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卫青对李广利的判断,狐鹿姑单于终于来袭

  汉武帝眉头一扬,道:
  “他不是势如破竹吗?”
  卫青笑道:
  “势如破竹的是知耻而后勇的大汉将士,李广利无非就是正好顺应了大汉将士们的心态罢了。”
  “眼下李广利的所作所为已经背离了大汉主帅的职责,将士们很快就会不信任他了。”
  汉武帝叹了一口气,没有开口说话。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做出决断的第二天,李广利派遣军中的护军将上官桀率领两万兵马渡过了郅居水,作为先锋继续北上搜索狐鹿姑单于的踪迹。】
  狐鹿姑单于很快就接到了匈奴斥候们的汇报,心中顿时一动。
  “才两万人?”
  诸多匈奴大臣贵族们闻言,也是蠢蠢欲动。
  “大单于,我们完全可以吃掉这两万人的。”
  “大单于,下令出击吧!”
  七万汉朝大军的确是难以阻挡。
  但两万人难道还搞不定?
  狐鹿姑单于动心了。
  “左大将,你和右贤王率领三万骑兵迅速前往郅居水以北,用最快的速度击破这支汉军!”
  “本单于会带着主力部队缓缓在后,若是李广利主力出现,你立刻回报,本单于马上就赶来支援。”
  狐鹿姑单于多少还是存了一个试探的心思。
  派出去的三万骑兵,主要还是来自于匈奴右翼,也就是右贤王那边的部族。
  就算是当真损失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镜头回到了汉军这边。
  上官桀率领着两万步骑联军,正在漠北群山之中缓缓北进。
  “该死的匈奴人,难怪会西迁,原来是想要用这些山脉阻挡咱们大汉!”
  漠北的确有大草原不假,但那都是位于东部还有中部。
  漠北的西部,山脉众多,还有许多森林,别说是骑兵,步兵前进也是相当麻烦的。
  明朝的瓦剌人就是出自于这一带,故而被称为“林中之民”。
  一名斥候从树林之中钻了出来,急切地对着上官桀汇报。
  “大人,前方传来消息,至少三万匈奴骑兵来袭!”
  上官桀立刻振作起精神,沉声道:
  “快,立刻派人回去通知大将军。”
  “咱们的人准备迎战!”
  对上官桀来说,接到命令第一时间奉旨南下是最好的。
  但李广利的决定,上官桀并不敢对抗。
  军队之中,主将为先。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若上官桀执意反对,李广利完全可以砍掉上官桀的脑袋。
  在自保的前提下,上官桀接受了作为先锋将的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越快和匈奴人决战,自然就是越好的选择。
  上官桀刚刚排好阵型,就看到左大将和右贤王率领三万骑兵赶到。
  右贤王看了一眼左大将,询问道:
  “现在怎么做?”
  正常来说,右贤王的官职明显是在左大将之上的。
  但这位左大将身份不一般,他是且鞮侯单于的儿子,狐鹿姑单于的亲弟弟。
  故而,左大将才是狐鹿姑单于指定的本次战斗匈奴主将。
  左大将打量了一番汉军的军阵,笑道:
  “这有什么好怕的?前段时间右校王(李陵)不是还把汉人追得狼狈而逃吗?”
  “连李陵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又怎么可能做不到?”
  “直接杀上去就是了!”
  左大将见面前的汉军也不过万把人,心中失去警惕,觉得对方孤军冒进,可以一举全歼。
  匈奴骑兵呼啸而至,对汉军下起箭雨。
  汉军这支先锋军缺乏足够的辎重车作为抵挡,一下子就多人中箭,混乱撤退。
  看着汉军溃散,左大将心中大喜。
  “快,追击!”
  右贤王眉头一皱,拉住左大将。
  “等等,汉军的溃败速度好像有点太快了。”
  从之前的情报来看,李广利这一次率领的大汉主力军可是直接横扫了漠北南边。
  这种战斗力的汉朝先锋军,怎么可能一触即溃?
  左大将哼了一声,道:
  “你要是怕的话,就在这里等着。”
  “我去拿下汉军主将的脑袋!”
  左大将直接率领亲卫军追杀了过去。
  很快,左大将就杀入了山谷之中。
  和之前所料一样,山谷中到处都是混乱的汉军。
  左大将大喜过望,策马直取不远处的汉军帅旗。
  突然,两侧的山上箭如雨下。
  左大将身边的匈奴骑兵被射成了刺猬,纷纷落马倒地。
  左大将大吃一惊。
  “该死,有埋伏!”
  无数汉军士兵从两侧的树林中杀了出来,山谷中的匈奴追兵猝不及防,被杀得一片大乱。
  左大将心中惶恐不已,转身拔马就朝着谷口冲去。
  眼看谷口就在前方,一支汉军突然斜刺里杀出,堵住了谷口。
  “嗖嗖嗖!”
  密集的弩矢射来,直接将左大将的身体洞穿了大大小小多个洞口。
  鲜血犹如喷泉一般,从伤口中喷射而出。
  左大将摇晃了一下身体,栽倒落马。
  上官桀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哈哈大笑。
  “匈奴人不过如此,给我杀出去!”
  借助击杀左大将的气势提升,汉军疯狂追杀,匈奴人一败涂地。
  山谷中,草原上,到处都是匈奴人横七竖八的尸体。
  【这一次,汉军以少胜多,阵斩狐鹿姑单于的弟弟左大将,总计歼灭过万匈奴人,取得了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不由咦了一声。
  “不是,现在这些匈奴人都蠢成这种样子了吗?”
  刘恒也是一脸不敢置信。
  “儿臣还以为只有大汉是一代不如一代,没想到匈奴人也是越来越菜!”
  萧何曹参等人闻言,都有些哭笑不得。
  萧何咳嗽一声,正色道:
  “李广利确实是差了些事,但上官桀还算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的。”
  周勃也点头道:
  “后代不如前辈,的确也并非孤例。”
  看了这么多盘点视频,基本上每个王朝都是开国那一代君臣最为惊艳,接下来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偶尔出个超常发挥的,就能有个中兴盛世。
  再然后,就是继续烂下去,直到王朝覆灭了。
  李广利比不上卫青霍去病不假,这些个左大将之流,何尝又不是比当年的匈奴父祖们差上几档?
  刘邦嘿嘿一笑,道:
  “若是比烂的话,大汉应该还是能赢的。”
  不管怎么说,大汉的综合国力肯定远胜匈奴。
  大家都强,大汉能赢。
  大家都烂,大汉还是能赢!
  这么一想,那就非常舒服了。
  刘彻的话,也让众人心情颇为复杂。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没错了,但堂堂大汉,竟然要通过比烂才能赢吗?
  这真的是……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李广利刚刚率领主力部队渡过了郅居水,就收到了前方大捷的情报,顿时大喜过望。
  “好,实在是太好了!”
  “传令下去,让上官桀密切注意匈奴单于主力的动向,一旦出现就立刻通知我!”
  在李广利看来,有这场胜利后,本次冒险北进已经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只要找到匈奴单于的主力军并将其击败,就能彻底功成!
  然而,在接下来的整整七天时间里,李广利率部北进了将近五百里,穿过了和狼居胥山齐名的另外一座匈奴圣地燕然山,却依旧没有任何狐鹿姑单于的踪迹。
  这位谨慎的狐鹿姑单于在得知了左大将失败阵亡的消息后,一刻也来不及为自家亲弟弟哀悼,直接带着匈奴王庭主力跑了。
  李广利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随着大军不断向北,许多将士们开始担心,认为过于冒进,应该班师了。
  毕竟这一路过来汉军横扫漠北南部,又击杀了左大将,功劳足够显赫,已可凯旋而归。
  可李广利想到长安城里还在监狱中的妻儿老小,依旧执意北上。
  这一天,李广利正在和几个参谋研究接下来的战争局面。
  “匈奴人并不在燕然山北面,那应该就只能是在西面了!”
  “懂了,狐鹿姑那小子一定躲在之前赵信城的遗址!”
  李广利茅塞顿开。
  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这里已经是漠北北部,能够容纳匈奴大军还有老弱妇孺的地点并不多了。
  而距离战场最近,也最方便随时拦截汉军南下的,就是赵信城遗址!
  李广利信心满满,正准备召集众将,下令改道前往赵信城遗址的时候,亲卫队长突然冲了进来。
  “不好了大将军,刚刚得到的消息,长史和决眭都尉正在密谋,似乎是要对您不利!”
  “什么?”李广利大吃一惊。
  原来,随着李广利这些天不断向北冒进,军队内部的担忧情绪是越来越高。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某些本该保守秘密的幕僚们,悄悄地将消息散布了出去。
  许多被蒙在鼓里的汉军高级将官这才明白,为何李广利会一反常态拼命北进。
  但问题是,李广利你保全自家家小性命,大家的确可以理解。
  可你也别把大家带坑里啊!
  长史得知此事后,立刻就找来了一群高级将军,秘密策划扣押李广利并接管兵权,随后带着大军回返。
  李广利气坏了。
  “这些混账东西,竟然在这种时候背叛本将军!”
  李广利直接带着亲卫队冲进了长史的帐篷中,果然在这里发现了正在密谋的长史等人。
  李广利怒斥长史:
  “眼下本将军马上就能前往赵信城遗址击败匈奴单于,我们将立下不亚于当年卫青霍去病的功劳,你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背叛我!”
  长史明明已经被抓住,但却一点慌张的表情都没有,同样对着李广利怒目而视。
  “李广利,你为了全家老小,违背陛下的旨意,想要害死这七万多同袍。”
  “我作为军中长史,如何能坐视你这般胡作非为!”
  “你想杀我便杀,何须废话!”
  李广利大怒,一剑将长史杀掉,随后又将参与密谋的校尉们全部关押起来。
  之所以不杀掉这些校尉,主要是担心校尉们麾下的士兵得知消息后产生哗变。
  只是这么一来,汉军的内部矛盾已经暴露,不再如同之前那般团结。
  带着这样一支随时可能内讧哗变的军队去和狐鹿姑单于决战,谁都知道肯定是赢不了了。
  无奈之下,李广利也只能捏着鼻子,下令撤军。
  七万汉军将士们在得知了撤军的消息后,都是一片欢腾。
  大家从五原郡出发,一路跋涉几千上万里。
  再往北一点,都要打到北海了!
  霍去病当年的确也打到了北海不假,但别忘了霍去病和李广利是有本质不同的。
  霍去病麾下可都是纯粹的骑兵,而李广利麾下则是一支步骑联合部队。
  步兵靠着双脚走了几千上万里,这是真会累死人的!
  数日后,汉军南归,再度抵达了匈奴圣地燕然山。
  由于察觉到士兵们都非常疲惫了,李广利就下令在燕然山暂时休整一天,然后再继续上路。
  自从下令撤军之后,李广利就心事重重,每日里精神恍惚担惊受怕,不知道自己回归长安后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
  以前李广利最多也就是打仗失败,还能有各种原因来进行开脱和弥补。
  但这一次,名义上是巫蛊之祸,实际上还涉及到了大汉将来皇位的归属。
  作为失败的一方,李广利真的感觉自己大祸临头了。
  黑夜中,李广利在帅帐里长吁短叹,久久无法入睡。
  镜头一转,到了汉军临时营地之外。
  多天的长途跋涉让汉军疲惫到了极点,大部分汉军士兵都进入了深沉的梦乡,就连哨兵们都靠坐在营墙上,打起了盹。
  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就在数里之外,匈奴单于狐鹿姑的视线正投注过来。
  “呵呵,这些汉人,竟然敢在我们大匈奴的圣地这么呼呼大睡?”
  “他们难道不知道,燕然山会保佑每一个大匈奴的子民吗?”
  狐鹿姑单于说完,看向了一旁的左贤王。
  “准备得怎么样了?”
  这位左贤王说起来也是非常特殊的,他并非狐鹿姑单于的儿子,而是狐鹿姑单于的弟弟。
  在且鞮侯单于没死之前,他的职位是匈奴的左大将。
  且鞮侯单于突然暴病而亡,当时的左贤王狐鹿姑还在东边数千里之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镇守。
  王庭内部有一部分贵族对一直以来表现平平的左贤王狐鹿姑很不满意,就推举了狐鹿姑的弟弟左大将作为新的单于。
  狐鹿姑得知消息后紧急领左贤王所部返回王庭,打算武力征讨这个不听话的亲弟弟,夺回单于之位。
  这时候匈奴内部的形势是很微妙的。
  右贤王部那边,兰氏、须卜氏几个大家族得知消息,嘴巴都笑歪了。
  从冒顿开始,你们挛鞮氏单于王族算计了我们这么多年,也该让我们看看挛鞮氏自相残杀的好戏了。
  中立,必须中立!
  本来就不是单于所属的挛鞮氏王族,里面的几大家族都被冒顿算计了上百年,自然乐见挛鞮氏相互残杀,非常果断就保持了中立。
  狐鹿姑作为左贤王,的确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除去左贤王本部的支持外,在王庭内部也有一小部分支持者。
  而被推举为新单于的左大将呢,作为且鞮侯单于的儿子确实也有法理上继承权,并且还有大半个王庭主力的支持。
  从力量对比上来说,两兄弟属于势均力敌,但各自又都有明显的不足。
  狐鹿姑更加名正言顺,但狐鹿姑的左贤王部实力是肯定不如王庭精锐的,真要豁出去打,胜利的希望不大。
  左大将则是担心王庭内部不稳,不确定真拼起来的话,会不会有人临阵倒戈,那就真完蛋了。
  两兄弟同时也很提防右贤王,就怕搞个两败俱伤,被右贤王那边摘了果子。
  还有南边的汉朝,那个和疯子一样穷兵黩武的刘彻,得知匈奴内战的消息后肯定也会趁机派兵北上的。
  最终,在一些挛鞮氏成员的撮和下,投鼠忌器的两兄弟达成了协议。
  左大将选择退位,将单于的王座交还给狐鹿姑。
  作为交换,狐鹿姑封弟弟左大将为左贤王,承诺将来死后会把单于的位置交给左贤王。
  这也是为何在此次战争中,狐鹿姑单于一直要躲着汉军主力走的原因。
  不敢拼啊。
  要是单于主力和汉军拼个两败俱伤,哪怕只是惨胜,左贤王都可能会立刻发难,夺取单于之位。
  对匈奴人来说,可不存在什么契约精神。
  谁拳头大,谁说的话就是真理!
  直到现在,李广利从郅居水北上,来回白跑了一千多里地。
  偏偏汉军还驻扎在了燕然山脚下,这片匈奴人每年都会前来祭天,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
  此时不趁机进攻,更待何时?
  天色刚刚亮起,匈奴人的马蹄声就从四面八方传来,响彻汉军的营地。
  汉军这边,总算还是有几个尽忠职守的哨兵。
  他们第一时间发现了匈奴大军来袭,立刻拉响了警报。
  尖锐的鸣钲声在营地中四处回荡,也惊醒了刚刚睡着还没一个时辰的李广利。
  “该死,匈奴人竟然这个时候来了?”
  这一刻,李广利的心简直就是拔凉拔凉的。
  “快,全军准备迎战!”
  不管再怎么样,只有击退匈奴人,才有一线生机。
  更何况……
  如果能在此地战胜匈奴单于,不就达成了之前的目标吗?
  已经被逼到绝路上的李广利想到这里,突然觉得——
  这或许也是自己的最佳机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