  他的女儿,名字叫做长孙无垢。
  长孙无垢嫁了一个在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丈夫,这个丈夫的名字叫做——李世民。
  杨勇呼出一口气,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咱们大隋世界的李世民,干啥去了?
  哦,好像现在还在宫中充当父皇的侍卫呢。
  嗯,这位千古大帝恐怕是很难在大隋重现历史上的辉煌了。
  杨勇顿时放心了。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卫青看着面前的茫茫大草原,叹了一口气。
  “班师吧。”
  听着卫青的话,他身边的诸多汉朝将领心中都涌现出挫败的情绪。
  这一次汉军倾国之师,发动数万骑兵大军北上。
  本以为会是一场轰轰烈烈载入史册的大战,没想到结果却是损失了三千先锋军将士,在草原上转悠了几个月,无功而返。
  尤其是李广,情绪更是低落。
  还指望这场大仗捞点功劳可以封侯呢,最后竟然连敌人的面也没见着。
  无论众人有什么样的情绪,该撤退还是得撤退。
  和部下们比起来,卫青显然要更加淡定一些。
  卫青其实很清楚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真正能百战百胜的将军。
  “下次,得想办法攻击匈奴人必救之点,否则这些该死的匈奴人还是只会逃跑。”
  卫青稍微做了一些复盘,就对着面前的张次公道:
  “还是没有去病的消息吗?”
  张次公也是一脸头疼。
  “是啊大将军,也不知道霍校尉究竟去哪了。”
  卫青顿时就有些揪心。
  没战功也就算了,难道侄子也没了?
  带着沉重的心情,卫青回到了定襄郡郡城。
  刚刚准备安歇,张骞就如同一阵旋风般冲了进来。
  “恭喜大将军,贺喜大将军!”
  卫青整个人都愣住了。
  “喜从何来啊?”
  张骞笑道:
  “霍校尉在阴山一带发现了敌军的踪迹……”
  听着张骞的陈述,卫青的眼睛一点点睁大了。
  足足过了好一会,卫青才道:
  “确定不是假消息?”
  张骞正色道:
  “已经确定了,千真万确!”
  “霍校尉带着所有的战利品和俘虏回到五原郡了!”
  卫青震惊了。
  自己这个十八岁的侄儿,原来已经这么厉害了?
  皇宫中。
  刘彻阴沉着脸。
  “卫青这一次打的不行啊,真是让朕失望。”
  在刘彻想来,卫青此战应该彻底消灭匈奴帝国单于庭的主力才对。
  结果竟然搞得损失三千人,主力徒劳无功。
  卫子夫在一旁赶忙请罪:
  “陛下,阿青让您失望了,是妾身教导不严。”
  刘彻呼出一口气,摇了摇头道:
  “其实朕也不怪他,朕知道他压力很大,朕就是有点……唉!”
  就在刘彻叹气的时候,一名侍中快步而至。
  “陛下,大捷!”
  刘彻和卫子夫同时愣住。
  卫青都已经班师回朝,哪里来的大捷?
  刘彻惊讶之下,赶忙拿过捷报一看。
  这一看,刘彻先是一脸震惊,随后喜出望外,呵呵大笑。
  卫子夫看到刘彻高兴,自然也是开心不已,道:
  “陛下,是阿青打了胜仗吗?”
  刘彻将捷报递给卫子夫。
  “皇后你自己看吧,这个人你绝对意想不到!”
  卫子夫当然是识字的,她看着捷报,俏脸上也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去病?竟然是去病?”
  卫子夫万万没想到,这个给大汉带来惊天大捷的男人,是她第一次上战场的十八岁侄子霍去病!
  刘彻放声大笑,心情瞬间拨云见雾。
  “好个去病儿,真是朕的麒麟儿啊!”
  镜头一转,已经是皇宫正殿。
  卫青带着诸多将领鱼贯而入。
  霍去病作为年纪最轻,资历最低的校尉,自然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但两边文武的目光全部都投到了霍去病的身上。
  “……卫青大将军领兵有功,赏赐千金!”
  对这个结果,没人感到意外。
  卫青两次搜索,陆续俘虏和干掉了一万多匈奴人,但都不是王庭主力,而是小部落。
  真正的战功是霍去病杀掉的两千多人,正好和苏建赵信损失的三千人勉强抵消。
  还好霍去病的确是卫青的部下,所以勉强功过相抵。
  赏个一千金意思意思已经不错了。
  “……剽姚校尉霍去病追亡逐北,擒获贼酋罗姑比,杀俘贼虏两千余人,封冠军侯!”
  这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霍去病。
  每一个人都知道,大汉一个全新的军事天才诞生了!
  尤其是李广,双眼中的羡慕嫉妒恨更是无法掩饰。
  李广追求了一辈子的列侯,霍去病仅仅用一次出战,在十八岁的年纪就获得了!
  人比人,气死人啊。
  霍去病心中同样洋溢喜悦。
  他是想过皇帝姨父会重赏自己,但没想到竟然直接封侯!
  霍去病上前一步,大声道:
  “臣谢陛下恩典!”
  大秦世界之中,扶苏也动容了。
  “一战封侯?”
  “这赏赐,是否过重了一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