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一场神奇之战,司马迁小故事,卫青霍去病给霍光说情

  右谷蠡王看着迎面铺天盖地而来的乌孙军,大惊失色。
  他是在战场上和汉军交战过的。
  这一秒,右谷蠡王的眼前突然一阵恍惚。
  这些乌孙人的身影渐渐模糊,似乎和记忆中的那支横扫八荒六合的汉军重叠在了一起。
  右谷蠡王瞬间浑身冷汗湿透。
  旁边传来了一名匈奴当户急促的声音。
  “大王,打不过了,我们快撤!”
  右谷蠡王身体一震,回过神来。
  此时,在整个战场上,乌孙人已经取得了全面的主动。
  到处都是挥舞着马刀的乌孙人,正在疯狂追杀四处逃窜的匈奴人。
  右谷蠡王脸色惨白,来不及细想,转身拔马就走。
  “撤,快撤,回去和大单于会合!”
  右谷蠡王这一撤,原本还有一部分正在激战的匈奴军队也直接崩掉了。
  整个战场,乌孙人疯狂追杀匈奴人,将匈奴人杀得人头滚滚。
  被马蹄踩踏得一片狼藉的大地上,到处都是匈奴人的尸体和鲜血。
  常惠策马而还,手里提着一颗匈奴大当户的脑袋。
  他跳下马,举着大当户的脑袋,毕恭毕敬地对着面前插在地上的大汉皇帝符节下跪。
  “陛下,臣常惠破匈奴于此!”
  【在四路汉军无功而返之后,大汉护乌孙校尉常惠和乌孙军一起正面击溃了匈奴右谷蠡王所部。】
  【此战,乌孙人付出一万伤亡,斩杀和俘虏匈奴人四万,其中包括了壶衍鞮单于的父辈、匈奴各部的大小王,并在其后的追击中成功俘虏右谷蠡王的妻子、女儿等人,并缴获匈奴七十多万头牲畜。】
  镜头回到了赵充国这边。
  老将军揉了揉耳朵,不敢相信地对着面前的常镇开口道:
  “所以,常惠校尉仅仅带着乌孙人,就击败了匈奴人?”
  常镇胸膛挺得更高了。
  “没错,这就是三天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侯爷如今还可以继续北上,或许能追歼到一些匈奴残部。”
  “不过我家校尉也说了,追击行动基本结束,千里之内的匈奴估计都已经远遁王庭,获得大批战功的可能性不大。”
  赵充国:“……”
  这一刻,赵充国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本来想着能痛击匈奴,报仇雪恨。
  没想到,匈奴的确是被痛击了,但竟然是被乌孙人痛击!
  合着赵充国带着三万多大汉骑兵,这就白跑一趟了?
  【最终,赵充国这一路因决战提前结束,也无功而返。】
  【刘病已登基之后,由霍光主导开启的汉匈战争第三阶段,首战就打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大汉、乌孙联军总计出动了二十万兵马,歼灭了四万余匈奴人,获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但大汉本身的十五万兵马却并没有建立什么功劳,反而是原本作为偏师配合大汉的乌孙人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大胜。】
  【这一战也直接改变了西域的格局,诸多影响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渐浮现。】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皇帝们的心情都是相当微妙的。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没想到你这曾孙主导的第一场战争,就这么出人意料啊。】
  【汉武帝刘彻:………………朕只能说,赢了就挺好。】
  汉武帝此刻的心情是非常微妙的。
  赢是赢了,但又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就很怪。
  紧接着,刘邦的弹幕接二连三地跳出来。
  【汉高祖刘邦:哈哈哈,这种战争很不错啊。大汉不费一兵一卒就歼灭了四万匈奴人。】
  【汉高祖刘邦:这要是多打几场,怕是乌孙直接都能把匈奴灭国了吧?】
  【汉高祖刘邦:钱粮是多耗费了一点,但起码大汉将士都好好的,朕很高兴!】
  刘邦是真的高兴。
  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大汉在正面战场上能取得如此酣畅淋漓的大胜了。
  【宋太祖赵匡胤:不是,这一仗是乌孙人打的,你刘邦是怎么好意思说跟大汉有关?】
  【汉高祖刘邦:你在放什么屁,乌孙难道不是大汉属国?大汉属国赢了,大汉没赢?】
  【汉高祖刘邦:还有,大汉护乌孙校尉常惠的作用不关键?没有常惠,乌孙人也打不下来这场胜利!】
  【光武帝刘秀:高祖皇帝所言极是!某些人就是喜欢抹黑我们大汉。】
  【昭烈帝刘备:大汉实在是太辉煌了,总是会引起有些人的嫉妒心,这也很正常。】
  【宋太祖赵匡胤:???不是,朕的大宋会有一点理由去羡慕你们这个所谓的大汉吗,你们不要太好笑了。】
  西汉世界,汉武帝看着弹幕中的争吵,摇了摇头。
  对此,他其实也习惯了。
  将注意力从金幕转回现实世界,汉武帝含笑开口。
  “刘病已这个孩子,是个有福气的。”
  在场几人连连点头。
  都知道刘病已是个傀儡不假,但人家就是当着傀儡也一样能取得大胜。
  这是多少大权在握的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
  霍去病忙道:
  “陛下,其实霍光也是有一点小小功劳的。”
  霍去病也是没办法,就这么一个亲弟弟。
  眼看着视频里的霍光胡搞瞎搞,要把现实世界的霍光害死了。
  当亲哥的,总不可能见死不救吧?
  汉武帝扫了霍去病一眼。
  “按照你这种说法,难道朕还要谢谢霍光把刘弗陵、刘贺还有刘病已三个皇帝都架空了?”
  霍去病干笑一声,讪讪地闭上嘴巴。
  卫青见状也是只能摇头。
  这个去病,打仗的时候办法就挺多,真到这种朝堂上连话都说不清楚。
  卫青咳嗽一声,道:
  “抛去霍光的野心不谈,此人能在执政大汉的过程中培养出十五万骑兵来,确实是有其能力所在的。”
  “毕竟桑弘羊都死了好些年了。”
  汉武帝表情微微停顿了一下。
  桑弘羊,的确是个敛财小能手。
  霍光能在没有桑弘羊主理财政,同时还废除了诸多苛捐杂税的前提下养出一支可以立刻投入战争的十五万骑兵大军,这确实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汉武帝缓缓点头道:
  “能力是有,野心也是大了一点。”
  刘据见缝插针,开口道:
  “若是能压制霍光的野心,其人不失为一个能臣。”
  刘据帮霍光说话,当然是因为霍去病的原因。
  这些天霍去病为了抢救弟弟霍光,可没少往东宫跑。
  别忘了,刘据也是霍去病的表弟!
  反正霍去病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能让霍光活命。
  刘据觉得用这样的条件换取自家这位冠军侯表哥的感激涕零,那还是非常划算的。
  汉武帝闻言,也是忍不住有些无语。
  “你们是对霍光这小子做的事情视而不见了?”
  刘据正想开口,卫青却抢先说话了。
  “陛下,金幕中的霍光的确是逾越了臣子应有的礼仪规范,但他也确实给大汉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
  “臣认为,霍光固然有罪,但也不能因此而抹杀他在大汉内政方面的功劳。”
  汉武帝沉默片刻,哼了一声。
  “再说吧。”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此刻,长安城中已经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诸多大汉子民喜气洋洋,欢呼雀跃,庆祝着大汉在时隔十九年后,又一次取得对匈奴的辉煌胜利。
  皇宫中,刘病已也是极为欣喜。
  “大司马、丞相,你们拟定一下功劳……”
  说到这里,刘病已的表情突然有些古怪。
  这一次大战吧,真正打赢的是乌孙人。
  这怎么册封?
  总不能册封乌孙人入朝为官吧?
  刘病已定了定神,继续道:
  “……嗯,总之常惠等人还是有大功的,必须要好好封赏!”
  大司马霍光和丞相杨敞对视一眼,表情同样也颇为微妙。
  霍光躬身道:
  “关于田顺和田广明两将,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理?”
  刘病已随意地挥了挥手,道:
  “这是大司马和丞相该操心的事情。”
  “不过朕是觉得,若将来大汉的将军都和这两人一样,那朕是真有点睡不好觉了。”
  霍光沉默片刻,躬身道:
  “臣明白了,等会臣就以陛下的之名拟旨,命有司严查田顺、田广明。”
  其他三路虽然也都是无功而返,但那是赵充国、韩增等人确实找不到匈奴人。
  而田顺和田广明两人性质就完全不同,这两个家伙可不是找不到匈奴人,就是纯纯的贪生怕死!
  在战场上身为主将却贪生怕死,这哪个皇帝或者权臣能受得了?
  【在大汉朝廷的调查下,田顺、田广明两人畏战罪名坐实。】
  【因两人都是列侯,朝廷方面给了最后的体面,允许两人自尽。】
  田广明一脸悔恨,破口大骂。
  “田顺,你这个临阵脱逃还要拉老夫下水的东西,老夫死也不会放过你的!”
  说完,田广明自杀身亡。
  富民侯府中,领受了旨意的田顺脸如死灰,在场的田氏族人也都如遭雷击,没有一个说得出话来。
  二十年前,田家可还是显赫的丞相家族。
  没想到才这么点时间的兴盛,就要凋零了吗?
  田顺终于缓过神来,叹息一声。
  “当年先父教给本侯小心谨慎,本侯也一辈子都以爹的话作为人生守则。”
  “只是这一次上了战场,本侯却……嘿。”
  顿了顿,田顺看着跪在面前哭泣的大儿子,轻声开口:
  “是爹不好,害了你们。”
  “当年你祖父说过,若事有不谐,可改田姓为车姓。”
  “本侯死后,你们就改名换姓,将来好好生活吧。”
  说完,田顺也自尽身亡。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场非常不同寻常的战争。】
  【刚刚登基没两年的傀儡皇帝,野心勃勃的摄政权臣,畏战逃跑的前敌主将,色厉内荏的敌方单于,还有复仇未遂的白发老将,以及出其不意获得大胜的藩属小国。】
  【一场大胜的后面,竟然是以两名列侯的自杀而落幕,其中一位甚至还是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
  【刘病已时代的第一场战争,就这么在各种意外因素的结合下,相当神奇地结束了。】
  【这场战争,也让大汉稳定了多年的政坛格局开始出现了变动的迹象。】
  画面中,刘病已笑呵呵地拉着许广汉的手。
  “国丈,你来了。”
  由于霍光的阻拦,许广汉仅仅是昌平县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丈。
  但这并不妨碍刘病已叫这位老丈人做国丈。
  说起来许广汉也挺神奇的。
  作为皇帝的老丈人,皇后的亲生父亲,却是一个阉人。
  翁婿两人坐下,闲聊一番。
  说闲聊,其实也不对。
  刘病已在没登基之前,于宫外多多少少是有一些人脉关系在的。
  现在当了皇帝,霍光是肯定不允许刘病已出宫了。
  许广汉就承担了刘病已和这些人脉关系之间的传话作用,悄悄地在宫外给刘病已培养一支可靠的力量。
  同时刘病已还要求许广汉尽量去搜罗一些最近比较火的大小事情,以了解外面民间的舆论。
  聊了一会,许广汉就说起了一件事情。
  “陛下可知道任安?”
  刘病已愣了一下。
  “任安?他不是在巫蛊之祸中被孝武皇帝斩了吗?”
  作为当时长安城中的护北军使者,任安接受了刘据的符节,却没有发一兵一卒离开北军大营,支持太子刘据或者丞相刘屈氂的任何一方。
  任安的这个决定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包括当时刚出生的刘病已。
  许广汉笑道:
  “这个任安在朝中有一个好友,就是前任太史令司马迁。”
  “任安被下狱之后为了自救,就写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上书直言,救他一命。”
  刘病已呃了一声,笑道:
  “司马迁为李陵上书直言,受了腐刑。朕没记错的话,应该没救他吧?”
  任安死的时候,刘病已才刚刚出生。
  对任安,刘病已了解的还真不多,只知道他被刘彻给斩了。
  许广汉点头,随后感慨了一声:
  “司马迁和臣同样都是在孝武皇帝时因罪获了腐刑,变成如今这鬼样子……”
  “……扯远了,臣想说的是司马迁给任安的回信。”
  “最近正是因为任安的后人公布了这份回信,才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刘病已好奇道:
  “回信?既然这回信能在时隔十几年后揭露并且被广泛传扬,想必里面是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话了?”
  许广汉笑着点头,道:
  “是的,主要是上面的一句话。”
  许广汉说到这里,表情顿时变得严肃,清了清嗓子,用诵读的语气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刘病已沉吟片刻,道:
  “听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他似乎觉得,营救任安是一件‘轻于鸿毛’的事情?”
  许广汉点头道:
  “谁说不是呢?大家都议论纷纷,说司马迁这个人也是个伪君子,李陵的时候就敢上书直言,受了腐刑后连老友任安要死了都不敢说一句话。”
  刘病已饶有兴致地开口道:
  “那司马家是什么态度?司马迁的儿子现在应该还在当太史令吧。”
  许广汉耸了耸肩膀,道:
  “陛下有所不知,现在已经没有太史令司马家了。”
  “司马迁受刑后,他的大儿子司马临改姓冯,二儿子司马观改姓同,据说都去了河北避祸,下落不知。”
  “总之,现在此事一出,到处都是司马迁虚伪胆怯,说他不过如此的。”
  刘病已摸着下巴,道:
  “总感觉事情没这么简单。”
  “司马迁既然说营救任安是轻于鸿毛,按照这个意思,司马迁似乎在做一件重于泰山的事情?”
  “真奇怪,一个受过腐刑的罪臣,能做什么重于泰山的事情?”
  许广汉笑道:
  “这臣就不知道了,总之在臣心里,陛下就是真正的重于泰山。”
  刘病已哈哈一笑, 握住许广汉的手,轻声开口。
  “国丈,朕知道你和平君委屈。”
  “且等等,再过些时日,迟早都讨回来。”
  许广汉重重点头,恭敬行礼:
  “陛下,臣先告退了。”
  【对这个时间段的刘病已来说,好事正在不断发生。】
  除了对匈奴的大胜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让刘病已更开心的事情。
  “什么,有了?”
  刘病已看着面前含羞带怯的许平君,一脸激动。
  “朕又要有第二个孩子了?”
  刘病已一高兴,直接把许平君抱起来,在空中转了一个圈。
  许平君吓了一大跳,死死地抱住刘病已。
  等刘病已停下,她才柔声道:
  “对,再过几个月,妾身就能再给陛下诞育一子了。”
  “希望也和奭儿一样是个乖巧的儿子。”
  刘病已呵呵一笑,道:
  “都有奭儿了,给朕生一个大汉长公主,那才好呢!”
  两夫妻你侬我侬,好不甜蜜,就连一旁的宫人都不由露出羡慕表情。
  咱们陛下和皇后,简直就是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啊!
  镜头一转,已经到了霍府。
  霍夫人怒气腾腾地打开了霍光的房门。
  “夫君,霍家马上就要面临性命之忧了,你怎么还在这里一点烦恼都没有!”
  霍光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夫人坐吧,正好老夫也有事找你。”
  “嗯,你先说你的事情。”
  霍夫人冷冷道:
  “宫里那个贱婢又怀孕了,咱们家的成君马上也是十八岁的老姑娘了。”
  “不能再等了,必须要尽快弄死许平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