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方知所在

  “山君原来有所图谋。”
  夕阳落幕,宾客远行。
  荀舫主目送刘彦乘车回城,与王寅谈笑风生。
  王寅转玩手中折扇道:“我不过图个名声,那门观想法对贤弟养学有用,何乐而不为?有朝一日他有所成就,赵山人不又添一位真学门生?”
  “赵山人?你是说琅琊那位鸿儒?原来你这门儒家观想术,是从他那里偷来的。”
  荀舫主明白来历后,沉吟道:“你着实胆大,赵山人最厌我等异类,你却偷到他头上了。”
  “大姐多虑了。”
  王寅摇扇说:“他就是不喜我类,也不会无故出手。况且我在外面听讲,此法从风传入我耳中,怎能偷窃?”
  “他创下这门儒道观想术,目的正是培育真才弟子,稳固文道江山。我替他传法,他当谢我才是。”
  听他诡辩,荀舫主瞥说:“巧舌如簧,你雷劫快到了吧?”
  “快了,我打算赴泰山躲三年,已和三太子讲好了。”
  说着王寅转话问她:“今夜广平狐高家办‘重阳诗会’,大姐可去?”
  荀舫主低眉思量:“月初,封三娘来送请帖,我不愿意去。但念及我俩姐妹情义,无法推脱掉,便将帖子收下。”
  “冤家宜解不宜结,大姐何故耿耿于怀?”
  王寅知道她和广平狐的恩怨,谈道:“高二姐与你有夺夫之恨,可她是自食苦果?为了那书生坏了金丹道行,连鬼仙境都不得。”
  “而大姐你不受情爱纠缠,先她一步入鬼仙之境!”
  “如今那书生已死,你和高二姐之仇也该消了。”
  “今夜我欲邀刘世才同往赴会,一来与他增添些见识,二来有陪伴不孤单。”
  “大姐何不与我们同去?”
  荀舫主轻叹一声,眼眸闪过往事说:“我就听你一言。今晚你去引公子魂儿过来,一同乘我玲珑画舫,也好护他神魂不受阴风袭扰。”
  “大姐想的周全,不会又动情了吧?”
  王山君提醒她,但后话没说出来。
  荀舫主望明月道:“山君多想了,我只在结交,没有别的意思。历经三次情劫,你当我不长记性吗?”
  “好,小弟告辞。”
  王寅持扇一礼,隐于清风。
  船上众女见到无人惊异,掩口交头接耳。
  荀舫主走到她们面前交代:“今晚我外出赴会,你们休要乱跑,不得出徐州,天亮前都要回来。”
  “喏。”
  众乐女舞姬领命,欢聚商讨游玩。
  荀舫主弃了这边,独自下到船舱,只身走入一卷古画内。
  ……
  另一头,徐州城。
  刘彦平儿回到了东来客栈,见一番热闹景象。
  客栈堂内十余人拼成一桌大宴,他们有说有笑,欢谈畅饮。
  桌上有红枣、花生、糕点、烧饼以及鸡鸭鱼等熟食,中间放一大坛高粱酒,打酒的提子浮在坛中,随时吃随时打。
  掌柜和小二被拉着吃宴喝酒。
  见刘氏主仆回来,众人纷纷呼喊‘公子回来了’、‘坐下吃些酒,去去寒气’‘是呀,公子也来吃碗酒’,‘我等粗鲁人,不懂礼数,公子见笑!’
  他们七嘴八舌,刘彦暖心听着。
  钱掌柜面带微醺迎面说:“他们都是住在本店的外乡客。今日重阳,诸位不得还乡,故此相聚一处,共度重阳佳节。”
  “公子此去赴宴,赎身之事可成了?”
  “成了成了!”
  平儿抢着回道:“王公子是个豪爽人,宴上与我公子相谈甚欢,走时便把卖身契还了我,掌柜你看。”
  钱掌柜接过他的卖身契借烛火看一遍,引火焚烧说:“此物不留的好。平儿你能重归旧主,当记公子的情义才是。”
  平儿点头转看公子。
  刘彦笑说:“平儿为我卖身,我自当为他赎身,彼此都有情义在。倒是钱公对我恩情,学生要铭记在心。非恩公借银,平儿他恐难回来。”
  “公子哪里话。”钱掌柜如沐春风,面显红润道:“银子之事无需挂心,小老可不指那十两银子度日。”
  彼时,一大桌外客中走出个青年邀请他们吃酒宴:“公子大哥来吃些吧,热闹一番好过在外孤单。”
  “多谢兄弟,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刘彦爽快应下,博得满堂好感。
  众人挪椅子搬凳子腾位邀请,或抓花生枣子,或拿碗打酒,以市井质朴招待他。
  刘彦享受这份人情,接过递来的酒碗品上一口,心头别有暖意。
  “酒味如何?此酒甚烈,公子吃不消可少饮。”
  “听说公子此前大病一场,险些丢了性命,好端端怎就得病?”
  “学生的病起于风寒,落榜后心中郁结,才招致病邪入体……”
  “哎,读书不正是为求功名吗?公子大难不死,比啥都强!”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的攀谈宽慰。
  说着,就有人问刘公子‘是否真的死过一次?’‘还是庸医误诊?’
  刘彦看他们都好奇得紧,只好把‘神人搭救’重讲一遍,在场无不惊叹,夸他好造化。
  此后众人所聊转到了鬼神之事上,议论‘何方神明灵验’,‘哪里怪事最多’。
  其中有一人提到‘陵阳十王殿’,讲了个‘殿中判官为书生换心’的故事。
  刘彦越听越耳熟,他记得《聊斋》有一篇《陆判》,与这故事大为相似。
  “请问大哥,那书生叫什么?你从哪里听得这故事?”
  “公子不知。我妻娘家就在陵阳,此事在她家乡广为流传,那书生叫个朱尔旦,据说太华山有他的神像!”
  “朱尔旦……”
  刘彦惊异,果然与《聊斋陆判》里的书生同名,暗下心说:“莫非我穿越到了聊斋世界?”
  “若真是如此,那应该还有娇娜、封三娘、聂小倩……”
  “不过《聊斋》中并无儒家真学一说,只有讽刺寓意。”
  “算了,多想无益,既来之则安之。”
  “即便此间不是聊斋也胜似聊斋。”
  “这个人神鬼妖儒释道乱炖的世道更有滋味。我当尽兴一游,不枉穿越一场。”
  “今夜就试试王兄传授的儒家观想术《书屋观想》,看能否见得奇异。”
  ……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聊斋狐婿更新,第12章 方知所在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